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化工》2016,(1):127-130
以核桃壳为原料,采用氯化锌化学活化法制备活性炭,以甲基橙溶液为染料模拟废水,在恒温振荡的条件下进行吸附,研究了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考察活性炭再生性能。结果表明,当吸附剂用量为5 g/L,吸附时间105 min,温度45℃时,核桃壳活性炭对甲基橙溶液(200 mg/L)的吸附率达99.76%,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热再生率高,再生后活性炭损失率最高达52.31%。  相似文献   

2.
《应用化工》2022,(1):127-131
以核桃壳为原料,采用氯化锌化学活化法制备活性炭,以甲基橙溶液为染料模拟废水,在恒温振荡的条件下进行吸附,研究了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考察活性炭再生性能。结果表明,当吸附剂用量为5 g/L,吸附时间105 min,温度45℃时,核桃壳活性炭对甲基橙溶液(200 mg/L)的吸附率达99.76%,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热再生率高,再生后活性炭损失率最高达52.31%。  相似文献   

3.
生物炭和活性炭吸附水中典型染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竹屑生物炭和活性炭对染料废水中常见甲基橙进行对比吸附实验。考察吸附时间、甲基橙初始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同时对吸附剂表面进行FTIR、SEM、Bohem滴定法等检测,进一步探究吸附剂表面的化学性质。结果表明:竹屑生物炭比活性炭有更高的表面芳香度和更多种类和数量的含氧官能团,因此,竹炭对甲基橙的吸附效果比活性炭更好。活性炭的等温吸附行为比较符合Langmuir模型(R20.98),竹屑生物炭的吸附行为与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的拟合度都比较高(R20.95),说明竹屑生物炭吸附性能受物理化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活性炭的动力吸附行为较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R20.95),竹屑生物炭更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5)。两种吸附剂对甲基橙的吸附量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热力学参数ΔG00,ΔH00,ΔS00,说明两种吸附剂对甲基橙的吸附是自发吸热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核桃壳是一种优良的吸附剂原材料,采用核桃壳可以制备核桃壳滤料、活性核桃壳滤料、核桃壳炭和核桃壳活性炭四种吸附剂,这四种吸附剂常用来吸附水中有机染料、金属离子和无机污染物.经过化学活化后的核桃壳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根据使用试剂的不同可将核桃壳的化学活化法分为:无机酸活化、强碱活化、金属盐活化、有机物活化、强氧...  相似文献   

5.
《应用化工》2022,(11):3140-3145
针对核桃壳(WNS)转化为高效吸附剂的资源化利用问题,对近年来国内外以核桃壳为原料制备吸附剂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结果表明,从核桃壳转化成核桃壳吸附剂主要方法有:预处理后直接作吸附剂,改性后作吸附剂,制备成活性炭吸附剂。其中无机酸性或碱性预处理比有机溶剂更具环保优势;对核桃壳的酰基化、氨基化、接枝共聚、负载纳米零价铁、非热等离子体作用等改性方法,都可以提高吸附剂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使改性核桃壳(MWNS)的吸附性能高于传统吸附剂,但相比之下,酰基化改性、非热等离子体改性更具快速、有效、环保等优势。此外将WNS制备为活性炭也是一种有效的改性方法,制备的活性炭吸附效果相当甚至优于传统的活性炭吸附剂,值得进一步研究。建议今后对核桃壳绿色环保、低成本制备吸附剂的工艺、核桃壳改性方法工业规模放大试验及对实际废水中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及竞争性吸附问题开展研究,以实现核桃壳生物质废料最高效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磷酸活化法制备核桃壳颗粒活性炭,研究了在磷酸浸渍液中加入不同种类和含量添加剂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以亚甲基蓝和碘吸附值表征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并对活性炭的孔结构参数、机械强度和微晶结构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磷酸中分别添加柠檬酸、柠檬酸钠、硼酸和糖精浸渍处理核桃壳原料,所得活性炭的亚甲基蓝吸附值都得到提高,而碘吸附值降低,说明添加剂促使活性炭中的微孔扩大为中孔。其中,添加0.5%的柠檬酸钠得到最佳的亚甲基蓝和碘吸附值,分别达到236.5和744.1 mg/g。此外,磷酸中添加1%硼酸后得到的活性炭结构中含坚固的炭微晶,起到了增强孔结构的作用,机械强度为85.8%;而添加1%糖精得到的活性炭中的炭微晶几乎全部发生了石墨化转变,生成质软的石墨,使强度下降,机械强度仅为80.1%;添加0.5%柠檬酸钠的活性炭由于发达的孔隙结构且没有炭微晶的加固而强度较低(82.5%)。  相似文献   

7.
研究以花生壳、核桃壳、玉米秸秆为原料,经化学试剂活化及高温炭化制备出3种生物来源的生物炭,即花生壳生物炭(PSB)、核桃壳生物炭(WSB)和玉米秸秆生物炭(CSB)。对制备出的3种生物活性炭和商业活性炭进行酸碱改性处理,并以其作为吸附剂来去除水相中的阿司匹林(ASP),研究了活性炭种类、污染物初始浓度、活性炭投加量和改性pH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废弃的花生壳、玉米秸秆、核桃壳可以制备出孔隙结构发达的生物炭。向15.0 mL质量浓度200.0 mg/L的溶液中加入3.0 mg花生壳生物炭,对水相中阿司匹林的去除率可达72.61%;经过合理的改性处理,生物炭与商业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均会有所提高;随着溶液中ASP初始浓度的增加,吸附率逐渐减小,且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8.
以KOH改性核桃壳炭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将CeO2负载上去,制备了核桃壳炭载铈材料。采用BET、FTIR、XRD、XPS、SEM、EDS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表征结果显示改性核桃壳炭表面成功负载了CeO2,负载CeO2后核桃壳炭变面积和总孔体积显著增大。研究了核桃壳炭和铈改性核桃壳炭对碱性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的吸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铈改性核桃壳炭吸附效果显著提高,对亚甲基蓝的最大吸附量为339.84 mg/g,并且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模型可以拟合为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热力学方程,且易于再生。  相似文献   

9.
以核桃壳为生物质原料,FeCl_3为赋磁剂,采用浸渍-热解法在厌氧条件下制备磁性生物炭MB,并将其作为一种易分离、可再生的吸附剂应用于模拟印染废水中亚甲基蓝的去除。结果表明,MB吸附亚甲基蓝是一个符合Freundlich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的自发吸热过程,并在298.15 K、pH=12、C_0=2 100 mg/L、8 h的吸附体系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效果为710 mg/g,远大于原始生物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容量(84.66 mg/g),是一类在印染废水处理方面具备广阔应用前景的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10.
以核桃壳为生物质原料,FeCl_3为赋磁剂,采用浸渍-热解法在厌氧条件下制备磁性生物炭MB,并将其作为一种易分离、可再生的吸附剂应用于模拟印染废水中亚甲基蓝的去除。结果表明,MB吸附亚甲基蓝是一个符合Freundlich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的自发吸热过程,并在298.15 K、pH=12、C_0=2 100 mg/L、8 h的吸附体系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效果为710 mg/g,远大于原始生物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容量(84.66 mg/g),是一类在印染废水处理方面具备广阔应用前景的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盐酸对活性炭进行了改性,并研究其对甲基橙的吸附性能.主要考察了吸附剂用量、甲基橙的初始浓度、吸附温度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甲基橙吸附性能的影响,确定了盐酸改性活性炭吸附甲基橙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吸附剂用量30 mg、甲基橙初始浓度60 mg/L、吸附温度40℃、吸附时间8 h的条件下,改性活性炭对甲基橙的吸附...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当前氨氮废水污染问题,以自制核桃壳炭为吸附剂,以NH4+为模型吸附分子,考察了核桃壳预处理方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和铵根离子初始浓度等对氨氮废水吸附的影响,并采用多种手段对核桃壳炭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经H3PO4预处理后于700 ℃焙烧2h制备的核桃壳炭对低浓度的NH4+具有优异的吸附能力;当铵根离子初始质量...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活性炭对甲基橙的动态吸附行为。考察了甲基橙浓度、流速和活性炭粒径、炭床高度对动态吸附曲线的影响;分别用Adams-Bohart、Thomas和Yoon-Nelson三种模型对穿透曲线进行动力学分析,并计算相关参数;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的脱附性能,同时考察了热再生情况。结果表明:甲基橙浓度和流速增加,穿透时间提前;活性炭粒径减小和炭床高度增加,穿透时间延长。Yoon-Nelson模型能比较好地描述活性炭对甲基橙的动态吸附行为。饱和后的炭床在酸性、碱性及中性条件下的脱附性能都很差。热再生能够比较好地恢复活性炭性能。  相似文献   

14.
山核桃壳活性炭制备及其吸附苯胺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磷酸法制备山核桃壳活性炭,并以磷酸浓度、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为因素,亚甲基蓝脱色力、碘吸附值及得率为指标,进行正交设计优化,从热力学角度研究了山核桃壳活性炭对苯胺的吸附行为. 结果表明,磷酸法制备山核桃壳活性炭的优化工艺条件为:磷酸50%(w),活化温度300℃,活化时间45 min. 在此条件下,活性炭得率为53.21%,碘吸附值为804.36 mg/g,亚甲基蓝脱色力为102 mL/g. 在所研究的条件范围内,活性炭对苯胺的吸附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酸性条件有利于吸附. 吸附是自发吸热的物理吸附过程,遵循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  相似文献   

15.
以核桃壳为原料,经炭化后,在超声波辅助下分别用浓HCl、NaOH、KOH、H_3PO_4、ZnCl_2活化制备出了一系列核桃壳基活性炭材料。研究了活化剂种类、活化浸渍时间、剂料比等因素对核桃壳基活性炭材料亚甲基蓝吸附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300℃炭化20min后,用氢氧化钾活化浸泡90min,剂料比为2∶1时,制备的核桃壳基活性炭材料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以核桃壳为原料,经炭化后,采用KOH高温活化制备出核桃壳基活性炭,产品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形貌,并测试了产品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考察了活化温度与核桃壳粒径对产品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活化温度越高,核桃壳粒径越小,产率越低;活性炭产品对pH值大于8的亚甲基蓝溶液去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生物炭因其比表面积大和孔隙结构丰富等的特点,可作为一种天然吸附材料,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环境和能源等多方面领域。本实验利用丢弃的核桃壳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制备成生物炭,并探究将其用以吸附废水中重金属镍离子的吸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核桃壳基生物炭在700℃热解温度下的比表面积最大;静态吸附实验中,生物炭对镍离子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并且对镍离子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  相似文献   

18.
以废弃核桃壳为原料,制备低成本吸附剂,用于吸附废水中的染料罗丹明-B。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pH、吸附剂投加量、初始染料浓度和接触时间对核桃壳吸附罗丹明B的影响,并对试验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pH对核桃壳吸附罗丹明B的吸附容量影响显著,且当pH值为3.50,吸附剂投加量为0.05 g,初始染料浓度为175 mg/L,接触时间为80 min时,核桃壳对罗丹明B的吸附效果最好。相较于Freundlich模型,Langmuir模型更适合模拟核桃壳对罗丹明B的吸附。核桃壳对罗丹明B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且热力学计算表明该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的吸热过程。红外光谱结果表明核桃壳上的-OH、-NH等官能团是罗丹明B的主要结合位点。研究结果表明核桃壳是一种具有潜力的吸附剂,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罗丹明B染料。  相似文献   

19.
以核桃壳粉、NaBH4、FeCl2.4H2O为原料,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了核桃壳负载纳米零价铁,分析了其红外光谱(FT-IR)、X-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着重研究了负载纳米零价铁核桃壳作为吸附剂对水溶液中Pb2 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293 K时,在pH为5,初始浓度是200 mg.L-1的水溶液中, 10 mg吸附剂对Pb2 离子的最大吸附量为199.90 mg g-1。动力学实验表明该吸附行为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能较好的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式。  相似文献   

20.
核桃壳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农林废弃物核桃壳资源化的必要性,阐述了核桃壳制备活性炭的方法与进展,综述了核桃壳活性炭在废水处理和废气治理中的应用,提出了核桃壳活性炭在制备和应用方面的展望.在核桃壳活性炭制备方面,根据目标吸附质特点,在活化剂选择、加热方式选择和活性炭改性方面加强;在核桃壳活性炭应用方面,可加强核桃壳活性炭在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