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低气压条件下人体与环境对流和蒸发换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高原环境模拟舱,对低气压条件下人体皮肤的散热特性进行了实验测试.分析比较了低压与常压条件下人体与环境之间对流换热和蒸发换热的差异,并给出了定量描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对流式电加热器和辐射板式电加热器加热过程中的升温规律、室内温度分布规律以及温控装置的运行效果.自然对流电加热器,室内升温较慢,但温度分布均匀;强制对流电加热器,室内升温快,但温度波动较明显;辐射板式电加热器室内升温情况与安装位置无关,但室内温度分布与安装位置关系密切.三种电加热器温控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均良好.  相似文献   

3.
《中国建设信息》2007,(2):64-64
产品特点:1.倾斜的表面设计,以免在公共场合用重物使用。 2.成品为自然灰色,可采用其他烤漆色,适应内部装修风格。 3.前表面采用16G钢,后表面采用18G钢。底座固定于地面,外壳可卡在底座上,方便拆卸。 4.长寿命钢制加热管,铝制翅片,膨胀或收缩时安静无声。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节能意识的提高,对建筑热工性能评价和建筑节能越来越重视。将建筑房间简化为含有多孔介质的双区域模型,因此,此类模型被应用到更多的领域。通过数值模拟展现了实际建筑环境中各物理条件对室内通风与热环境的影响,为室内舒适度的建设提供了依据。基于有限元法对含有多孔介质复合腔体这一类双区域模型的壁面热辐射与自然对流耦合换热问题在建筑房间内的应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模拟了不同工况下多孔介质复合腔体内的流场和温度场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表面热辐射对建筑房间内的自然对流换热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冬季与夏季,中间层与顶层不同的边界条件影响着室内的对流换热即方腔热环境的改变;多孔介质厚度d较大时能减弱传热,当到达一定值时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室内空气自然对流换热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PHOENICS软件对自然对流换热条件下室内空气温度场和速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温度场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模拟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6.
以重庆地区某别墅作为实验对象,供热热源采用土壤源热泵,地板辐射供暖系统采用双面辐射楼板.将上下两层的两个房间作为测试房间,对测试房间的供回水温度、流量、围护结构表面温度、室内空气温度进行实测.基于实测数据,对双面辐射楼板上下表面的辐射换热表面传热系数、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热流密度进行了计算.双面辐射楼板以辐射传热为主,辐射热流密度是对流热流密度的2.4倍(平均值),且上表面的辐射、对流热流密度均大于下表面.  相似文献   

7.
8.
对由重庆大学研制开发的新型三维外肋管的自然对流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Rα=2000—10000范围内,自然对流换热条件下三维外肋管试件1、试件2的换热系数分别是光管的1.3—1.6倍和1.5—2倍。对实验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得出了实验条件下自然对流换热准则关系式,并对肋几何参数对换热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混凝土表面自然对流换热系数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空气—混凝土表面在自然状态下对流换热系数的实验方案。采用混凝土空心圆管试件,从圆管内部加热,试件混凝土内部布置18个热电偶测点测读温度场。利用专门设计制作的实验装置,可全自动控制加热过程并自动记录实验数据。进行了5个混凝土试件实验,并设定不同的圆管内部加热温度进行了多次测读,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实验结果表明,空气—混凝土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在自然状态下基本为一常数,不随表面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实验所得到的自然对流换热系数,可用于混凝土结构温度效应计算。  相似文献   

10.
建筑外表面对流换热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筑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是建筑节能和城市环境模拟中的重要参数。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筑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的常用测试方法,即热平衡法和热质比拟法,分析了这些方法存在的问题。然后对比了现阶段国内外已经存在的大量的建筑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的取值方法,及近年来国内外建筑外表面对流换热的现场实测实验和模型实验研究现状,分析总结了现阶段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onvective and radiativ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 of the human body, while focusing on the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area of the human body. Thermal sensors directly measuring the total heat flux and radiative heat flux were employed. The mannequin was placed in seven postures as follows: standing (exposed to the atmosphere, floor contact); chair sitting (exposed to the atmosphere, contact with seat, chair back, and floor); cross-legged sitting (floor contact); legs-out sitting (floor contact); and supine (floor contact). The radiativ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was determined for each posture, and empirical formulas were proposed for the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the entire human body under natural convection, driven b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ir temperature and mean skin temperature corrected using the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area.  相似文献   

12.
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设计选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讨论了设计选型中常常遇到的机组制冷量、制热量、噪声、除霜措施、压缩机、性能系数、节流装置、内置水泵、防腐、布置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王晋生 《暖通空调》2001,31(4):94-95
认为目前使用的表冷器总体传热系数实验公式中未考虑管壁及助片的导热,故利用接触因数和表冷器外表面换热系数的关系,提出了一个新的实验公式,对该公司进行了实验验证,拟合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on natural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from a vertical isothermal plate with pin fins have been made by solving the Navier–Stokes equation along with the energy equation. Average Nusselt number for the plate with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 of pin fins have been obtained.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maximum increase of the average Nusselt number occurs at Sv/L?=?0.2 for θ?=?45° with fin height of 24?mm (H/t?=?8). The average Nusselt number increases with fin aspect ratio and decreases with angle of inclination. There is not much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verage Nusselt number for in-line and staggered arrangement of fins for the range of parameters studied in the present work. A correlation is developed to predict the average Nusselt number of the plate as a function of fin spacing in stream- and span-wise direction, aspect ratio of fins and its angle of inclination.  相似文献   

15.
热电制冷器多通道内空气混合对流及耦合换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建立了热电制冷器通风及耦合换热数学和物理模型,模拟计算了不同雷诺数、材料有效导热系数比率、几何参数时各通道的流体流动及温度场分布情况,分析了冷风侧排风、几何参数对通道换热能力的影响,以优化制冷器通风换热风道的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6.
蒋甫 《土木工程学报》2011,(10):138-142
对流传热通过热体内流体的流动能够快速、有效的在高温和低温之间传递热量。结合多孔沥青路面的特征,通过对多孔沥青混合料特征尺寸、等效颗粒直径等参数的推导计算,得到不同空隙率沥青路面在不同路表温度下的路面对流系数。在有限元软件ANSYS中建立热分析模型,计算分析多孔沥青路面在热传导和热对流两种传热方式共同作用下的传热效果,结果表明沥青路面的降温效果与其空隙率大小呈正线性关系,多孔沥青路面在高温季节的降温效果优于密级配沥青路面。根据长期室内外实测数据,通过统计软件SPSS的可靠性分析,本文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相似系数高达0.98。  相似文献   

17.
CFD模拟是研究载人航天器舱内环境控制和地面模型试验验证的有效方法,介绍了国内外载人航天器舱内通风对流换热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目前的相关研究涉及舱内不同通风方式的数值模拟、通风参数的优化设计仿真、人体散热对通风环境的影响分析、舱内壁面温度分布和结露控制、微重力下通风换热问题的地面模型试验及其数值模拟验证、传热传质等诸多方面。指出数值模拟模型、舱内通风空调环境评定、通风空调系统整体优化、舱内环境数字仿真演示系统等是载人航天器舱内环境数值模拟领域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湿工况下表冷器总传热系数实验公式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湿工况下水冷式表冷器总传热系数的常用实验公式中因析湿系数未考虑风速的影响且其指数形式不完备而造成的较大误差。使析湿系数的指数形式完备,误差可明显减小。风速对析湿系数的影响可以直接加到总传热系数的公式中,当风速变化较大时,总传热系数的误差仍能保持在很小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