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主要论述了露天煤矿自移式破碎机半连续开采工艺的组成及特点,依托平朔安家岭露天煤矿9#煤自移式破碎机半连续开采工艺,对自移式破碎机"三采一移"开采程序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分别自移式破碎机半连续系统剥离开采工艺的开采参数、平盘要素、开采程序、带式输送机运输、排弃方式和排弃参数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优化自移式破碎机半连续系统在露天煤矿剥离开采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单斗——自移式破碎站半连续工艺在露天矿开采工艺方案比较中是设计重点研究的内容。结合安格连露天煤矿改扩建项目的开采方案,对半连续工艺和主要设备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自移式破碎机作为新式半连续开采工艺的关键设备,已在露天煤矿成功应用。概述了自移式破碎机安装工程的发展,结合已投入使用及正在安装的自移式破碎机,介绍了大型自移式破碎机的结构和性能特点,并总结了近几年来大型自移式破碎机的安装及使用经验。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半连续开采工艺在我国露天煤矿的应用现状和特点,分析了采用该工艺的必要性,展望了半连续工艺的发展趋势,为加速发展我国露天煤矿半连续开采工艺而提出了几项有益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应用自移式破碎机的露天矿半连续工艺的特点,给出了半连续工艺的工作面开采参数的确定方法,介绍了应用自移式破碎机的半连续工艺开采程序。该工艺具有独特的优势,必将在国内露天矿山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平朔安家岭露天煤矿扩能改造工艺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多方案对比分析,结合国内外实际情况,论证了单斗—自移式破碎站—带式输送机—排土机半连续工艺,是安家岭露天煤矿扩能改造稳妥、可靠的开采工艺。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研、考察、技术交流,结合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现场情况,分析电铲—自移式破碎机半连续工艺在不同开采方式(单台阶作业、多台阶作业,一采一移、两采一移、三采一移…)下的对应的移设时间、基建工程量等,选择合理的开采方式。  相似文献   

9.
布沼坝露天煤矿五期扩建剥采方法采用半连续作业工艺。分析了矿山生产条件对破碎机的选型要求,认为锤式滚轴破碎机综合了喂给式破碎机和锤式破碎机的优势,投入快、布置灵活、移设方便,可适应该矿的物料特性和开采特点,认为布沼坝露天煤矿采煤半连续工艺采用锤式滚轴破碎机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
以自移式破碎站为核心的露天矿半连续开采工艺,以其明显的技术优势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工作特点是机动性和灵活性、重载荷工作状态、高可靠性运转和露天低温运行。除关键技术瓶颈影响自移式破碎站自主研发成功应用外,产业化示范应用是成功应用最关键的一环。作为3 000 t/h自移式破碎站的研发负责人,就其能否自主研发应用成功的几个关键问题,以3 000 t/h露天煤矿用自移式破碎站阐述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论文针对平朔东露天矿开发需要,分析了自移式破碎机半连续工艺在该矿应用的可行性与经济效益。随着露天矿逐步向深大发展,单斗-卡车工艺逐渐显现出成本高、容易受燃油供应影响等缺点,结合平朔东露天矿区特点,自移式破碎机半连续工艺所具有的效率高、成本低、污染排放少等优势能较好解决这一问题。根据资源赋存条件和开发规模,研究认为东露天矿半连续工艺应采用PH4100XP系列单斗挖掘机匹配生产能力8000t/h的自移式破碎机;经济评价结果表明,东露天矿4煤顶板以上岩石剥离台阶采用自移式破碎机半连续工艺可节省运营费用2000万元/a。  相似文献   

12.
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选取半连续工艺下露天煤矿运煤系统评价指标,具体包括运煤系统经济效益、运煤系统效率、生产管理和设备维修等.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和层次分析的方法,建立起露天矿运煤系统综合评价模型.并以安家岭露天矿为例,对其运煤系统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安家岭露天矿在现有开采条件下选用端帮巷道运煤系统最优.  相似文献   

13.
陈树召 《煤炭学报》2012,37(3):533-534
从我国大型露天煤矿应用他移式破碎站半连续工艺的需要出发,综合运用露天采矿学原理、采矿系统工程、技术经济学和计算机技术等方法,通过调查研究、理论分析和现场工程实践,对露天矿破碎设备选择与结构优化、布置与移设及剥离半连续工艺的应用等内容展开深入研究。论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对破碎站的分类和各种形式破碎站的概念进行了梳理,以露天矿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了破碎设备二级综合优选模型,并根据剥离半连续工艺应用需要分析了适用于高含水率、易粘结物料的破碎机类型。论文提出了破碎站模块化的观点,以提高设备的布置灵活性、可靠性和国产化率,改善作业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受料仓结构参数优化模型。借鉴单斗—卡车工艺车铲匹配研究成果,分析了他移式破碎站半连续工艺下卡车运输的特点,以系统生产成本最低为目标建立了卡车优化模型。根据他移式破碎站布置于露天矿采场内的特点,分析了影响破碎站布置的因素,建立了破碎站位置优化模型与移设优化模型;并通过引入运距增加系数k考虑了下部台阶半连续工艺系统布置对上部台阶运输的影响。根据露天矿剥离应用半连续工艺的需要和他移式破碎站的特点,建立了露天矿半连续工艺服务范围模型、组合台阶开采模型和采掘带宽度优化模型,为剥离半连续工艺系统服务范围和开采参数的确定提供了依据。为适应山坡排土场条件下剥离半连续工艺应用的需要,分析了间断—连续—间断型半连续工艺的环节构成、适用范围和经济效益;为提高露天矿现有带式输送机运输系统的能力利用率,提出了轮斗挖掘机与破碎站共用一套运输系统的联合工艺,并对4种布置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论文通过实例研究对所建立模型的实用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
我国露天煤矿开采工艺发展状况综述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文章简要介绍了我国露天开采工艺的发展过程,建国初期主要以单斗铁道工艺为主发展至1980年代以来转向以单斗汽车工艺为主,半连续开采工艺、综合开采工艺、拉斗铲倒堆工艺等目前各种露天开采主流工艺并存局面的特点和采用的主要采掘、运输设备.介绍了当前我国露天煤矿开采工艺的主要特点、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露天煤矿生产规模的不断加大,半连续工艺在露天矿的应用也越加广泛。实践证明,半连续工艺的应用对煤矿经济效益有很大的提升,而在半连续工艺中,破碎站的位置对煤矿生产效益起到决定性作用。借助于限制坡度的定义和坑内破碎站的生产能力要求,对坑内煤层进行分区;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运煤卡车到坑内破碎站和地表破碎站的运距、内排增加运距和坑内提升胶带长度的计算方法;在对半连续系统进行整体考虑后,以总运输费用最小为原则,建立破碎站布置水平优化模型,给出了卡车运费、增加的内排运费和提升胶带系统总费用的计算方法,并将建立的优化模型应用到实例研究中。计算结果表明,宝日希勒露天煤矿将破碎站布置在+625 m水平上时总运输费用最小,此为破碎站布置的最优水平。另外,通过分析可知,坑内破碎站的位置不宜过低,避免对内排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推动我国露天煤矿的安全、高效、经济、绿色与可持续发展,依据国内外露天矿山智能化发展现状,从露天矿山自动化装备及系统的大范围应用、信息化数据链的集成、数据处理和决策、生产设计智能化与矿山工程设计-施工的一体化管控五个方面研究了当前露天矿山智能化发展趋势,并指出了当前我国露天煤矿智能化规划工作中面临的重点问题,即:露天矿山智能化的概念与内涵较为模糊、智能化改造涉及的规划内容、实施途径等尚未体系化、专业学科交叉中存在知识壁垒、缺乏合理的“投入-产出”评价标准、缺乏各规划内容优先级的决策依据。为解决上述存在的关键问题,分别从露天矿山智能化知识图谱的构建研究、矿山合理智慧程度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规划内容优先级的决策方法研究等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关键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条带开采的研究现状与主要问题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条带开采作为“三下”采煤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在我国煤矿区被广泛采用。在综合分析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条带开采岩层与地表移动机理、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条带煤柱稳定性、条带开采设计研究等方面对我国条带开采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并指出了目前我国条带开采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以平朔东露天矿的开采工艺的选择为背景,针对现阶段为了摆脱对燃油和轮胎的依赖,降低露天开采成本的实际问题,通过分析各种开采工艺的优缺点及半连续开采工艺在露天矿的设置类型,总结归纳半连续开采工艺在露天矿中的发展前景及应用条件,为新建矿山或改扩建矿山开采工艺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汽车-胶带半连续运输系统线路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介绍深凹露天矿开采时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汽车一胶带半连续运输系统对大中型深凹露天矿具有的普遍适用性,指出该系统是我国未来深凹露天矿运输系统的重点发展方向。以首钢水厂铁矿东部排岩运输系统为例,采用优化理论对汽车一胶带半连续运输系统线路进行了优化研究,确定了最佳运输线路方案,并按该方案完成了现场施工。  相似文献   

20.
To improve the resources’ recovery ratio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surface coal mines, we present a residual coal extraction technology from final end-walls with highwall mining system in China. Based on Mark–Bieniawski formula and tributary area theory, the evaluation methodology of highwall mining parameters under the thick cover was given. Furthermore, the pillar design chart in the highwall mining system under the thick cover was also concluded.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rationality of the pillar design with the presented methodology, numerical simulation was also carried out. The outcome shows that it will require a larger pillar width with the thickening of the cover; hence, the recovery ratio will decrease correspondingly. To improve coal recovery ratio, the backfilling technology should be considered under the thick cover. According to two-dimens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the calculated methodology for pillar stability of highwall mining system under the thick cover presented in this article is acceptable. It also found that keeping the pillar width-to-height ratio above 1 is a key measure to maintain the pillar stable and integral under the thick cover. Meanwhile,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bigger safety factor is demanded for roof of openings under much thicker cover and higher stress ratio. In other words, the highwall mining system is feasible to extract the residual coal around end-walls in Chinese surface coal mines. Thus, not only coal recovery ratio can be improved but also can increase the production life of surface coal mines i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