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西藏玉龙铜矿硫化矿选矿工艺流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熙群  李世伦  谢珉 《矿冶》2000,9(4):32-37
玉龙铜矿硫化矿氧化率较高 (13 2 6 % ) ,次生铜含量大 (73 4% ) ,黄铁矿含量高 ,高岭石和蒙脱石的含量也较多 (18 6 1% ) ,矿石性质复杂、难选。通过多种选矿工艺流程探讨 ,确定采用铜硫混合浮选 -混合精矿再磨后铜硫分离 -混选尾矿分级后矿砂浮选、矿泥酸浸工艺。在小型试验基础上 ,完成了扩大连选试验。连选试验所获铜精矿铜品位2 0 47%、铜回收率 73 6 6 % ,加上矿泥酸浸 ,总铜回收率为 78 49%。  相似文献   

2.
对云南某黏土质氧化铜矿进行了浸出试验研究,试验结合不同粒级矿石的可浸性能差异,对矿石进行分级强化浸出。+0.074mm添加强化浸出剂ED-1搅拌浸出,-0.074mm加温80℃搅拌浸出。通过搅拌浸出条件试验,确定最佳浸出参数,最佳条件下铜综合浸出率81.93%,吨铜综合酸耗13.86t,铜浸出率较现有常温浸出工艺有了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3.
巫銮东 《采矿技术》2011,11(1):94-96
根据玉龙铜矿Ⅱ矿体铜矿资源的特点,采用堆浸-搅拌浸出-萃取-电积工艺从Ⅱ矿体氧化矿中回收铜金属。通过工业试验研究了搅拌浸出、萃取、电积等工艺流程,评价了各工序的技术可行性。生产实践表明,对玉龙铜矿平均品位在3.5%以上的富氧化铜矿资源,采用现有工艺流程能够实现生产的连续化和稳定化,推荐的最佳入浸的矿物粒度为0.1~1 mm,浸出率可达90%以上,酸耗为350 kg/t矿。对Ⅱ矿体3#线的氧化矿铜的搅拌浸出,浓密洗涤的铜回收率可达95%以上,排到尾矿坝的底流浓度可达40%,电积阴极铜质量已达到GB/T467-1997中一级铜的标准,该项目的实施基本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4.
吴熙群  李世伦  李成必  杨菊 《矿冶》2002,11(Z1):147-149
玉龙铜矿铜金属储量达650万t,其中硫化矿376万t、氧化矿274万t,铜品位高.硫化矿床铜硫品位高,次生铜含量大,氧化率较高,高岭石和蒙脱石的含量也较高,矿石性质复杂、难选.基于开发氧化铜矿对硫酸的需求,进行了多种选矿方案的对比,探讨了开发利用该硫化矿资源的原则方案.推荐采用铜硫混合浮选、尾矿脱泥后矿砂再选,矿泥酸浸方案为选矿试验流程方案.  相似文献   

5.
武山铜矿地下溶浸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何  陈树南 《中国矿业》1999,8(3):16-19
为了回收利用武山铜矿南矿带 -4 0m以上 40 0万t难采、难选氧化矿 ,1994年武山铜矿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合作 ,共同进行了“武山铜矿地下溶浸技术试验研究”项目。该项目进行了矿石矿物学研究、矿石可浸性、岩心渗透性试验、矿床地质及水文地质调查、矿体浸出渗流模型、现场注水试验、原地浸出 -萃取 -电积联动试验及技术经济分析等工作。达到了先进的技术经济指标 :浸出率68% ,集液率 65 % ,萃取率 95 % ,电积率 98% ,吨铜成本 9990 40元。形成了适应地下矿山原地浸出开采的完整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6.
刚果(金)某铜钴矿酸浸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刚果(金)某铜钴矿进行了酸浸实验研究,考察了磨矿细度、反应温度、硫酸用量、亚硫酸钠用量、矿浆浓度、反应时间对矿石中铜钴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磨矿细度-0.074 mm粒级占80%、矿浆浓度33%、硫酸用量110 kg/t、亚硫酸钠用量20 kg/t、常温搅拌浸出5 h时,浸出尾渣铜钴品位分别为0.26%和0.025%,铜钴浸出率分别为94.85%和93.15%。  相似文献   

7.
以白银矿区存有的大量含铜废石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柱浸法对其进行浸出试验研究。结合白银废石铜矿特点与细菌浸出特性,分别研究不同矿样粒度,浸矿菌种,浸矿温度以及浸出时间等对浸出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BioMetal SM-3中等嗜热嗜酸菌浸出白银废石堆矿样是可行的,可在较短的浸出时间(190d)内获得较高的铜浸出率(-15mm粒级Cu浸出率>60%)。通过对比不同矿样粒度对金属浸出率与矿柱稳定性的影响,在工业应用时,为保证矿堆的稳定性和金属浸出速率,建议将矿石破碎到-20 mm粒级然后筑堆。。本试验研究所取得的试验参数揭示了白银含铜废石生物浸出规律及过程控制因素,对白银含铜废石采用生物堆浸工业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玻利维亚某氧化铜矿选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玻利维亚某氧化铜矿氧化率高、结合率高,单一浮选法不能有效地处理该矿石,但该矿石的碱性脉石含量少,适宜于酸浸处理。浮选—酸浸联合工艺试验、搅拌浸出试验、柱浸试验及萃取—电积试验结果显示,该矿石适宜的工业处理工艺为原矿堆浸—萃取—反萃取—电积,其特点是铜浸出率高、阴极铜质量高、投资省且生产运行成本低。  相似文献   

9.
高海拔土状氧化铜矿湿法处理工艺研究及生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仪 《矿冶工程》2011,31(4):100-103
针对土状氧化铜细泥含量高, 氧化铜与铁矿物及其它脉石结合率高, 难以直接堆浸的特点, 开展了氧化铜矿水洗分级-粗粒柱浸-细粒搅浸湿法处理工艺试验, 考察了酸度、浸出时间等条件参数对铜浸出率的影响, 确定了柱浸、搅浸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 小型柱浸试验时, 控制浸出液pH值为1.5~1.7, 浸出时间为65 d, 铜浸出率达到65.05%, 为扩大柱浸试验提供了技术依据。柱浸扩大连续试验取得铜浸出率69.62%、吨铜酸耗14.82 t的较好技术指标; 搅浸的最佳工艺为:搅拌速度60 r/min, 酸矿比12%, 浸出时间120 min, 温度60 ℃, 浸出液pH值为1.5~1.7, 在最佳工艺条件下, 铜浸出率达65.29%, 吨铜酸耗10.87 t。目前该湿法处理工艺已成功应用于工业生产实践, 堆浸生产电积铜1 500 t, 浸出率64%; 搅浸生产电积铜350 t, 浸出率65%。  相似文献   

10.
根据某含铜铀矿石的矿物特性和化学组成,开展酸法搅拌浸出及柱浸条件试验,探索处理该矿石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酸法搅拌浸出,铀浸出率达到96.3%,但铜浸出率仅为40.2%;采用柱浸出,铀浸出率达到94.4%,铜浸出率为63.6%。推荐采用堆浸工艺从该矿石中回收铀和铜,其工艺参数:矿石粒度为-10mm,软锰矿用量为2%(与矿石质量比),硫酸质量浓度为30g/L,喷淋强度为20L/(m2·h),淋停时间比为1∶1。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表面活性剂对铜矿石的浸出影响, 进行了酸浸摇瓶试验及柱浸试验。以含铜1.26%~1.27%的羊拉铜矿为原料, 通过添加不同表面活性剂进行摇瓶实验, 结果表明: 在临界胶束浓度范围内, 十二烷基硫酸钠在降低浸出液表面张力和提高浸出率方面效果较好。对比了有无十二烷基硫酸钠存在的铜矿石柱浸实验, 结果表明: 在浸出时间为27 d时, 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时铜浸出率达到了58.1%, 不添加十二烷基硫酸钠时铜浸出率则只有50.8%。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加入有效增大了矿柱渗透系数。  相似文献   

12.
表面活性剂提高地浸采铀渗透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含矿层的渗透性是影响原地浸出采铀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新疆某地浸采铀矿山的矿石进行了柱浸实验,初步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含矿层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溶浸液中加入适当的表面活性剂可显著提高矿层的渗透系数,尤其对低渗透性矿石可使其渗透系数增高30%~40%以上。这对提高地浸采铀的浸出率和资源回收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铜矿山氧化铜矿石含泥量高的现状,对该氧化铜矿石的类型和矿物组成进行了分析,对3种粒级(-0.295,0.295~1,-1mm)的矿样进行了酸法浸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其中0.295~1mm粒级的矿石可用槽浸工艺进行浸出。矿石渗透性良好,铜的浸出率为70.27%,铁浸出率为2.22%,酸耗为10.06t/t铜,具有较好的可浸性。  相似文献   

14.
低品位氧化铜矿柱浸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某低品位氧化铜矿为研究对象, 通过实验室小型柱浸试验, 对柱浸前不同熟化加酸量和柱浸喷淋强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喷淋强度和柱浸前的熟化是影响柱浸效果的关键因素。当喷淋强度为15 L/(h·m2)时, 浸出剂在柱中很好地扩散并与矿石发生反应, 此时Cu浸出率和浸出速率都较高;柱浸前的熟化不仅可提高Cu总浸出率, 还可显著加快柱浸前期Cu浸出速率。熟化过程中浓硫酸与矿石中某些组分发生化学反应, 增加了矿石中酸溶铜含量, 同时导致矿石裂隙扩大, 孔隙数量增加, 使得一些被包裹的难以与硫酸接触的铜裸露出来, 从而提高浸出率。  相似文献   

15.
某低品位铀矿石的浸出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搅拌浸出和柱浸2种方式对江西某矿低品位铀矿石进行浸出性能的试验验研究。搅拌浸出结果表明,该矿石属易浸出矿石,在硫酸质量浓度为10g/L、搅拌浸出12h时,铀的浸出率高于85%,且加氧化剂对浸出改善较小。柱浸试验结果表明,-5mm为堆浸工艺的最佳筑堆粒度,此时,铀的浸出率为85.7%,酸耗为4.6%(与矿石质量比),且矿堆透水性能良好,为33L/(m2.h)。试验获得的浸出参数,可作为堆浸工业性试验设计和生产中调整浸出参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高寒地区氧化铜矿堆浸工程冬季保温问题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西藏玉龙铜矿是我国西部高寒缺氧地区大型铜矿的典型代表,该矿山的资源和地理条件决定了到目前为止,酸性堆浸是该矿氧化铜矿开发的最佳技术选择。但在酸性堆浸的实践过程中,由于矿区冬季气候寒冷,矿堆保温问题非常突出,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难题,该矿资源的开发进程会受到极大影响。为此,结合该矿实际情况,参考国外类似矿山的相关经验,对玉龙氧化铜矿酸性堆浸工程冬季保温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给出了一些初步建议,希望引起关注,通过共同努力,早日圆满解决这个类似地区类似矿山都普遍存在的共性工程难题。  相似文献   

17.
对取自某矿的铀矿石进行了细菌柱浸与酸法柱浸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细菌柱浸比酸法柱浸耗酸率降低0.9%,铀浸出率提高9%,浸出周期缩短19 d,说明细菌浸出能够浸出常规酸法浸出浸不出来的铀。  相似文献   

18.
采用浮选?浸出工艺处理含铜0.94%的玄武岩型氧化铜矿,该铜矿物氧化率高,嵌布粒度较细,属于低品位难选氧化铜。通过硫化浮选法回收部分氧化铜矿及硫化铜矿,可得到品位为16.2%,回收率为50.7%的浮选铜精矿,通过硫酸浸出法回收浮选尾矿中的细粒级铜矿物,浸出率达87%,此浮选-浸出工艺实现了铜矿物的有效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