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6)
长株潭城市群让长沙、株洲、湘潭这三个城市迸发出巨大活力,带动整个湖南的发展。同时,一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就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从有关部门获悉,全新编制的中南"3+5城市群"城际轨道项目规划5月将上报国家相关部委,力争明年全线开工建设。根据初步规划,"3+5城市群"城际轨道项目涵盖了此前规划的"人"字形长株潭城际轨道核心线,并新增长沙经益阳至常德180km,长沙至岳阳170km,长沙至株洲50km,株洲至娄底130km,株  相似文献   

3.
2007年12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长沙、株洲、湘潭(简称长株潭)城市群被确定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国家促进东中西互动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布局,是国家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相距不足40公里,环境相关性极强.长株潭城市区域是典型的一主二副城市空间结构,-主是长沙,二副是株洲、湘潭.长株潭城市区域也就是长株潭联合大都市区,包括长株潭三个城市的建成区、核心区(三城结合部)和郊区,它是城市区域化、区域城市化共同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利用多源大数据,从对外交通设施区域联系水平和城市群人口联系特征方面对长株潭城市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可达性上,长株潭城市群由内向外形成了"公路+高铁"的核心交通网络、"高铁为主+公路补充"的扩展交通网络和"高铁为主+普通铁路和航空补充"的辐射交通网络;省外城市(群)中,长株潭城市群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有紧密联系,对周边中小城市有辐射和带动作用;省内城市中,长株潭城市群辐射范围主要集中在"3+5"城市群;内部联系上,长株潭城市群内部交互强度与成熟城市群还有差距,一体化尚处于初步对接阶段。  相似文献   

5.
2000年12月4~10日,世界银行专家组麦克乐毛先生、白晓虹女士、张如飞先生一行三人,到长沙、株洲、湘潭三市考察,这标志着湖南长株潭城市群建设计划正式启动。国家“十五”计划即将实施,长株潭城市群赫然载入其中,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7个发展区域之一。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为新世纪湖南建材工业发展提供了无限商机。  长株潭城市群建设,靠“基础设施先行”,其中哪一项工程都离不开建材的支撑。如连接三市交通的潭邵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长临段、株洲快速环线、长沙环线和湘潭河东大道等重点工程,已全面启动。三市城乡电网改造工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MODIS遥感影像和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以及Landsat TM/ETH影像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通过计算标准城市用地复合指数NUACI,提取2000、2005和2010年三个节点年份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建成区范围,分析长江中游环鄂阳湖城市群、武汉城市圈和环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建成区空间分布和演变特征。从总体来看,2000—2010年之间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展速度不断加快,其中武汉城市圈城市建成区面积空间分布最广且城市建成区分布单中心圈层空间格局显著,但随着扩散效应的加强,逐步形成以"鄂州—黄石—黄冈"三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圈副中心:环长株潭城市群由单城市星状空间分布向多中心网络状空间分布格局发展,"长沙—株洲—湘潭"三城市集群发展更为显著;环鄱阳湖城市群城市建成区空间扩展速度最快,空间分布格局放射轴向特征显著,城市建成区的空间扩展与交通要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卢庆沙 《规划师》2006,22(3):22-25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将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城市规划区及相关地区作为重点对象,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空间、产业集群载体空间、基础设施导向空间、城市开发建设空间的协调,突出了区域规划的系统化、刚性化、具体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在长沙、株洲、湘潭(简称“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和国内水务市场逐步开放的背景下,研究了“长株潭”城市群供水产业的现状、相互间的互补性和实施一体化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产权多元化的“长株潭”城市供水产业一体化的基本原则、实施步骤、治理模式,并对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风险及规避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由凡益工作室、长沙规划展示馆共同主办的"凡益会客厅第十五期:城市群生态安全屏障体系——《长株潭城市群绿色基础设施研究》新书发布与研讨会"于2017年10月28日上午在长沙规划展示馆报告厅举行。参与本次研讨会的嘉宾有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院长蒋涤非、长沙市城乡规划局机关党委书记曾发祥、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博、湖南省建筑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景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王小保、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曹  相似文献   

10.
服务内容:用地分析、交通规划、生态、旅游、水资源保护研究、防洪、城市开发、影响分析、重新开发、自然保护。 简要说明:国际设计竞赛邀标(三家公司)。经济带覆盖260km~2的滨水区域(包括江中岛屿),长128km,涉及长沙、株洲、湘潭三座城市(长株潭城市群)。  相似文献   

11.
《世界建筑导报》2003,(5):84-89
服务内容:用地分析,交通规划,生态,旅游,水资源保护研究,防洪,城市开发,影响分析,重新开发,自然保护。 简要说明:国际设计竞赛邀标(三家公司),经济带覆盖260km^2的滨水区域(包括江中岛屿),长128km。涉及长沙,株洲,湘潭三座城市(长株潭城市群)。  相似文献   

12.
从空间流视角的城际客运流和信息流出发,以腾讯位置大数据和百度指数为数据来源,对湖南省城镇空间网络结构进行定量分析,促使区域城镇空间结构研究从"经验型"向"理性型"转变。结论显示:环长株潭城市群呈现以长沙为核心的的向心性特征,长株潭作为一体化的整体格局尚未凸显;湖南省域空间格局呈现东强西弱、东密西疏的非均衡格局;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等快速交通对区域空间具有重塑作用;信息网络对重塑区域网络有显著作用,有助于促进区域均衡化、扁平化发展,具有特色资源的城市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最后提出构建"一核五心四轴多点"的省域新型城镇体系,将邵阳和郴州纳入环长株潭城市群的统筹协调范畴。指出外围的张家界、湘西、怀化、永州及中部塌陷地区亟需加强以公路、铁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并进一步完善区域信息化建设,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建设"两型社会"为目标,结合参与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长沙大河西先导区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工作实践与体会,形成"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株潭规划建设体系创新的初步思考,以期对"两型社会"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张佶 《城市规划》2019,43(9):69-77
追溯长株潭城市群发展轨迹,解析政府力在一体化过程中的重心演变.从城市群整体实力、经济人口增长及空间分布特征、城市间的功能性关联三个方面展开分析,评估政府主导的一体化发展实效.研究发现,在区域性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政府主导的方式弥补了市场失灵带来的负外部性.但在产业功能协同上,呈现长沙主导,仅与株洲保持较高关联度的特征.三市之间出现初步价值区段分工,但并未形成预想的强有力的功能性关联.研究提出,过于强调三市平衡发展将忽视市场对于资源配置的作用,导致三市对于有限资源的博弈争夺,从而降低城镇群的整体实力.如何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同时,侧重机会的均等而非资源配置的平衡,成为未来长株潭城市群产生更大协同性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在长江经济带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区域协作有待加强。基于企业关联网络,利用百强企业分支机构之间的关联数据,通过"总部—支部法"进行关联度测算,发现在长江中游区域的"城市圈"、省域、长江中游城市群3个尺度上,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联系呈现出"弱—强—弱"或"强—强—弱"的变化规律,在省域尺度上区域协作水平高,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尺度上区域协作水平下降明显;在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中,环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协作水平最高,武汉城市圈和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次之。同时,长江中游城市群内"省域经济"的特征较明显,"省级行政边界"对企业分支机构选址行为有较大影响,从而对所在区域协作水平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择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武广高铁的建设和营运对长株潭城市群地区空间结构的影响。通过梳理城市空间结构、高铁对城市空间结构的作用机制等相关研究,找出武广高铁影响下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化趋势,并得出了高铁影响下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7.
行政区划调整是推进城市群一体化进程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手段。在长株潭城市群的构建过程中,长株潭城市群的行政区划不断地调整以适应经济体制的改革,适应区域一体化的需要,适应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推动着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随着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长株潭城市群的行政区划还将不断地调整。  相似文献   

18.
运用综合评价法、障碍度模型等方法揭示近1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韧性的时空演变格局与阻碍该地区城市韧性提升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韧性呈现出显著的区域不平衡不协调现象,主要表现为中部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环长株潭城市群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而武汉城市圈则最低;城市群城市韧性的总体差异在逐渐扩大,且主要表现为区域内各地市的差异;从整体上看,城市群城市韧性各阶段的变化较为显著,经历了"中高水平集聚""中低水平分散",最后演变为"中等水平聚集";阻碍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韧性提升的障碍因子由经济-基础设施方面逐渐过渡到了基础设施-社会-生态方面。  相似文献   

19.
周李  邓英滔 《中外建筑》2009,(12):77-79
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获国家批准。两型社会即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对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长株潭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肩负着重要的历史重任。位于长株潭城市群腹心的九华滨江新城的城市规划决定着城市的发展以及区域的提升目标。九华与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的对接引起对两型社会背景下的城市规划思考,本文从对九华以及周边连接地区的研究规划,以集束城市和生态城市为理念,阐述对两型社会背景下的城市规划的理解以及一些方法,用以表达对城市规划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18)
本文根据经济集聚与区域增长极理,在考虑经济集聚与经济增长相互影响的基础上,在全面分析湖南省"3+5"城市群经济结构及经济现状的前提下,分析该城市群内的产业结构、核心城市的回流及积聚效应以及各城市群在湖南省范围内对全省经济发展的作用。将集聚经济与增长极溢出作用进行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