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随着工业化、 城镇化的迅速发展,水工建筑的抗硫酸盐侵蚀研究成为广大学者关注的重要领域.文章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探讨了干湿条件下透水型生态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结果显示,硫酸盐溶液会对生态透水混凝土产生十分明显的侵蚀作用,且硫酸钠溶液的浓度越大,对生态透水混凝土的侵蚀作用越强.在相关河道工程设计建设中必须予以充分考虑,适当调整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和生态透水混凝土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2.
周跃年  王平 《四川水力发电》2001,20(4):10-11,22
介绍了二滩水电站尾水压室网状排水系统的设计及高强透水软管的应用,基成功之处值得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3.
强度和透水性之间的矛盾是影响透水混凝土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文章以正交试验的方法,对基于净浆的透水混凝土最佳配合比设计展开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的分析,提出净浆透水混凝土的最佳组合为水胶比0.25,矿粉掺量为30%,硅粉掺量为5%.结论对净浆透水混凝土的制备和在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黄炜  肖万格  姚雄 《人民长江》2010,41(16):55-58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渠线长,沿线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部分输水明渠地下水位高于渠底高程,通过设置砂砾料排水垫层、透水软管及逆止阀等工程措施将地下水排向渠内,以消除或减轻地下水压力对渠道稳定的不利影响。高地下水位渗控设计是确定不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下排水垫层厚度、透水软管及逆止阀布置方式的前提,是高地下水位渠段地下水内排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结合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高水位渠道渗控设计实例,分析了高地下水位内排渗控设计方案的影响因素,对高地下水位内排渗控措施布置原则、渗控设计的一般程序、渠道衬砌板抗浮稳定性分析方法以及地基渗透稳定性分析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成果可供高地下水位渠道的渗控设计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5.
透水道路径流系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透水道路是缓解城市道路积水问题的有效途径,但现有道路的排水设计方法对于透水道路并不完全适用,为解决上述问题,利用人工降雨装置和特别设计的透水道路试验平台和流量监测系统,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在不同降雨条件下透水道路径流系数的变化规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地形条件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透水道路径流系数在降雨过程中呈现单峰状动态变化,并且降雨历时与降雨重现期都会影响透水道路径流系数的最大值,并与之成正相关关系;在试验条件下,径流系数随降雨强度的变化存在一个敏感区间,在此区间内,径流系数随雨强变化的速率较快;当试验工况不变且降雨强度小于50 mm/h时,透水道路的径流系数平均值为0.023,说明该条件下的透水道路可控制降雨强度50 mm/h以下的降雨不产流,即在后续排水通畅条件下,所研究透水道路可以解决多数降雨事件的道路积水问题。试验为后续透水道路径流系数的研究打下了基础,也为透水道路的排水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透水混凝土在寒区的冻融破坏问题,文中以硅粉、偏高岭土及聚丙烯纤维作为掺合料,进行了9组不同配合比的透水混凝土力学、物理试验,采用快冻法以质量损失率、抗压强度损失率来评价透水混凝土的抗冻性能,研究了冻融循环次数对透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孔隙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硅粉等掺合料可以有效地提升透水混凝土的抗冻性能.  相似文献   

7.
在生态水利理念下,透水混凝土体现出重要的工程和环境价值,而透水混凝土易遭受冻融破坏的问题成为其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的重要障碍.文章采用多因素正交试验的方法,对基于冻融破坏的河道整治工程透水混凝土配合比展开优化试验研究,结论对促进透水混凝土在河道护坡等水利工程领域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长江南京河段护岸新技术探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不同护岸结构型式的护岸机理进行分析,结合南京河段护岸整治现状,选用抛石、四面六边体框架群、混凝土铰链排等护岸型式进行模拟比较试验.试验成果表明,在南京河段水沙条件下,四面六边体框架群护岸结构型式透水、稳定,减速促淤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9.
有效的防冻胀设计是提高寒区透水混凝土铺装使用年限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文章以具体工程为依托,通过现场试验的方式研究了寒区河道工程透水铺装找平层和基层材料对抗冻胀性能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建议优先选用中粗砂材料和透水水稳材料分别作为找平层和基层材料.此外,建议采取必要的工程技术措施及时排空滞留基层的径流,以降低冻胀破坏.  相似文献   

10.
强度和透水性之间的矛盾是影响透水混凝土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以正交试验的方法,对裹浆厚度和水灰比对净浆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并获得裹浆厚度和水灰比对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以期为净浆透水混凝土工程应用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