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接枝聚丁二烯(PB-g-SAN)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树脂按照一定比例熔融共混制备具有不同橡胶含量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研究了不同橡胶含量对ABS树脂的冲击以及拉伸行为的影响,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ABS树脂的微观形态及形变机理。结果表明,ABS材料的冲击强度随着橡胶含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断裂伸长率随着橡胶含量的增大而增大;当橡胶含量较少时,橡胶粒子在基体相中发生聚集现象的可能性较小,分散性较好;随着橡胶含量的增加发生聚集现象的可能性增加,粒子分散性变差;随着橡胶粒子含量的增加,ABS树脂的主要增韧机理是由空洞化到银纹再到剪切屈服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采用乳液技术在聚丁二烯(PB)和丁苯橡胶(SBR)乳胶粒子上接枝共聚苯乙烯和丙烯腈合成了PB质量分数为60%的ABS接枝粉料,将其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树脂)熔融共混获得了一系列不同组成和结构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研究了橡胶粒子粒径对ABS树脂的形态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B和SBR橡胶粒子的粒径分别为0.3μm和0.05 μm左右时,橡胶粒子的粒径对ABS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十分显著.单独采用小拉径SBR橡胶粒子不能有效地增韧SAN树脂,而大粒径PB橡胶粒子对SAN树脂具有良好的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乳液聚合制备了橡胶粒子尺寸为64~420 nm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共聚物.然后将其与SAN-T树脂熔融共混制备橡胶质量分数为15%的ABS树脂.研究了橡胶粒子尺寸对ABS树脂力学性能影响和材料内部形态结构.结果表明:随着橡胶粒子尺寸的增加ABS树脂的冲击韧性提高.当橡胶粒子尺寸在320 nm时,拉伸强度达到最大,ABS树脂的综合性能达到最好.粒子尺寸在64~110 nm时,橡胶粒子在基体内部发生团聚,材料发生脆性断裂.当橡胶粒子尺寸在216~420 nm时,材料主要以韧性断裂为主,发生脆韧转变.具有双峰分布ABS-110nm/ABS-275 nm共混物大、小橡胶粒子间发生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聚丁二烯接枝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PB-g-SAN)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熔融共混,制备了一系列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树脂(ABS),考察了橡胶含量对该ABS树脂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橡胶含量的增加,ABS树脂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熔体流动速率、热变形温度、密度和硬度均有所降低,而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提高。因此可通过调节橡胶含量来制备具有不同物理力学性能的ABS树脂,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5.
《塑料科技》2019,(12):34-38
采用乳液聚合技术合成聚丁二烯胶乳,然后在聚丁二烯胶乳粒子上接枝苯乙烯和丙烯腈单体制备ABS粉料,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苯乙烯-丙烯腈/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SAN/ABS)共混物。对共混物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橡胶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先上升后下降,冲击强度增大。采用转矩流变仪和扫描电镜(SEM)对共混物的加工流变性能和共混物的相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胶含量为25%时,加工流动性较好,橡胶粒子能较均匀地分散在基体中,能较好地改善体系的抗冲击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乳液接枝聚合法合成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接枝粉料,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树脂熔融共混得到ABS树脂。探究丙烯腈含量对ABS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丙烯腈含量增加,ABS树脂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耗散因数、体积电阻率、维卡软化温度以及两相之间相容性上升,但熔体流动速率、表面电阻率、介电常数下降。  相似文献   

7.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丙烯腈-丁二烯-(α-甲基苯乙烯)接枝共聚物(ABMS)和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α-MSAN),再将ABMS与α-MSAN熔融共混制备了ABMS树脂,并研究了其力学性能、热性能与形态结构。结果表明:ABMS树脂的韧性随着橡胶相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拉伸强度先增加后减少;引入α-甲基苯乙烯可以改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的稳定性;橡胶相含量的增加能使ABMS树脂的耐热性能提高;橡胶相含量较高的ABMS树脂从深层次发生断裂,其抗冲击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8.
通过使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ABS)作为增强材料与回收的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PET)共混,添加相容剂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SMA),制备了R-PET/ABS/SMA共混材料,并进行了各种测试分析。  相似文献   

9.
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具有橡胶结构特征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将其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共混,制备了ABS/SAN共混物,并系统地研究了橡胶相结构特征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共混物力学性能及其形变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聚丁二烯(PB)橡胶粒子粒径的增大,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提高,拉伸强度降低;随着橡胶粒子粒径的增大,共混物形变机理从单一的银纹向橡胶粒子空洞化诱发基体剪切屈服转变。  相似文献   

10.
采用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接枝粉料,将制得的ABS接枝粉料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熔融共混,制备透明ABS树脂。研究了体系橡胶含量,接枝粉料壳层组成,基体组成对透明ABS树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体系橡胶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增大,透光率略有降低;壳层组成为75/25的共混物具有较高的韧性和透明性;随着基体PMMA/SAN组成的增加,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基本不变,而透光率先增大后减小。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表明,壳层组成为75/25的橡胶粒子能均匀地分散在基体中。  相似文献   

11.
以通用型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与高流动型SAN掺混得到复配SAN树脂,通过与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接枝粉料及各种助剂掺混造粒制备得到高流动型ABS树脂,分别考察了高流动型SAN含量、橡胶含量、润滑剂用量及挤出机各段温度等对所制备ABS树脂性能的影响,获得了制备高流动型ABS树脂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2.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增容的聚酰胺6/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A6/ABS)共混物,用扫描电镜(SEM)对PA6/ABS共混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SMA含量的增加,PA6/ABS共混体系的橡胶相粒径减小.橡胶颗粒的多分散系数保持不变,基体层厚度逐渐减小;PA6/ABS共混体系的脆韧转变温度随SMA含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与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质量比对ABS/HIPS共混材料力学性能和加工流动性的影响,并着重对质量比分别为80/20和70/30的两种ABS/HIPS共混材料进行了改性研究。结果表明,氯化聚乙烯(PE-C)、(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和K树脂对ABS/HIPS共混材料有不同程度的增容增韧改性作用。如采用9份PE-C与3份SBS并用改性的ABS/HIPS(70/30)共混材料的拉伸强度为27.04MPa,冲击强度为32.60kJ/m2,比改性前约提高2.7倍。转矩流变仪分析表明,PE-C、SBS和K树脂改性的ABS/HIPS共混材料加工流动性和稳定性良好。维卡软化温度测试表明,改性后ABS/HIPS共混材料的耐热性能略有降低,但影响不大。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清晰反映出改性后ABS与HIPS两相的相容性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两种不同橡胶粒径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掺混制备橡胶粒子尺寸双峰分布的ABS树脂。恒定ABS树脂的橡胶含量,通过调节不同粒径橡胶的质量比,考察其对ABS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ABS树脂的微观结构,分析了协同作用的增韧机理。结果表明,ABS树脂的冲击强度和屈服强度都随着大粒径橡胶粒子比例的减少而增大;当L-PB/S-PB为1/9时,ABS树脂的冲击强度和屈服强度最高,两种橡胶粒子发生了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赵晨  张明耀  任亮  张会轩 《塑料工业》2013,41(5):113-115,119
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技术将聚苯乙烯(St)和丙烯腈(AN)接枝到聚丁二烯(PB)乳胶粒子上,通过改变共聚单体的投料比(St/AN)合成了一系列不同AN含量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接枝共聚物,将其与聚氯乙烯(PVC)和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熔融共混制得PVC/ABS/DOP(40/40/20)共混物。研究了共混物的热挺型性、微观形态结构和动态力学性能。结果发现,该共混物为双相连续结构,随着接枝SAN共聚物中AN含量的增加,由于DOP小分子与SAN共聚物的相互作用逐渐减弱,导致了SAN相的Tg和共混物的储能模量不断提高,改善了共混物的热挺型性,阐明了PVC/ABS/DOP共混物热挺型性的科学本质。  相似文献   

16.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等规聚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iPP/ABS)共混物,研究了相容剂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对ABS β成核iPP的相形态、结晶及熔融行为、晶体结构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ABS的加入能诱导iPP形成β晶,iPP/ABS共混物的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明显提升。SEBS的加入增强了ABS分散相与iPP基体的界面相互作用,改善了ABS分散相的分散性,提高了iPP/ABS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但却抑制了ABS诱导iPP生成β晶,且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7.
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丁二烯与异戊二烯共聚的丁戊共聚胶乳(IBL),采用该胶乳接枝共聚苯乙烯(St)和丙烯腈(AN),获得的四元接枝共聚物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树脂)熔融共混,制备一种含有新型弹性体的ABS树脂。考察了IBL中异戊二烯与丁二烯的共聚比例对IBL聚合结构及ABS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IBL复合橡胶中异戊二烯含量的增加,其胶乳的转化率和凝胶含量呈下降趋势,ABS树脂的光泽度和白度明显提高;复合橡胶中的异戊二烯含量不高于50%时,其冲击强度均超过280 J/m。  相似文献   

18.
以3釜串联连续本体聚合工艺合成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并研究了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一定橡胶含量条件下,采用双嵌段丁苯橡胶替代聚丁二烯橡胶可使ABS树脂的综合力学性能得以提高;双嵌段丁苯橡胶质量分数每增加0.1%,可使ABS树脂的冲击强度提高约0.98~1.67 kJ/m2,但其耐热性有所下降,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存在峰值。为获得均衡的性能,(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树脂相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应控制在2.0×105~2.5×105,高于2.5×105之后,ABS树脂性能提升不明显。与乳液法ABS树脂相比,连续本体法ABS树脂具有极低的残余单体含量,有明显的环保优势。  相似文献   

19.
对聚氯乙烯(PVC)/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接枝共聚物(ABS)共混物的脆韧转变、相形态以及动态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将不同摩尔质量的PVC与ABS熔融共混制备测试样品。结果表明:低摩尔质量PVC共混物比高摩尔质量PVC共混物的脆韧转变出现时所需的橡胶含量低。在体系中加入增塑剂DOP后,测试结果得到明显改善。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高摩尔质量PVC共混物中存在未完全塑化的PVC,其相区尺寸大于PVC初级粒子的尺寸。并得出PVC与SAN部分相容,不影响橡胶粒子在基体中的均匀分散。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硫化型酚醛树脂(PF)种类及用量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力学性能及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硫化型PF可通过硫化ABS中的橡胶相改善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硫化型PF与橡胶相反应后还可以提高橡胶相的热稳定性,使材料的极限氧指数有所提升;当硫化型PF用量合适时,材料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和一定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