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宽禁带稀磁性氧化物半导体由于其高的居里温度在自旋电子学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用固相反应法制备Co掺杂的CeO2稀磁性氧化物半导体,研究了Co掺杂对其显微形貌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300℃烧结的样品结晶形态明显,晶粒较大,结构致密,密度最高;掺杂Co的CeO2样品都具有很好的室温铁磁性,且饱和磁化强度Ms随Co浓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1300℃烧结、掺3at%Co的Ce0.97Co0.03O2具有最强的室温铁磁性(0.23μB/Co).  相似文献   

2.
共沉淀法制备的Cu掺杂ZnO体系的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掺杂的Zn1-xCuxO(x=0,0.01,0.02)系列样品.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样品的相成分,结果显示600℃烧结、掺杂浓度为1%的样品为单相纤锌矿结构,掺杂浓度为2%的样品出现第二相CuO.利用综合物性测试仪(PPMS)测量了样品的室温(300K)及低温(10K)磁性能,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呈室温铁磁性,掺杂浓度为1%、600℃烧结样品磁转变温度高于300K.最后简要讨论了铁磁性起因.  相似文献   

3.
利用溶胶-凝胶自蔓延燃烧法制备了钡铁氧体纳米粉体,同时利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SEM)研究了钡铁氧体的微结构及形貌.结果显示制备的样品为单相磁铅石型结构钡铁氧体,晶粒尺寸在50nm左右.另外,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了样品的室温及高温磁性能,结果表明钡铁氧体在室温时具有较高的矫顽力(μ0Hc=0.557T)和饱和磁化强度(Ms=64.34Am2/kg),纳米钡铁氧体的磁性能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其居里温度约730K.最后,探讨了纳米钡铁氧体颗粒间的相互作用,纳米钡铁氧体颗粒间不存在交换耦合作用,而是以长程静磁相互作用为主,这对于提高垂直磁记录材料的信噪比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通过调控锌掺杂比例制备高饱和磁化强度锌铁氧体纳米颗粒,用氟醚酸包覆颗粒,并将其分散到特异性氟醚油中制备磁性液体。对颗粒进行XRD、EDS、TEM、FTIR、TGA表征,对磁性液体进行耐腐蚀性、分散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改变锌配比不影响颗粒的尖晶石结构,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随锌配比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氟醚酸通过羧基官能团化学吸附于纳米颗粒表层;制备的磁性液体具有良好的沉降稳定性和耐腐蚀性能。高饱和磁化强度、耐腐蚀氟醚油基磁性液体将拓宽其应用范围,尤其是腐蚀性气、液体的密封。  相似文献   

5.
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以二茂铁和水为原料,在碳纳米管表面包覆氧化铁纳米颗粒,制备出磁性氧化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以及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包覆在碳纳米管上的是γ相Fe2O3纳米颗粒,它们均匀分布在碳纳米管表面。随着合成温度的升高,γ-Fe2O3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增大,γ-Fe2O3/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也随之增大。因此,通过简单的合成温度调节即可以实现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纳米颗粒尺寸和磁性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利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Fe-Al氧化物纳米复合磁性颗粒.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合成的产物为多相Fe-Al氧化物纳米复合磁性颗粒.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量了所制得样品的磁化曲线,并由此得出了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实验结果表明,在同一热处理温度下,当样品中Fe元素与Al2O3的质量比越大,所制得的Fe...  相似文献   

7.
利用简便的氧化沉淀法制备出了结晶度高、粒径均一的八面体Fe3O4纳米颗粒。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产物的结构、形貌、粒径及磁性能进行了表征。制备的八面体Fe3O4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43nm,在室温下表现出铁磁性,比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分别为74.2 A.m2/kg和7.4 kA/m。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对Fe3O4纳米颗粒-石蜡复合样品在0.5~18GHz频率范围内的电磁参数进行了测量,研究了复合样品的微波吸收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样品具有良好的微波吸收,吸收峰位随着样品厚度的增加向低频移动,峰值和吸收峰数目也随样品厚度而变化,当匹配厚度为2.8 mm时,在10.8 GHz反射损失最小值达到了-22.5 dB。  相似文献   

8.
CoFe2O4铁氧体纳米颗粒的结构与磁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聚乙烯醇(PVA)溶胶-凝胶法制备出CoFe2O4纳米微粉,用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Co铁氧体纳米颗粒的结构,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量了宏观磁性随焙烧温度的变化。随焙烧温度的升高,矫顽力下降,而饱和磁化强度升高。323~873K的变温穆斯堡尔谱测量发现纳米颗粒的磁转变温度TC在793~813K之间,比块体材料的磁转变温度要低。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胶-凝胶自燃法制备Ni0.35Zn0.65Fe2O4粉末,研究引燃温度对燃烧产物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粉末的物相和磁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凝胶自燃后的粉体具有单一的尖晶石型NiZn铁氧体相,粉末颗粒尺寸约20nm,样品的比饱和磁化强度随自燃温度的升高而提高.引燃温度为...  相似文献   

10.
以δ-FeOOH为前驱体,采用沸腾回流法直接合成了尖晶石结构的MnZn铁氧体纳米颗粒。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其相成分、显微结构和磁性能进行了表征。详细探讨了共沉淀的pH值和回流反应时间对生成物化学组成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节pH值和回流时间可以得到从小于10nm到大于20nm不同粒径的锰锌铁氧体颗粒,获得完全产物的最佳回流时间为6h。pH值对反应剧烈程度及磁性能有很大影响,共沉淀pH值为13.0左右时获得的制备态纳米粉末尺寸为20nm,饱和磁化强度达46A·m2/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