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了十二醇聚氧乙烯醚硫酸三 发分别与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吡啶氯化物、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以及十六烷基吡啶氯化物的二元混合体系的混合胶束形成和表面张力降低的效能。混合胶束形成可用Rubingh的非理想事胶不理论一描述。由华西苑、Rosen和朱瑶导出的有关二元混合体系在γcmc方面产生协同效应的两个条件可以从所建立的二元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方程得到并且是等价的,对二元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十二醇聚氧乙烯醚硫酸三乙醇铵分别与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吡啶氯化物、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以及十六烷基吡啶氯化物的二元混合体系的混合胶束形成和表面张力降低的效能(γcme)。混合胶束形成可用Rubingh的非理想混合胶束理论来描述。由华西苑、Rosen和朱瑶导出的有关二元混合体系在γcmc方面产生协同效应的两个条件可以从所建立的二元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方程得到并且是等价的。对二元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随着烷基链长的增加,混合胶束中的相互作用参数βM较混合单层中的相互作用参数βS下降更快,从而将失去γcmc方面的协同效应;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中EO基团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混合体系的沉淀或凝聚作用.  相似文献   

3.
谢雨杉 《杭州化工》2005,35(4):36-39,44
通过表面张力法和粘度法对不同水解度的聚丙烯酰胺(HPAM)与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MA)和辛基硫酸钠(SOS)等摩尔比例的混合体系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HPAM与DTMA-SOS等摩尔比混合体系之间的静电作用使表面活性剂体系的表面活性发生明显变化.并使高分子溶液的粘度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4.
重点讨论了表面活性剂的单体或预胶束溶液中气/液界面的平衡与动态的表面张力和吸附情况。平衡表面张力的数据可联系到Langmuir平衡吸附等温方程和Gibbs吸附方程;介绍了表态表面张力测量方法与基本参数,讨论了扩散控制吸附模型与混合动力吸附模型,由动态表面张力数据可得到表观扩散系数值,并结合吸附模型中,可得到动态吸附的各个参数(如吸附附速率常数、脱附速率常数等)。同时,对表面活性剂胶束溶液的动态表面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新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二氧乙基月桂醇醚羟丙基磺酸钠(C12EOPS)与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DTAB)的复配体系,通过测定表面张力γ和cmc计算了在这些体系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参数β^m和β^s及标准自由能ΔG^0mic、ΔG^0ad。进而讨论了这些复配体系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6.
非理想二元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的表面张力方程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非理想二元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混合吸附单层的组成随体相组成的变化可通过单点参数法确定。这使得能够根据构成二元混合体系的单一表面活性剂有γ-logC关系和混合体系的一个表面张力数据,应用所建立的表面张力方程预测不同体相组成和浓度的非理想二元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表面张力法和荧光探针法研究了含有不同反离子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NaDS)、十二烷基硫酸镁〔Mg(DS)2〕分别与头基结构不同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十二烷基β-D-麦芽糖苷(DDM)、十二烷基聚四氧乙烯醚(Brij30)组成的二元混合体系的协同作用以及胶束性质。结果表明,各混合体系均存在较强的协同效应,且协同效应强弱顺序为:Mg(DS)2/DDM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高纯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随醚硫酸盐(C12EOnSO4)和纯皂为两元表面活性剂昆合水溶液体系,在气/液界面上和胶束中有关的物化性能进行了一系列测试,通过对这些物化数据的处理和比较,探讨了这类两元体系在气/液界面上和胶束中相互作用的机理,打出了两元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降低表面张力之效能大小与β0和βM的关系,定性地解释了表面活性剂效率与交通不总是平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随着溶液pH的降低,TX-100/N,N-二甲基十二烷基氧化胺二元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变为三元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利用滴体积法测定了不同pH时该混合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并利用正规溶液理论计算了该三元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临界胶柬浓度,计算结果在一定范围内与实验较好地相符.  相似文献   

10.
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有机电解质四乙基溴化铵((Et)4NBr)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在气/液表面吸附行为的影响。表明(Et)4NBr提高了SDS和DTAB降低水溶液表面张力的效率。但(Et)4NBr仅提高DTAB降低水溶液表面张力的能力,却反而削弱了SDS降低水溶液表面张力的能力。通常电解质对离子表面活性剂表面吸附层的影响主要来自与表面活性离子电  相似文献   

11.
用失重法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胺(AD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在硫酸介质中对锌的缓蚀作用,发现表面活性剂在锌表面上的吸附是产生缓蚀作用的重要原因,且吸附规律服从Flory-Huggins方程,最后讨论了表面活怀剂的吸附取向。  相似文献   

12.
用失重法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胺(AD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在硫酸介质中对锌的缓蚀作用,发现表面活性剂在锌表面上的吸附是产生缓蚀作用的重要原因,且吸附规律服从Flory-Huggins方程.最后讨论了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取向.  相似文献   

13.
通过表面张力的测定,用Gibbs吸附定理和Rosen以正规溶液理论为基础导出的吸附层组成公式,研究了十二烷基聚氧乙烯-3磺酸钠(C12E3)S与POE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10E5,C10E7)的二元体系在25℃和40℃下的纯水溶液中的表面吸附:并用分子间相互作用β参数和交换能ε讨论了吸附层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1)非离子POE在混合吸附层中优先吸附,即使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很低时(≈0.1),POE在表面层的摩尔分数也大于0.5。(2)两表面活性剂组分在吸附层中相互作用为吸引力。(3)POE的EO数增加,表面层中分子间作用力增强,POE的吸附趋势减弱,(4)温度升高,POE和C12E3S的吸附能力均降低,同时吸附层中分子间作用力减弱。  相似文献   

14.
本文测定了N-月桂酰基-N-甲基牛磺酸钠分别与十二烷基溴化吡啶和十二烷基二甲基丁基溴化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水溶液的表面张力,计算了分子相互作用参数β^[1,2],利用正规溶液理论对它们的协同效应进行了讨论,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相符。  相似文献   

15.
N-十二烷基亚氨基二乙酸钠是具有配位能力的表面活性剂,直接在其溶液中添加金属离子(Cu^2+、Ni^2+、Co^2+、Fe^2+等),配比按表面活性剂与金属离子浓度比2:1,可获得金属配位键联接的Gemini型表面活性剂。文中通过溶液表面张力、pH值、不同金属离子的比较对金属配位键联接的Gemini型表面活性剂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花昌林  张锐 《精细化工》2020,37(12):2504-2509
以1,12-十二醇、油酸、聚乙二醇(300,400,600,800,1000)为原料合成一系列Gemini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并采用IR,NMR对产物进行了结构确证。为了评估Gemini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注射用增溶辅料的有效性,在表面张力、增溶性以及溶血活性等方面与Tween 80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二-9(8)PEG1000, 二-8(9)-羟基-十八烷酸十二烷基二醇二酯(PODD-1000)的安全有效指数是Tween-80的13倍,更适用于作为注射剂的增溶辅料。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高纯度十二烷基聚氯乙烯醚硫酸盐(C_(12)EO_nSO_4M)和纯皂为两元表面活性剂混合水溶液体系,在气/液界面上和胶束中有关的物化性能进行了一系列测试,通过对这些物化数据的处理和比较,探讨了这类两元混合体系在气/液界面上和胶束中相互作用的机理,找出了两元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降低表面张力之效能大小与β_(?)和β_M的关系,定性地解释了表面活性剂效率与效能不总是平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用二元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热力学,研究了RHEP-HTMAB、RHEP-SDS、RHEP-AEOn3种水溶液的混合体系中表面吸附层及胶束中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相互作用参数βm、βs及吸附层和胶束的组成。结果表明:(1)3种混合体系βm、βs值分别为:-11.21,-11.22;-8.24,-10.96;-5.5,-2.08。(2)随着烷基(R)碳链增长,βm值变小,但|βs|值出现极大值。(3)表面压越高,βs值越大。并对这些结果做了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9.
α-癸基甜菜碱两性表面活性剂复配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天然油脂基两性表面活性剂á-癸基甜菜碱(α-CB)分别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八聚乙二醇正十二烷基单醚(BL-8SY)复配的二元混合体系性能进行研究,探讨各类表面活性剂与两性表面活性剂α-CB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两性表面活性剂α-CB与BL-8SY复配时近似于理想混合,与DTAB复配时有较弱的协同作用,而与SDS复配时有较强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表面张力法和荧光探针法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油酸钠(NaOA)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十二烷基-β-D-麦芽糖苷(DDM)组成的二元混合体系分别在水和体积分数为20%的乙二醇水溶液中的聚集行为。利用Rubingh模型和Maeda模型得到的相互作用结果一致,表明NaOA/DDM混合体系在水和20%的乙二醇水溶液中均存在协同效应,在NaOA摩尔分数达到0.4时,混合体系的协同效应均达到最强。乙二醇的加入增大了混合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降低了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效率。荧光测试结果表明,乙二醇能够破坏胶束结构,减小胶束聚集数,增加微环境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