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研究了20SiMn3NiA钢在不同连续冷却条件下相和组织变化,用热膨胀法测定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动态CCT曲线)。研究结果表明,20SiMn3NiA钢中的Mn、Ni、Si等合金元素能有效地阻止铁素体和珠光体的形成,故20SiMn3NiA钢的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只有马氏体和贝氏体相变区。当临界冷却速度大于1℃/s时,20SiMn3NiA钢就可以获得板条状马氏体组织,且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马氏体组织变得越来越细。与静态CCT曲线相比,形变使动态CCT曲线的Ms点升高,奥氏体稳定性降低,形变细化了马氏体和贝氏体组织,使20SiMn3NiA钢在1℃/s的冷却速率下产生较高的强度。  相似文献   

2.
铜对低碳HSLA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铜含量对低碳HSLA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铜能显著提高该钢的强度,但降低该钢的韧性。铜含量对HSLA钢强韧性的作用受时效温度的影响,提高时效温度可使不同铜含量的HSLA钢的强韧性差异减小。  相似文献   

3.
基于货油舱用耐蚀钢的服役环境设计并冶炼了一种新型耐蚀钢,根据试验钢变形奥氏体连续转变曲线,采用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的技术将锻后110 mm坯料减薄至16 mm。热轧板材的年平均腐蚀速率分布在0.235~0.273 mm/a,小于船级社要求的1 mm/a。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拉伸试验机和冲击试验机进行了耐蚀钢的显微结构分析及力学性能研究,探究了控制冷却工艺对耐蚀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终冷温度669 ℃、冷却速度8.9 ℃/s的条件下,耐蚀钢显微组织主要为铁素体、贝氏体和退化珠光体。降低终冷温度或提高冷却速率有利于抑制珠光体转变,促进针状铁素体和贝氏体相变进程,增加小角度晶界数量,提高耐蚀钢的组织均匀性和力学性能。当终冷温度降低至597 ℃,冷却速度增大到13.1 ℃/s,耐蚀钢组织为针状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和板条贝氏体混合结构,不均匀分布且粗大尺寸的板条结构弱化了材料的抗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高应变速率(动态)和低温对10NiCrMo船体钢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拉伸试验结果表明:室温下,在应变速率较低时(1.6×10-3/s~1.6×10-1/s),随着应变速率增加,强度和塑性变化不大;而当应变速率较高时(2.8×102/s~1.2×103/s),总体上强度和塑性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有所增加,未发生脆化现象。在室温至-196℃温度范围内,常规应变速率下,抗拉强度R m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196℃时的强度增加约30%;而断后伸长率随温度的降低也有增加,增加约14%,不但未出现低温脆性,而且有好于室温的塑性。但当较高应变速率和低温共同作用时,与常规拉伸试验结果相比,试验钢的强度明显增加,而塑性明显下降,下降约50%。10NiCrMo船体钢在高应变速率、低温条件下独特的力学性能与均匀变形能力和断裂机制的变化有关,材料的塑性与其断裂方式无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测量了10CrNi5MoV钢焊缝金属在不同冷却速率下奥氏体连续冷却过程中的温度-膨胀曲线,利用杠杆定律,得到了不同冷却速率下相变动力学曲线,分析了冷却速率对焊缝金属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冷却速率下焊缝金属的奥氏体转变动力学曲线均呈S型,冷却速率为60 ℃/s、30 ℃/s、15 ℃/s时,奥氏体转变速率与温度的曲线呈单峰状,冷却速率为6 ℃/s,奥氏体转变速率与温度的曲线表现为贝氏体、粒状贝氏体相变的双峰转变。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16Co14Ni10Cr2MoA超高强度钢氩弧焊接头的力学性能,与40CrMnSiMoVA超高强度钢的焊接接头作了对比分析,并借助金相和电镜对接头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超高强钢的焊接性良好,不仅接头强度高,而且塑性和韧性仍保持很高水平。  相似文献   

7.
在-50℃至室温范围的不同温度对CF62C低合金高强度钢进行冷处理,将冷处理试样和室温下的试样进行夏比(V型)冲击试验,并对冲击试样进行冲击吸收能量测试和显微组织、断口形貌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F62C钢在室温和0~-40℃的冷处理条件下有良好的低温冲击韧度,在-40℃冲击吸收功大于300J,而冷处理温度下降至-50℃时,冲击吸收功小于135J,且其断口微观特征呈沿晶脆性断口;CF62C钢的脆性转变温度为-50℃。  相似文献   

8.
热处理条件对30CrNiMoV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条件对30CrNiMoV高强钢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淬火温度为860~920℃,回火温度为550~600℃时,该钢的低温冲击韧性、断裂韧性和抗拉强度可获良好的匹配。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在稳定扩展区对组织结构不敏感,而在门槛区或近槛区,则对组织结构敏感。  相似文献   

9.
4.5Ni钢建造的锥柱结合壳结构由60、80mm厚板经热削斜工艺加工焊接而成。本文着重研究了热削斜工艺对钢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结构的影响。指出:削斜对钢板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结构没有明显影响,热削斜工艺适用于制造含凸角过渡环和凹角带肋过渡环的锥柱结合壳结构。同时指出,若对钢板削斜表面采取进一步加工处理,如打磨、机加工等,可减少削斜造成的影响,提高制造质量。  相似文献   

10.
10CrSiNiCu钢埋弧焊材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一种可与10CrSiNiCu 钢配套使用的埋弧焊焊丝,对焊接后的对接接头进行了力学性能、耐蚀性能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其焊缝金属力学性能及特种性能均能与母材良好匹配。  相似文献   

11.
延迟加速冷却对X100管线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模拟技术、显微分析方法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X100管线钢在延迟加速冷却工艺条件下的组织与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通过初始冷却温度为620℃的延迟加速冷却,试验钢X100的显微组织为复相(BF+GF),具有优良的强韧特性.在延迟加速冷却过程中,随初始冷却温度的降低,BF的体积分数减小,导致材料强韧性降低.  相似文献   

12.
采用模拟装置铸造了φ70×300毫米的砂型试样和强制冷却试样。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出两类试样在凝固过程中的温度梯度 G、凝固速度 R 以及 G/R 的比值,强制冷却使大型铸钢件的细晶区扩大,柱状晶区向内转动,粗大等轴晶区减少。与传统观念相反,发现适宜的强制冷却可以使魏氏组织具有很高的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13.
首先对14CrMoR钢进行了轧制后不同冷却速率的冷却,然后进行了相同工艺的正火+回火热处理,研究了轧后冷却速率对14CrMoR钢板热处理后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轧后冷却速率越小,钢板热处理后的各类显微组织越细小,珠光体和回火贝氏体组织的分布越均匀,综合力学性能也越好。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热镀锌连续退火工艺对高强IF钢性能、组织及第二相粒子析出的影响。利用EU AV型热浸镀工艺模拟实验机对热镀锌高强IF钢进行了不同连续退火温度以及在同一温度下分别保温不同时间的连续退火工艺模拟实验。用万能试验机、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样品的性能、组织和第二相粒子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热镀锌连续退火工艺直接影响产品的力学性能、微观组织和第二相粒子的析出,并得出了退火工艺对产品性能、组织和第二相粒子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00Cr26Ni6Mo4Cu1Ti铁素体时效不锈钢力学性能的影响,提出了适用于该合金的最佳热处理工艺规范。为大规格锻棒的热处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冷成型直缝焊接圆钢管弯制前的原料板材和弯制后的管材的力学性能变化进行了试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管材的屈强比不小于原料板材的屈强比,且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都有所增长;管材塑性降幅较大;管材纵向冲击功变化不明显,横向冲击功有显著降低;因此钢管的力学性能不能以原料板材的力学性能代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Sc对某7系铝合金铸态组织性能以及对合金主要元素分布情况的影响。方法在某7系铝合金中添加微量Sc,采用金相显微镜、硬度测试等实验方法,研究了合金铸态组织与性能;通过SEM和EDS分析了合金主要元素分布情况。结果添加0.2%的Sc的合金,晶粒尺寸从106μm细化到41μm;Sc的添加使硬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增大了Cu元素的枝晶偏析,而对合金基体中Zn和Mg等合金元素枝晶偏析影响不大。结论添加微量Sc,可以得到细小、圆整、均匀的铸态组织,合金主要元素的分布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Dissimilar fusion welding of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s to carbon steels has some metallurgical and technical problems.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solid-state nature of friction stir welding(FSW) can overcome these problems and produce a sound weld with reliable mechanical properties.In this study,plates of 304 stainless steel and st37 steel were welded together by FSW at tool rotational speed of 600 r/min and welding speed of 50 mm/min.In the stir zone(SZ) of 304 stainless steel,the results showed a refined grain structure with some features of meta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In the SZ of st37 steel,the hot deformation of material in the austenite region produced small austenite grains.These grains transformed to fine ferrite and pearlite by cooling the material after FSW.The production of fine grains increased the hardness and tensile strength in the SZ of both sides with respect to their base metals(BMs).  相似文献   

19.
模拟冷却水中304不锈钢的耐蚀性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Cl^-、S^2-、NO3^-、温度以及某电厂水质稳定剂对304不锈钢耐蚀性的影响。极化曲线表明:在[Cl-]/[SO4^2-]约为0.56时,点蚀电位开始下降,并随着Cl-浓度的增大逐渐降低;S2-的加入使钝化电流显著增大;NO3-浓度增加使点蚀电位逐渐升高;溶液温度的提高使点蚀电位降低,钝化电流也有所增大,钝化膜的耐蚀性降低;实验表明采用的某厂水质稳定剂可引起304不锈钢点蚀电位的下降。Mott-Schottky图显示S2-浓度的增加使体现p-型半导体(氧化铬)性质的直线段发生较大变化,说明硫离子影响了铬氧化物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