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蔬菜水果重金属膳食暴露评估中风险权重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天津塘沽地区居民日常食用的蔬菜和水果为研究对象,使用微波消解对样品进行消化,用电感耦合等离 子体质谱对样品中Cr、As、Cd、Hg、Pb 5 种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蔬菜和水果部分样品存在重金属含量 超标情况,其中蔬菜Pb和水果Pb超标率均高于10%。为精确评估各种重金属对于膳食风险的贡献率,引入层次分析 法确定各元素的风险权重。应用暴露评估法和目标风险系数(target hazard quotient,THQ)将风险量化,结合THQ 值和各元素超标情况使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重金属元素风险权重。结果表明,平均暴露水平下5 种元素的风险权重 为Cr 0.141 1、As 0.157 0、Cd 0.341 1、Hg 0.040 4、Pb 0.320 4,风险等级Cd、Pb>As、Cr>Hg,确定了不同重金 属基于摄入量和超标情况的膳食风险贡献率,为食品中多元危害物风险评价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我国海洋食用贝类重金属累积水平及人体健康风险。方法基于已报道的数据,分析我国海洋食用贝类中Cu、Pb、Cd、Cr、As和Hg污染统计特征,采用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 EPA)提出的靶器官危害系数(THQs)方法评估贝类重金属污染的人体健康风险。结果我国海洋食用贝类中各重金属含量呈非正态分布。Pb、Cd、Cr、As和Hg的平均含量均未超过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牡蛎、菲律宾蛤仔、缢蛏及贻贝4类典型食用贝类中,As、Cu和Cd的含量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牡蛎中Cu和Cd含量最高,缢蛏中As含量最高;4类贝类中其他重金属含量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珠江口、福建沿海、长江口-浙江沿海、山东沿海、渤海湾海域食用贝类中Cu、Pb、Cr、Hg的人体健康风险较低,但山东沿海、渤海湾和福建沿海部分贝类中Cd以及福建海域部分贝类中As的风险超出了可接受水平;除山东沿海、渤海湾和福建沿海贝类重金属污染对儿童的风险值大于1.0外,其他海域贝类6种金属的总风险均可接受;Cd和As是我国贝类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的主要贡献者。结论我国海洋食用贝类中Cu、Cd和Cr含量存在超标现象,部分海域一些贝类Cd和As污染的健康风险超出了可接受水平。总体上,海洋贝类重金属污染不严重,但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健康风险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鲜、干铁皮石斛的成分差异,为其合理开发应用提供指导。方法 本研究以同一产地、同一批次的铁皮石斛为研究材料,将新鲜铁皮石斛纵剖,一半为鲜品,另一半105℃杀青30 min后60℃烘干为干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了二者总多糖、可溶性蛋白质、总酚及总黄酮的含量,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轨道阱质谱的代谢组学技术鉴定花色苷的种类及检测相对含量,寻找鲜、干铁皮石斛差异性的花色苷。结果 铁皮石斛鲜品的可溶性蛋白质、总酚及总黄酮含量高于干品,而干品中总多糖含量高于鲜品。共从铁皮石斛中鉴定出6类30种花色苷成分,其中包含14种酰基化花色苷。飞燕草苷3-(6-鼠李糖基半乳糖苷)为含量最高的花色苷,在鲜品中含量高于干品。牵牛花素3-葡萄糖苷-5-(6-乙酰葡糖苷)是差异性花色苷,干品中的含量高于鲜品,但其占总花色苷的比例较低。结论 铁皮石斛鲜品中蛋白质、酚类、黄酮类及重要花色苷的含量高于干品,可部分支撑中医提出铁皮石斛“鲜者尤良”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通过调查西藏4地市(山南市、日喀则市、林芝市、拉萨市)不同磨制方式生产的糌粑中重金属砷(As)、镉(Cd)、铬(Cr)、铅(Pb)、汞(Hg)含量,并开展污染情况全面分析评价,以提高西藏各地市糌粑的质量安全水平,为加强质量安全监管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从西藏4地市分别采集不同模式生产的糌粑样品101个,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糌粑样品中5种重金属进行检测分析与质量安全评价。101个糌粑样品中,按照糌粑质量分级标准综合污染指数进行评价,不同磨制方式生产糌粑中应用单因子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电磨和水磨糌粑中的重金属As 、Cd 、Cr、Pb、Hg污染等级均属于安全。不同地市生产糌粑中单因子污染指数及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山南市糌粑中的重金属Pb污染等级属基本清洁,As 、Cd 、Cr、Hg污染等级均属安全;日喀则市糌粑中的重金属As污染等级属基本清洁,Cd 、Cr、Pb、Hg污染等级均属安全;林芝市糌粑中的重金属Pb污染等级属基本清洁,As 、Cd 、Cr、Hg污染等级均属安全;拉萨市糌粑中的重金属Pb、As 、Cd 、Cr、Hg污染等级均属安全;根据Nemerow综合污染等级评价4地市中的其他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等级均是安全。因此,西藏4地市糌粑中的重金属As 、Cd、Cr、Pb、Hg综合污染指数等级均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中国居民水产品中铅、镉、汞、砷四种重金属的暴露水平和健康风险。方法利用2013—2017年水产品中铅、镉、汞、砷的含量监测数据和相应食物消费量数据,采用简单分布评估方法,计算中国居民水产品中四种重金属的摄入情况,依据相应健康指导值或基准剂量评估其潜在危险。结果各性别-年龄组人群镉、甲基汞的暴露量均低于其相应健康指导值,但除66岁以上女性组镉平均暴露量外,平均暴露量均在相应健康指导值的5%以上,高端暴露量(P95)超过健康指导值的20%。各人群铅、无机砷的暴露限值(MOE)均高于1。2~6岁性别-年龄组除无机砷外,另三种重金属平均暴露量和P95在各性别-年龄组中均最高。水产品中四种重金属贡献率最高的为海蟹和鱼类。结论中国居民通过水产品的铅、镉、汞、砷暴露量总体上低于相应的健康指导值或基准剂量,但达到通过制定限量标准进行管理的水平。鱼类和海蟹是对四种重金属暴露贡献率最高的水产品,高消费人群的重金属暴露需要加以关注,建议进一步开展重金属的累积暴露评估研究,明确水产品中重金属的累积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了给冬枣的种植生产、流通监管和风险预警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其质量安全,参照风险评估模型对黄骅冬枣中的重金属元素对人体健康危害的风险进行评估。方法 采集黄骅市的冬枣产区27个果园的冬枣样品和对应的果园土壤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和直接测汞仪对其中的Cr、Cu、Cd、As、Pb和Hg进行测定。根据美国环境保护局(the 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USEPA)推荐健康风险模型评价法,对冬枣中的Cr、Cu、Cd、As、Pb的健康风险进行定量评估。结果 所采集样品的果园土壤中Cd、Pb、Cr、Cu、Hg和As含量均低于GB15618-2018中规定的“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不同果园的冬枣中As、Cd、Pb、Cr、Cu、Hg的检出率分别为100%、88.9%、96.3%、96.3%、100%、3.7%;6种元素的THQ<1(目标危害系数法,target hazard quotient),TTHQ<1(累积目标危害系数,total target hazard quotient),说明膳食暴露风险均可接受;Pb在土壤和冬枣的样品中呈显著正相关性,其他元素在两者间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冬枣样品中重金属元素As和Cr可能来源于外部投入品。结论 黄骅冬枣的重金属元素的膳食摄入风险处于安全水平,消费者可放心食用。外部投入品可能是冬枣重金属污染的来源之一,应引起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7.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测定49份白牦牛酸奶重金属含量,然后利用非参数概率评估模型对23份有检出值的酸奶样品中Pb、As、Cd和Cr的暴露量进行评估,采用国际上公认的可以量化风险的目标风险系数法进行风险描述,通过计算得到不同人群重金属膳食风险商分布状况。评估结果表明,1~3岁儿童的累加目标风险系数(THQ)最高为0.13,其他人群的累加THQ都较小,各元素的THQ大小依次为Cr>As>Cd>Pb,暴露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通过比较发现,儿童的暴露量普遍高于成人,女性的暴露量较男性的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暴露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安徽省鸡肉、鸡蛋和鸡内脏组织中的重金属的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引导饮食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随机采集2019年安徽省各地市鸡肉、鸡蛋、鸡肝和鸡胗样品,检测重金属元素砷(As)、铅(Pb)、镉(Cd)、铬(Cr)、汞(Hg)的含量,并结合中国居民食物消费量调查数据,将居民膳食中各重金属暴露量结合健康指导值进行简单分析。结果 此次研究的鸡肉、鸡蛋、鸡肝、鸡胗样品各重金属检出率不同,合格率为100%;同一重金属元素(除Pb外)在鸡肉、鸡蛋、鸡胗和鸡肝中含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3,P<0.05);重金属在内脏中含量高于鸡肉和鸡蛋,其中Cr含量最高,Pb次之;安徽省人群鸡肉、鸡蛋和鸡内脏中各重金属暴露量远低于其健康指导值。结论 安徽省鸡肉、鸡蛋和鸡内脏对重金属元素的累积能力不同,重金属在内脏中更容易累积,安徽省鸡肉、鸡蛋和内脏中重金属的含量较低,人群膳食暴露量较低,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风险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
食用百合-土壤体系中镉、铅和汞的潜在生态和健康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靶标危害系数法对甘肃省传统食用百合产区食用百合-土壤中重金属镉(Cd)、铅(Pb)和汞(Hg)进行潜在生态和健康风险分析。结果表明:与1993年甘肃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相比,种植食用百合的土壤中Cd、Pb和Hg含量有明显增加现象,分别提高了1.82、0.27、1.71 倍,但符合绿色食品环境质量标准;以NY/T 391-2013《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作为参比值,研究区域食用百合土壤重金属Cd、Pb和Hg的平均单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分别为18.25、2.78、5.19,均小于40,风险级别为A级,生态危害程度较低;以1993年甘肃省土壤环境重金属背景值为参照值评价,百合土壤潜在生态危害程度顺序是Cd>Hg>Pb,对研究区域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影响的主要是镉,综合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为B级,属于中等水平;食用百合Cd、Pb和Hg的生物富集系数分别为0.131、0.003和0.022;食用百合Cd、Pb和Hg的靶标危害系数,即食用风险值低于1,重金属未超标的百合不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胶东半岛茶叶主产区土壤与茶叶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和人群健康风险。方法 2015—2021年,在山东省海阳市采集土壤样品340份、茶叶样品173份,测定样品中4种主要重金属铅(Pb)、镉(Cd)、总汞(Hg)、总砷(As)元素含量。通过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相关重金属进行评价,并运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土壤与茶叶中重金属含量关系及来源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区土壤中重金属Pb、Cd、As、Hg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9.00、0.107、8.852、0.023 mg/kg,其中Pb含量最高。所有重金属元素平均值均未超过GB 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试行)》中限量值,Pb、Cd的最大值均超过了限量值,其中As、Cd、Pb元素平均值超过或接近山东省东部地区土壤背景值。茶叶中重金属元素平均值、最大值均未超过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物中污染物限量》和NY 659—2003《茶叶中铬、镉、汞、砷及氟化物限量》中限量值。茶叶中重金属Pb、Cd、Hg、As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286、0.041、0.001、0.037 mg/kg;检出率分别为95.95%、96.53%、13.87%和30.64%,含量浓度均值由大到小为Pb>Cd>As>Hg。4种元素的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0.6,其中PPb(0.057 2)>PCd(0.041 7)>PAs(0.018 7)>PHg(0.005 3),均处于安全水平。茶叶的综合污染指数为0.045 9,污染程度为安全等级。红茶的部分污染指数高于绿茶。Pb和Cd的污染物分担率较高。结论 土壤中Cd、Pb、Hg和As可能具有相似的来源,土壤中As和Pb属于混合来源,Cd和Hg来源于工业“三废”、农业生产;茶叶中Pb、Cd、Hg、As来源与土壤中的重金属相关性不大。胶东半岛茶区茶叶重金属的健康风险属于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山东省居民咖啡因的摄入水平及潜在的健康风险。方法检测8类共319份饮料样品中咖啡因含量数据,结合2013年2 523名山东省居民饮料消费量调查数据,采用确定性评估的方法,对山东省不同年龄-性别组人群的咖啡因摄入水平及其潜在风险进行评估。结果各类饮料咖啡因的平均含量为9 210.06 mg/kg,最大值为49 059.60 mg/kg。山东省全人群咖啡因的平均每日摄入量为61.62μg/kg BW,远低于咖啡因的安全摄入量(6.7 mg/kg BW)。不同年龄-性别组人群以60岁及以上年龄组男性每日摄入量最高,平均为166.55μg/kg BW,占安全摄入量的2.49%。全人群中高食物量消费人群的咖啡因每日摄入量(P97.5)为476.82μg/kg BW,远低于安全摄入量,各年龄-性别组人群高食物量消费人群的咖啡因每日摄入量范围为0.00~3 104.70μg/kg BW,最大值为13~17岁年龄组女性的摄入量。茶叶对于山东省居民饮料中咖啡因摄入的贡献率最高,达到74.19%。3~12岁儿童的咖啡因摄入主要来源为可乐。结论山东省居民饮料中咖啡因摄入的健康风险总体较低,其中茶叶和可乐分别为成年人和儿童的主要贡献食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辽宁地区大米中无机砷残留量暴露对我省居民健康的潜在危险。方法 辽宁省随机选择在大型商场和小型农贸市场共采集样品300份, 采用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大米中亚砷酸盐As(Ⅲ), 砷酸盐As(Ⅴ)的含量。基于点评估和概率评估两种评估方式,对大米中无机砷膳食暴露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经检测的大米中亚砷酸盐As(Ⅲ), 砷酸盐As(Ⅴ)的慢性膳食摄入风险(%ADI)值均远小于100%,急性膳食摄入风险(%ARfD)值均远小于100%。运用风险评估软件@risk7.6概率评估中,在50%,75%,90%,99%暴露量位点下,大米中亚砷酸盐As(Ⅲ), 砷酸盐As(Ⅴ)的风险商(Hazard Quotient,HQ)值均远小于1。表明辽宁地区大米中亚砷酸盐As(Ⅲ), 砷酸盐As(Ⅴ)残留量在人体可接受范围内,无明显膳食风险。结论 辽宁地区大米中无机砷含量的暴露对人体健康处于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3.
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风险评价理论,从反式脂肪酸来源、吸收代谢方式、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中国居民膳食调查和各种食品中反式脂肪酸暴露水平,推算出现在中国居民反式脂肪酸暴露量低于安全摄入剂量,表明中国食品中反式脂肪酸风险尚属可接受范围;最后从降低食物中反式脂肪酸、建立反式脂肪酸的标签制度及实施限量标准两方面提出了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辽宁地区部分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暴露对我省居民健康的潜在风险。方法 随机从辽宁省大型商场和小型农贸市场采集样品共330份, 采用蒸馏法进行二氧化硫残留量检测。基于点评估和概率评估两种评估方式, 对食物中二氧化硫残留的膳食暴露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经检测的不同食品中二氧化硫的膳食摄入风险值均远小于100%。运用风险评估软件@risk7.6进行概率评估, 在50%、75%、90%、99%暴露量位点下, 不同食物二氧化硫的风险商(hazard quotient, HQ)值均远小于1。结论 辽宁地区食物中二氧化硫残留量在人体可接受范围内, 无明显膳食风险。  相似文献   

15.
不同国家和国际组织食品接触材料的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欧盟、美国、加拿大和我国食品接触材料的基本定义、食品接触材料风险评估需要递交的资料和暴露评估的介绍,了解不同国家或国际组织对食品接触材料的风险评估方法,从而对国际上食品接触材料的风险评估有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西安市猕猴桃农药残留水平及累积急性膳食摄入风险。方法对2018~2019年西安市周至县14个猕猴桃主产乡镇共400批次样品进行农药残留定量检测分析,用相对效能因子法进行累积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对400个猕猴桃样品经检测分析,共有280个猕猴桃样品检出了不同程度的农药残留,检出率为70%,农药多残留样品(检出2种以上农药残留)占样品总数50.25%,检出超标农药氯氟氰菊酯1个,禁用和限用农药均未检出。从检出农药毒性分析, 22种已检出的农药中包括14种低毒农药, 7种中毒农药和1种高毒农药,根据相同毒性机制分组为有机磷类、菊酯类、有机氯类、烟碱类农药,且累积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中风险系数分别为34.64%、7.20%、3.90%和2.52%,均处于低风险水平。结论西安市周至县猕猴桃有机磷类、菊酯类、有机氯类、烟碱类农药累积性急性风险较小,急性中毒情况基本不会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针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具有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值和最大使用量的着色剂,开展理论风险评估,了解其使用的安全性和人体健康风险.方法 首先使用丹麦预算法计算着色剂的理论每日最大摄入量.对于预算法评估发现摄入量超过ADI的着色剂,进一步利用我国2012年总膳食研究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预先评估北京冬奥会周边地区主要食品中镉(Cd)暴露水平及可能存在的健康风险,为2022北京冬奥会及周边居民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安全保障提供部分参考依据。方法 在对镉进行危害评估和限量标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2019—2020年北京市某城区和张家口崇礼地区现场采样调查数据,结合2018年北京市主要食品消费量调查数据,运用点评估的方法,对镉的膳食暴露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采集的各类食品中镉总体平均含量为0.010 6 mg/kg,总体超标率为0.47%。北京市居民通过摄入主要食品的镉平均暴露量为5.92 μg/(kg·BW·m),占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推荐的可耐受月摄入量(PTMI)25 μg/kg·BW的23.66%,且粮谷和蔬菜类食品是本次调查膳食镉的主要暴露来源。按其现行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镉的限量标准,除了这两类食品外,其余食品中的镉理论暴露量均未超过PTMI。蔬菜类和粮谷类的推算关注阈值(LOC)为0.172和0.199 mg/kg,略小于国标规定的最大限量值。结论 冬奥会及北京市居民主要食品镉暴露预期总体处于安全水平,健康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9.
Inorganic arsenic (iAs) is a contaminant present in food, especially in rice and rice-based products. Toxicity of arsenic compounds (As) depends on species and oxidative state. iAs species, such as arsenite (As(III)) and arsenate (As(V)), are more bioactive and toxic than organic arsenic species, like methylarsonic acid (MMA(V)) and dimethylarsinic acid (DMA(V)) or arsenosugars and arsenobetaine. An ion chromatography-inductively coupled-plasma-mass spectroscopy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separate the four following arsenic anions: As(III), As(V), MMA(V) and DMA(V). Sample preparation was done in mild acidic conditions to ensure species preservation. The predominant arsenic species found in rice and rice-based products, except for rice drinks, was As(III), with 60–80% of the total As content, followed by DMA(V) and As(V). MMA(V) was measured only at low levels (<3%). Analyses of rice products (N = 105) intended for toddlers, including special products destined for infants and toddlers, such as dry form baby foods (N = 12) or ready-to-use form (N = 9), were done. It was found in this study that there is little or no margin of exposure. Risk assessment, using the occurrence data and indicated intake scenarios compared to reference BMDLs as established by EFSA, demonstrated toddlers with a high consumption of rice based cereals and rice drinks are at risk of high iAs exposure, for which a potential health risk cannot be excluded.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针对广东省本地产茶叶中13种常用农药,评估其慢性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以期为生产监管、消费和制修订限量标准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 采集2017—2020年广东省本地产茶叶110份,按照GB 23200.113—2018方法对13种农药进行残留检测,运用危害指数(HI)法评价其急性和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及其累积暴露风险。结果 共检出8种农药残留,其中联苯菊酯、甲氰菊酯和氯氰菊酯检出率和残留水平最高,该3种农药广东省居民茶叶慢性和急性累积摄入量分别为4.87×10-5 mg/(kg bw·d)和4.79×10-3 mg/(kg bw·d),分别占总农药摄入量的89.09%和86.01%,且均呈现男性高于女性、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的规律。基于累积风险考虑,所有检出农药的慢性和急性累积摄入HI分别为3.69×10-3和4.66×10-1,摄入风险较低。结论 广东省居民通过本地产茶叶导致的多组分农药慢性和急性摄入风险低,但广东省本地产茶叶中农药残留现象普遍,应进一步加强规范农药在茶叶中的使用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