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工程教育认证大规模开展的背景下,为提升教学效果、加速工程师国际认证,同济大学 以《土力学》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的示范课程,开展了一系列的教改实践。首先根据毕业要求指标 点重构课程目标并进行支撑性分析;再从课程目标出发实施改革举措,即优化学时分配、构建“线上 -线 下 -试验”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优化成绩评定标准;最后以目标达成度为考核标准对教改效果进行评价。 针对教改效果开展学生课程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土力学》教改举措是有效的,目标达成度作为 考核标准具有科学性。此外,对《土力学》教学的持续改进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发生变化,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土力学》是土木工程相关专业一门基础而又较难掌握的基础专业课程,其教学体系对学生素养的影响 显著。为使《土力学》教学更好地发展、土木专业学生的能力更好提升,从《土力学》课程的定位、高校师 生资源差异、课程实践模式等方面,分析了高校《土力学》课程中存在的教学问题。进而结合近年我校 《土力学》学生成绩变化、国家战略、高校职能及我校发展状况,提出对《土力学》课程应当从扩展学习模 式、强化实践环节、优化考核机制、提升师资团队等方面进行改革,方能行之有效使《土力学》与当今发展 相适应。  相似文献   

3.
为提升“土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尝试利用“四真三化”课程定位出发构建思维导图并依次开发土木工程专业一级矩阵、门课二级矩阵、课程点三级矩阵,分别从态度点、知识点、技能点进行分解,确定教法、学法和学习产出及测量标准。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把教材内容重组,完善教学设计,引入工程案例,提高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能力,实现“两性一度”课程目标,打造土力学一流金课。  相似文献   

4.
正一、工程制图课程特点工程制图课程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课程的学习内容可直接为日后工作所用;(2)专业识图与制图部分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3)训练学生的识图与绘图技能是此课程的重点。通过社会调查和毕业生反馈了解到,用人单位对学生制图能力的要求主要涉及绘图和识图两个层面。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综合识图与绘图专业素质,达到培养学生阅读和绘制工  相似文献   

5.
《土力学》为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知识面宽泛、概念抽象、计算繁琐,理论性和实践性 均强等特点。科教融合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结合《土力学》课程特点 和教学目标,通过优化土力学课程教学设计,构建多层次的土力学课程知识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 学模式,搭建第二课堂平台,开展“全过程”实验模式下的探究式学习,多元成绩评价体系等改革措施,旨 在为科教融合背景下《土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新思路,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针对新时代高等教育课堂革命关键问题,探索“智能 +教育”背景下工科专业基础课程 MOOC +SPOC教学模式。以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土力学》为例,通过课程教学结构改革,建设土力学 MOOC和虚拟仿真智能土工实验室,将以教师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改革为以学生为中心的 SPOC线上 线下混合式教学,重塑课程内容,创新教学设计,结合信息化技术手段改革教学方法,构建多元考评体 系,实现“两性一度”课程目标,打造土力学一流金课。  相似文献   

7.
鉴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方向涵盖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以及地下人防工程、能源矿建工程等行业和领域,且本专业所涉及的专业知识点多、应用范围广、行业特 色显著,结合黄土地区独有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等具体岩土工程背景,以及现行工程设计施工体 系的逐步拓展和重大工程项目的推进,使得就业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养的要求逐步变高。随着黄土地 区城市地下空间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具体工程问题所面临的专业挑战也越来越复杂。本文在 分析总结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特点和地域特色的基础上,建议在传统工程设计类和施工管理类毕业 论文基础上,进一步结合黄土这一特色鲜明的特殊地质条件,通过对选题立项、开题答辩、过程管控和答 辩环节进行梳理和重建,从而培养出熟悉掌握勘查设计、施工管理和具有良好科学研究素养的毕业生。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为此,需要以土 木工程的课程为试点,提出基于新旧基建知识融合的课程改革方案并予以实践,使该专业学生掌握新基 建知识以适应时代需求,并探索土木工程与新基建在教育层面上相结合的路径。本次改革依托基坑工 程课程,分四阶段实施,在 24学时的课堂授课中建立新基建应用于基坑工程的问题场景并讲授新基建 基础知识,然后在 8学时的实验课中运用新基建知识进行问题解决。参与实践的学生表示课程具有一 定的实用性,但由于自身基础薄弱,课程相对难度大、进度快,可通过增加新基建内容的学时予以解决。 此外,大部分学生认为课程内容安排的合理性较好,表明了四阶段的方式对新基建背景下的课程改革的 有效性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的治水方针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对水利科技人才培养提出了多样化的需求。为适应需求,在列举专业认证对水利类专业建设与改革的促进以及分析尚存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应通过加强学习、深入思考和顶层设计以加快推进专业建设与改革,并建议从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快培养模式改革、推进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改革、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创新课程与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等八方面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10.
《工程测量)探作为水工试点专业九门专业课之一,在教改方案中对其教学内容做了重大改革。过去,《工程测量》课的讲授、实习均以测绘地形图为主;而今,根据专业改革方案中对其培养目标的要求,应以施工放样为之,着重要求加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的内容。由于《工程测量》课是一门应用技术性较强的专业课,对学生未来将从事的工作以及后续课程的学习,都具有直接的实用价值,因此,针对教改方案中对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以及对《工程测量》深的教学内容改革的具体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围绕培养学生应用型能力的这个中心问题做了一些尝…  相似文献   

11.
曹培    杨阳    毛无卫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1,(5):170-179
作为《土力学》课程的重要实践性环节,《土力学》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专业兴趣、锻炼实践能力、提升创新思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实验课程的教学工作者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对既有实验项目的教学方法往往容易固定化,对学生教学效果的评估把握上容易产生偏差。通过设置专业全面的调查问卷,深入分析了当今学生关于实验课程学习态度、学习目标及学习需求等方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完善的教学体系,依托多样的实践能力训练、科学的教学过程以及多元的考核机制,探索基于学生专业素质与能力培养的实验课程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线上知识的获取已成为普遍现象。《土力学》是土木水利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使《土力学》教学适应时代需求,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土力学》知识,将线上、线下教学优势相结合,进行了《土力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实践表明: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被动学习的依赖心理,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终身学习的习惯,并在融入了思政教育元素后,使学生增强了职业责任感。《土力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成功的经验可为其它课程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充分交流我国岩土与工程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共同面对西部的机遇与挑战,全面推动岩土与工程领域的科技进步,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商定,拟在2009年6月11—18日联合组织召开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  相似文献   

14.
土木工程专业是培养未来工程师的摇篮,作为土木工程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还需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因此,有必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融会到各类专业课程中,将传授专业知识、技能与培养学生内在德性和素养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为国家培养专业过硬、品德高尚的新时代优秀工程师。本文以“地下工程灾害与防护”课程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充分研究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现状的基础上,对“课程思政”育人价值的挖掘,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多元化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拓展和优化。力求将“专业课程”与“思政”进行实质性融合,达到二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实现润物无声的效果,推动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助推“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向更深、更广的维度拓展,对进一步提升和改善土木工程专业学科育人成效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建筑材料课程自身的专业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土木工程专业技术能力为目标,在教学改革方面进行探索,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作为高等工程专科学校的基础课程《高数与工数》,必须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在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应突出对学生学习方法、获取知识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能力。1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构筑牢固的知识基础结构每一种类的知识都具有其相应的知识结构。就一门课程而言,其知识结构是依据专业培养目标需要,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把课程内容合理组合而形成的一整套适用于水工专业高工专…  相似文献   

17.
1岩土工程的主要内容岩土工程是近30年来在一些先进国家发展起来并隶属于土木工程范畴的专业,它以土力学、岩石力学、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学和地基基础工程学为基本理论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4个方面。1.1岩土工程勘测按现行有关技术规范、规程的要求,岩土工程勘测要在继续做好工程地质勘测工作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各类岩土工程的特点和要求,进行勘测的技术经济论证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勘测报告。报告要按照技术可靠、经济合理和切实可行的原则,提出岩土工程评价、建议和设计基准。1.2岩土工程设计主要包括边坡设计、滑坡防…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国内外土木专业高等教育的交流日益频繁。由于留学生汉语基础较弱,不同国家留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也不尽相同,作为土木类核心课程,留学生《高等土力学》课程的教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革,以适应新的发展情况。鉴于此,研究以留学生《高等土力学》前期教学实践为基础,针对留学生的特点,采取问卷-实践-反馈的研究方式,从教材特点与选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考核与评价以及课程思政设置与实施等角度出发,对留学生《高等土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改进措施和方法开展了探讨和验证。研究成果对提升留学生《高等土力学》的课程建设水平,提高留学研究生的教学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发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以“OBE”教育理念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成为各高校提高工程教育人才质量的新途径。以土木工程专业《结构抗震设计》课程为例,针对教学实践中的新问题,以 OBE教育理念为导向,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探讨。进行教学内容模块化设计,利用线上教学平台,探求线上线下多元融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建立以实践教学为导向的案例教学素材库,发展“案例教学 +项目驱动”多元融合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成效及多维度综合成绩评定实现全过程考核。结果表明:线上 +线下教学模式、“案例教学 +项目驱动”多元教学方法能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1962年12月3日到9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第一次学术会议及天津市土壤地基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在天津市联合召开,到会的有全国水利、土建、铁路、交通等部门生产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代表,提出论文150余篇。会议分四祖讨论。兹就其中某些与水利水电工程有密切关系的问题择要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