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Ni-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Ni、Al元素混合粉末为原料,用冷压成形和两阶段固态偏扩散反应烧结法制备Ni-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系统地研究合金成分、Al粉粒度和烧结温度对孔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铝含量增加开孔隙率先缓慢增大而后迅速增大,最大孔径和透气度也随铝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开孔隙度则随温度升高增大到一定值后呈减小趋势;随着Al粉粒度增大,最大孔径和透气度都增加,透气度的增加趋势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以Al和Mg元素混合粉末为原料,用粉末冶金模压成形和无压反应烧结方法制备出Al-Mg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研究反应过程中Al-Mg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的相转变、体积膨胀、孔结构参数和显微形貌的变化,并对其孔隙形成机理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烧结后Al-Mg金属间化合物形成了均一的Al3Mg2相并发生了显著的体积膨胀,开孔隙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经435℃烧结后,达到24.7%;造孔机理是压制过程中粉末颗粒间隙孔的产生和固相扩散过程中的Kirkendall效应造孔。 相似文献
3.
以Fe、Al元素粉末为原料,采用分段无压反应合成工艺制备Fe-Al系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并对其孔结构进行表征.通过改变Fe-Al元素的配比,研究Al含量对Fe-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透气度和最大孔径以及孔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Al含量对Fe-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孔隙度的影响显著.在Al含量(质量分数)20%~45%的范围内,Fe-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的孔隙度与Al含量之间遵循严格的直线增加规律;Al含量对Fe-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最大孔径和透气度的影响与对孔隙度的影响相似.本实验条件下Fe-Al系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中透气度(k),开孔隙度(θ)和最大孔径(dm)之间的定量关系式为:K=0.2538dm2θ. 相似文献
4.
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由于熔点高、密度低、比强度高等一系列优点,有可能取代镍基高温合金,成为新一代高温结构材料;但其存在的室温脆性限制了它的实际应用,制备工艺的发展和改进便成了关键。介绍了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的性能特点、研究状况以及制备工艺,指出结合攀枝花地区钛资源特点而提出的铝热还原法制备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17,(1)
以Fe粉和Si粉为原料,采用模压成形–真空烧结法制备Si的摩尔分数分别为25%,38%和50%的3种Fe-Si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泡压法等对不同组分Fe-Si多孔材料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和孔结构特征进行表征,通过静态浸泡腐蚀实验研究Fe-50%Si多孔材料在酸、碱、盐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这3种Fe-Si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的孔隙特征明显,平均孔径约为15μm,N2渗透通量约为170 m3/(m2·k Pa·h)。Fe-50%Si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在碱溶液中浸泡腐蚀30 d后,质量增加率为1.93%,N2渗透通量降至77 m3/(m2·k Pa·h),耐碱腐蚀性能较差;而在强酸及盐溶液中经过30 d浸泡腐蚀后,孔隙形貌几乎无变化,质量增加率仅分别为0.23%和0.17%,孔径和N2渗透通量几乎未发生变化,表现出优异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6.
多孔材料是有别于致密材料的特殊功能材料,由于其特殊的孔结构,使其具有致密材料难以胜任的用途,发挥着特殊的功能.以NiAl多孔材料为研究对象,综述了近几年NiAl多孔材料在价电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NiAl多孔材料孔率的影响因素、多孔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化学性能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16,(3)
介绍了近年来采用熔盐电脱氧法制备各种特殊合金及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并对各金属间化合物制备过程涉及的还原机理进行了总结,指出了目前该工艺在合金生产中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Al粉和Ni粉中加入不同含量的(NH4)2CO3共同混合,进行模压成形和分段反应烧结法制备出大通量、性能优良的Ni3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系统地研究(NH4)2CO3添加量对多孔Ni3Al的物相、孔隙形貌与尺寸、通量、膨胀性能、开孔隙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阿基米德法、泡压法和万能试验机,分别研究多孔Ni3Al材料的开孔隙度、孔径、通量和抗拉强度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NH4)2CO3添加量增加,多孔Ni3Al材料的开孔隙度、平均孔径和通量增大,而力学性能降低,孔形貌向疏松且不规则结构发展。(NH4)2CO3的加入可有效地提高多孔Ni3Al的通量。 相似文献
9.
先以Fe、Al元素粉末为原料,采用偏扩散/反应合成-烧结工艺制备Fe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支撑体,再用粉末湿法喷涂技术将羰基Fe-25Al混合粉喷涂于支撑体表面,经过压制和真空烧结,获得具有梯度孔径的FeAl多孔材料。通过XRD、SEM等测试手段对烧结后的支撑体以及孔结构性能进行表征,并研究压制压力对FeAl多孔材料孔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梯度孔径FeAl多孔材料的最大孔径、透气度及开孔隙度都随压制压力升高而减小。但相对于支撑体,涂层压制压力为120 MPa时最大孔径和透气度分别减小76.46%和32.86%,而开孔隙度略有增大。 相似文献
10.
机械合金化制备金属间化合物机械合金化是一种用来制备过饱和固溶体、金属间化合物和非晶材料各种合金相的固态粉末工艺。该工艺减少了因两种金属熔点不同造成化合物成份分布不均匀现象。本实验用该种工艺合成了Ti-Al、Fe-Al、Nb-Al合金。用等静压方法加工... 相似文献
11.
金属间化合物以其优异的抗氧化性、低密度及良好的高温强度引起各国材料界的关注,并成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的前沿.金属间化合物的开发方向应是下一代航空航天推进器用高温结构材料.然而,室温瞻性和高温氧化问题已成为金属间化合物实际应用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2.
采用热爆反应与粉末冶金相结合的工艺实现了FeAl金属间化合物与316不锈钢(316SS)的有效连接,研究了连接温度(700、800、900 ℃)对界面成分组成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热到637 ℃时,FeAl反应层温度瞬间升高到1050 ℃,发生明显的热爆反应,并伴随持续约15 s的剧烈放热。随着温度从700 ℃提高到900 ℃,界面由Fe-316SS、316SS(Al)交替组成的形式转变为由FeAl-316SS(Al)-316SS组成。三种温度下均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当连接温度为800 ℃时,抗剪切强度可达75 MPa。
相似文献13.
NiAl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NiAl金属间化合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如改善NiAl合金力学性能和高温抗氧化性能等所 采用的合金化、制备多相合金、制备复合材料、定向凝固、机械合金化、热压及热等静压、燃烧合成、 微晶涂层等工艺以及NiAl合金的超塑性行为进行了系统综述,着重介绍并论述了合金化及定向 凝固等工艺。此外,还介绍了NiAl合金的固溶强化磁行为。 相似文献
14.
在Fe-25%Al金属间化合物成分基础上,添加铬(Cr)元素进行合金化,通过元素偏扩散-反应合成-烧结的方法制备含Cr的铁铝(Fe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反应合成过程中的物相变化,采用孔结构测试仪、排水法、弯曲试验和冲击试验研究Cr含量对Fe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孔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静态腐蚀实验研究Cr合金化FeAl多孔材料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Cr含量为20%时,制得的FeAl多孔材料物相仍为单一FeAl相;其中,Cr含量为5%~10%时,FeAl多孔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值较高;随Cr含量增加,FeAl多孔材料的孔径和孔隙度均增大,材料的氧化和硫化速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5.
16.
矿务局美国国内部为减少美国国内稀缺催化材料如 Ni,Co 和 Cr 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研究了由先驱金属间化合物制备的催化剂的性能。借助已研制成的方法,由金属间化合物制备了表面积 30—40m~2/g的催化剂,这种催化剂对甲醇化反应和甲醇合成的活性用固定床、单通、流通反应器作了测定。由镍金属间化合物制备的催化剂对甲醇化作用有特殊的活性,比商业催化剂大5倍。就硫的容许限度而言,它等于或优于商业催化剂,由 Th—Cu 金属间化合物制备的催化剂,在相同反应条件下,可比商业低压催化剂多生产10倍以上的甲醇,并有高度的催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李福秀 《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1994,(2)
金属间化合物的成形技术日本名古屋市的专家研究出一种采用熔融金属铸造法的成形技术,使金属间化合物成形,具有工艺简单和效率高的特点,而且制成的金属间化合物的高温强度好。所谓金属间化合物是两种以上金属的化合物。该项技术是利用高熔点的金属纤维形成多孔的预制品... 相似文献
18.
日本名古屋市的专家研究出一种采用熔融金属铸造法的成形技术。采用该技术使金属间化合物成形,具有工艺简单和效率高的特点,而且制成的金属间化合物耐高温强度好。所谓金属间化合物是两种以上金属的化合物。该项技术是利用高熔点的金属纤维形成多孔 相似文献
19.
金属间化合物具有高强轻质及电阻率较高的特点,是一种极具发展前途的功能材料.文章对近几年金属间化合物电学性能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其电学性能的影响因素,并对其以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