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用吸光光度法研究5’-溴水杨基荧光酮-钼(Ⅵ)配合物作为光谱探针与人血清(HSA)和牛血清(BSA)蛋白质作用的光谱性质、反应条件和影响因素,建立了利用金属配合物作为探针测定痕量蛋白质的方法.结果表明,在pH=3.6的HCl-NaAc缓冲溶液中,5%OP介质可以显著增强体系的灵敏度.在528nm处有一个增强的吸收峰,且强度与BSA的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HSA,BSA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均为2-50.0ug/mL;线性方程△A:0.0021p+0.4161,△A=0.0024p+0.4065,相关系数r=0.995,0.994;表观摩尔吸光系数e=3.02×10^6,2.93×10^4L/(mol·cm);回收率为98.4%~96.6%,相对标准偏差为1.8%~1.1%.该方法用于人血清中蛋白质的测定灵敏度好,线性范围宽,稳定性好.该方法可直接用于人血清中蛋白质质量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在HCl介质中,吐温80(Tween80)存在下.钼与水杨基荧光酮(SAF)形成复杂配合物使荧光熄灭,由此建立了测定微量钼的荧光熄灭新方法。该体系的最大激发波长λτx=365nm,最大发射波长λem=518nm。Mo(Ⅵ)含量在0—2.5μg/25mL范围荧光熄灭程度(△F)与Mo(Ⅵ)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F=24.4c·(μg/25mL)-0.246。相关系数R^2=0.9995,检出限为1.32μg/L。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用于测定茶叶中的微量钼。回收率在98.2%-100.3%之间,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及废水中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pH5.4HAc-NaAc缓冲溶液中,Cr(Ⅵ)与苯基荧光酮(PF)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存在下生络合比为1:2的紫红色配合物,此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λmax位于582nm络合物在表现摩尔吸光系数为εmax=8.09×10^4L.mol^-1.cm^-1,Cr(Ⅵ)含量在0g/L~2.8×10^-4g/L范围遵守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4.
基于铬(Ⅵ)对荧光试剂罗红霉素的荧光熄灭作用,建立了测定微量铬(Ⅵ)的荧光分析方法.选用pH为6.10的HAc-NaAc缓冲溶液,最大激发与发射波长分别为264.0 nm和393.0 nm,罗红霉素质量浓度为0.13g/L的条件下,相对荧光强度与lgc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定铬(Ⅵ)浓度的线性范围为(3.10×10^6-1.12×10^-3)mol/L,检出限为1.87×10^-6 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1.06%(n=11),加标回收率为95.8%-98.9%.该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可直接用于测定环境水样中的铬(Ⅵ)含量.  相似文献   

5.
小波变换4,5-二溴羟基苯基荧光酮光度法同时测定钨和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痕量钨、钼在混合表面活性剂(CTMAB+Tween-60)存在下,与4,5-二溴羟基苯基荧光酮发生灵敏的显色反应,所形成的胶束配合物的吸收峰严重重叠。应用小波变换同时测定了混合样中的两组份。  相似文献   

6.
萘酚蓝黑褪色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Cr(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盐酸介质中,依据六价铬离子氧化萘酚蓝黑褪色的原理提出了测定Cr(Ⅵ)的新方法,考察了测定的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该测定方法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为618nm,Cr(Ⅵ)在1~8μg/10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测定的线性回归方程为A618=0.00882ρ(mg/L)+0.0855l,相关系数为0.99897,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7×10^4L/(mol·cm)。该法用于水样中的微量Cr(Ⅵ)测定,RSD小于3.0%。  相似文献   

7.
应用荧光法研究了姜黄素钐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反应.根据配合物对BSA的荧光猝灭效应,利用变温试验,求得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热力学参数,由此推测猝灭机理和结合力类型;依据Forster能量转移理论计算结合距离;并利用探针进行结合点定位;用同步荧光光谱确定配合物对牛血清白蛋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姜黄素钐配合物对BSA的内源荧光猝灭主要以静态方式,同时发生非辐射能量转移;由△Hθ和△sθ〈0推测范德华力与氢键是主要结合力;配合物在BSA分子的SiteⅡ位结合,结合距离为2.4nm;配合物改变了BSA分子构像,对色氨酸残基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8.
研究显色剂2,3,7-三羟基-9-(3,4-二羟基)苯基荧光酮(3,4-DHPF)的合成方法.考察3,4-DHPF与钼(Ⅵ)的分光光度性质.在pH=5.0的NaAc-HAc缓冲介质中,钼(Ⅵ)和3,4-DHPF形成稳定的1∶2橘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66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Mo=1.84×104 L.mol-.1cm-1,钼(Ⅵ)含量在0~1.6 mg/L范围内符合朗伯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将碳纳米管(MWNTs)作为一种新型分析增效试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曲拉通X-100(TritonX-100)的协同增敏作用机理,并应用于Cu^2+与二溴羟基苯基荧光酮(DBH—PF)的络合显色体系中。结果表明,在MWNTs与TritonX-100复配的影响下,在pH=6.0~7.0磷酸盐缓冲溶液中DBH—PF与Cu^2+形成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红移至570nm,吸收值提高了222.3%。Cu^2+含量在1~100.04μg/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回归方程A=0.141C+0.028(C,0.04μg/mL),表观摩尔吸光系数£=2.38×10^5L/(mol·cm),R=0.9994。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对中草药肉桂和黄连中的铜含量进行了测定,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利用牛血清白蛋白(BSA)对稀土铽离子(Tb3+)的荧光敏化增强作用即以Tb3+为荧光探针,分别研究了柠檬酸(Cit),草酸(H2C2O4)和蛋氨酸(Met)与Tb3+、BSA三元体系的络合反应情况.结果表明:Cit,H2C2O4均与Tb3+、BSA生成了三元配合物,而Met则未发生络合反应.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头孢他啶将Fe3+还原为Fe2+,生成的Fe2+与2,2′-联吡啶形成桔红色配合物,建立了Fe2+-2,2′-联吡啶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他啶的新方法,头孢他啶标准溶液质量浓度在0.4~10 mg/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ΔA=0.079 73ρ+0.045 08,线性相关系数r=0.996 0。该法用于针剂中头孢他啶的含量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对于多元线性模型Y=XΘ+ε,E(ε^→)=0,COV(ε^→)=σ^2△↓×Σ,在该模型中,Θ是未知参数矩阵,此处选取的损失函数是矩阵损失,在齐次线性估计类L={AY:A是k×n的常数矩阵}中给出了多元回归系数矩阵的可估函数SΘ的Minimax容许估计,并且证明了其唯一性.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一种以BODIPY染料为荧光团,Schiff碱结构为识别体的长波长Cu2+荧光猝灭探针。在pH=7.36的缓冲溶液中,当Cu2+浓度达到0.5×10-4mol/L时,探针在最大发射波长为775 nm处的荧光强度减弱40%以上,且识别作用不受其它金属离子干扰。Cu2+浓度在(0.7-3.0)×10-6mol/L范围内,探针的荧光强度与Cu2+浓度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可以定量检测中性水溶液中的Cu2+含量。  相似文献   

14.
将核酸识体分子识别模式与纳米金催化发光特性相结合,建立了一种简单、灵敏测定K^+的新方法。该方法测定K+的线性范围为7.4×10^-8~7.4×10^-5mol/L,其检出限为2.9×10^8mol/L。并对浓度为5.6×10^-7mol/L的K^+重复测定6次,相对标准偏差为3.6%。同时,考察了K’的适配体对K^+结合的特异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K^+的测定具有很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5.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钇(Y3+)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司帕沙星的相互作用,发现司帕沙星能同Y3+形成稳定的络合物,SDS对络合物有较强的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用稀土Y3+作为荧光探针检测微量司帕沙星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在pH 8.2的醋酸铵-氨水缓冲溶液中,Y3+浓度为1.0×10-5mol·L^-1、SDS浓度为3.0×10-4mol·L^-1时,司帕沙星的浓度在0.2×10-6~6.0×10-6mol·L^-1和0.6×10-5~2.5×10-5mol·L^-1范围内与体系荧光增敏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 2和0.995 8,检出限为4.16×10-8mol·L^-1。应用于司帕沙星片剂中司帕沙星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安乃近能与Fe^3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Fe^3能与显色剂二安替吡啉甲烷反应显酒红色,因而可用分光光度计在451nm处间接测定安乃近的含量。详细考察了各种因素对该体系显色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下反应,体系吸光度稳定,安乃近的用量在0~25μg/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其线性回归方程为△A=0.0185p(μg/mL)+0.0106,相关系数R=0.9983。据实验的最佳条件拟定了安乃近含量测定的分析方法,应用于安乃近片剂及注射液中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回收试验表明回收率为i00.2%~i00.8%。  相似文献   

17.
在pH 4.0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体系中,应用循环伏安法和示差脉冲伏安法对大黄酚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者结合生成了一种非电活性的超分子化合物,同时对结合反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BSA的存在导致大黄酚氧化还原峰电流降低,峰电位基本不变,峰电流的下降值同所加入的BSA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5.0×10^-6mol/L-1.0×10^-7mol/L,检出限3×10^-7mol/L.  相似文献   

18.
在pH 2.8的B-R缓冲溶液中,溴甲酚绿能与人血清白蛋白发生相互作用。以溴甲酚绿为电化学探针,用线扫极谱法对结合反应体系进行了研究。溴甲酚绿在-0.42V(vs.SCE)有一个良好的极谱还原峰,加入人血清白蛋白(HSA)后,其峰电位不变而峰电流下降,利用峰电流的下降可以测定HSA浓度。在所选择的最佳实验条件下,峰电流的下降值同HSA的浓度在4.0~60.0 m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Δip″(nA)=0.65+18.05c(mg.L-1),n=8,γ=0.992。本方法还可应用于牛血清白蛋白、牛血红蛋白、卵清白蛋白等多种蛋白质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