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流域水沙预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全喜 《人民长江》2000,31(5):30-32
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基本原理,根据流域产流产沙的基本规律,以流域降雨条件为基本影响因子,由流域实测资料建立了BP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具有很好的学习和泛化性能。同时该模型能用于评价流域内人类活动因素对流域产流产沙规律的影响。将该模型应用于兴山碧溪、顺利峡站,并与实测资料进行了分析比较,表明,模型基本合理1、可靠。  相似文献   

2.
透水性流域非点源产污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怀恩 《水利学报》1998,29(2):0016-0020
产污量过程计算是流域非点源污染模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负荷率过程进行标准化处理,提出了一个简便易用的流域非点源产污计算模型,即标准产污量与净雨量相等,产污量过程与净雨过程一致. 实测资料检验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多种不同类型的污染物。  相似文献   

3.
孟河清 《泥沙研究》1991,(3):107-113
泥石流是饱含大量泥沙石块的固液两相的灾害性急流,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以泥石流为载体,大规模地搬运至泥石流流域沟口堆积扇或江河湖库,泥石流流域属山区特小流域,流域的产沙源主要是冰碛体、滑坡体、崩坍体、堆积体和坡面松散土体.从形成泥石流的产沙机理来看,可分为滑移型产沙过程、搬运型产沙过程、滑移—搬运型产沙过程.泥石流流域的产沙量,包括一次泥石流过程的产沙量、一次泥石流过程的产沙模数、泥石流流域的年均产沙量,都远远大于一般流域.为了有效地控制泥石流流域的产沙,须采取工程措施(以拦沙坝群为最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对泥石流流域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4.
黄土地区一次暴雨产沙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大量实测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成因分析方法建立了黄土地区小流域一次暴雨径流深、产沙量及泥沙输移比公式。为了计算大流域的产沙,将大流域分割成若干注流域,由河道将小流域相联,这样小流域的产沙计算和已有的河道冲淤计算的数学模型相联,从而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由降雨预报流域产沙的数学模型,并使模型程序化,通过率定验证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并在较大流域上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5.
黄河数字流域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数字流域模型是“数字黄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理解为“数字流域 流域水沙、水质模型”。文中在数字流域模型框架下,以坡面为基本单元,建立具有多层结构的产流模型;在坡面产流的基础上,建立坡面产沙数学模型。进而以流域分级理论为依据,将坡面、小流域、区域、全流域四个层次的模型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流域整体模型。文中提出了不同层次模型之间的联系途径和整合方法,探讨了模型框架、参数提取、模型计算原理方面的技术问题。应用建立的模型,给出了四个计算实例:黄河全流域水量计算、小花间汛期洪水模拟、多沙粗沙区产沙计算和岔巴沟淤地坝规划。实践表明:建立的模型基本具备了在黄河全流域进行降雨—径流模拟、侵蚀产沙计算和进行淤地坝规划的功能,辅以降雨预报模块则可进行洪水预报。  相似文献   

6.
亚流域划分对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以GIS技术为支持,选择黄河下游支流洛河卢氏水文站以上流域为研究区域,应用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 (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在不同的亚流域划分数量条件下进行流域产流和产沙模拟,进而分析亚流域划分对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产流量随亚流域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变化幅度较小;产沙量随亚流域数量的增加而减小,变化幅度较大;(2)存在一个亚流域划分水平,当超过此水平时亚流域数量的变化对产流量和产沙量几乎没有影响。根据计算流域产沙量的MUSLE方程,分析了由于亚流域划分数量变化对流域产沙的影响,发现在研究区内其主要原因为MUSLE中径流项对亚流域划分数量变化的响应,其次是土壤可蚀性因子、植被覆盖和管理因子和地形因子参数值的统计变化。  相似文献   

7.
燕山地区流域侵蚀产沙与流域地质地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地貌学方法研究了燕山地区流域侵蚀产沙与流域形态和岩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流域的侵蚀产沙与流域形态有着较好的关系,岩性对流域产沙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利用流域产沙量与流域面积的关系,估算了燕山地区不同岩性流域的侵蚀模数和泥沙输移比.所得结果对于燕山地区侵蚀强度分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流域侵蚀产沙的地带性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分析不同自然带影响侵蚀产沙的各项地带性因子的组合关系入手,从宏观上对我国流域侵蚀产沙的地带性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我国流域产沙模数随纬度和经度变化的曲线,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9.
乌兰木伦河流域暴雨产沙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兰木伦河流域位于沙粗沙地区,其产流,产沙变化具有独特的规律。本文用考虑雨强时空分布的超渗产流模型及胜前期影响雨量为参数分别就涨水、落水段的含沙星 与流量关系的流域沙经验模型以计算产流量和产沙量,效果良好,基本满足实用要求,具有生价值,也可应用于同类流域。  相似文献   

10.
皇甫川流域产流产沙数学模型及水沙变化原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该模型是从泥沙运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水文学,气象,土壤学和地理地貌学的原理建立起来的。并着重解决了在大流域计算中的流域的地理,地貌的差异性和降雨在时空分布上的不均匀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岔巴沟淤地坝小流域重力侵蚀产沙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黄土高原典型流域中重力侵蚀产沙量为研究对象,选择岔巴沟流域中6个淤地坝小流域作为研究流域,以坝库中1978—2001年共22年泥沙淤积量作为流域总泥沙侵蚀量,采用中国土壤侵蚀流失模型(CSLE)并考虑沟蚀因素计算水力侵蚀量,将水力与重力侵蚀产沙量区分开来。研究结果表明:6个小流域中重力侵蚀产沙分别占流域总侵蚀产沙量的0%、51.0%、54.1%、59.0%、65.0%和67.0%;小流域中重力侵蚀产沙量与32°的沟坡面积具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沟坡坡度是重力侵蚀的控制性因素,降低沟坡坡度能够显著地减少流域产沙量。  相似文献   

12.
汉江上游流域产水产沙时空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汉江流域为研究区,在GIS技术支持下,应用分布式模型SWAT(Soiland Water AssessmentT001)进行了流域产水产沙模拟。采用1987—1996年的资料进行模型率定,1997-2001年的资料进行模型检验,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汉江上游泥沙侵蚀量的空间分布图,分析了产沙量和植被/土壤类型、地表径流量以及地形的关系。结果表明汉江上游北岸丹江片区的泥沙侵蚀量最为集中,汉江上游流域产沙的空间分布主要取决于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和地形因素的变化,而植被覆盖/土壤类型对产沙量的影响较小。研究表明SWAT模型可以应用于与径流相关的各种模拟分析并对流域长期连续泥沙负荷模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研究成果对汉江流域的土壤侵蚀综合治理和进一步开展考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汉江流域综合管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流域水沙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基本原理 ,根据流域产流产沙的基本规律 ,以流域降雨条件为基本影响因子 ,由流域实测资料建立了BP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具有很好的学习和泛化性能。同时该模型能用于评价流域内人类活动因素对流域产流产沙规律的影响。将该模型应用于兴山、碧溪、顺利峡站 ,并与实测资料进行了分析比较 ,结果表明 ,模型基本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14.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减沙计算方法存在问题及改进途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一鸣 《人民黄河》1996,18(1):26-30
水文法保法是分析计算汉域治理减水减沙效益常用的两种方法,但都存在一些问题。水文法计算的基础是帮雨沙资料建立的产沙模型,该模型很难准确地反映降雨产沙的自然规律;水保法计算的基础是制定的水土保持措施减沙定额,很难完全符合客观实际。本文从不同途径提出了三种经过改进的计算方法,即小流域天然产流量对比法、坡面综合措施减少沙系统数法和最大可能产沙量法。试算结果表明,在具有必要的前提下,应用这三咱方法分析计算流  相似文献   

15.
用TOPMODEL模拟流域径流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TOPMODEL模型的结构及其产汇流计算原理,分析了地形指数在TOPMODEL模型中的意义,并介绍了地形指数的计算方法。将TOPMODEL模型应用在修河水系的万家埠流域的径流模拟中,DEM分辨率取为500m×500m,时间步长为6小时,并与新安江模型作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6.
掌握流域的产沙特性或规律,对流域内已建水利工程运行或未建工程的设计都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就大凌河流域1955 ̄2000年水文实测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得出该流域产沙特性及规律。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重点流域河网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形理论为流域地貌形态特征的定量描述开辟了新的思路。本文采用盒维数计算原理和方法,计算黄土高原20条重点流域的河网分维值,探讨其分维值与流域面积、径流模数、产沙模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貌形态在其无标度区间内表现出很好的分形特征,根据计算出的各流域分维值发现,黄土高原大多数流域可能处于侵蚀发育的幼年期;流域干流长度与流域面积的幂函数关系式拟合较好,符合Hack提出的主河道长度与流域面积的关系;径流模数与河网分维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0.01的检验;河网分维与流域面积、产沙模数都呈正相关性,但难以用某一种简单函数描述。最后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产沙模数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精度,可以对流域产沙模数进行估算。  相似文献   

18.
流域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白清俊 《人民黄河》1999,21(4):18-21
土壤侵蚀机理的研究目的在于预报流域侵蚀产沙量,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深入认识,流域土壤侵蚀产沙数学模型越来越得到关注。文中根据流域土壤侵蚀与产沙数学模型的模拟方法对国内外模型的发展进行了分类划分,并分别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还对模型由传统的集总式向分布式过渡作了展望,阐述了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黄河流域近百年产沙情势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实测降雨、水文、坝库拦沙、灌溉引沙和河道冲淤等数据,分析了1919-2016年黄河潼关以上流域实际产沙量、产沙强度和不同时期下垫面在多年平均降雨情况下的产沙能力变化。结果表明,20世纪30年代以后,流域产沙能力逐渐增大,至50~70年代达到顶峰;80~90年代以后,流域产沙逐渐减少,其中2010-2016年流域产沙强度只有1919-1939年的23%。1919-2016年流域年均产沙量为13.7亿t。在多年平均降雨和1919-1953年下垫面情况下,潼关年均来沙量应约为14.6亿t;至1956-1975年,该值达到16.6亿t。  相似文献   

20.
嘉陵江为三峡入库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在长江上游各支流中居首位。支流渠江位于大巴山暴雨区 ,为含沙量较高的支流 ,其来沙量占北碚站比例较大。因此 ,在嘉陵江流域水土保持对三峡工程来沙影响研究中 ,选定水沙来量较大的渠江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之一。流域中泥沙来量及其在出口断面的时程分配较为复杂 ,主要与泥沙来源和水流挟沙能力等有关。根据渠江流域降雨、地形、地质特点 ,选定合适的泥沙释放函数 ,结合现行流域降雨径流预报方案 ,建立起渠江州河流域产水、汇水汇沙模型。模型具有概念明确 ,能结合流域降雨径流预报方案等特点。水沙过程检验预报表明 ,能够较好地模拟洪水及其含沙量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