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茹世祥 《山西建筑》2002,28(6):150-151
首先阐述了振动时效发展过程和机理以及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及机械工件的影响,振动时效在宏观及微观清除和均化残余应力的物理过程。其次,以塔机生产为例,阐述了振动时效应用于生产的可行性,分析了振动时效工艺与其他生产方式的成本差异,最后介绍了振动时效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实例和该技术的主要功能特点。  相似文献   

2.
介绍振动时效技术在挖掘机制造过程上的应用,包括振动时效技术的设备,工艺,效果,工艺管理和经济效益,以期为振动时效技术在我国工程机械上的推广应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1振动时效机理 振动时效又称VSR(Vibrating Stress Relief)振动消除应力方法。是通过专用的振动时效设备。使被处理的工件产生共振.并通过这种共振方式将一定的振动能量传递到工件的所有部位。使工件内部产微观的塑性变形.被歪曲的晶格逐步恢复平衡状态.位错重新滑移并最终防止工件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变形和开裂。保证工件尺寸精度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某大型焊接结构件的焊接变形问题和提高其机加工后的尺寸稳定性,对该结构件进行残余应力测定及振动时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结构件尺寸稳定性与其焊接残余应力有关.振动时效能大幅度降低焊接结构件的焊接残余应力并改善残余应力的分布状态,提高其尺寸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6.
介绍了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应力处理新技术——振动时效(VSR)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探讨了振动时效在卷材转辊消除残余应力上的工艺参数,并对振动时效处理效果进行了分析评定。  相似文献   

7.
混凝土工程机械因其生产周期的缩短和臂架长度的逐步增大,使得臂架箱体组焊后戏余应力的释放引起后期组装误差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成为现今关注的对象,认为臂架生产需要引进新的工艺。本文着重分析了振动时效在处理残余应力上的效果,可减小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缩短臂架的整体变形时间,臂架生产有必要引入振动时效处理。通过合理化选择激振力、激振频率和激振时间,可以提高臂架装配的稳定性及臂架作业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9.
在道岔制造过程中,钢轨件会因为机加工、热处理等其他原因产生一定的残余应力,这些应力会使整组道岔在后续过程中产生形变,增加了道岔的使用成本。通过振动时效工艺的介入,能够有效的消除钢轨件残余应力,提升道岔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0.
振动时效工艺,国外称为“VSR”方法,是利用共振原理消除和均化金属构件内部残余应力的一种加工方式,可基本上取代传统的自然时效和热时效的一种新技术,广泛用于对铸件、锻件,焊接件等金属构件的时效处理。振动时效工艺应用于焊接件的生产中,配合工装的使用,能显著地控制工件的变形和稳定工件的尺寸精度。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隔振(震)技术的原理及特点,并对楼层隔振与设备隔振在核电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通过对这两种局部隔振方式的分析,指出局部隔振技术在核电工程中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可改善核电工程的整体可靠性和抗震安全性,确保重点区域或设备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2.
张志平 《山西建筑》2010,36(16):98-99
结合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CFG桩振动沉管施工工艺,并对施工中易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措施作了总结,工程实践证明:通过采用CFG桩振动沉管施工工艺,提高了劳动效率,确保了软土地基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3.
南黄河  杨小玉 《山西建筑》2007,33(35):141-142
结合具体工程实践,着重介绍了振动沉管碎石柱加固地基的施工技术,并对碎石柱施工质量进行检验,实践证明,运用振动沉管碎石柱加固地基,大大提高了地基承载力要求,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针对强夯施工振动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分析了强夯施工振动效应及强夯振动的特征,介绍了强夯振动的测试方法和控制标准,最后提出了有效控制强夯振动对建(构)筑物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铁路应用双排桩屏障的隔振性能,基于铁路振动产生的弹性波传播特性,通过场地试验测得激振频率10 Hz下地表振动加速度幅值,以双排隔振桩屏障中归一化桩间距、归一化排间距、排桩数量以及排桩布置形式为变化参数,研究改变双排桩几何参数对其隔振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桩间距的增大,排桩屏障的隔振效果逐渐减弱。当归一化桩间距不小于3.0时,排桩屏障逐渐失去其整体隔振作用;当归一化排间距为3.0时,排桩屏障可以获得较优的隔振效果,其有效隔振面积百分比在19.52%~68.89%;随着排桩数量的增加屏障有效隔振面积随之增大,排桩数量由8增至10时,有效隔振面积百分比增大0.87%~4.74%,可以使更大区域范围达到隔振要求;当屏障整体桩数相同时,采取菱形布置形式的隔振屏障比矩形的隔振效果好,菱形布置较矩形布置有效隔振面积百分比增加1.20%~5.01%。  相似文献   

16.
基于实体桩现场测试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饱和土地基中非连续屏障对振动的隔离,分析了饱和土体渗透性对非连续屏障隔振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实芯桩的桩径对隔振有一定影响,随着桩径的变大,隔振效果逐渐变好,通过动态分析测试系统对测点三个方向检测,可得振动对于场地在三个方向上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对于两排组合桩与单排桩的比较,本试验组合桩的隔振效果比单排桩效果大致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测得到地铁运行引起某建筑物楼板的振动加速度,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碟簧隔振支座以及上部结构的层间剪切模型,通过对比隔振前后结构的效应,分析碟簧隔振支座的隔振效果.研究表明设置碟簧支座可使上部建筑的竖向加速度明显减少.由此可见,在建筑物底部设置碟簧隔振支座具有显著的隔振效果.  相似文献   

18.
基于实体桩现场测试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饱和土地基中非连续屏障对振动的隔离,分析了饱和土体渗透性对非连续屏障隔振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实芯桩的桩径对隔振有一定影响,通过动态分析测试系统对测点三个方向检测,可得振动对于场地在三个方向上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9.
李杰超 《山西建筑》2009,35(24):90-91
介绍了大跨结构风致响应及结构抗风分析的主要方法,对近年各种抗风设计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得到了不同分析方法在精度、准确性、有效性方面的计算特点。在对大跨结构风致响应、风振系数进行定性分析的同时,阐述了大跨结构抗风设计的难点问题,以促进各类大跨结构工程抗风设计及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20.
王同和 《山西建筑》2003,29(18):3-4
结合住宅空间设计的现状,介绍了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板墙体系以及钢结构等对住宅空间设计的影响,提出了对住宅空间设计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