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由相对密度为81%、85%、93%、98%的4种CPM10V烧结体热锻而成的材料的抗弯试样经淬火、回大后的断口形貌。结果表明:相对密度为93%、98%的烧结体锻材的抗弯断口形貌为准解理小平面上分布着许多小凹坑和凸起的小粒子;相对密度为81%、85%的烧结体锻材的抗弯断口形貌除上述特征外,还发现在局部区域有很大的凸出物和凹坑,这些区域具有光滑的曲面,无准解理平面。  相似文献   

3.
铍是一种低密度脆性材料,具有优良的比强度、比刚度、热性能和核性能,广泛用于航空、航天、舰船及核工业领域。由于历史原因和装备能力所限,国内铍材等静压成型技术发展较快,而真空热压成型的进展较落后。热压铍材通常采用粉末冶金真空模压方式生产,本文从铍粉末脱气工艺、模具装配和坯料径高比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简单揭示了在工业生产实践中影响真空热压铍材性能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4.
通过气雾化制粉-热等静压工艺成功制备了含钒9.75%冷作模具钢.借助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电子能谱分析仪、透射电镜等研究了该成分钢种不同热处理状态的相组成、组织形貌.研究表明:退火态相组成为铁素体和MC型碳化物及少量M7C3型碳化物,碳化物呈近球形颗粒状、粒径大多在2μm以下,分布均匀;1 120℃真空淬火条件下,随...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碳铬轴承钢高温扩散时间的延长,碳化物带状的宽度会随之增加,碳化物颗粒变得细小。但按现有的SEP 1520-1998、GB/T 18254-2016及ISO 5949-1983标准图谱进行评级时,存在高温扩散时间越长,带状评级越高的情况,与改善工艺执行的效果相悖。本文采用一种新的碳化物带状评定方法,以带状内碳化物颗粒的尺寸为依据,完成碳化物带状评级,评定结果显示,高温扩散时间越长,所对应的碳化物带状级别越低,说明该方法可更清晰、直观及科学的回归反馈高温扩散改善带来的碳化物颗粒细化及分布均匀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真空热压技术在制备CuCr合金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真空热压新技术制造了高密度CuCr50合金,并与冷压成型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两种工艺合金的相对密度变化及显微组织,研究了真空热压工艺的致密化机理。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高碳铬不锈轴承钢“孪晶碳化物”(直线状和链状碳化物)的影响因素及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加热温度达到1140℃,退火后开始出现沿晶界分布的链状碳化物;加热温度≥1160℃,退火后出现大量直线状和链状两种形态的碳化物。材料从高温直接冷却时,温度≥1080℃并且冷却速度≤80℃/h可能析出链状碳化物,并且温度越高冷却速度越慢析出的可能性就越大。直线状碳化物形成原因为:材料加热温度过高.晶粒长大的过程中晶界迁移时偶然发生堆垛错误形成了生长孪晶,在随后的退火过程中碳化物向奥氏体挛晶界面沉淀而形成,是真正意义上的孪晶碳化物。链状碳化物是由于材料过热或者局部过热,在随后冷却过程中碳化物沿奥氏体晶界析出而形成的,本质上是一种网状碳化物。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真空热压烧结炉的结构特点 ,包括热压合装置下压杆的动密封采用双向密封的优点 ,输电装置中引入电极的绝缘和耐高温性能 ,发热区获得 2 30 0℃高温的保温措施和保温桶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10.
韩建德  闵光辉 《工业炉》2001,23(2):8-10,20
介绍了真空热压烧结炉的结构特点,包括热压合装置下压轩的动密封采用双向密封的优点,输电装置中引入电极的绝缘和耐高温性能,发热区获得2300℃高温的保温措施和保温桶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