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MRH-3型高速环块磨损试验机上研究了粉末冶金方法制备的316L不锈钢/Y-PSZ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并与T10钢(HRC45)的耐磨性能进行了对比.考察了316L不锈钢体积分数(30%~50%)、颗粒尺寸(10.8~51.6μm)及对偶环转速(200~280r·min-1)对材料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316L不锈钢含量的增加和颗粒尺寸的增大,或随着对偶环转速的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磨性下降.在本文研究条件下,除个别情形外,所制备316L/Y-PSZ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优于T10钢;当不锈钢体积分数为30%、颗粒尺寸为10.8Ⅱm时,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达到T10钢的3.0~3.2倍.316L不锈钢/Y-PSZ复合材料的磨损机理主要为316L不锈钢颗粒剥落和Y-PSZ基体层片剥落. 相似文献
2.
炭/炭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与摩擦磨损机理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合评述了C/C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各项影响因素及摩擦机理的研究现状,指出C/C复合材料摩擦磨损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在进一步研究中值得重点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采用电解腐蚀方法显示锑铜合金组织中富锑脱溶相,通过X射线能谱仪和扫描电镜鉴别分析了脱溶颗粒及其形状大小和分布,讨论了锑对合金性能影响的机理。研究表明,含适量锑的铜合金经忧型,使锑以脱溶相析出并呈细小均匀弥散分布,其综合性能良好,可作为高强度高导电材料。 相似文献
5.
树脂基汽车复合摩擦材料的磨损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钢纤维作增强纤维相、MoS2作润滑相,酚醛树脂为粘接相,并加入各种填料配制成一种树脂基半金属复合摩擦材料,将该材料与灰铸铁组成摩擦副,用D-MS定速摩擦试验机测定摩擦副在不同温度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磨屑形貌,探讨该复合材料磨损的主要控制机制.结果表明,摩擦副的摩擦因数在0.35~0.40之间,比较稳定;低温磨损较小,但高温磨损较大且伴随有较强烈的振动和噪声.研究结果还表明:低温磨损主要由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所控制,前者产生的磨屑颗粒较大,而后者的磨屑颗粒则很细小;中温、高温的磨损主要由有机物的热分解和摩擦表面膜的破裂、脱落所引起,磨屑多呈薄片状,MoS2的高温氧化可能是增大复合材料磨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7.
以铁-铜为主组元,以石墨和MoS2为润滑组元,以Al2O3、SiC、锆英砂为摩擦组元,并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碳纤维,将原料混合均匀后经600 MPa冷压成形,然后在氢气气氛下热压烧结2 h(980℃,2~3 MPa),制备得到碳纤维增强铁-铜基摩擦材料,并对其硬度、相对密度、显微组织、摩擦磨损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铁-铜基体上均匀分布着耐磨的陶瓷相及润滑组元,铁-铜基体有部分固溶,碳纤维掩埋在基体和摩擦组元间。当碳纤维质量分数为2%~4%时,所制备的摩擦材料硬度为HV 102.2~118.6,相对密度为90.4%~92.6%,摩擦系数为0.56~0.60,磨损失重量最小。该摩擦材料的磨损主要为磨粒磨损,伴随少量粘着磨损。碳纤维可以强化基体,钉扎摩擦组元,在摩擦磨损过程中隔断犁沟,降低材料磨损。 相似文献
8.
9.
采用无压熔渗方法制备1种新型的C/C-Cu复合材料,研究该材料与紫铜对偶在干摩擦往复运动条件下的磨损行为,系统考察载荷30~70 N和速度0.25~1.0 m/s范围内摩擦副材料的磨损性能;通过对磨损表面及磨屑的显微分析,建立C/C-Cu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转变图。结果表明:在选定的试验条件下,根据C/C-Cu复合材料的磨损程度,可将磨损图划分为轻微磨损区和严重磨损区。在轻微磨损区,低载荷下的主要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在较高载荷下,磨损主要由磨屑膜的脱落引起;在严重磨损区,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为剥落磨损。 相似文献
10.
11.
12.
WC/Cu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用常规粉末冶金固相烧结法制备WC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可行性。研究了不同WC体积含量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性能,试验了复压轧制对颗粒分布和基体经的的影响。并对相应的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系统地介绍了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重点论述了该类复合材料组分的选择与改善匹配性的措施,并对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4.
15.
C含量对Fe-Cu-C合金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碳含量对Fe-Cu-C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含量低于1.2%时,随着碳含量的增加,材料的表观硬度增加,强度先增后减,在含碳0.8%时综合性能最佳,其表观硬度HRB达74.7,强度为487.30MPa,延伸率达1.8%.烧结后Fe-Cu-C材料的轴向膨胀率随碳含量的增加逐渐减少.经淬火 回火处理后的Fe-2Cu-0.8C试样性能为:硬度HRC 22.5,强度630.20 MPa,延伸率1.4%;较之于烧结态,强度、硬度提高明显,但延伸率稍有下降. 相似文献
16.
对Mo-1,TZM,Mo-25W三个牌号粉冶板坏的温轧开坏进行了工艺性试验,结果发现3个牌号均能承受温度轧开坯,板材的密度、硬度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而提高,当变形程度达50%时,其密度接近理论值。 相似文献
17.
18.
研究了不同抗氧化添加剂B4C粉、SiC粉和铝粉对预氧丝在氧化铝/碳复合材料中原位碳化的影响及其碳化后纤维对材料的强化效果。结果表明,在氧化铝/碳复合材料中添加B4C后,由于高温下在材料表面形成了一薄层致密的玻璃相物质,抗氧化效果明显,预氧丝原位碳化后达到同类碳纤维的强度,复合材料强度也大幅度提高。其次,添加少量铝粉也能起到好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