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西非海岸的加蓬、下刚果-刚果扇和宽扎等盆地均为典型的裂谷与被动陆缘叠合含盐含油气盆地,经历了裂谷期(早白垩世凡兰吟期-巴列姆期)、过渡期(阿普第期-早阿尔必期)和被动陆缘期(早白垩世阿尔必期-现今)3个演化阶段,沉积了裂谷期陆相地层、过渡期蒸发岩和被动陆缘期海相地层3套地层层序。古近纪以来,受非洲大陆隆升和大西洋被动陆缘持续沉降的影响,以过渡期蒸发岩为滑脱层,形成了变形特征迥异的盐上和盐下构造变形层;前者为盖层滑脱型构造,变形强烈,盐构造样式类型多样,从陆向海具有明显的构造分带特征;后者属于基底卷入型构造,变形微弱,基本保持了裂谷盆地的原始构造面貌。盐构造变形不仅控制盐上层系储层发育和圈闭形成,而且盐岩层本身又是盐下层系良好的区域盖层,尤其是盐岩层急剧增厚的深水-超深水地区,客观上对盐下和盐上油气系统具有明显的分隔作用,即盐下层系生成的油气仅在盐下层系运移聚集;但在盐岩层厚度急剧减薄或缺失的浅水至陆上地区,盐窗发育,加之断裂的垂向沟通,盐下油气可以向盐上层系运移并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2.
西非海岸南、北两段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成藏特征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非海岸主要含油气盆地是典型的大陆裂谷和被动陆缘盆地的叠合盆地,具有相同的区域构造演化背景,但是,由于南、北两段板块演化的过程不同,导致了盆地形成发育时期、构造演化特征、沉积充填特征的较大差异,形成了南、北两段油气地质条件、成藏特征、油气富集程度的极大差异。西非北段盆地的形成主要与北大西洋的裂开和非洲与北美板块的分离有关,同时也受北非构造演化的控制,盆地演化早期分异强烈,没有形成统一的沉积中心,晚期进入整体坳陷阶段,受阿特拉斯造山运动的影响,地形高差大,沉积厚度向海上快速增厚。而中段和南段盆地的形成主要与南大西洋的形成和非洲与南美洲板块的分离有关,盆地演化早期形成了统一的盆地,具有相似的沉积序列和地层发育特征,其沉积中心位于中部的加蓬和下刚果盆地,第三纪进入盆地的分异期,沿西非海岸发育一系列三角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从北向南规模逐步减小,有尼日尔三角洲和刚果扇盆地等。通过重点探讨西非南、北两段主要含油气盆地形成演化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对比分析南、北两段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成藏特征,为中石化海外在西非战略选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西非加蓬海岸盆地盐构造及其对成藏组合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是近年来全球油气资源的快速增长区。为揭示加蓬海岸盆地的油气富集规律,对盆地的构造特征、盐层序、成藏组合和油气成藏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裂谷期、过渡期和漂移期3个演化阶段中发育的2组近于垂直的NW—SE向和NE—SW向断裂体系形成了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盆地构造格局。盐层序是该盆地油气富集的关键因素,其流动变形形成的盐构造圈闭有利盐上油气聚集成藏;由于不发育盐滑成因的盐窗,盐层序依然保持着连片性,给盐下油气提供了良好的封盖条件。不同时期盐构造演化差异明显,康尼亚克期—始新世早期是盐构造发育的主要时期,对应于第Ⅲ枢纽带活跃期,形成了大量伸展成因的盐构造,盐底辟速率约等于沉积速率,控制了沉积相分布并形成了大量构造或构造—地层圈闭;始新世晚期—渐新世早期,构造反转使局部地区发育挤压成因的无根盐株;后渐新世,盐底辟速率小,对沉积作用影响微弱,有利圈闭发育有限。综合分析表明,盐下有利成藏组合主要发育在第I枢纽带断陷周围的断块和断背斜等圈闭中,盐上有利成藏组合主要分布于第Ⅲ枢纽带西侧浊积扇相区与盐构造圈闭的叠加区。 相似文献
5.
潮水盆地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条件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潮水盆地是在前寒武系结晶基底和海西期褶皱基底上发展起来的中新生代断坳盆地;盆地主要受燕山运动拉张作用和喜山运动挤压反转作用的控制,发育侏罗纪、白垩纪正断裂以及第三纪逆冲、反转断裂;构造演化研究认为,盆地演化过程中经历了燕山期断坳盆地发育阶段以及喜山期山前坳陷盆地发育阶段;综合盆地构造及其演化特征认为金昌坳陷是盆地最有利的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6.
Bongor盆地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及分布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Bongor盆地位于西非裂谷系和中非裂谷系交汇部位,是受中西非裂谷系(WCARS)影响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Bongor盆地下白垩统发育多套良好烃源岩、多套储集性能良好的砂体、有效的圈闭和3套封盖性能良好的区域性盖层及优越的生储盖组合配置,构成其油气成藏的基本地质条件;构造、构造-岩性复合型是主要的油气藏类型;生油凹陷和成熟烃源岩分布范围、区域性盖层、储集砂体和二级构造带控制着油气分布;北部斜坡带中段的深挖细找,前中生界基岩、北部斜坡带东、西两侧以及南部陡坡带是今后油气勘探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8.
基于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充分应用钻井与地震资料,开展Termit叠合裂谷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及其控藏机理研究。研究表明:Termit盆地主要经历3大构造沉积演化阶段:1早白垩世裂谷期,以湖泊、三角洲沉积为主;2晚白垩世坳陷期,以浅海、三角洲和远岸水下扇沉积为主,发育主力烃源岩;3古近纪裂谷期,以短轴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为主,发育主力储集岩与区域性盖层。构造沉积演化控制了生、储、盖层,断裂体系及构造圈闭的展布,决定了盆地油气的空间分布:1沉积演化控制了生、储、盖层分布,形成了上、中、下3套成藏组合,控制了油气纵向分布;2构造演化控制了输导体系和构造圈闭分布,形成了多个复杂构造带,控制了油气平面分布;3沉积相带控制储集砂体微观结构及宏观展布规律,控制了油气富集程度。综合地质研究成果,建立叠合裂谷复合油气成藏模式,明确白垩系-古近系下一步勘探领域,有效指导盆地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9.
苏北盆地形成演化与油气成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北盆地是结构复杂的中、新生代复合盆地。特殊的形成演化历史,致使盆地的油气成藏条件具有断陷盆地多套烃源岩、多期成烃、多种成藏组合的典型特征,多期构造事件的改造,导致盆区的分化裂解,含油气系统以分割断陷为基础,多次抬升剥蚀造成源岩成熟度相对较低,逆冲、走滑断裂及反转等构造活动,导致成藏规律复杂。 相似文献
10.
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阶段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演化可分为三大裂陷-挤压旋回:①震旦纪-早、中泥盆世旋回,分为震旦纪-早、中奥陶世裂陷阶段(发育由震旦系-中奥陶统暗色碳酸盐岩和泥页岩构成的潜在烃源岩系)和晚奥陶世-早、中泥盆世挤压阶段;②晚泥盆世-三叠纪旋回,分为晚泥盆世-早二叠世裂陷阶段(发育石炭纪台地-陆棚相暗色泥页岩和泥灰岩、灰岩构成的烃源岩系)和晚二叠世-三叠纪挤压阶段;③侏罗纪-第四纪旋回,分为侏罗纪-白垩纪陆内裂陷阶段(发育侏罗纪煤系烃源岩系)和第三纪-第四纪挤压阶段.这三大裂陷-挤压旋回的挤压期是盆地中构造圈闭的形成时期,相应有三个油气成藏阶段,其中以侏罗纪-第四纪油气成藏阶段最为重要.认为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北部断陷的侏罗系油气远景良好,3个大型反"S"型构造带是有利油气聚集带,其中冷湖-马海-南八仙构造带侏罗系保存良好,处于生油凹陷的有效供油带,构造完整,是最有利的聚油构造带;德令哈坳陷主要勘探目的层是石炭系和侏罗系,山前构造带与欧龙布鲁克-牦牛山凸起之间的沉陷地带是油气运移指向地带,应作为重点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1.
西部非洲地区油气地质特征及资源概述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西非被动大陆边缘诸盆地是目前油气勘探的重点和热点地区.该地区经历了前裂谷期、同裂谷期、过渡期和后裂谷(漂移)期等4个构造演化阶段.同裂谷期和后裂谷期分别发育了静湖相和全球性缺氧环境下的海相烃源岩,过渡阶段沉积的厚层蒸发岩可作为良好的区域性盖层,对大型圈闭的形成等起了积极作用.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的外盆地是西非主要的油气产区,长期发育的几条大型河流携带大量碎屑物质在海域沉积,形成了大规模的三角洲、浊积扇(如尼日尔三角洲、刚果扇、宽扎扇等),对西非边缘盆地油气贡献很大.尼日尔三角洲与下刚果盆地是该区最具潜力和吸引力的盆地;加蓬盆地和穆尼盆地剩余油气资源潜力有限,关键是需要寻找新的油气增长点;而宽扎盆地深水区勘探还不成熟、风险较大.图2表3参21 相似文献
12.
南大西洋两岸被动陆缘盆地经历了相似的构造演化历史,在早白垩世阿普特期发育了区域性分布的盐岩。在对南大西洋中段两岸6个主要含盐盆地的区域构造、沉积演化及油气成藏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各盆地盐构造样式的地震剖面解析,将盐盆划分为伸展区、过渡区和挤压区3个盐构造带。巴西大陆边缘盆地发育的盐下烃源岩现今仍处于生油窗内,而西非盐上烃源岩的成熟速率高于盐下烃源岩,主要由于盐岩具有较高的热导率,能抑制盐下烃源岩的生烃,促进盐上烃源岩热成熟。盐流动产生多种样式的盐构造,为盐上油气聚集提供了构造圈闭条件。盐相关圈闭是盐上重要的圈闭类型,富集的油气储量占南大西洋被动陆缘盆地盐上油气总可采储量的84.8%。伸展区发育的盐窗作为输导通道,控制油气主要于盐上层系成藏。同时盐岩作为厚层的区域盖层控制了过渡区到挤压区的盐下油气成藏。 相似文献
13.
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盐构造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盐盆地是目前世界油气勘探的重点和热点地区,近年来该区发现的油气与盐构造密切相关.西非被动大陆边缘盐盆地主要集中干安哥拉-喀麦隆段,普遍发育厚层盐层,厚度最大可达1500 m,分布范围平均宽度约300 km.盐盆地的发育具有明显的分段性,横向上可以将盐盆地划分为坡上伸展区和坡下挤压区.伸展区又可以细分为坡... 相似文献
14.
15.
南亚太地区是指东南亚及澳洲地区,地质构造上位于欧亚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及太平洋板块交会地带,中、新生代该地区板块构造活跃,经历了非常复杂的构造演化,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沉积盆地,按其发育的构造位置,可分为三大类沉积盆地:①主动陆缘型盆地,包括弧后盆地、弧前盆地和弧间盆地;②克拉通内部盆地,包括断陷盆地和坳陷盆地;③被动陆缘型盆地。根据对该地区各类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及油气发现的分析,认为弧后盆地、陆内断陷盆地和被动陆缘盆地是最有利的含油气盆地。 相似文献
16.
阿克库勒凸起的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重要的地质成果,但受研究区多期构造运动叠加改造的影响和资料的限制,对该区的构造发展演化过程缺乏系统、统一的认识。在最新的3D、2D地震资料解释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平衡剖面恢复,结合古构造变形特征的复原.进一步厘清了阿克库勒凸起的构造演化过程。加里东中期-海西期为鼻凸形成、抬升、剥蚀期;印支-燕山期,继承性发展;喜山期构造调整定型。在此基础上,结合油气分布和勘探情况,发现阿克库勒凸起油气成藏受构造演化发展的控制明显.形成了4个油气成藏期。 相似文献
17.
巴西陆上Solimoes盆地属克拉通盆地,其沉积组合和油气成藏非常特殊。文中重点研究盆地的形成演化及构造特征、沉积地层特征、石油地质特征,分析盆地成藏特征及成藏模式,确定成藏主控因素。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古生代经历了多次沉降,中生代抬升,新生代以挠曲沉降为主,构造样式以先正后逆的反转构造为特点。沉积地层以古生界为主,岩性组合复杂,包含了碎屑岩、碳酸盐岩、蒸发岩、冰碛岩及火山岩等多种岩石类型,层系之间均为不整合接触。主要烃源岩为上泥盆统页岩,总有机碳含量高,热演化程度高;主要储层为石炭系Jurua组砂岩;主要盖层为石炭系-二叠系蒸发岩,封盖能力强,生储盖配置好。盆地内构造圈闭发育,以背斜、断背斜为主。盆地成藏模式特殊,尽管烃源岩埋深较浅,却在火山岩侵入的烘烤作用下快速成熟并进入高成熟演化阶段--生气阶段;风成砂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储层孔隙由于埋藏深度小而保留,不整合面和复活的基底断裂是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断层相关的构造圈闭控制油气的聚集。 相似文献
18.
非洲东西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分布差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非洲东西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对比盆地的勘探数据,总结了两个地区的石油地质条件与油气分布差异,并探讨了其成因。非洲东西部共发育30个被动大陆边缘盆地,该类盆地是冈瓦纳大陆裂解,非洲与南北美洲、南极洲、印度分离的产物。板块分离过程的演化差异引起了不同的构造和沉积特征及油气分布差异。西非三角洲盆地和盐拱发育的含盐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尤其是深水区的油气资源量要远远大于东非,这是由于西非盆地形成时发育了巨厚的高品质烃源岩和塑性地层,且上覆有大型水系带来的巨厚碎屑岩沉积物,有利于烃源岩成熟及深水浊积砂岩、同生断层及变形构造圈闭的形成。图5表2参20 相似文献
19.
苏丹穆格莱特盆地的地质模式和成藏模式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苏丹穆格莱特盆地是在中非剪切带的右旋剪切应力场背景下拉张形成的一种被动裂谷盆地,不同于地幔对流上涌产生的主动裂谷.裂谷多期断坳旋回明显,纵向上三期裂谷作用表现为强—弱—强.其盆地地温梯度比主动裂谷盆地低,而比克拉通盆地高.盆地坳陷带与隆起相间排列,具有东、西分带的特点.半地堑是最主要的构造组合形式.盆地发育多套生油岩,其中第一裂谷期AbuGabra组是盆地的主力生油层.以Bentiu组为储层、Aradeiba组为区域盖层的组合是盆地内的主要成藏组合,反向正断层翘倾断块为主要圈闭类型,断距和断层对盘的地层岩性决定了油藏的封闭性和油柱高度.研究结果表明,盆地具有优越的油气成藏条件和较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