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晶态合金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回顾了非是态合金的发展过程,讨论了其结构及性能特点,重点阐述了非晶态合金的磁性能及其应用,概述了非晶态合金研究的最新进展,展望了非晶合金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10钟以铁钴镍为基的非昌态软磁材料,对非晶态合金的成分,熔点,晶化温度,居里温度及一些磁性能作了分析比较、将将材料制成元件装到电子镇流器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铁磁元素铁钴镍的含量比例,是影响非晶态磁性的主要因素;类金属元素对软磁材料的磁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含磷的非晶态合金的熔点,晶化温度及居里温度比含碳的较高。  相似文献   

3.
非晶态合金的特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非晶态合金的特性及其制备方法,以我国非晶态合金的应用状况为重点介绍了非晶态合金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预退火对Fe73.5Cu1Mo3Si13.5B9纳米晶合金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及透射电子显微技术研究了Fe73.5Cu1-xMo3Si13.5B9非晶合金410℃预退火对随后480℃退火所形成的纳米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预退火对Fe73。05,Cu1Mo3Si13.5B9合金纳米晶结构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当预退火时间从0小时增加到3小时,合金在480℃,小时退火形成的晶相化α-Fe(Si)的晶粒尺寸从15nm减小到8nm。预退火使α-Fe(Si)相的  相似文献   

5.
车晓舟  朱敏 《功能材料》1999,30(2):147-149
论述了示差扫描热分析(DSC)和热重分析(TG)在研究非晶态合金退火转变动力学方面的应用。利用多速率示差扫描热分析技术和热重分析技术,辅之以其它性能参量的测定和X射线衍射分析,可对反映非晶态合金退火转变动力学特征的重要参数---激活能进行测定,并借此分析退火转变动力学以及各个不同过程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对具有高饱和磁感应强度的1J22型Fe-Co软磁合金进行高温退火实验,并研究了其质量、磁性能随退火温度及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合金在500℃以下退火时,质量无明显增加且磁体磁性能并无降低;而当合金在500℃以上退火后,合金增重速率增加,且磁性能明显下降.当合金在600℃退火后,合金饱和磁感应强度Bs降至2178mT,矫顽力Hc增至76.1A/m.微观结构研究表明,高温退火后合金晶粒尺寸及形貌无明显变化,而合金表面完全生成Fe3O4.合金磁性能的降低是由氧化物的增多及杂质的引入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合论述了非晶态合金的退火脆化具有明显的成分依赖性,并对组织结构和制备工艺比较敏感。微量杂质元素的偏聚显著增大合金的脆化倾向,而微量稀土铈的适当添加则可以明显减轻质元素的不利影响,使延性得到改善。快速退火滞后了合金结构的变化过程,可有效地抑制磁性优化退火过程中非晶态合金的延-脆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合论述了非晶态合金的退火脆化具有明显的成分依赖性,并对组织结构和制备工艺比较敏感。微量杂质元素的偏聚显著增大合金的脆化倾向,而微量稀土元素铈的适当添加则可以明显减轻杂质元素的不利影响,使延性得到改善。快速退火滞后了合金结构的变化过程,可有效地抑制磁性优化退火过程中非晶态合金的延—脆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用 Doppler 展宽能谱测量了 Co_(64.8)Fe_(7.5)Mo_(0.5)S_(4.3)B_(22.9)(A)、Co_(66.0)Fe_(4.0)Ni_(2.0)Mn_(5.0)Si_(9.0)B_(14.0)(B)、Co_(66.0)Fe_(4.0)Mn_(7.0)Si_(9.0)B_(14.0)(C)3种 Co 基非晶态合金原始喷带和它们在不同温度等时热处理后的线形 S 参数并辅以示差热分析、X 射线衍射实验。结果表明,3种合金的原始喷带韧性好坏依 A、B、C 变劣,其 S 参数大小亦按此顺序排列。分析认为 Co 基非晶态合金的脆性部分原因是由于条带中存在和产生了“预晶化团”。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电脉冲快速退火实现了非晶合金Fe73.5Cu1Mo3Si13.5B9的纳米晶化。显微组织分析与磁性能测定结果表明,该合金经适当工艺的脉冲电流处理可得到较常规法晶粒密度更高、晶粒尺寸更小、软磁性能更优的纳米晶材料。基于随机无规磁各向异性模型,阐明了该合金的软磁性能与其显微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采用流体静力学法,测量了非晶态 Fe_(78)B_(13)Si_9合金条带和复合带的密度。初步确定了薄带型条带测量密度的条件,给出了非晶态 Fe_(78)B_(13)Si_9条带和两种复合带的密度。  相似文献   

12.
The natural passive films forrned on Fe_(40)Ni_(40)P_(14)B_6 and Fe_(54.6)Ni_(38)Si_(4.1)B_(2.3)V_1 amorphous alloys long-term exposed in air have been studied b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and Auger electron (including Ar+ ion depth profiling) spectroscopy (AES). The following aspect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1) chemical states of the elements in the films. binding energies and the chemical shifts measured by XPSf (2)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the films fand (3) thickness of the passive films determined by AES depth profiling and XPS analysis.  相似文献   

13.
用穆斯堡尔谱学方法研究了等温退火和冷轧形变后非晶态 Fe_(75)Ni_3 Mo_(1.5) Si_(6.5) B_(14)合金薄带内磁织构和铁位超精细场分布。试样分别于373~723k之间退火2h。冷轧形变是使淬态带沿带长方向经轧滚挤压,试样伸长量约7%。测各试样在室温下的~(57)Fe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雾化Fe74Cr2Mo2Sn2P10C2Si4B4非晶磁粉制备出了高频特性较好的磁粉芯。研究了样品的形貌、相组成和磁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非晶磁粉芯压制后的去应力退火处理能够有效的提高磁导率和品质因数,过高的热处理温度会使非晶粉末晶化,析出导电性较差的非铁磁相,恶化磁性能,最佳的退火温度为400℃;绝缘包覆是制备高性能磁粉芯的必备工艺,增加绝缘剂添加量会有效的降低磁粉芯的损耗,提高品质因数,绝缘剂添加量过多会降低磁粉芯的密度和磁导率,导致综合磁性能下降,Fe74Cr2Mo2Sn2P10C2Si4B4非晶磁粉芯最佳的绝缘剂添加量为5.0%。  相似文献   

15.
Fe—Mn—Si—Cr合金经热拉—退火后的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金相、X射线衍射和电探针等方法,对经热拉并退火后的Fe-28Mn-6Si-5Cr(%)形状记忆合金出现的严重脆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Co基非晶Fe_(5.3)Co_(61.3)Ni_(7.4)Si_(10)B_(16)及Fe_(5)Co_(58)Ni_(11)Si_(10)B_(16)合金用不同方法进行了热处理后得出:退火使合金磁性恶化,纵向磁退火有效地消除了应力,局部感生各向异性和畴壁钉扎,形成感生单轴各向异性,静态磁性获得显著提高。Fe_(5.3)Co_(61.3)Ni_(7.4)Si_(10)B_(16)合金最好静态磁性μ_m高达169×10~4Gs/Oe,Hc为4.3mOe,μ_(0.002)为94000G/0e,Br/Bs=0.895,磁滞损耗减小。但由于形成粗大180°畴使反常涡流损耗增加。倾斜磁场退火使180°畴数目增多,在一定频段内有效的降低反常涡流损耗。对提高初始导磁率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丁辉  张国庆 《材料工程》2003,(10):16-18
用真空镀膜机和热处理炉对Ti—4Al—22V合金镀膜过程进行模拟热处理,用显微硬度计测量热处理后的合金显微硬度的变化;用测试弯折法测量其塑性;用奥林巴斯显微镜观察合金组织,用JXA—8800R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进行断口试样电子扫描分析和断面成分能谱分析。结果表明:Ti—4Al—22V合金在镀膜处理过程中,容易因加热温度过高而导致脆化,在300℃左右Ti—4Al—22V合金存在一个脆性区间;消除脆性的方法是在450~550℃对Ti—4Al—22V合金进行退火处理,使其发生再结晶和塑性升高;退火处理可以在镀膜前或镀膜后完成。  相似文献   

18.
就Fe_(73.5)Cu_1Mo_3Si_(13.5)B_9超微晶软磁合金中Fe-B化合物的析出及其对合金结构和磁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600°×1h退火条件下,Fe_(73.5)Cu_1Mo_3Si_(13.5)B_9合金析出了Fe_2B和FeMo_2B_2化合物:合金高温退水后软磁性能的恶化与Fe_2B的析出有关,Fe(si)晶相粒子的长大则与FeMo_2B_2的析出有关,二者的析出使Fe(si)晶相含量下降。Fe_(73.5)Cu_1Mo_3Si_(13.5)B_9合金与Fe_(73.5)Cu_1Nb_3Si_(13.5)B_9合金中Fe-B化合物析出行为的区别在于析出物的类型及其析出温度。  相似文献   

19.
在获得σ相析出显著恶化核电主管道铸造奥氏体不锈钢Z3CN20.09M冲击韧性的基础上,采用等温退火、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等研究了消除σ相的热处理工艺及机理。结果表明:850~1000℃等温退火一定时间,σ相可完全消除,此温度范围内发生σ→α转变,但退火温度越低,所需时间越长,反之越短。这是因为温度低,合金元素扩散速率低,相转变缓慢;而温度升高,合金元素扩散速率加快且相转变驱动力提高,σ相转变速率增加,转变时间缩短。综合考虑,950℃等温退火0.5h为最佳热处理工艺参数。经此工艺处理后,时效(含σ相)试样的力学性能得到完全恢复,σ相的脆化影响消除。  相似文献   

20.
利用磁谱研究了铁基纳米晶合金条带在低频低场下的动态磁化性能对条带厚度的依赖性,从而探讨了其磁化机制.实验结果和基于畴壁振动方程的解释充分一致,证实了被钉扎的畴壁振动是在低频低场下该种材料的主导磁化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