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淮南矿区为研究对象,研究煤矸石充填复垦区重金属污染情况。煤矸石充填复垦区中的重金属含量超出正常土壤,且出现富集现象。土壤中重金属富集形态是重金属毒理效应及区域周围生态风险评价的重要指标,煤矸石复垦区中重金属多为残渣态与结合态。重金属污染评价多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富集因子法和潜在危害生态法。复垦区土壤修复技术正朝着绿色与环境友好的方式转变,生物修复技术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煤矸石堆场对其周围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程度,对某矿区3座煤矸石堆场周围的土壤样品进行采样分析,并采用Hakanson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煤矸石堆场周围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说明,露天煤矸石堆场对周围土壤造成了重金属污染,存在着一定的生态风险,但风险程度为低水平。Cd元素的单个污染物污染程度最高,并且也是最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三下”压煤状况,结合阜新矿区煤矸石、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问题,运用SEM等对阜新粉煤灰、自燃煤矸石、325普通硅酸盐水泥进行原材料颗粒粒度和化学成分分析,通过对比实验分析粉煤灰、水泥、细矸率和质量浓度对膏体充填料浆的工作特性及强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掺量360 kg·m-3,水泥掺量170 kg·m-3,细矸率40%,质量浓度82%为最优配比.膏体充填不仅可以解决阜新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而且充填了井下采空区,防止地表下沉,具有经济、环保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江苏省某危险废物填埋场为研究案例,利用迭置指数法的风险评价方法综合考虑了以填埋场自身潜在风险、含水层脆弱性、风险受体暴露性为主的3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构建了包含16个评价指标的指标体系,分析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建立了综合指数风险评价模型。经计算,该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风险综合指标为4.682,参考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分级标准,得出该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等级为较低。将填埋场自身潜在性质、含水层脆弱性以及风险受体暴露性三方面综合考虑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不仅可为污染场地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可以为场址的选择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峰 《上海化工》2022,(3):36-40
长江经济带某加油站部分区域土壤和地下水受到了苯系物和总石油烃的污染,并且地下水污染已经迁移至场界外围区域。在场地下游边界处安装地下水拦截沟,采用竖直井多相抽提技术同步协同修复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在加油站内人员经常活动的区域采用水平井土壤气相抽提技术管控土壤气体侵入风险。经过数年的修复与风险管控系统运行,地下水中污染物质量浓度均低于或接近修复目标值,证明上述综合技术对加油站污染场地具有良好的修复和风险管控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全尾砂结构流矿井胶结充填是否会对地下水质造成污染,用尾砂、水泥按4∶1的比例制成充填体试块在不同来源水样中浸泡。浸泡不同时间段后,分别取样进行水质监测。对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Ⅲ类标准规定的含量限值进行监测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全尾砂结构流胶结充填体试块放置21 d后分别被8种水样浸泡90 d后均不会对地下水水质造成污染,其用于井下空区充填是完全可行的。虽然pH值及Fe、Mn、Zn、Cr等离子含量出现起伏变化,但浸泡90 d后其溶液含量均低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Ⅲ类标准规定的含量限值,故不会对生产、生活用水产生不良影响。全尾砂结构流胶结充填使井下水中重金属含量有所下降,水质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羊场湾矿区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形成了大面积沉陷区,并产生大量煤矸石,占地总面积65.82hm2。因长期露天堆放,使矿区大量耕地、地面建筑物和地下水资源遭受破坏,矿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本文首先通过对煤矸石化学成分、煤矸石边界有害物质及煤矿放射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利用矸石充填沉陷区对土壤影响较小,且在技术实施上可行。其次,详细论述了煤矸石综合治理的措施。最后,分析了石煤矸回填后土地开发利用方向和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辽宁化工》2021,50(9)
为找到七星湿地中重金属铅、镉污染的特征与规律,预防重金属对地下水造成污染,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对Pb、Cd的污染情况进行评估,采用潜在风险指数法对潜在风险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内梅罗指数法污染指数:P_(Pb)=2.06、P_(Cd)=1.10;潜在风险指数中E_(Pb)40,E_(Cd)在B点为43.64,其余点位皆小于40。因此,Pb在七星湿地内为中度污染,Cd为轻度污染,Pb、Cd皆有潜在继续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煤矸石岩性组成对其应用的影响;介绍了煤矸石发电、制砖、复垦、筑路、井下充填等利用途径及要具备的条件,提出井下充填技术是我国处理煤矸石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0.
提高对于城市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的风险评价精度、地下水污染防治能力,可以有效地为城市垃圾填埋场的运行管理提供支持,减少地下水污染事故的发生。基于此,通过对比AHP法、熵权法,建立AHP-熵权综合赋权法,通过引入污染指数,验证AHP-熵权综合赋权法的适用性,并从渗滤液的产生、收集储存等方面提出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南昌地区农村饮用地下水铁锰污染调查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南昌地区农村饮用地下水30个样点地下水中的铁、锰和总硬度进行了取样检测;从实际环境影响评价角度出发,选择了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和我国<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中推荐使用的方法对水质进行现状评价,并对3种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表明,尽管三种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均显示调查区域地下水污染已十分严重,有超过40%的样点不宜作为地下水饮用水源;个别地区地下水铁、锰严重超标;地下水的主要污染因子是锰.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废水排放量呈逐年增加趋势,其中大部分废水存在重金属离子含量超标的问题。煤矸石是伴随煤炭开采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除部分用于充填外,大部分长期堆存,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基于此,开展煤矸石用于处理重金属污染废水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介绍了煤矸石的基本性质,综述了以改性煤矸石制备的吸附剂和沸石分子筛等吸附材料用于处理重金属污染废水的研究现状,指出了改性煤矸石制吸附材料存在的问题,建议在后续研究中应着重解决吸附材料的再生问题以及吸附重金属离子后的二次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3.
山东新汶矿业集团孙村煤矿应用煤矸石似膏体充填技术,成功解决因采煤造成的地表塌陷、环境污染、资源回收效率不高等问题。该技术填补我国软岩矿山应用高浓度似膏体充填技术空白,可解放该矿埋藏不足600m深的矿井保护煤柱近1000万t,回收价值4000万元的煤矸石堆放占地。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广州开发区重点企业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本文以73家重金属企业厂区内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环境质量处于清洁(安全)水平,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0.34;生态环境风险总体表现为强生态危害,土壤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值为158。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我国煤矸石回填采空区的利用现状,论述了水力充填、风力充填工艺流程以及所用煤矸石的条件和采空区的位置、形态、上覆岩层性质等问题,对煤矸石回填技术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煤矸石的综合利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开展了煤矸石充填骨料级配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充填材料为煤矸石、细砂A、水泥,其配合比为3∶1∶6时,密度差达到最大;充填材料为煤矸石、细砂B、细砂A、水泥,其配合比为1.5∶1.5∶2∶5时,煤矸石对提高骨料密实度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黄颖莹 《广州化工》2022,50(7):140-142
介绍了抽出-处理技术在上海市某地下水砷污染地块修复的应用案例.通过对该污染地开展土壤与地下水场地环境初步调查、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发现该地块部分区域地下水中重金属砷对建筑工人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超出了可接受水平.通过修复技术筛选、修复技术可行性评估等确定修复方案.该案例采用分区抽提的方式,同时结合多次抽提、药剂注入辅助措...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对充填采煤技术在煤层开采中的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主要介绍了国内先进煤矿的生产发展现状,然后又介绍了充填采煤技术中的膏体充填采煤技术、煤矸石充填采煤技术、高水材料充填采煤技术以及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技术的技术要点。通过对这些技术优点与缺点的分析,来达到实现绿色煤炭开采理念的目的,完成煤矿的高效开采,提升开采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19.
针对挑水河磷矿的实际情况,采用条带充填开采方法。运用两区约束理论及有效区域理论,推导了条带充填开采胶结充填体强度的计算公式。通过工程类比法及理论分析计算,确定了采空区胶结充填体的强度。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贵州省六盘水市煤炭矿区土壤中Cr、Cd、Zn、Cu、Ni、Pb共6种重金属元素的测定,应用地积累指数法和生态危害指数法对3座矸石山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含量在平面上与煤矸石山距离总体成负相关趋势,最大污染点位置与煤矸石周边环境条件相关;煤矸石周边土壤中Cd、Pb、Zn污染程度最严重,其中Cd潜在生态风险系数最大,污染主要集中于土壤表土层,对深层土壤环境影响不大;Cu、Ni、Zn总体污染程度不高,对土壤环境影响较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