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陈燕  毛雷 《针织工业》2011,(12):12-13
介绍了局部衬纬经编组织的一般规律,重点探讨了地组织与衬纬经编组织的交结规律,得出衬纬纱与地纱针背反向垫纱时,交叉点较多,织物结构稳定,适宜编织非绒类织物;而同向垫纱时,交叉点较少,便于起绒。最后以实例的形式说明了局部衬纬经编组织的分析方法,如分析地组织、衬纬纱针背横移针距数、垫纱数码等。  相似文献   

2.
提针式贾卡起花是利用贾卡装置,按花纹要求,由通丝直接将贾卡导纱针上提,从而使其引导的纱线的横移垫纱针距数发生变化的一种起花方法。如图100所示。贾卡梳栉始终作两针距针背横移。因此,图中左边的五枚贾卡导纱针,因处于原来的高低位置,它们引导纱线作两针距横移垫纱。而在右边的三枚贾卡导纱针,按花纹需要,受贾卡通  相似文献   

3.
经编织物的垫纱方式主要有同向垫纱、反向垫纱以及对称垫纱。同向垫纱即两把梳栉垫纱方向相同,延展线在线圈的同一侧,为了均衡力的作用,线圈是倾斜的。反向垫纱即两把梳栉垫纱方向相反,两梳的延展线位于线圈的两侧,力相互抵消,线圈直立。对称垫纱垫纱规律相同,只是垫纱方向相反。  相似文献   

4.
一般经编间隔织物在编织时针前做反向垫纱,这种方法会造成布面单丝过多,影响织物的外观和手感,通过改变织物的垫纱方式,即将原先针前做反向垫纱的闭口或开口线圈,改为针前做同向垫纱的开口或闭口线圈,从而改变线圈在织物表面的显露关系,并改变织物外观.分析了原垫纱方式与改变后垫纱方式的编织原理,并对编织工艺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七、贾卡拉舍尔经编机成圈运动的分析 由于贾卡导纱针的垫纱运动既受机侧花纹横移机构的花纹链条或花纹凸盘的控制,又受机器上方贾卡装置的控制,从而使贾卡拉舍尔机中的成圈运动具有许多明显的特点: 1.贾卡导纱针除编织基本组织需要的针前、针背横移外,还需在移位针的配合下  相似文献   

6.
在纬编添纱编织原理的基础上,从垫纱高度、纱线线密度、纱线与织针摩擦力以及垫纱方向等方面分析单针床双梳经编织物编织过程中正、反面纱线显露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单面经编织物正面纱线显露的主要因素为导纱针的安装高度、针背横移针距数以及线圈的结构形式,其次要注意纱线线密度的选择以及纱线与织针之间摩擦力对纱线显露或编织过程中可能造成翻丝等的影响;织物反面纱线显露的关系则较为简单。通过合理安排工艺参数,可以使织物正反面分别显露后梳纱和前梳纱,以此为基础,便于开发丝盖棉型热湿舒适性经编面料。  相似文献   

7.
在纬编添纱编织原理的基础上,从垫纱高度、纱线线密度、纱线与织针摩擦力以及垫纱方向等方面分析单针床双梳经编织物编织过程中正、反面纱线显露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单面经编织物正面纱线显露的主要因素为导纱针的安装高度、针背横移针距数以及线圈的结构形式,其次要注意纱线线密度的选择以及纱线与织针之间摩擦力对纱线显露或编织过程中可能造成翻丝等的影响;织物反面纱线显露的关系则较为简单。通过合理安排工艺参数,可以使织物正反面分别显露后梳纱和前梳纱,以此为基础,便于开发丝盖棉型热湿舒适性经编面料。  相似文献   

8.
经编机在编织过程中,导纱梳栉除在针间作摆动外,还要在针前和针后作横向移动。针前横移通常为一个针距,而针后横移运动的大小可以是一个针距、两个针距或者更多,这取决于织物的组织结构。在每个成圈横列编织过程中,针背垫纱横移的针距数过大,将影响机器的运行速度。考虑到织针的刚度,针背横移允许的最大针距数,一般  相似文献   

9.
在高速经编机上编链,分别采用11.6、9.7、7.3 tex的紧密纺棉纱完成送经、垫纱、成圈等加工过程,通过改变上机编织的组织结构,分别从经编机的盘头、分纱筘、导纱针和成圈部位取样,测试纱线捻度和毛羽,对纱线棉结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研究。试验测试表明:当成圈运动方向与纱线捻度一致时,捻度增大,反之,捻度减小,且捻度越大变化越明显。同种棉纱不同组织结构,横移针数越大,张力越大,棉纱受摩擦影响越小,毛羽增加和减少的幅度越小;成圈部位是捻度和毛羽数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也是棉结形成的主要位置。  相似文献   

10.
在添纱双面效应针织物的编织过程中,旧线圈握持线为圆弧线,与传统理论中所描述的握持线为直线不同,因此对纱线的实际垫纱横角与垫纱纵角进行了设定。根据织针在成圈过程中沿弯纱三角下降的同时沿针筒圆弧进行回转的运动规律,推出针钩内点与纱线断点相对于针筒中心的运动参数方程,通过坐标转换得到纱线进入针钩内点的断面轨迹理论方程。进一步作出纱线断面轨迹曲线,分析了不同垫纱角度配置时形成织物的添纱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