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有关试验验证与分析,提出了高压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电力电缆的交联均匀性、交联副产物释放和屏蔽层与绝缘交界面光滑圆整性控制及其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2.
附件安装缺陷是目前引发高压电缆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传统的电缆附件安装过程对安装人员要求高、效率低下且缺陷隐患大的问题,该文提出采用激光清洗技术剥离高压电缆绝缘屏蔽,对剥离后的交联聚乙烯界面性能开展试验研究,并分析激光剥离高压电缆绝缘屏蔽的现象和机理。金相显微镜的观测结果和表面粗糙度测量结果表明,与砂纸打磨的电缆相比,采用激光剥离的电缆具有更平整光洁的绝缘表面和更小的表面粗糙度。同时,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激光剥离高压电缆绝缘屏蔽未对交联聚乙烯绝缘造成氧化损伤。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激光剥离电缆屏蔽层的过程中,主要的作用机制为振动效应。利用激光剥离电缆绝缘层的界面性能优异,因此激光剥离技术可用于剥离高压电缆绝缘屏蔽层。  相似文献   

3.
在解剖一个 110 k V交联电缆的故障终端中 ,发现长时间与终端浸渍剂直接接触的交联电缆的绝缘屏蔽发生了严重变性。验证试验表明交联电缆的绝缘屏蔽材料与常用终端浸渍剂的相溶性能很差 ,长时间接触会导致绝缘屏蔽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和电导率发生很大变化。在设计、制造和安装交联电缆终端时 ,应该注意电缆的绝缘屏蔽与终端浸渍剂的隔绝。  相似文献   

4.
改善交联电缆绝缘屏蔽料挤出性能的措施沈阳电缆厂郑尚峰主题词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绝缘屏蔽;有机半导电材料;改进摊kV及以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用绝缘屏蔽,通常是用挤包的可剥离半导电科。j这种半导电料系采用EVA做基料,加入其它助剂混合而成。我们三...  相似文献   

5.
本文叙述了交联副产物对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热老化性能的影响,给出了交联副产物的浓度,指出了对挤包后的交联聚乙烯绝缘线芯进行热处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采用有机过氧化物交联后会产生一些易挥发的副产物 ,如苯乙酮、α-甲基乙酮等 ,因此造成电缆绝缘的性能不稳定 ,严重时会影响电缆的使用。本文通过电缆绝缘的预热处理试验 ,研究绝缘的失重情况 ,以便求得如何使这些副产物尽可能挥发及逸出 ,从而提高电缆绝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正> 在日本,6千伏交联聚乙烯电缆的绝缘屏蔽通常由半导电布带构成。对从运行中拆换下来的6千伏XLPE电缆进行了调查,发现在绝缘表面生长了许多水树。显然,这些水树影响到电缆的寿命。因此,采用挤出绝缘屏蔽来防止电压为6千伏以上的XLPE电缆发生水树老化;另外,为了使电缆接头制作容易、可靠性又高,住友电气公司研制了绝缘屏蔽易剥离的XLPE电缆。  相似文献   

8.
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与直流特性测量方法研究了525 kV挤包绝缘柔性直流海缆的最佳脱气时间,分析了电缆绝缘层中不同位置绝缘的交联副产物相对含量、直流电导率、直流电气强度和平均空间电荷密度随脱气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脱气33 d后,不同位置绝缘的交联副产物含量与直流电性能均趋于稳定,525 kV挤包绝缘柔性直流海缆的脱气时间达到35 d时,即可获得较为稳定的脱气效果。未脱气时绝缘层不同位置的交联副产物含量及直流特性较为均一,脱气过程中内部绝缘的直流特性参数均劣于中部绝缘与外部绝缘。  相似文献   

9.
针对110k V XLPE电缆绝缘交联时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分解产生的副产物对电缆的性能会产生影响的问题,对XLPE电缆进行脱气处理,对脱气前后的电缆绝缘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并对脱气前后电缆绝缘的介电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交联产生的两种挥发性交联副产物α-甲基苯乙烯和苯乙酮的含量在脱气过程中显著降低,XLPE绝缘中的极性基团数量减少,低频电导率降低,从而使XLPE绝缘的相对介电常数和低频介质损耗因数下降,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任虹光  金海云  管新元  李龙 《绝缘材料》2019,52(5):65-68,74
交联副产物释放过程的定量分析和去气工艺研究是高压交联电缆领域的技术难题,本文基于菲克第二定律和顶空气相色谱,采用数学建模和试验验证的方法,研究了影响副产物释放的各种因素,计算了高压交联电缆的去气时间。结果表明:副产物热释放过程主要取决于初始浓度、绝缘厚度、位置分布、去气时间和扩散系数,提高去气温度可以促进副产物的释放,采用低脱气绝缘料可有效缩短去气时间,绝缘厚度对去气时间的影响显著,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可验证实际去气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刘俊翔  李倩 《电力建设》2013,34(12):64-68
在珠三角地区,为缓解输电线路走廊紧缺与电力输送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建设了大量的同塔三回输电线路。与普通的同塔双回线路相比,同塔三回线路的杆塔更高,更容易引雷。介绍了反击和绕击耐雷性能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以广东地区某500kV同塔三回线路为例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对于500kV及以上输电线路,工作电压会对反击和绕击性能产生影响;同塔三回线路的杆塔较高,可根据各层横担高度不同进行差异化绝缘配置;同时,当考虑多层导线间相互屏蔽效应后,处于不同层的导线绕击跳闸率均减小;导线的绕击跳闸率不仅随地面倾角的减小而减小,还随保护角的减小而减小。  相似文献   

12.
基于PSO-BP神经网络的水焦浆管道压降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小型浆体流动试验系统上采用4根不同管径的直管考察水焦浆的阻力特性。水焦浆在管内流动存在壁面滑移效应,具有滑移减阻现象,压降预测需要进行壁面滑移修正。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对BP神经网络进行改进,建立考虑5因子影响因素后的水焦浆管道输送压降PSO-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采用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水焦浆在管道输送中的压降进行了预测,并将预测值与试验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粒子群优化算法改进的神经网络模型可以有效预测水焦浆在管道输送过程中的压降,预测值与试验值之间误差较小,平均绝相对误差不超过10%。  相似文献   

13.
交联电缆绝缘的热延伸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过氧化物化学交联、硅烷温水交联及电子辐照交联电缆绝缘的交联机理及分子结构的分析 ,解释它们热延伸测试值的统计性差异 ,并进一步指出了影响热延伸的综合因素  相似文献   

14.
使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40.5 kV穿墙瓷套管绝缘故障进行了分析.得出故障类型,再对40.5 kV穿墙瓷套管状态良好时和两种典型绝缘故障情况时的电场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类典型绝缘故障均会造成穿墙瓷套管发生严重的放电现象,且内表面半导体釉未与导电排等电位造成的后果是最严重的,对两类典型绝缘故障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硅烷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缺陷 ,在绝缘挤出之后与温水交联之间采用热压模方法修补 ,可达到预期效果 ,即绝缘电性能及热老化性能均能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玻璃钢风管的结构、板材厚度的选取,以及在通风工程上的作用,强调整体式玻璃钢保温风管具有安装方便、整体性能好等优点,但对风管的壁厚没有严格的标准要求,建议我国应重新修订国家规范标准,确定标准的风管壁厚尺寸。  相似文献   

17.
根据雷击现象随机性大的特点,选用蒙特卡罗法并结合电气几何模型对500 kV同杆双回线路的绕击跳闸率进行计算。在计算中,以暴露弧为0时对应的雷电流作为雷电的最大绕击电流,并分析了地面倾角、杆塔结构等因素对各导线绕击跳闸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地面倾角增大,绕击跳闸率先增大后减小;绕击跳闸率随避雷线横担增长而减小;对同杆双回输电线路,应分别计算各导线的绕击跳闸率,而不宜仅仅求得总绕击跳闸率。这样可以对绕击跳闸率较高的导线加强绝缘,以提高线路的耐雷水平。  相似文献   

18.
杨铁君  韩冬 《黑龙江电力》2006,28(2):128-130
通过对110 kV电缆头制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因界面压力、电缆主绝缘回缩、受潮和施工环境等问题的介绍,分析了各环节应注意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鲁皓 《湖北电力》2011,35(3):65-67
在不同弯头壁厚条件下,通过管道应力计算来考察弯头壁厚变化对管道应力、管道对设备接口推力和推力矩以及管系中弹性支吊架荷载的影响.由于弯头壁厚增加,使得管系中弯头处一次应力降低,二次应力上升,使得管系对设备接口推力和推力矩增加,且推力矩的增加尤为显著,使得管系中弹性支吊点荷载增加,支吊架弹簧跳号.  相似文献   

20.
石化设备为保温会包裹一层由隔热层与金属保护层组成的包覆层,应用脉冲涡流检测技术可实现不拆包覆层条件下设备的壁厚检测。但在实际检测中由于金属保护层材质与厚度不一致,会对检测结果与检测误差产生影响。本文搭建了脉冲涡流实验平台,分析不同类型、厚度金属保护层在不同隔热层厚度下对脉冲涡流检测信号影响,结果表明:当金属保护层为铝板与不锈钢板时,其厚度或隔热层厚度增加会增大特征值离散程度,但不影响特征曲线趋势,可通过特征曲线计算被测试件厚度;当金属保护层为镀锌钢板时,其高磁导率特性产生的屏蔽效应与感生涡流会对检测信号衰减及特征曲线产生影响。随着镀锌钢板厚度增加,不同厚度试件检测信号后期衰减差异越小。当隔热层厚度增大到50 mm时,检测信号基本重合,无法通过特征曲线计算被测试件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