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为解决热敏变色材料色谱范围窄、颜色变化单一的问题,以使用原位聚合法得到的热敏变色微胶囊为基础模板,将其分别与制备的红、黄色微胶囊进行拼色实验。通过减法混色原理,不同颜色的微胶囊混合后会呈现出另一种颜色,达到了色谱拓展的目的。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红外光谱仪表征了微胶囊的形貌和结构,测试了拼色样品的色差、反射率、K/S值。结果表明:成功制备出了以甲醛-三聚氰胺树脂为壁材、三芳甲烷类基础变色体系为芯材的热敏变色微胶囊;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微胶囊混合体系的颜色也发生显著变化,实现了在不同色调之间的可逆变化,拓展了热敏变色微胶囊的变色色谱范围。 相似文献
2.
3.
4.
可逆热敏变色涂料的微胶囊包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明胶-阿拉伯树脂为壁材,戊二醛作交联剂,对热敏变色复配物进行微胶囊包封,讨论了复凝聚法制备微胶囊对粒度和结构的影响因素。制备出变色灵敏、颜色变化鲜明、具有较强耐候性的可逆热致变色微胶囊,其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27μm。 相似文献
5.
6.
7.
8.
9.
纺织涂料用可逆热敏变色色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对用于纺织涂料的供吸电子型可逆热敏变色色素作一探讨,着重讨论可逆热敏变色色素的各组份对变色温度、变色灵敏度的关系及影响情况,还对色素微胶囊的稳定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采用手工筛网印花方式,将热敏变色微胶囊染料施加到聚丙烯SMS(即纺黏-熔喷-纺黏复合无纺布,其中S指纺黏层,M指熔喷层)非织造布上,研究其变色性能、色牢度、接触角、静电性能、透气性、力学性能等。结果发现:印花后的聚丙烯非织造布的变色性能良好,变色温度在指定温度的±2℃范围内;耐摩擦、耐皂洗、耐汗渍、耐熨烫色牢度良好,均为4~5级,耐日晒色牢度较差;非织造布的接触角小于90°,表现出亲水的特性,吸湿性增强,抗静电效果提高。热敏变色染料还增加了非织造布内纤维间的黏结,使非织造布的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分别约增加10%、50%。但热敏变色染料印花阻塞了非织造布表面的微孔,使得非织造布的透气性几乎为零。此热敏变色非织造布可用于感温产品的包覆材料,但是不适宜用于户外织物。 相似文献
11.
12.
热敏“动态”变色涂料及其印花工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对变色涂料变色原理的分析,并经小样、大样试验,认为热敏“动态”变色印花工艺完全可行。文中还对图案与配色、变色涂料在实际中的应用提出了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对热敏变色纺织品的检测方法展开探究,首先对热敏变色纺织品测试的整个过程进行分析,在热敏变色纺织品的检测实验中,其测试的过程及表征具有重要作用;然后从耐光色牢度、加热时间、温度变化、耐皂洗色牢度、变色完全度、变色效果、织物组织与成色效果方面对热敏变色纺织品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提升热敏变色纺织品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采用传统的涂层工艺,选取水性聚氨酯涂层剂将自制的热敏变色储能材料整理到织物上。对焙烘温度、焙烘时间、涂覆量等主要工艺参数进行研究,当焙烘温度为140°C,焙烘时间为3 min,涂覆量为50 g/m时,经热敏变色储能材料涂层整理后的织物变色性能和储能性能较好。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热敏变色储能微胶囊在织物上能够很好的黏附固着,保证了整理织物性能的耐久性。涂层整理后织物的DSC测试结果显示,涂层织物的储能性能良好,其起始相变温度为32.5°C,潜热值达到7.388J/g,调热值达到1137.752J/m2。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从相变材料的概念,调温机理,对人体的作用为出发点,详细阐述了纤维用相变材料的选择,相变纤维的性能特点,相变纤维制造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