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分析工后沉降对海堤的不利影响入手,利用调查资料分析浙江省软基海堤工后沉降的影响因素共6个,并采用鱼刺图法清晰地表示出来.在估算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值时,同时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以鱼刺图代替层次结构模型,对各因素进行专家打分,构造判别矩阵,计算各因素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出主要因素为“地基处理”和“地基土层”;次要因素为“海堤”自身及“施工”;一般因素为“沉降监测”和“外在因素”.根据实际需要,提出了今后研究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软弱夹心层地基是软粘土夹在上下两层硬土中间的一类典型土层,其为珠江地区特殊的层土地基,该特殊地基在堆载荷载作用下的工后沉降预测一直是困扰工程师的难题。文中以广州灵山岛尖区域内侧水系建设堆载预压实体工程为例,对其施工期和施工完成之后进行的现场试验和数值仿真模拟研究,获得了珠江河口地区层土地基堆载预压沉降特性。通过大量反分析研究其工后沉降预测方法的适用性,最终确定双曲线法为其最优模型,并提出了工后沉降预测公式,其能为未来同类型工程的工后沉降预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排水固结加固高速公路深厚软基工后沉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广珠东线高速公路深厚软基堆载预压和真空联合堆载预压两现场试验段,应用固结、流变和损伤理论对路基工后沉降规律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下卧层的主固结压缩和整个路基的次固结压缩是高速公路路基工后沉降的主要组成,进行地基处理时必须控制工后沉降。  相似文献   

4.
高速铁路软土路基沉降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的高平顺性对路基的工后沉降提出严格要求,在软土地基上修筑无砟轨道路基需要对地基进行有效加固。对原京沪高铁昆山路基试验段进行重新堆载预压,通过路基顶面及路基底面沉降观测,对浆喷桩、粉喷桩、塑料排水板真空预压及砂桩四种软基加固效果进行分析及工后沉降预测。得出路基本体的竖向变形较小,工后沉降主要有地基沉降引起;复合地基的加固效果要好于排水固结法;复合地基中加固效果优劣排序为砂桩、浆喷桩、粉喷桩;四种加固方法的工后沉降均满足铺设无砟轨道的要求等结论。为高速铁路路基设计及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沪宁高速公路路基固结沉降规律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对沪宁高速公路沿线不同的地基生成条件、不同施工速率和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法,在不同路堤高度时的地基沉降固结速度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考虑水平渗透的二维比奥固结理论的有限元分析比较证明,用单向固结计算,会使沉降速率比实际慢许多,故最终路面层施工时间的确定,应当根据动态观测结果进行推算。  相似文献   

6.
丘陵沟壑地区高速公路的建设经常出现高填方工程。在施工完成后,高填方工程存在工后沉降难以计算、预测和控制的问题。为此,在栾卢高速的高填方路段,设计了地基沉降变形的原位监测试验方案,分析施工期沉降的主控因素,并基于施工期变形的实测数据,建立了地基工后沉降预测模型。监测数据及模型预测结果表明:(1)该路段填筑高度最高位置处沉降变形最大,在填筑高度增加时,沉降有增加趋势;(2)填土速率会对施工期沉降速率产生显著影响,降低填筑速率、更为细致地进行填筑,可以降低沉降速率,从而使施工期地基沉降平稳过渡;(3)路基边缘位置易出现不均匀沉降,因此施工时应按照“先压边缘、后压中间”的顺序施工,并保证边缘位置处的压实效果;(4)采用此模型计算施工期沉降时,相对误差3.8%,效果良好;(5)工后沉降的预测结果显示,在施工结束后沉降变形将趋于稳定,工后沉降占总沉降的10%。  相似文献   

7.
沪宁高速公路软基路堤沉降动态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10cm/d和03~05cm/月沉降速率,分别对路基填筑和底基层、基层及面层等特征层次实施动态控制,合理确定铺筑路面时间,科学安排施工,有效地减少工后沉降量,全线在获得高标准的稳定路基和平整路面的情况下,同时达到了缩短工期、节省投资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围海造陆工程对吹填土处理后的沉降变化规律研究是关系到该地区地面沉降灾害风险程度的重要问题。利用大型离心机对围海造陆区工后沉降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围海造陆区工后沉降变化规律,证实了吹填土处理结束后主固结变形仍会持续较长时间、工后沉降大小与压缩土层厚度和物理指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修建穿山掘岭的高速公路过程中,遇到大量软岩路基,因此,对软岩路基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通过Plaxis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分析不同施工进度和不同上部荷载作用下的路基沉降变形,结果表明:随着填土高度的增加,沉降变形由线性增加逐渐转为非线性增加,顶部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挤压,路堤底部出现拉应力;随着荷载增大,最终沉降值出现均匀增大,但当外载荷达到土体极限承载能力时,沉降幅度会突然增大。在实际工程中,应减小每层填筑高度,且控制上部荷载小于填料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0.
高速铁路线下工程完成后的最终沉降量是合理确定轨道开始铺设时间、确保轨道结构铺设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哈大、沪杭、石武等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资料的分析,总结出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观测变形规律及特点,并据此开发了沉降观测评估软件,在高速铁路线下工程的工后沉降预测计算与分析中进行了实际应用与验证。其综合分析及评估成果为高速铁路铺轨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福州地铁二号线(上洋站—鼓山站区间)为依托工程,盾构隧道下穿段要求施工对铁路两轨造成的沉降差异应控制在5 mm以内,因此有必要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盾构隧道下穿引起的铁路路基沉降进行数值分析。通过MIDAS/GTS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对下穿工况进行模拟,研究总结了铁路轨道走向以及隧道掘进方向地表沉降的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对地铁下穿段范围内的土体采取注浆加固措施后,盾构隧道施工对既有铁路路基造成的不均匀沉降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时,计算得到的管片注浆参数及盾构机内土舱压力为相似盾构隧道下穿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浙江沿海堤坝沉降数据的监测,分析了堤坝工后沉降预留值的计算方法以及常用拟合方法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完善沉降优化组合拟合分析方法,提高工后沉降估算的精确度。结合工程实例,把优化组合的拟合模型结果与实际沉降的发展情况进行比照,拟合结果良好。优化组合方法可用于海堤工后沉降规律分析。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填方场地的工后沉降预测结果,是后续地面工程规划布局及建设时机确定的重要依据。针对黄土高填方场地初期获得的工后沉降数据历时较短,采用传统单项模型方法预测效果较差的不足,提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的工后沉降组合预测方法。该方法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对各单项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求出主成分,接着采用最优模型选择准则(AIC)确定用于建模的主成分数量,其次建立沉降实测值(因变量)与所选取主成分(自变量)之间的多元回归预测模型,然后对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了比较,评价组合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后采用所建立的组合模型向后多步预测。实例检验结果表明,组合模型预测精度明显优于各单项模型,对于预测黄土高填方场地的工后沉降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气泡混合轻质土置换高速公路路堤工后沉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申嘉湖杭高速公路(练杭段)堆载预压处理段路基沉降速率较大断面采用气泡混合轻质土置换高速公路路堤为例,采用土体弹塑性本构模型及Sjerrum等时e—lgp曲线理论,对置换后地基土体的应力路径变化进行理论分析,地基土处于超固结状态;通过现场实测沉降资料,置换前处理段沉降观测点月沉降量在14mm~18mm,置换后沉降观测点月沉降量在2nm~4mm,沉降速率收敛较快,处理后效果明显,能够有效减少工后沉降。结果表明,采用气泡混合轻质土置换高速公路路堤不仅施工方便,质量容易控制,而且处理效果显著,是一种有效的减少软土地基工后沉降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Asaoka法在软土地基工后沉降量预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借助BP神经网络的超强非线性拟合能力,将实测数据向等时间间隔进行转化,建立了不同起算点和不同时间间隔下的Asaoka法回归分析模型,对其工后沉降量进行预测,并选用数学方法对预测值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利用某软土地基处理项目的实测资料,并综合分析了预测结果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①BP神经网络的超强非线性拟合能力可有效用于软土地基实测数据的转化;②仅仅通过相关系数的大小来评判Asaoka法预测结果的可靠性是不可取的;③β1细小的误差就可能引起预测结果的显著误差;④可通过合理加大时间间隔来提高预测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以某高速公路软土路堤为工程背景,详细介绍了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沉降监测和工后沉降预测分析方法,以及工后预测沉降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如何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根据本段软土地基处理效果可知,软土地基沉降监测及工后沉降预测分析是保证软土地基处理取得成功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桩—网复合地基工后沉降的薄板理论解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饶为国  江辉煌  侯庆华 《水利学报》2002,33(4):0023-0027
本文简述了桩—网复合地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在“网—桩—土”体系的共同作用和堤坝(路堤)荷载情况下,将网材和复合地基垫层作为一个整体网垫加以考虑,以薄板模拟网垫单元,基于薄板变形理论和Winkler弹性地基模型,提出了路基工后沉降量计算方法,所导出的计算式综合反映了荷载大小、网及桩间土的刚度、复合地基置换率、桩土应力比等主要因素的影响,并给出工程算例。  相似文献   

18.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作为城市的生命线保障城市正常运行,近年来随着施工技术与施工工艺的 提高,综合管廊的结构形式已有新的发展与变化,其中以预制拼装综合管廊为主。根据木桶效应可知, 预制拼装综合管廊接头的受力性能是管廊整体性能的关键,接头的受力与变形将影响到结构整体稳定 性与管廊渗漏水的情况等。为研究预制预应力接头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化规律,以数值模拟为研究方法 对某预制预应力综合管廊接头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分别对该接头的破坏过程、普通钢筋及预应力筋变 化情况、接头抗弯刚度、接头截面变形情况进行研究,并与足尺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基本吻合。进一 步验证了该有限元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并为预制预应力综合管廊的接头受力性能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因高寒湿地区域的地下水埋深较浅,致使过域公路的路基排水困难.通过选择穿过若尔盖湿地国道213郎川公路典型路段进行地下水位观测,采用GMS软件,模拟研究了6种公路路基处理形式下(粘土换填、塑料排水板、碎石桩、盲沟、片石换填、块石换填)的地下水交换规律.观测及模拟结果表明:在地下水埋藏浅的湿地区域,路基采用盲沟型式时,两侧平均水力梯度为13.2%,梯度差为0.36%,能很好地保证公路两侧的地下水循环:除粘土路基对地下水流有显著的阻滞作用外,其他类型的路基虽然对水流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阻滞作用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20.
混凝土芯砂石桩(砼芯砂桩)是由混凝土芯桩和芯桩外部的砂石壳组成的复合桩,其芯桩能提高竖向承载力,而外部砂石壳作为竖向排水通道能加快桩间土孔隙水的排出,有效控制地基的工后沉降。对砼芯砂桩桩承式路堤进行了现场试验及有限元分析,现场主要进行了地基沉降和孔压的监测,将观测数据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桩体参数分析,以研究桩长、桩间距、砂桩直径对砼芯砂桩复合地基沉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砼芯砂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和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迅速主要是由于砂桩提供的快速排水通道;桩长、桩间距和砂墙宽度均对砼芯砂桩的沉降有一定影响,其中桩间距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