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常压差示扫描量热(DSC)仪和高压DSC仪研究了熔融温度、熔融时间、冷却速率以及压力对不同分子量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熔融再结晶行为的影响。常压DSC的研究表明,随着熔融温度、熔融时间以及冷却速率的增加,PE–UHMW的结晶峰值温度(Tc)逐渐下降。在相同的熔融温度和熔融时间下,PE–UHMW的Tc随分子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但在所研究的冷却速率范围内(2.5~40℃/min),在相同的冷却速率下,Tc随分子量的增加变化不大。高压DSC的研究结果表明,结晶过程中增加压力导致PE–UHMW的Tc有所下降,并且结晶峰半峰宽变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线型低密度聚乙烯(PE–LLD)/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共混物的超临界CO2微孔发泡行为,探讨了PE–UHMW含量、发泡温度和饱和压力对泡孔形貌的影响。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旋转流变仪对PE–LLD及其共混物的热性质和流变性质进行了测试和表征,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和分析了发泡样品的泡孔形貌。结果表明,少量PE–UHMW的加入可以显著降低PE–LLD发泡样品的孔径,增加孔密度。随着发泡温度的升高,PE–LLD样品的泡孔结构会发生塌陷现象,而加入少量PE–UHMW可以提高基体的黏度,起到支撑孔壁防止塌陷的作用,并最终得到均匀的开孔结构。另一方面,当温度一定时,饱和压力升高可以降低孔径并且得到开孔形貌的泡孔结构。  相似文献   

3.
在3.6 MPa的初始模压压力下,分别改变模压温度、模压时间和冷却方式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进行了模压成型,研究了PE–UHMW模压成型工艺对其结晶度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模压温度或模压时间下,PE–UHMW结晶度与耐磨性能的变化没有理想的对应关系;但从整体结果可以得出,较高模压温度或较长的模压时间会导致PE–UHMW结晶度降低,耐磨性能变差。模压温度为230℃、模压时间为30 min时,PE–UHMW的耐磨性能最好。不同冷却方式对PE–UHMW结晶度的影响较小,对耐磨性能的影响较大。采用较低的冷却速率并在PE–UHMW结晶温度下保温30 min,可以得到耐磨性能优异的PE–UHMW。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近年来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的耐热性改性研究进展,介绍了物理改性(与无机物、有机物、纳米材料共混)、化学改性(过氧化物、偶联剂、辐射交联改性)和聚合填充复合改性在PE–UHMW的耐热性改性方面的应用,讨论了不同PE–UHMW的耐热性改性方法的改性效果及改性机理,并对PE–UHMW的耐热性改性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通过乙醇辅助超声分散–热压法制备了具有隔离结构的聚丙烯(PP)/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炭黑(CB)导电复合材料。利用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所制备的导电复合材料的结构与形貌,并研究了不同结构度的CB对复合材料逾渗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隔离型导电复合材料中,CB被PE–UHMW所隔离,高结构度CB主要分布在PP与PE–UHMW的界面处,而低结构度CB在PP与PE–UHMW的界面处及PP基体中均有分布。相比传统熔融法,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的隔离型导电复合材料具有较低的逾渗值和更好的导电性能。其中,由高结构度CB制备的导电复合材料具有更低的逾渗值。  相似文献   

6.
以黏均分子量为600万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树脂为原料,通过干法路线纺丝制备出了具有较高拉伸性能的PE–UHMW纤维。测试研究了纤维在热拉伸过程中的力学性能变化,发现纤维在拉伸40倍时断裂强力出现最大值。利用动态扫描量热、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PE–UHMW纤维在拉伸过程中结构变化,分析了结构变化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过高的拉伸倍数反而会破坏纤维的结晶结构从而导致断裂强力的下降。最后对热拉伸中纤维微观结构变化机理进行了推导。  相似文献   

7.
利用偶联接枝对纳米炭黑粒子表面处理,通过反应型增容载体载附纳米炭黑,将处理后的纳米炭黑及纳米复配阻燃剂用于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制备出纳米抗静电无卤阻燃PE–UHMW复合材料。通过体积电阻率测试、燃烧性能测试、热重分析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对该材料的导电性能、阻燃性能、热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炭黑分布在PE–UHMW球晶间缝隙处和球晶内微纤间缝隙处的非晶区内,形成了纳米级双导电网络,这种立体穿插纳米尺度均匀分布,在低炭黑含量情况下就形成稳定的导电通路,起到了抗静电作用;制备的纳米抗静电无卤阻燃PE–UHMW复合材料,其燃烧时形成高效、致密、厚实的炭层,可有效地隔绝空气,起到阻燃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分子量在350万~450万的6种牌号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纤维级原料为例,研究了原料微观物理性能与可纺性和力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PE–UHMW的分子量分布是影响材料可纺性的关键因素,分子量分布窄而均匀的冻胶丝能被均匀地超级拉伸,平均粒径细和粒径分布宽度窄的粉末也有利于纺丝;PE–UHMW的冲击强度与材料的结晶度、微晶尺寸、缠结点密度等多因素有关,结晶度越高韧性越差,在一定范围内微晶越小材料的冲击性能越好,缠结点密度大能提高冲击强度。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的性能及成型方法,针对PE–UHMW熔体流动性差的缺点,综述了近年来PE–UHMW熔体流动改性所取得的新进展,分析了改性的原理,并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针对聚甲醛(POM)分子量及其分布测试较为困难的情况,采用旋转平板流变仪对不同牌号的市售共聚POM树脂的流变性能进行了测试,利用复合黏度和角频率的关系曲线得到了零切黏度,然后利用零切黏度与重均分子量的关系式得到了不同牌号POM的分子量,同时利用Vinogradov模型和Carreau-Yasuda模型得到了其分子量分布曲线,并与凝胶渗透色谱(GPC)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流变学的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试POM树脂的分子量及其分布,其结果与GPC测试结果相差不大。另外,流变学法测试结果初步表明,零切黏度大的POM树脂的重均分子量较大,熔体流动速率较小的POM树脂的分子量分布较宽。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PE-UHMW)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布的测试方法,主要有黏度法、流变法和凝胶渗透色谱法(GPC)。黏度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测试方法,主要采用高温乌氏黏度计,按照聚烯烃稀溶液的黏度测试方法进行,并通过经验公式计算得到PE-UHMW的相对分子质量。流变法是一种有效的测试PE-UHMW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方法,但目前该方法仍需改进。采用GPC法测试PE-UHMW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在技术上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王小兵 《广州化工》2014,(17):129-131
建立凝胶色谱法测试聚苯醚平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采用凝胶色谱仪,色谱柱为Waters HR1、HR2、HR4E,检测器为示差折光检测器,流动相为甲苯,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40℃。此方法快速、准确、操作方便,测试数据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并对影响测试结果的各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白颖  李建伟 《塑料科技》2007,35(4):70-71
介绍了用凝胶色谱法测定高聚物的平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相似文献   

14.
章永坤 《广东化工》2000,27(3):29-30
分析了影响PS产品平均分子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提高产品分子量,改善其机械性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凝胶色谱法测定木素分子量及其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凝胶色谱法测定本素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方法和取得的进展。新型高效凝胶位的出现,使凝胶色谱法可以测定多种本素分子量。用凝胶色谱法测定木素的分子量,需要根据样品的性质选择色谱技、流动相和标样,并通过实验确定合适的色谱条件。本素样品可能需要经过适当的预处理以适应色谱柱和流动相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冯涛  肖婧凡  赵良启 《山西化工》2004,24(4):57-59,73
以氯仿作溶剂,用黏度法测定了多聚羟基烷酸的分子量.摸索了检测的最佳温度与溶液浓度.比较了黏度外推法与黏度单点法测验结果,建立了黏度法测定多聚羟基烷酸平均分子量的操作方法。该法具有溶剂毒性小、溶解性好、准确度高和操作简便等优点.适用于生产过程和成品检验中的多聚羟基烷酸分子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欣  聂雅玲 《辽宁化工》2007,36(6):384-386
丙烯酰胺溶液通过聚合反应制备了分子量大于2100万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聚合反应最佳条件为:单体须经离子交换树脂进行纯化,EDTA浓度为0.1mg/L,单体浓度为25%~30%,引发剂浓度为15mg/L,引发温度在15-20℃,聚合体系适宜的pH值范围7.5~8.5之间。探讨了聚合工艺条件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以卤代甲烷类作为分子量词节剂,通过四氟乙烯(TFE)的调聚作用生产低分子量PTFE的工艺过程,给出了工艺配方,最佳控制条件,并详细介绍了词聚分散液的后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对成核聚丙烯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加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来改变聚丙烯(PP)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研究了成核PP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DCP后。成核PP的相对分子质量降低、分布变窄,促使PP结晶速度进一步提高,晶体尺寸进一步减小。成核PP中的β晶型消失。当成核剂TM-3和降解剂DCP的含量分别为0.4%和0.05%时。成核PP的透明性最好。随成核PP的相对分子质量降低、分布变窄,成核PP的力学性能略微下降。  相似文献   

20.
高分子量聚醚多元醇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高压反应釜中,采用双金属催化剂,以丙三醇和环氧丙烷为原料,制备了高分子量(Mn≥8000)聚氧化丙烯三醇,其不饱和度为0.010~0.017mol/kg。结果表明,在该体系中,反应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85±5)℃,反应时间4~6h,环氧丙烷与丙三醇投料质量比为120/1~200/1,催化剂质量分数为0.12%~0.18%,加适量的溶剂有利于提高聚醚的分子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