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毫米波与普通微波几乎具有同样悠久的历史,但其应用却远不如微波那样广泛。限制它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传输损耗较大,而功率源等关键器件发展又很缓慢。至今,除几种35千兆赫雷达已投入应用外,毫米波雷达仍处于样机研制和系统试验阶段。但是,最近几年毫米波技术有了重大突破,已迅速地进入了比较成熟的阶段。目前,频率低于140千兆赫的毫米波系统,其所需器件已经完备,且已达生产水平。另一方面,微波、红外、激光和光-电等军事系统,在发展中遇到了一些严重障碍,迫切需要利用毫米波技术的潛在优点。这样,毫米波技术就又应运而起,成为最活跃的技术领域之一。现在,毫米波技术已进入系统应用和向更高频段发展的阶段,可望不久将出现频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毫米波及亚毫米波系统的许多应用,但一般地说,这些系统并未在实际中得到任何重要应用。此报告论述了毫米波及亚毫米波频段所具有的优点及其在使用中的局限性,并探索了它在雷达,通信,辐射计,仪器测量等方面的潜在应用。毫米波及亚毫米波的某些优点有时可认为是它的缺点,这是它在工作时所存在的问题之一。即使毫米波发射机功率或接收机灵敏度与微波频段相同,它也未必能与微波系统的许多主要应用进行兢争。这些较短波长的成功应用多半是由于应用了不同于微波频段的一些特性。毫米波及亚毫米波的特点是应用适当口径的天线所产生的很窄波束,它所具有的很宽带宽,以及大气或其它气体成分与它的相互作用。毫米波及亚毫米波有希望用于环境遥感,抗干扰空间通信与雷达,低角雷达跟踪,高分辩率雷达及成象雷达,甚宽带通信,等离子诊断,频谱学等方面。如果毫米波及亚毫米波系统出现的话,可以看出,其初期工作频率似乎可能低于50千兆赫,而不会比这一频率更高。目前,对这些频段的一些主要系统的使用需要似乎不是很迫切的。研究毫米波在实际中迅速而有价值的应用不是本文的重点,本文的重点将是讨论毫米波及亚毫米波的理论知识和技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微波、准微波移动通信等通信系统需求的迅速扩大,微波频率拥挤、频率资源的不足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为了适应大容量传输和汽车防撞雷达应用等新的需求,人们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宽带的毫米波频段。为了使毫米波系统能在民品中得  相似文献   

4.
毫米波雷达的应用及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毫米波技术的应用,毫米波频率的雷达也得到了更深的研究和发展,毫米波雷达具有导引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多普勒分辨率高、等离子体穿透能力强等特点;因此其广泛的用于末制导、引信、工业、医疗等方面.评述了毫米波雷达的优缺点,以及它的应用,详细阐述了军用毫米波雷达发展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毫米波技术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不仅在发射机、接收机和元器件方面,而且在导弹制导、雷达、通信、遥感和射电天文等系统应用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通常认为毫米波段的频率范围是30~300GHz。1976年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提出将40~300GHz 作为毫米波段,而将27~40GHz 定义为K_(?)波段。毫米波段的特点是对于给定的天线尺寸,天线的波束宽度较微波小,增益较微波高。反过来,对于给定的增益和波束宽度,毫米波段可使用比微波更小的天线。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已制成了频率为  相似文献   

6.
许多毫米波元件和源与微波同类元件的特性差别很大。这影响到毫米波雷达的设计方法。在某些情况可能没有与一微波器件等效的毫米波器件(如铁氧体双工器),因此实现一个功能需采用不同的方法。除了元件的影响外,因受大气的限制或由于较高载频的影响,毫米波雷达的设计也可能与微波雷达的设计不同。一般参数与毫米波雷达有关的某些工作特性有: ·用小  相似文献   

7.
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地毫米波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人们认识到,用红外线和光学系统完成某些任务有许多限制,尤其是在雾、尘埃和夜间观察等条件下,缺点更加突出,而频谱的微波部分又太拥剂因此认为毫米是最佳选择。本文主要介绍当今毫米波的最新技术以及毫米波系统在军事上的一些应用。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毫米波设备具有分辨力高、信息容量大、穿透等离子体能力强、能在不良气候下工作、体积小、重量轻和价格便宜等优点,在军事技术和科学技术中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毫米波频段的开拓和研究已成为世界各国科学家和技术员的重要课题。毫米波的研究工作早在1895年就已经开始。当时莱贝杜(Lebedew)曾利用火隙发生器产生了毫米波,但功率太小不能提供实际使用。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人们才研制成功了能够提供实际应用的毫米波速调管,并开始了毫米波雷达的研究应用活动。五  相似文献   

9.
前言佐治亚工程技术学院试验站从事毫米波雷达的研究已长达25年多了。这项研究包括对环境影响、地物干扰和战术目标的特性表征;目标检测、识别和分类技术的研究和评论;以及毫米波在一般应用和特殊应用中的潜力和现实性的评论。大量的系统设计的基本观点和概念从实际研究中得到进展,但因为缺乏足够的设计数据,建成的这种系统很少。即使系统设计和概念可以根据工作在微波频率上所研制的系统发展出来,但毫米波的传播特性和反射特性却与微波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
《微波学报》2012,(1):97
第九届全国毫米波、亚毫米波学术会议将于2012年7月在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分会主办,南京理工大学、《微波学报》编辑部等承办。热忱欢迎从事微波、毫米波、亚毫米波技术研究、开发、生产与应用的专家、科研人员及广大师生踊跃投  相似文献   

11.
在介绍倍频器工作原理、各种实现方法及其优缺点的基础上,阐明了采用MMIC(单片微波集成电路)工艺实现高性能、高可靠性、小型化毫米波倍频器芯片的技术特点及应用需求,比较了单管和平衡两种不同结构MMIC毫米波倍频器的优点与不足,全面综述了国内外对MMIC毫米波倍频器的研究情况,介绍了MMIC毫米波倍频器的最新研究进展,展望了MMIC毫米波倍频器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周志鹏 《微波学报》2020,36(1):74-77
固态微波毫米波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固态微波毫米波电路与模块、毫米波与太赫兹技术以及新型固态微波毫米波器件在近年来有很大的发展,在相控阵雷达、电子战、军民用通信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当前这些器件应用较为集中于各类T/R组件。文章按固态微波毫米波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固态微波毫米波电路与模块、毫米波与太赫兹技术以及新型固态微波毫米波器件的顺序,概要介绍了固态微波毫米波技术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微波学报》2011,(6):104
第九届全国毫米波、亚毫米波学术会议将于2012年7月在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分会主办,南京理工大学、《微波学报》编辑部等承办。热忱欢迎从事微波、毫米波、亚毫米波技术研究、开发、生产与应用的专家、科研人员及广大师生踊跃投稿并参  相似文献   

14.
毫米波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毫米波SAR高分辨成像的基本原理,阐述了毫米波SAR的优点,并结合目前国际上典型的毫米波SAR系统,综述了毫米波SAR技术与系统的发展状况,讨论了毫米波SAR的应用前景、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Ⅰ.简介本文就毫米波的发展情况对功率合成技术及其性能进行了归纳和总结。重点介绍了不同类型的谐振腔合成器,电桥型合成器以及链耦合合成器,并预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随着对毫米波雷达以及毫米波通讯系统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由此产生了对高功率固态发射机的需求。与微波设备比较,毫米波天线小,频带宽、分辨力高。与光学设备比较,其对烟雾云层、灰尘的穿透能力更强。在输出功率或效率方面,固态发射机或放大器不太可能超过行波管。但是,可靠性方面达到数量级的改善,减少体积重量,以及  相似文献   

16.
将光通信技术的成本低、带宽大、损耗小、抗电磁干扰的优势和无线毫米波通信系统结合起来而产生的毫米波光载无线(MM—RoF)系统,具有带宽大、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损耗小、抗电磁干扰及传输质量高等优点。MM—RoF可解决传统微波传输系统在毫米波段存在的损耗大、抗干扰能力弱等问题,同时可克服毫米波电子器件的电子“瓶颈”问题,非常有发展潜力。多格式多业务的MM—RoF技术将是MM—RoF系统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毫米波雷达与微波雷达相比,在工作频率、天线、大气传输特性和跟踪精度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优点。本文结合舰载毫米波雷达的典型实例,主要论述其在近战武器系统中的作用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毫米波雷达与微波雷达相比,在工作频率、天线、大气传输特性和跟踪精度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优点。本文结合舰载毫米波雷达的典型实例,主要论述其在近战武器系统中的作用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正>1983年国际单片集成电路和微波技术讨论会于5月30日至6月3日在美国波士顿召开,大会共发表论文189篇.其主要内容有:微波及毫米波单片集成电路、微波滤波器及无源网络、近毫米波技术、毫米波固体器件、微波生物效应、GaAs FET放大器和振荡器、毫米波集成电路、声表面波滤波器、GaAs FET在整机系统中的应用、波导结构中的新效应、微波系统、Impatt二极管功率合成器、MIC微波测量、半导体控制电路、微波集成电路、微波通讯系统、低噪声接收技术、场理论等近20个方面.包括了微波领域中的主要新成就、新技术及新动向,是一年一度的微波技术盛会.下面着重介绍笔者认为比较重要的几个部分.  相似文献   

20.
聂建英  李兴国  娄国伟 《电子学报》2004,32(9):1491-1494
毫米波系统有着较微波、红外、光学系统不同特性的优点.毫米波辐射探测技术在许多领域有着重要应用与发展.为能求得真实的目标物体亮温,从测得的天线温度数据或天线温度分布函数中反演出装甲目标的亮温分布,需解第一类Fredholm积分方程.该积分方程是一病态方程.DFP法算法是无约束最优化方法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尝试用DFP法优化控制毫米波装甲目标辐射亮温,得到较为稳定的反演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