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以V-Bi置换Ti~(4+)的LiZnTi铁氧体,获得较低的铁磁共振线宽和矫顽力,同时还保证其具有较高的饱和磁化强度、剩磁比和烧结密度。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了在880℃和900℃烧结温度下,V-Bi二元取代对LiZnTi铁氧体的微观结构和电磁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其微观形貌与V-Bi取代量密切相关,适量的V-Bi取代可改善材料的微观结构,但过量的V-Bi会阻碍晶粒的生长。随着V-Bi取代量的增加,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B_s、剩磁比先增大后减小,铁磁共振线宽ΔH、矫顽力H_c先减小后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2.
用单辊法制备的宽20 mm、厚25μm的Fe_(73.5)Ni_(0.3)Cu_1Nb_3Si_(14.2)B_8合金带材,绕制成外径为40 mm,内径为25 mm的环型磁芯。分析了合金带材的晶化行为,研究了退火温度对合金磁芯软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态Fe_(73.5)Ni_(0.3)Cu_1Nb_3Si_(14.2)B_8合金带材为非晶态,一级起始晶化温度Tx1为513.2℃,二级起始晶化温度Tx2为676.9℃,当退火温度升高到550℃,在非晶基体中析出Fe(Si)软磁相,形成了非晶和纳米晶双相共存结构。当退火温度低于550℃时,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合金磁芯的起始磁导率μ_i和饱和磁感应强度B_s增大,矫顽力Hc减小;当最大磁感应强度B_m不变时,合金磁芯的有效幅值磁导率μ_a增大,比总损耗P_s和矫顽力H_c减小;当测试频率f不变时,合金磁芯的电感L_s和品质因数Q增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叙述了铸造Pr_(17)-Fe_(77.5)-B_4-M_(1.5)(M=Cu,Ga,Ag,Al,In和Pb)合金的矫顽力与显微结构之间的关系。在合金中加入Cu,Ga,Ag等元素,可降低作为共晶组织的富Pr相的熔点,并增加了退火状态的铸造合金的矫顽力。特别是含Cu,Ga和Ag等元素的铸造合金,在723K温度下退火之后,更进一步增加了合金的矫顽力,其值最高可达732KA/m。  相似文献   

4.
经过对熔淬前合金铸锭显微组织的研究,确认了在Sm_2(Fe_(0.9)Cr_(0.1))_(17)C_(1.6)合金中,Sm_2Fe_(17)相的构成,具有Th_2Zn_(17)类型的结构。Sm_2(Fe_(0.9)Cr_(0.1))_(17)C_(1.6)熔淬带材经温度为750℃退火30分钟后,显示出了672KAm~(-1)(8.4KOe)的矫顽力。对显微结构的研究表明,该带材的晶粒直径为50~150nm。使用X-射线衍射分析,并研究了各种材料的磁滞回线之后,发现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导致相结构从TbCu_(17)类型向Th_2Zn_(17)类型转变。含Ga的Sm_2(Fe_(0.9)Ga_(0.1))_(17)C_(1.6)带材,在退火之后获得了680KAm~(-1)(8.5KOe)的矫顽力。进一步在Sm_2(Fe,Cr)_(17)C_(1.6)和Sm_2(Fe,Ga)_(17)C_(1.6)合金中添加Co、Mn等,也使其磁性能得到了改善.特别是合金Sm_2(Fe_(0.85)Ga_(0.1)Co_(0.05))_(17)C_(1.6)带材,经650℃、30分钟的退火处理后,获得了高达1008KAm~(-1)(12.6KOe)的矫顽力以及(BH)_(max)为62.4KJm~(-3)(7.8MGOe)的磁能积。这是到目前为止所报导过的、Sm_2Fe_(17)C_x熔淬带材获得的最高磁性能。  相似文献   

5.
Co-Pt永磁合金具有较高的各向异性和矫顽力,耐腐蚀,抗氧化,在磁存储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Co-Pt合金中添加稀土金属可以细化晶粒,还可改变合金的微结构。本文主要研究了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对添加稀土Dy的Co-Pt合金微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在降低重稀土用量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磁体矫顽力,应用双合金工艺将主合金粉与辅合金粉按7.5:2.5比例混合制备出双合金Nd-Fe-B烧结磁体。探究了回火工艺对稀土双合金磁体矫顽力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表征了热处理对合金微观结构和组分分布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特定的烧结温度和回火下,合金主相能分布更加均匀,且在其周围的含重稀土相趋于形成薄的壳层结构。该实验方案在保证磁能积基本不降低的前提下通过特定的烧结和时效等热处理工艺有效提高了磁体矫顽力。通过优化热处理方式,最后得到矫顽力为18.57 kOe、磁能积为48.53 MGOe的高性能磁体。  相似文献   

7.
六角晶铁氧体W=BaFe_2~(2+)Fe_(16)~(3+)O_(27)的饱和磁化强度比目前广泛使用的永磁材料M=BaFe_(12)~(3+)O_(19)高10%,而各向异性场大体相同。这就出现了用W型六角晶铁氧体作永磁材料获得更高的剩磁Br和更高能积BHm的可能性。本文介绍了稍微偏离化学正份并含有微量SiO_2的W型铁氧体在还原气氛中的烧结工艺,其烧结温度可以是1220℃,烧结密度可达理论密度的92—95%。晶粒取向极好,大小为2—8μm。样品矫顽力Hc=1.5—2.1千奥斯特,Br=4.4—4.7千高斯,BHm=3.1—4.3兆高奥。  相似文献   

8.
热处理工艺对Fe-79%Ni软磁合金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真空电弧炉熔炼Fe-79%Ni合金,经过不同的热处理工艺进行退火处理。通过电子探针(EPMA-1600)观察其杂质的含量及晶粒的长大情况;并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得合金的磁滞回线,分析其磁性能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二段连续退火与一次退火相比较,合金的矫顽力Hc显著降低,饱和磁化强度略有提高;对二段连续退火工艺,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合金的矫顽力Hc显著降低,饱和磁化强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传统工艺制备Sr(CaLaCo)M永磁铁氧体,分别采用干混和湿混工艺,并采用不同的预烧和烧结温度,对比两种混料工艺的材料磁性能。结果表明,在1260℃进行预烧时干混料的综合磁性能更好,剩磁最高达到437 mT,内禀矫顽力最高达到384 kA/m,性能稳定。湿混料在1230℃预烧时综合磁性能较好,剩磁最高为438 mT,内禀矫顽力最高为415 kA/m。湿混工艺减小了原料的粒度,增大比表面积,降低反应所需要的能量,更适合低温预烧,从可烧结范围上看湿混低温预烧的工艺稳定性最好。1260℃预烧的干混料却能在1225℃烧结下获得本材料最高磁能积35.4 kJ/m~3。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氧化物陶瓷工艺制备低温烧结MnZn功率铁氧体材料,研究V2O5掺杂对材料显微结构、烧结温度、烧结密度、收缩率、磁导率、饱和磁感应强度及功耗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V2O5掺杂量的增加,样品平均晶粒尺寸增大,材料烧结温度降低,收缩率增大,烧结密度、磁导率及饱和磁感应强度先增高后降低,功耗先降低后增高.配方采用MnCO3:38.85 mol%、ZnO:10.18 mol%、Fe2O3:50.97 mol%,基础添加Bi2O3:1 wt%并掺杂V2O5:0.5~0.7 wt%,可获得具有高饱和磁感应强度(Bs>380 mT,1.2 kA/m下测量)、低功耗(功率损耗Pcv<500 kW/m3(20℃,1 MHz,30 mT)、高磁导率(1000左右)的性能,显微结构致密,其烧结温度<950℃.  相似文献   

11.
采用固相烧结法,研究不同烧结工艺以及包覆改性处理对LiNi_(0.5)Co_(0.2)Mn_(0.3)O_2三元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XRD、S EM、比表面积、振实密度以及电性能分析,发现以650℃/4 h→780℃/10 h进行第一次烧结后,然后在880℃/8 h复合包覆0.2%纳米级氢氧化镁和0.2%纳米级钛白粉的材料,获得最优的综合电性能,比容量可达156.2 mAh/g,1 C 3.6V放电平台为27 min,50周循环后容量衰减仅有0.93%。  相似文献   

12.
高文元  孙俊才 《电源技术》2005,29(3):160-163
用XRD和传统直流四极探针电导测试法研究了烧结制度和不同掺杂元素对固相反应所合成的La_2Ni_(0.5)M_(0.5)O_(4 δ)(M=Co,Cu)材料结构和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固相反应可以合成出类钙钛矿结构La_2Ni_(0.5)M_(0.5)O_(4 δ)(M=Co,Cu)材料。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该类材料的晶型更加趋于完整,晶粒尺寸也在不断长大;同时该类材料在1300 ℃、5 h情况下形成的样品,其电导率在空气中于100~800 ℃条件下也在增加,但保温时间对电导率的影响要大于烧结温度对其影响,因此确定该类材料固相反应法合成的烧结温度为1 400 ℃保温时间14 h。掺杂Co、Cu后的材料La_2NiO_(4 δ),其电导率均有增加,但掺杂Co后材料电导率要大于掺杂Cu的电导率。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对CuW70合金进行不同变形率的变形处理后,在不同退火温度以及环境气氛条件下进行退火处理获得的变形CuW70合金的密度、硬度及电导率的变化情况。用光学显微镜对变形CuW70合金退火处理后的组织进行观察,并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了变形CuW70合金的物相和成分变化。结果表明:变形CuW70合金在保护气氛(N2、Ar)下经450℃退火处理后能获得较高的电导率和硬度,并且合金组织更均匀,无新相产生。  相似文献   

14.
我们用还原扩散方法制备合金粉末,研究了(Sm_(1-x)HGE_x)Co_5合金的(HGE=Ho、Gd、Er)制备工艺和磁性,获得的Sm_(0:6)Er_(0:4)Co_5磁体在20~100℃内开路磁通可逆温度系数为零。磁性能Br=7100高斯,_BH_C=5900奥斯特,(BH)_(max)=11.1×10~6高奥。获得的Gd Co_5磁体在20~210℃内开路磁通可逆温度系数为+0.15%。合金磁性为Br=3400高斯,_BH_C=3100奥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退火冷却速度、退火温度、保温时间和磁场对Fe—Co合金磁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产生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退火冷却速度对磁性能影响很大,最佳的冷却速度是200℃/h。随着退火温度的上升和保温时间的延长,晶粒长大,Fe—Co合金的软磁性能得到改善。磁场热处理可提高合金的最大磁导率,降低矫顽力,改善Fe—Co合金的软磁性能。  相似文献   

16.
采用简单的熔盐方法,在KCl熔盐介质中800、900℃以及1 000℃不同烧结温度下制备了可充镁电池正极材料Mg0.75Mn0.15Fe1.1SiO4。经粉末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表明,随烧结温度升高,材料结晶性提高,颗粒粒径增大。将其作为活性物质制作成极片,以0.25 mol/LMg(AlCl2EtBu)2/THF为电解液,镁条为对电极,组装成CR2016扣式电池。在0.1 C(20.86 mA/g)下,800、900℃以及1 000℃温度下制备的材料第20次循环放电比容量分别达到了122.9、130.0、54.3 mAh/g。  相似文献   

17.
用常规工艺制备烧结( Pr-Nd )33.0-xHoxFebalCu0.20Al0.75B1.15(x=0,1,3,5)永磁材料.研究了Ho元素添加对材料磁性能和温度稳定性的影响.适量添加Ho有利于抑制合金铸锭中α-Fe的形成;制作的烧结磁体,其主相晶粒一定程度上细化、尺寸分布比较均匀;内禀矫顽力明显提高,剩磁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8.
通过熔体快淬法制备具有(200)取向α-Fe晶粒的Fe83.5B15Cu1.5非晶纳米晶合金,并重点研究了在制备过程中α-Fe晶粒的产生以及贴棍面和自由面对合金结构与磁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Fe83.5B15Cu1.5合金在熔体快淬之后具有大量(200)择优方向的α-Fe晶粒。晶化热处理之后,贴辊面的微观形貌主要是球形纳米颗粒,而自由面的微观形貌主要是长度为200~300nm的片状多孔结构。经过热处理(温度390℃,保温时间10min)之后可获得最佳磁性能为:饱和磁感应强度Bs=1.83T,矫顽力Hc=8.7A/m。本研究对Fe基非晶合金软磁材料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电弧熔炼和熔体快淬的方法,制备了不同成分与不同快淬速度的Sm(Co_(1-x)Zr_(x))_(7)(x=0.02~0.08)合金薄带。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实验设备,测试了合金快淬薄带的相组成、相结构以及磁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Sm(Co_(1-x)Zr_(x))_(7)(x=0.02~0.08)合金薄带中,合金薄带的矫顽力随着x含量的增加逐渐变大,在x=0.08(快淬速度为45 m/s)时,合金薄带获得最大矫顽力(Hcj)为7.34 kOe;当快淬速度为45 m/s时,Sm(Co_(1-x)Zr_(x))_(7)(x=0.08)合金薄带在623 K的环境下热处理2 h,合金薄带可获得最优的综合磁性能,其矫顽力(Hcj)为7.67 kOe,剩磁(Br)为2.81 kGs,最大磁能积(BH)max为7.64 MGOe。  相似文献   

20.
张真  张峥  刘宏基  刘兴泉 《电池》2011,41(5):239-242
用柠檬酸络合辅助的自蔓延燃烧法合成了5V正极材料LiNi0.5 Mn1.5 O4.用XRD、SEM和电化学测试研究了焙烧温度、退火时间对材料的影响.在最佳条件(焙烧温度为820℃、退火时间为24 h)下合成的样品具有完整的尖晶石结构和形貌,具有单一的4.7V平台,在20℃下以0.2C在3.5-5.1V充放电,首次放电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