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力学》为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知识面宽泛、概念抽象、计算繁琐,理论性和实践性 均强等特点。科教融合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结合《土力学》课程特点 和教学目标,通过优化土力学课程教学设计,构建多层次的土力学课程知识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 学模式,搭建第二课堂平台,开展“全过程”实验模式下的探究式学习,多元成绩评价体系等改革措施,旨 在为科教融合背景下《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新思路,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和专业教学容易出现“两张皮”特征,两者的有机融合方式和效果被广泛关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一种以深度学习为目的的新学习范式,与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同向同行。分析了混合教学模式下的工科课程思政教育的可行性和效果,并以《土力学》课程为例,探讨了其课程思政育人总目标,探索了基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课程思政教学,初步构建了混合教学下《土力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有效提高了《土力学》课堂教学的思政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入已成为工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改革目标之一,是培育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工程师的必要举措。为了科学实践《土力学》课程思政教育,通过思政教育原则及目标分析、融入方式及案例设计、教学实践成效调查等系统研究,探讨了思政教育的融入方法。结合《土力学》课程特点,凝练了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科学素养和人文情怀、职业操守与责任心、工匠精神这5个思政教育目标。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思政教育目标融入教学的具体方式,实现从“灌输式”转变为“感受式”,让学生能真正感同身受,养成优秀品格。教学实践表明,融入思政教育后学生对《土力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认同感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4.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思政教育创新。《土力学》课程是土木工程领域的重要学科,蕴含深厚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可强化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应当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探索。首先进行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设计关键点分析,并完成思政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设计。思政实践教学探索表明,教学过程能够较好达成思政目标。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线上知识的获取已成为普遍现象。《土力学》是土木水利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使《土力学》教学适应时代需求,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土力学》知识,将线上、线下教学优势相结合,进行了《土力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实践表明: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被动学习的依赖心理,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终身学习的习惯,并在融入了思政教育元素后,使学生增强了职业责任感。《土力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成功的经验可为其它课程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曹培    杨阳    毛无卫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1,(5):170-179
作为《土力学》课程的重要实践性环节,《土力学》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专业兴趣、锻炼实践能力、提升创新思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实验课程的教学工作者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对既有实验项目的教学方法往往容易固定化,对学生教学效果的评估把握上容易产生偏差。通过设置专业全面的调查问卷,深入分析了当今学生关于实验课程学习态度、学习目标及学习需求等方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完善的教学体系,依托多样的实践能力训练、科学的教学过程以及多元的考核机制,探索基于学生专业素质与能力培养的实验课程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国内外土木专业高等教育的交流日益频繁。由于留学生汉语基础较弱,不同国家留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也不尽相同,作为土木类核心课程,留学生《高等土力学》课程的教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革,以适应新的发展情况。鉴于此,研究以留学生《高等土力学》前期教学实践为基础,针对留学生的特点,采取问卷-实践-反馈的研究方式,从教材特点与选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考核与评价以及课程思政设置与实施等角度出发,对留学生《高等土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改进措施和方法开展了探讨和验证。研究成果对提升留学生《高等土力学》的课程建设水平,提高留学研究生的教学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发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发生变化,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土力学》是土木工程相关专业一门基础而又较难掌握的基础专业课程,其教学体系对学生素养的影响 显著。为使《土力学》教学更好地发展、土木专业学生的能力更好提升,从《土力学》课程的定位、高校师 生资源差异、课程实践模式等方面,分析了高校《土力学》课程中存在的教学问题。进而结合近年我校 《土力学》学生成绩变化、国家战略、高校职能及我校发展状况,提出对《土力学》课程应当从扩展学习模 式、强化实践环节、优化考核机制、提升师资团队等方面进行改革,方能行之有效使《土力学》与当今发展 相适应。  相似文献   

9.
教学团队建设是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中的重要内容,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土力学》教学团队秉承多元团队融合协作的思想,以青海大学高原土木工程安全技术教学团队建设为例,结合地方高校特点,培养面向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工程管理行业的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打造优势学科,提升团队整体教学水平,促进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的实践锻炼,为使该教学团队为青海省建筑领域培养更多、更好高级技术人才,并发展成为服务于地方建筑行业的省级重点高水平团队,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实践表明:多元团队融合建设有效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完善了《土力学》教学手段和方法,确保了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0.
实践教学环节一直是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的短板,课程思政的提出,为其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新视角,促进了思政课与专业课实践教学的融合共建。为进一步推进融合共建取得实效,从主体维度上,思政课与专业课教师需转变角色,找准自身定位;从课程维度上,要做好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验实训、专业调研、校外实践三方面的融合;从机制维度上,要提供有力的政策、组织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大学语文》承载着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使命。南昌工程学院《大学语文》课程坚持以问题意识为导向,运用"突出重点、打造特色、古为今用"等手段,使得大学生在"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文学素养提升、言语表达能力、科研与创新创业能力、精神面貌改善"等方面有了明显改善,取得了良好的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土力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专业课程,仅通过传统《土力学》课程教学,学生不能准确、深刻地理解其中众多抽象的理论与概念。阐述了目前国内高校《土力学》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探讨了开展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并给出了可用于开展课堂演示实验内容的建议,最后以有效应力原理为例,对课堂演示实验的思路加以说明。大力发展并推广课堂演示实验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以及课堂教学质量均有积极促进作用,是《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3.
为提升“土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尝试利用“四真三化”课程定位出发构建思维导图并依次开发土木工程专业一级矩阵、门课二级矩阵、课程点三级矩阵,分别从态度点、知识点、技能点进行分解,确定教法、学法和学习产出及测量标准。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把教材内容重组,完善教学设计,引入工程案例,提高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能力,实现“两性一度”课程目标,打造土力学一流金课。  相似文献   

14.
针对新时代高等教育课堂革命关键问题,探索“智能 +教育”背景下工科专业基础课程 MOOC +SPOC教学模式。以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土力学》为例,通过课程教学结构改革,建设土力学 MOOC和虚拟仿真智能土工实验室,将以教师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改革为以学生为中心的 SPOC线上 线下混合式教学,重塑课程内容,创新教学设计,结合信息化技术手段改革教学方法,构建多元考评体 系,实现“两性一度”课程目标,打造土力学一流金课。  相似文献   

15.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此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的相关政策措施,以此推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众创空间建设,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在发展众创空间教育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高职院校建设众创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和创业成功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教与学的效果。基于金课的建设要求,合理确定《土力学》教学目标,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建设教学资源,开展“三堂融合”基于SPOC的三阶段混合式教学,改革课程评价体系。教学实践表明,采用该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成绩明显提升,教师教学与教研能力增强,教学相长。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创新与特色,提出了进一步建设的计划,实现了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对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创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环境改善的动力。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意见》中指出,要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培养拥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开展全面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生态环境工程是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后形成与发展起来的综合型学  相似文献   

18.
利用信息化技术为《土力学》教材提供丰富的配套资源,通过二维码和平台获得Excel计算表、视频、工程案例等素材,使纸质教材和更多资源无缝对接,让教材更加丰富,利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开展,是一本新形态《土力学》精品教材。  相似文献   

19.
在“互联网+”教育场景多元化应用的背景下,《流体力学》将思政课程教育有机融入到混合教学模式下,是一种以深度学习为目的新的教学模式。分析了《流体力学》混合教学模式下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及评价效果,探讨了混合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思政教学,初步构建《流体力学》混合教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将文化自信、工匠精神、民族自豪感等元素融入专业知识教学。  相似文献   

20.
<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为孕育创新型人才的摇篮,高校如何发力?近年来,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湖北建院)稳扎稳打,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多元培养、四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贯穿人才培养、全方位融入教学科研工作,赋能高职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