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生产高质量的转杯纱,喂入条子的均匀度、清洁度和条子的内纤维分离度优良是根本保证。在原料较差的转杯纺生产过程中,我们发现并条无法改善条子的均匀度、清洁度和纤维分离度,只有通过在梳棉机上加装自调匀整装置才能达到最佳效果。通过实践证明,在梳棉机有自调匀整... 相似文献
2.
转杯纺纺杯速度的讨论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6
讨论了纺杯速度与成纱号数、成纱质量、气流和落棉、成纱断头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经综合分析 ,认为短纤维纺纱中转杯纺纱机纺杯速度可分为三档 :一档为 1× 10 5r/min~ 1.5× 10 5r/min ,用于纺细号纱 ;一档为 5× 10 4 r/min~ 1× 10 5r/min ,用于纺中、粗号纱 ;一档为 ;2 .5× 10 4 r/min~ 5× 10 4 r/min ,用于纺非棉短纤维粗号纱。 相似文献
3.
4.
5.
6.
自1978年Autocoro转杯纺纱机推向市场以来,已在世界各地售出了200多万头Autocoro转杯纺锭子。如果这些转杯整天不停地运转,则它们每小时可生产1 000_t支数为12 tex~145 tex(Ne 4~Ne 50)的纱线。包含在纺纱盒和纺纱元件中的转杯纺技术对于所生产的纱线质量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为了优化所生产的转杯纱的强度、伸长和均匀度,并同时提高其产量,已经新研制出了用于Autocoro 288机和SE10型纺纱盒,其最高转杯速度达150000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纤维在纺杯内空间及滑移面上的受力情况,并根据力学原理探求它们的运动规律。认为纤维在接触纺杯和滑入凝棉槽的瞬时,速度均发生突变而受到撞击,由此引起纤维的弯折,可能是转杯纱中纤维伸直程度差,强力比较低的原因之一。而纤维进入纺杯的初始状态及纺杯的一些结构参数,是影响纤维在凝聚过程中速度变化程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9.
10.
通过对转杯纺纺纱原理的阐述,对转杯纺半自动接头进行研究,对接头过程的模拟以及显微镜下观察接头缠绕段、捻合段和埋入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描述了转杯纺纱机Autocoro的最新开发成果之一--Fancynation花式纱系统.详细讨论了用于牛仔纱的特殊花型、卷绕过程、接头和使用Fancynation生产多种花式纱的工艺. 相似文献
12.
立达(Rieter)集团的BT系列机器以产量高、适用范围广以及稳定性好著称.新设计的型号为BT 923的半自动转杯纺纱机可以生产出具有极高性价比的高质量转杯纺短纤纱.全新改进的BT 923引领着半自动机器的发展方向,并为半自动转杯纺纱机设定了新的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两种粗节纱的产生原因,分别从设备机件、配棉工艺、纺纱器壳体等方面做了大量试验和分析研究,最后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减少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针对传统型转杯纺因单分梳技术的限制只能纯纺或者混纺性能相近的纤维原料却难以生产纤维性能差异较大的混纺纱的问题,以及基于近年来双喂给双分梳新型转杯纺技术的研究,介绍了传统型转杯纺的成纱机制以及双喂给转杯纺技术的特点,并对比分析了传统型转杯纺纺纱器和双喂给转杯纺纺纱器的结构。通过数值模拟和样纱试纺实验,分析比较了传统型转杯纺和双喂给转杯纺转杯内部流场分布特征,包括转杯内涡流、气流速度以及压强分布,同时也进一步对比分析了2种转杯纺成纱系统所纺纱线的成纱结构及其成纱性能,验证了双喂给转杯纺纺纱技术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17.
以58.3 tex亚麻/棉65/35转杯纺混纺纱为例,根据原料的性能特点,分析纺纱工艺配置情况,合理调节前纺工艺,控制好车间温湿度,制备出合乎要求的熟条;确定转杯纺关键纺机器材的纺杯速度、分梳辊速度、工艺风压等合理的工艺参数.实践表明,这些工艺参数对亚麻/棉混纺纱的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在生产中应重点控制. 相似文献
18.
对Autocoro 312型全自动转杯纺纱机的技术特征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叙述了转杯纺针织纱的纺纱实践,分析了影响OE针织纱质量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9.
转杯纺纱技术具有高速高产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传统转杯纺因单分梳辊的配置不适合纺制纤维性能差异较大的混纺纱,而近年来双喂给双分梳(DFO)转杯纺技术的提出为这类混纺纱开发提供了可能。概述了DFO转杯纺技术的发展历程,比较了其与传统单分梳转杯纺在纺纱器气流场分布方面的异同,探讨了2路独立喂入的纤维在纱线中的混合与分布情况,指出了DFO转杯纱质量提高的原因以及DFO纱线结构的特点。此外,综述了DFO转杯纺技术在纱线产品设计和面料开发方面的进展,展望了该技术未来的发展前景,指出DFO纺纱器的完善和颜色与结构变化花式纱的开发是其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