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新媒体的传播优势给传统广播节目带来极大挑战,这也进一步突出了传统广播节目在传播范围、互动、可视化等方面的局限性,造成广播节目受众流失,影响广播节目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地促进广播节目发展,需要立足于新媒体视角,充分把握新媒体优势,对传统广播节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借助新媒体优势创新广播节目,全面推动广播节目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新媒体及网络信息工具层出不穷的当今时代,广播事业也势必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利用新媒体环境给广播节目制作所提供的便利条件,充分展示新媒体环境下广播节目的新变化。利用微信平台与听众进行互动,增近听众与节目的距离,已经成为现如今广播节目的一种通用形式。本文即从微信与广播节目的相互影响入手,试图探寻新媒体与广播事业的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媒体在竞争中不断融合,广播电台编辑的工作内容也在不断扩展,包括将报刊、电视及其他新闻媒体内容进行整合的任务。广播电台要从自身基本业务素质抓起,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要,实现媒体中的跨界融合,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积极策划编排全新的广播节目,打造出一个全新的符合媒体时代需要的广播电台节目。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别从时效性与伴随性两个方面充分分析了新媒体形势下广播所具有的优势及特点,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广播创新的理论支撑,为广播节目的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最后,分别从广播节目的内容形势和制度两个方面详细探讨了广播创新发展策略,以期为新媒体时代广播媒体业务空间的拓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4G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应用,智能手机、电脑、笔记本等各类移动智能终端的不断推广,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愈加丰富。广播节目作为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其可持续发展受到巨大的挑战。因此,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节目如何继续发展壮大、如何进行推广以扩大自身影响力,便成为了所有广播媒介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广播节目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所面临的难题,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节目的推广。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国内电视节目逐渐吸收新媒体技术元素来打造全新的电视节目播出形式。电视节目创新便成为了电视节目实践的一项系统工程。在复杂激烈的媒体竞争下,为了符合受众的心理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便需要对节目形式进行改进。随着传统媒体的播出平台受到新媒体的影响,自身不得去寻求更大的发展平台,而要发展就需要创新。但究其原因为何要对对原来的电视节目进行创新,则需要探索电视创新的本质。它包括新媒体与电视融合背景、电视受众的心理机制的变化、电视主体的创新性提高、社会语境背景下改革的动力等等。  相似文献   

7.
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媒体格局、舆论生态与传播方式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广电媒体传统业务与新媒体业务此消彼长,为广播节目的跨界融合打开了新空间,广播节目升级与蜕变正当时。广电媒体要想提升自身的传播力、影响力与引导力,就要立足媒介融合视域分析广播节目发展的新特点与新形势,以融合转型增强自身高质量创新性发展的内在动能。本文立足媒介融合视域,对新时期广播节目发展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并从内容建设、流程重塑、立体传播、受众中心、队伍建设5个方面探究了广播节目升级蜕变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当下,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更大,广播节目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如果要长期发展下去,势必要做好节目的录制工作,形成可供播出的完整节目,将最新的节目形式传达给听众。本文主要探讨了传统媒体广播节目录制技术。  相似文献   

9.
现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也促使一些媒体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创新.以前在人们的生活中,广播、收音机就是高等的媒体,但是随着电视、电脑、手机等新媒体的出现,人们对广播节目的关注度降低,也相应带来了节目的收视率下降.因此,如今广播节目应更注重改革,不断地通过新的方式来吸引观众.本文就笔者在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感受希望能为广播电视节目的改革贡献出一点微薄力量.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环境下开展新闻发布工作的过程中,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把握新媒体时代的影响构建全新的新闻发布体系。受此影响,网络直播模式逐渐引发高度重视,新闻发布工作中借助网络直播载体构建创新化的直播模式,能够体现新闻发布的网络化特色,能对新闻发布工作的开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新时期在探索新闻发布工作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要从多角度解析新媒体环境的影响,构建全新的网络直播体系,逐步促进新闻信息的高效化传播。  相似文献   

11.
微博与微信等新媒体有着非常广泛的受众基础,因其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殊优势而发展迅速.在广播节目中运用微博微信,可以为节目带来更多的活力.本文分析了微博微信在信息传播上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与传统广播节目相结合的形式对广播节目形式的多样、内容的充实所起到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剑 《电声技术》2020,(2):28-29+58
广播节目是通过声音向其受众群体传达信息以及娱乐活动的,因此声音的处理是广播节目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录制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听众的体验感,也决定了听众是否愿意继续听广播节目。在当今社会要想发展广播节目,那么对录制技术就有着较高的要求,只有对录制技术进行更加系统的研究,广播节目的播出才更加有效果,更加能够吸引广播节目的受众群体。本文通过阐述录制技术对广播节目再创作的重要性,对广播节目录制的硬件设施、录制准备阶段、录制阶段、声音处理阶段进行了研究,为录制技术对广播节目的再创作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结合当前媒体融合的大环境,广播节目做好转型调整,才能更好地谋求自身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的良性发展。文章结合媒体融合对广播节目的影响,首先分析当前广播节目在媒体融合环境中转型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传播方式单一、内容创新乏力、创新理念滞后等,再深入分析和挖掘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节目的转型趋势,并从丰富节目传播方式、推动节目内容转型、创新广播节目发展理念三大方面提出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节目转型发展的策略,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侯玉娟 《广播电视信息》2021,28(4):28-29,33
现阶段,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已经进入到了全新的大数据时代,新媒体成为了国民生产生活的重要网络媒体,也是获取重要信息和新闻的一种渠道.新媒体的大量涌现,给传统媒体带来了严重冲击,尤其是报道形式、栏目设置等方面,因此,要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实现新旧媒体的融合和创新.新媒体更贴近百姓生活,同时还兼具个性化、自由化...  相似文献   

15.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新技术在社会各行各业建设发展方面的广泛应用,极大的促进了新媒体时代到来,而新媒体时代的形成对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对新闻采编人员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基于此,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台要想寻求全新的发展,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就应该加强对新闻采编人员综合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与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工作的需求相适应。本文针对新媒体背景下新闻采编人员能力培养策略进行了探究,提出了相应的能力培养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广播节目内容在不断的创新,对广播制播系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厦门广播电视集团的技术部门为提高广播制播的多样化、自动化、可靠性和安全性,对整个广播制播流程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思考,设计了全新的数据库和文件分离的运行模式和快速的故障处理机制,采购了新的软硬件系统,对制播流程进行相应的优化.同时,对原数据资料的迁移、转换以及声卡使用等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实现了制作、播出的无缝对接,提高了节目播出质量,满足个性化、专业化节目播出的目的,确保广播节目的安全、高质播出.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广播媒体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广播作为传统媒介下,新形势下要想实现更加稳定的发展,必须要与时俱进,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广播媒体的优势所在,切实提高广播媒体核心竞争力。广播编辑作为广播节目制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重视起对广播编辑工作质量的提升,提高广播节目效果及收听率,促进广播媒体良好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概述了广播编辑工作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广播编辑工作的特点;最后探讨了提升广播编辑工作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广播电视编辑业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针对新媒体背景的概念与特征进行研究,充分了解当前广播电视编辑业务活动面临的全新情况、需要解决的挑战问题,如市场生态变化以及信息时效性不足等。在新媒体背景条件下,结合广播电视的编辑业务条件,提出了发展与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环境具有全新的特征,面对网络视频的冲击,对电视新闻编辑主题内容进行多维建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环境特点以及对电视新闻编辑主题内容进行多维建构的需求。提出了强化思想引领,优化新闻主题;转变新闻语态,创新叙事角度;融合新媒体技术,丰富表现形式三个电视新闻编辑主题内容的多维建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与流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广播节目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传播平台.利用这一平台对广播直播节目和录播节目进行混合编排后在互联网上播出已成为网络广播发展的趋势。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微软MediaServices的播放列表功能来实现广播节目直播信号与音频文件的混合编排播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