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强 《消费电子》2013,(8):131-131
物联网产业已经是我国培育的新的战略性信息产业,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重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战略选择。政府相继推出多项重要政策措施推动物联网的健康有序发展。本文从物联网的概念、原理、应用和发展方面对物联网相关情况进行梳理介绍。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际)传感器创新大赛是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于2012年主办的全国性赛事,得到了相关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传感器技术融合了多种学科和技术,从传统仪表向各行业扩展,是发展物联网(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能源)  相似文献   

3.
《电力信息化》2009,(12):52-52
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引起了广泛关注,物联网及其产业发展已被纳入国家战略,国家科技部、工业与信息化部先后在多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设立课题支持物联网技术研究及产业化,中国科学院和无锡市政府联合成立了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无锡市启动“感知中国中心”的建设,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三大运营商,以及东南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纷纷在无锡成立物联网研究院,无锡市、北京市等城市制定了物联网5年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4.
物联网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最终需要通过课程体系来实现。在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项目主导、模块递进"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物联网应用方向)课程体系,可以为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建设提供参考,同时也为高职其他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2010年10月28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中国科学院、江苏省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在江苏无锡召开。这是我国举办的首个物联网国家级展  相似文献   

6.
传感器,RFID,低功耗广域网,IoT平台等技术都在快速发展。首先从物联网发展历程开始,介绍物联网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其次以当前主流物联网架构(三层架构:传感层、网络层及应用层)为主线对物联网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介绍,同时对传感层、通讯层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做阐述,最后对物联网发展与应用做总结。  相似文献   

7.
《电源世界》2011,(8):66-66
7月30日,中国首部物联网蓝皮书《中国物联网发展报告(2011)》正式发布。报告分析认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链条的雏形已经基本形成。报告指出,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中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增长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从政策层面看,物联网的发展拥有了强有力的政策发展基础和持久的牵引力;从技术层面看,我国物联网技术  相似文献   

8.
金慧 《大众用电》2014,(11):35-35
<正>物联网、智能家居是热门的科技名词,即便没有亲身接触到实际产品,也在各种媒体上看到过。那么,智能家居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了?数据显示,在所有拥有互联网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的用户中,仅有13%拥有物联网设备,显然智能家居离普通大众还是有些遥远。经过深入探讨,笔者发现阻碍智能家居发展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三点。1用户不懂智能家居的概念尽管厂商们不断宣传智能家居的先进理念,但大部  相似文献   

9.
李文龙 《电工技术》2020,(16):107-108
目前我国配电领域发展速度较快,智能电网和物联网的结合能有效促进电力系统的发展。泛在电力物联网结合物联网使电力系统得到有效提升。文章简单介绍了泛在电力物联网及其特点,并分析了泛在电力物联网在配电领域的实践技术。  相似文献   

10.
配电物联网是泛在电力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配电物联网生态系统是提高配电网运行效率、优化企业经营绩效、实现发展成果共享的一项重要举措。针对未来配电物联网面临海量低压智能终端的接入导致安装调试运维工作量增加的问题,文中首先提出借鉴物联网模型、IEC61850以及IEC 61968等标准,建立一套适用于配电物联网的模型体系,并应用以消息队列遥测传输(MQTT)协议和受限应用协议(CoAP)为代表的物联网通信协议,促使设备之间的通信标准化,实现终端数据模型高效传输。接着,从低压智能终端首次接入、功能升级以及因故退出等3个方面论述了自适应接入实现流程。最后,通过实验测试并结合工程应用,验证了文中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隋春明  颜佳 《吉林电力》2012,40(6):19-20,39
针对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技术发展过程中,异构网络相对独立自治,相互间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造成资源大量浪费,紧缺的IPv4地址资源与已经具有庞大规模的传统通信传输资源的矛盾,造成物联网发展瓶颈的现状,对物联网的定义、体系结构及应用范围进行了介绍,并以IP技术为基础,结合IPv4和IPv6协议的特点,对网络层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基于信息通信技术不同发展阶段的物联网网络层及通信信息网络技术有效融合的技术措施,以促进面向智能电网的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智能电网发展至今,各国根据本国能源特点建立了不同的智能电网技术标准,较好地发展了适合于本国的智能电网。近年来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逐步成为我国电网智能化发展的新战略,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公布的互操作智能电网技术框架以及智能电网网络安全标准体系对我国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分别从技术框架构成、网络安全策略角度分析了美国NIST公布的互操作智能电网技术框架以及智能电网网络安全标准体系。通过研究美国NIST互操作性智能电网技术框架及网络安全标准,分析智能电网中互操作性的设计方案,并总结美国智能电网技术对我国新阶段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正11月7日,京东方全球创新伙伴大会·2018(BOE IPC·2018)在北京盛大开幕,来自全球的物联网企业和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物联网细分领域应用、技术及未来趋势。大会期间,BOE(京东方)全面展示了器件与方案、物联网系统、智慧系统领域的创新应用及解决方案,让用户体验到物联网技术发展为生活带来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电力物联网是实现电力系统和能源互联网的核心链接纽带,从而支撑能量流、信息流、业务流和价值流的有机融合。尤其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及能源革命发展大趋势下,为推动电力物联网科学合理智能化建设和技术发展,文章对智能电力物联网功能架构体系及创新模式进行了探讨。首先,从信息物理融合角度,提出了智能电力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及建设目标,核心是智能一次物理系统与智能二次信息系统的深度融合。其次,详细阐述了智能电力物联网功能架构,主要包含物理层、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和交互层。进而,提出了智能电力物联网的技术体系,分别从一次物理设备智能化、二次信息系统智能化和业务应用智能化3个层面展开了关键技术阐述。最后,给出了智能电力物联网协同创新及生态圈建设模式。文章为智能电力物联网的标准化及规范化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物联网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智能电网(数字电网)为框架,分析了智能电网(数字电网)的关键功能与要求.结合物联网概念及射频识别技术,提出了电力物联网(IOTIPS)的概念,并对其应具备的功能、结构以及关键技术和因素做了描述与分析.电力物联网是以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智能型网络,它的应用将显著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同时亦能满足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促使电网水平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智能电网发展作简单综述的同时,时物联网概念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并就目前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最后重点分析了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发展中面临的应用性课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物联网技术是国家五大新兴战略产业之一。物联网家电也是家电产业的发展趋势。本文对物联网酒柜的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主要从酒柜的本地控制系统、射频模块的工作原理、物联网模块的工作原理及物联网酒柜的应用配置几个方面展开,通过在国家标准实验条件下的温度数据分析,从而证明物联网酒柜性能可靠性和功能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物联网的基本定义及概念,分析了物联网的技术架构,并从智能家居领域展望了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为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电器工业》2011,(10):75-76
工业与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近日表示,加快推进物联网研发与应用,对于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意义重大。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示范应用被列为重点支持对象,物联网发展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智能电网是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将物联网技术运用于智能电网具有天然的优势。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进步,智能电网的发展也将从中受益,并因此给智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物联网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政府部门最为重视的战略选择,它不但有利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还能提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速度,同时也能很大限度的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本篇文章主要阐述l新时期的物联网的概念和原理,以及一些发展现状,总结了物联网的架构及关键技术,同时简述了物联网应用的几方面。希望可以从技术、应用等层面使我们对物联网有更全面、深刻、准确的理解和认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