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针对火炮身管内径磨损量测量存在测试效率低、测试精度差等问题,利用激光位移传感器、步进电机和MSP430单片机,设计了一套无需定心装置的火炮身管内径测量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身管内轮廓再现效果良好,显著提高了身管内径磨损检测效率与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2.
激光内径测量系统数据处理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火炮身管内膛径向磨损量检测仪器所存在的测量精度低、自动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设计了一套利用激光非接触测量技术对身管内径实现精密测量的系统。系统基于光学无接触测量原理,运用光学测量的理论和方法,设计并讨论了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针对定位中心与身管轴线不重合引起的测量误差较大等问题,运用最小二乘等数学方法建立了系统的测径数学模型,并通过计算机仿真,不断修改模型使数学模型与实验结果之间的残差最小,从而选择出最佳的测径模型,有效地提高了测径精度。实验证明,该系统稳定可靠,自动化程度高,解决了身管内膛径向磨损量精确测量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火炮身管在高温高压火药气体和高速弹丸的反复作用下,内膛受到不同程度磨损,其径向磨损量的测量对于确定火炮射击性能及身管剩余寿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各种火炮身管内径测量方法和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研究了非接触测径技术及与径向磨损量密切相关的身管剩余寿命预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火炮身管结构、尺寸的状况是判断身管寿命,分析射击精度的重要依据.为了准确测量火炮身管的内径,在分析光栅测量原理的基础上,分别对火炮身管内径测量系统的硬件、信号处理电路和软件进行了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内径分辨率可达0.001 mm,内径综合测量精度≤0.005 mm.  相似文献   

5.
针对小直径管壳内径测量的现状,研究了一种基于超声波的检测方法,实现了非接触检测;通过与千分尺测量结果进行对比,表明超声波检测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得到测量结果,满足了此类管壳零件的内径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身管内径测量的敏感性和精度,以光杠杆测量原理为理论基础,利用一维PSD作为测量敏感元件,开发了能将内径微小变化量放大,转化为PSD上光斑较大位移的身管内径测量系统。系统由机械结构、处理电路、数据采集和测量软件构成,完成了测量头的机械设计并建立了光学几何模型,推算出测量头的放大效率。系统灵敏度高、结构简单,测得数据的置信度高,为身管内径测量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基于平面镜与PSD的身管内径测量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一种基于平面镜与PSD的身管内径测量系统.该系统主要可分为负责被测对象特征信号提取的测量头和定心装置,以及进行信号转换和数据采集、处理与显示的DAQ和PC设备.定向激光经平面镜产生的反射光线照射在位置传感器上(PSD),PSD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信号经调理和转换后可送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最后完成图形显示和结果存储.本系统特点在于将测刀微小变化量进行有效的放大,大大提高了测量结果的精度,同时实现了系统测量功能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8.
在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测量火炮身管内径的测试系统中,通过控制步进电机带动激光位移传感器进行非定心测量并绘制出身管内径实际轮廓和标准圆,以此作为判别身管内壁磨损情况的依据。研究发现该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因结构装配而导致的系统误差,同时由于算法逻辑较为复杂而易造成计算疏漏。对此,提出了一种水平台校准测量的方法对可能存在的系统误差进行补偿,并改进算法逻辑结构以简化计算过程,实现了对原算法的优化。  相似文献   

9.
基于线阵CCD的火炮身管内径测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线阵CCD的火炮身管内径测量系统,由测量头、导头、定中装置、接杆、数据采集与处理等部分组成.平行光经测量刀照射在CCD传感器上,CCD将光信息转化成电信号.处理后显示结果或输入到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也可通过计算机对其输入参数进行控制.该技术提高了测量精度和准确性,能实现数据采集与处理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10.
二级轻气炮发射管内膛加工质量对动高压物理冲击加载实验数据的准确度有着重要影响。基于全光纤频域干涉测距技术研制的内径测量系统,可精确测量小口径、大长径比二级轻气炮管内径。该系统采用微型光纤探头作为频域干涉测距传感器,能对管内膛被测点坐标进行精密测量,经椭圆方程拟合后可准确获得待测截面内径。对长度为7 400 mm的28 mm型二级轻气炮炮管通体内径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在入口处、出口处与三点式内径千分尺测量结果的极差仅为0.014 mm.  相似文献   

11.
12.
先进发射系统(ALS)方案目标要求在成本方面比现有的运载火箭推进系统降低一个数量级。研究表明,从成本上看重复使用的发动机比一次性使用的推进系统优越。早期的研究定量分析了操作成本和成本对发动机生产及操作各可变量的敏感性。ALS生产和操作的基本原理提高了可供使用的,在操作上适应性较强的运载火箭推进系统的潜力。在ALS操作阶段最初制定计划期间所进行的假设和制定的原则,重点强调了为完成这样一个系统要进行的改动。  相似文献   

13.
根据最小自由能法,采用NASA-CEA软件,计算了含2,3-二羟甲基-2,3-二硝基~(-1),4-丁二醇四硝酸酯(DNTN)的复合改性双基(CMDB)推进剂能量特性。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DNTN和CMDB推进剂组分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DNTN替代硝化棉(NC)+硝化甘油(NG)/黑索今(RDX)/Al推进剂配方中的RDX,使体系的理论比冲最大,达2666.5 N·s·kg~(-1),特征速度逐渐增大,氧系数逐渐提高。DNTN全部替代NC+NG/高氯酸铵(AP)/Al推进剂配方中的AP,使理论比冲最大,达2669.1 N·s·kg~(-1),燃气平均分子量降低,燃温升高,表明CMDB推进剂体系中的DNTN有良好的应用潜力。DNTN与NC/NG、RDX、奥克托金(HMX)、六硝基六氮杂异戊兹烷(CL-20)、吉纳(DINA)和炭黑(C.B)之间没有明显的相互作用,与邻苯二甲酸铅(φ-Pb)和1,3-二甲基~(-1),3-二苯基脲(C2)之间相互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4.
迄今,人们仅知道以粉末、金刚石或石墨片形式存在的碳族材料。最近,科学家们发现碳有一组新的家族成员,它们是碳的同素异形体。这些新的碳族成员具有诱人的军事应用潜力。为了表述方便,文中以英文缩写Bf表示。 Bf-60碳族 Bf家族中的60(Bf-60)是新发现的碳族中,人们研究最为深刻、讨论最为广泛的新型材料,包括其化合物(如C_(60)F_(60)、K_3C_(60)、K_6C_(60))。它的分子由60个碳原子组成,其分子的结构形状近似于球状。它具有以下的特性: 高压下的结构稳定性和坚硬性 Bf-60晶体如石墨一样柔软。但  相似文献   

15.
本文叙述了一项正在执行中的计划;该计划描述了几种连续和不连续纤维增强的铝合金复合材料在室温和高温下的力学性能状态的特点。介绍了室温和148.9°到482.2℃(300°到900°F)温度范围内有关拉伸、压缩和剪切性能的具体数据。介绍的重点是Thorne150(T50)石墨纤维增强的201铝合金系统。同时也列出了一些有关其它石墨纤维和不连续碳化硅晶须复合材料的初步数据。叙述了所用试验方法和已实施的标准试验。摘要介绍了有关这些复合材料的室温和高温数据。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代以来,战争的指挥者就已经懂得战争取胜之道:集中优势兵力及选择有利战机。然而,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对这个基本原则的解释及运用已经在不断地演变。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坦克的出现以及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数年间,装甲学说的发展就是例证。古德略安的集群装甲战术在1939年对波兰进行的闪电战以及1940年德国对西方的攻击表现得特别成功。罗梅尔使用联合兵种的战术,使其武器在非洲沙漠发挥最大效能,从而也发展了这一概念。 1944年,巴顿把沙漠之战中形成的一套战术应用到欧洲战埸上了。1967年及1973年中东沙漠战争已经表明了现代战埸的致命性,並引起战术学的进一步发展。野战教范100-5(FM100-5)中“作战”一节所描述的概念是从沙  相似文献   

17.
《兵工科技》2003,(10M):14-16
与目前国际市场大受欢迎的苏雷伊系列飞机相比,米格公司门庭冷落,且不说那日显落伍的米格—19、米格—21不再受宠,就是米格公司新推出的米格—29K舰载机和米格—AT教练机国内外也反应平平。然而,巨人衰落的背后却有着让人难忘的辉煌。可以说,在20世纪中后期,在战斗机设计制造领域,米格就是一种品牌,一个神话,米格飞机就是蓝天中一道道绚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8.
吴波  陈爱玉 《兵工科技》2003,(10M):72-76
当人们谈起米格时,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一系列与米格飞机有关的画面:50年代初使该设计局一举成名、在朝鲜战场上和F—86缠斗在一起的米格—15系列;在中国大陆曾大批生产的歼—5(仿制米格—17)系列和歼—6(仿制米格—19)系列;60年代末印巴战争中风头出足的歼—6(仿制米格—19);70年代使该  相似文献   

19.
人们要求以后的航天飞机降低发射成本并扩大服务范围。候选的设计方案中包括了采用圆柱形贮箱的圆柱形机身的航天飞机。重量效益有了提高,圆柱形机身结构的航天飞机比目前的航天飞机多装载40%的有效载荷,而总起飞重量都减少20%。当起飞重量为36万磅时,计划在长15英尺、直径为30英尺的货舱内装载65000磅有效载荷。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