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SEM、XRD和EDS等手段观察对比了铸态和锻造态稀土镁合金Mg-5Y-7Gd-1Nd-0.5Zr(EW75)的显微组织,分析了2种状态合金中的相组成及第二相的化学成分,采用腐蚀形貌观察、失重率和电化学测试对比了2个样品的耐蚀性。结果表明,铸态EW75合金中晶粒较大,大尺寸的骨骼状第二相沿晶界分布;锻造态EW75合金中晶粒较小,细小的颗粒状第二相弥散分布在晶界上。与铸态EW75合金相比,锻造态EW75合金中的微电偶腐蚀较弱,表面膜更均匀致密,耐蚀性更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多向锻造的方法对Mg-13Gd-4Y-0.5Zr合金进行塑性变形,研究了该镁合金变形前后的微观组织,以改善其塑性成形能力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次数的增加,合金微观组织中的析出相增多,动态再结晶逐渐充分进行,合金晶粒得到细化。此外,多向锻造后的合金硬度明显高于铸态的硬度,且各次锻造后的合金硬度出现小幅波动。  相似文献   

3.
对EW75合金进行了固溶、400、450℃锻造和不同温度的退火处理,研究了锻造和热处理对EW75合金组织、常温和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多道次多方向的锻造后,EW75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比固溶态有明显提高,而断后伸长率却很低;退火处理后合金的强度较锻造态有所降低,但是塑性得到明显提高;当退火温度为450℃,EW75合金同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塑性;经过450℃锻造后的EW75合金在高温下具有较高的断后伸长率,在应变速率为0.001 s~(-1)时有超塑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挤压温度对固溶态Mg-2.0Zn-0.5Zr-3.0Gd镁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同时,采用浸泡实验和电化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合金在模拟体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挤压态合金主要由大的变形晶粒和动态再结晶晶粒组成,析出相由纳米级的棒状(Mg, Zn)3Gd相和颗粒状的Mg2Zn11相组成。挤压温度在340~360 ℃时,合金中动态再结晶晶粒的体积分数随着挤压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腐蚀速率随着挤压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挤压温度为360 ℃时,合金发了完全动态再结晶,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静态腐蚀速率为0.527 mm/y,腐蚀形式为均匀腐蚀。当温度升高至380 ℃时,部分动态再结晶晶粒发生异常长大现象,导致腐蚀速率随着挤压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5.
对ZK60镁合金在350℃进行了多方向锻造,并通过固溶处理提高铸态ZK60的塑性。结果表明,通过固溶处理能够有效地消除第二相组织以获得均匀的组织结构。通过一次锻造后,ZK60镁合金发生再结晶,多次锻造后获得细小均匀的微观组织,晶粒尺寸能够达到1.5μm。多方向锻造后ZK60镁合金的力学性能得到提高,锻造6次后材料强度提升约81.3%,伸长率提高约180%。  相似文献   

6.
针对Mg-Gd-Y合金塑性较差的问题,研究了固溶态和不同温度锻造加工态高强Mg-Gd-Y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固溶态Mg-Gd合金的晶粒尺寸分布不均匀,平均尺寸约为225μm。当锻造加工温度降低至440和410℃时,合金中第二相的数量明显增多,大量弥散分布的第二相的存在可以抑制动态再结晶的形成。随着锻造加工温度的降低,Mg-Gd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在锻造加工温度为470℃时,Mg-Gd合金的断后伸长率达到最大值19.2%。继续降低锻造加工温度至440和410℃时,断后伸长率反而有所降低。固溶态Mg-Gd合金的拉伸断口呈现脆性断裂的特征。锻造加工温度为500℃的拉伸断口呈现混合断裂特征,而锻造加工温度为470、440和410℃时Mg-Gd合金的断口都呈现为韧性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7.
AZ31镁合金热变形时的显微组织与断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温度下对AZ31镁合金薄板进行了单向拉伸实验,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其拉伸变形后的显微组织,并利用扫描电镜对不同温度下的拉伸断口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在变形过程中发生了动态再结晶.随变形温度的升高,显微组织中再结晶晶粒增多,当温度为250℃时显微组织以动态再结晶晶粒为主,且晶粒细小均匀,而当温度高于250℃后,晶粒长大.断口分析表明:250℃左右变形时,合金进入多系滑移阶段,滑移变得容易,断口呈韧性断裂.因此,认为250℃左右是AZ31镁合金薄板进行塑性成形的最佳温度.  相似文献   

8.
脉冲电流轧制对AZ31镁合金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研究脉冲电流轧制工艺与温轧工艺对AZ31镁合金板材的力学性能、织构、微观组织与沉淀相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冲电流具有促进冷轧AZ31镁合金低温再结晶能力的作用。脉冲电流轧制后的镁合金板材组织由细小的等轴再结晶粒与析出相构成,没有发现孪晶组织,并且完全再结晶,原始晶粒均被细小的再结晶晶粒取代,再结晶晶粒内的位错密度低。而温轧镁合金组织则由稍拉长变形孪晶、粗大的再结晶晶粒和析出相构成,再结晶的晶粒内位错密度高。两种轧制方式下的镁合金析出相均为Mg17Al12。脉冲电流轧制后镁合金的织构具有典型基面织构的特征,而脉冲电流轧制镁合金的织构则出现横向偏转;脉冲电流轧制后镁合金的屈服强度与伸长率均比温轧镁合金的大,但抗拉强度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9.
通过金相、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稀土元素Gd和Nd对AZ80镁合金铸态和挤压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添加稀土元素可以使AZ80镁合金的铸态树枝晶基本消失,晶界处层片状Mg17Al12相增多。均匀化后晶粒尺寸明显减小。合金经挤压后均发生了动态再结晶,动态析出的β相沿着再结晶晶粒的晶界分布。加入2%RE(Gd,Nd)后,析出相阻碍再结晶晶粒长大和粒子激发形核再结晶共同作用起到了细晶强化的效果,且高硬质Al2Gd和Al2Nd相能有效阻碍位错运动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合金的屈服强度。随着RE(Gd,Nd)含量的增多,β相析出减少,稀土相颗粒变大,弱化了动态再结晶效果,导致应力集中,强度下降。当加入2%RE(Gd,Nd)时其抗拉强度最大,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0.
研究挤压温度对铸态Mg-2.0Zn-0.5Zr-3.0Gd生物镁合金组织、力学性能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压温度在330~350℃时,动态再结晶的体积分数随挤压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350~370℃时,动态再结晶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挤压态合金的析出相主要由纳米级的棒状(Mg, Zn)_3Gd相和新析出的颗粒状Mg_2Zn_(11)相组成。合金的力学性能与动态再结晶晶粒的体积分数成正比关系。挤压温度为350℃时,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及伸长率分别为(247±3) MPa、(214±3) MPa和(26.7±1.1)%。随着挤压温度的升高,合金的腐蚀速率先减小后增大,挤压温度为350℃时,合金的静态腐蚀速率及析氢腐蚀速率分别为0.614 mm/a和0.598 mm/a。  相似文献   

11.
在250 ℃对轧制-热处理态ZK60镁合金板材进行9道次不同路径的轧制试验。采用光学显微镜、电子万能试验机、SEM、XRD等研究了轧制试验后ZK60镁合金的显微组织、室温拉伸性能、断口形貌及晶粒择优取向。结果表明:轧制路径对ZK60镁合金板材的晶粒尺寸变化无明显影响,但压下量对镁合金组织内的孪晶变化有很大影响;轧制路径的变化对ZK60镁合金板材的各向异性和力学性能有较大影响,在交叉+45°的路径下轧制后ZK60镁合金板材,各向异性较弱,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和轧制成形能力,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达到244.31 MPa、371.14 MPa和25.46%;交叉+45°路径轧制对ZK60镁合金的晶粒择优取向有明显影响,能够改善镁合金板材的晶粒择优取向和各向异性,提高ZK60镁合金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一种用于AZ31镁合金的新型连续塑性工艺,即闭式锻造挤压。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背散射衍射和拉伸和压缩试验研究合金微观结构的演变和强化机制。结果表明,该工艺可以促进动态再结晶,消除粗大的未动态再结晶晶粒区域,有效细化晶粒,并提高合金的强度、塑性和各向异性。晶粒细化主要归功于应力,促进再结晶的形核并细化组织。完全再结晶的超细晶组织同时提高了强度和塑性。经过60 s封闭锻造和连续挤压后,合金表现出较高的力学性能,其拉伸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抗压强度、伸长率和屈服不对称性分别为305 MPa、337 MPa、295 MPa、27%和0.97。  相似文献   

13.
在实验室中制备了试验用7B04铝合金,经铸造-均质化退火-热轧-中间退火-冷轧后制得7B04铝合金板材,并对合金板材进行了后续固溶时效处理,研究了固溶处理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70 ℃×1 h固溶+120 ℃×21 h时效处理铝合金冷轧板材再结晶明显,有少量晶粒处于伸长状态,除粗大第二相粒子外,未发现细小第二相粒子,综合力学性能较好,抗拉强度为596 MPa,屈服强度为537 MPa,伸长率为14.88%。固溶温度达到480 ℃时,合金再结晶明显,但保温时间不能超过0.5 h,否则合金强度和塑性下降。  相似文献   

14.
通过OM、TEM、力学性能和晶间腐蚀测试等手段研究了7075铝合金经多向锻造和80 ℃×1260 min时效处理后的组织及性能变化,并着重分析了试样在不同状态下的抗晶间腐蚀性能。结果表明:试样经多向锻造和80 ℃×1260 min时效处理后,晶粒得到明显细化,强度大幅提升并使塑性保持良好,晶界的析出相呈不连续分布,抗晶间腐蚀性能得到改善。最终,试样的最佳综合性能为:抗拉强度640.25 MPa、伸长率16.59%、自腐蚀电流密度1.077×10-4 A·cm-2。  相似文献   

15.
异步轧制AZ31镁合金板材在退火处理中的组织性能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异步轧制AZ31镁合金板材经200~350 ℃退火30~120 min后的组织性能演化.在试验条件下,AZ31镁合金板材在200 ℃退火时,随保温时间的延长,组织的均匀程度和晶粒尺寸没有明显变化;在300 ℃退火30 min,基本完成再结晶过程,获得均匀细小的等轴晶,保温时间增加到60 min时,部分再结晶晶粒长大;在350 ℃退火30 min和60 min,均在完成再结晶的同时晶粒长大;300 ℃退火30 min后AZ31镁合金板材的综合性能较好,室温抗拉强度为315 MPa,伸长率为33.0%.  相似文献   

16.
研究新型阻燃钛合金Ti14(α+Ti2Cu)经不同变形量(45%~75%)半固态锻造后的热稳定性能,分析变形量对合金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量改变析出相的形态及晶粒尺寸,使合金具有不同的热稳定性能。随变形量的增加,Ti14合金热暴露后的强度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塑性有所改善。半固态变形量较小时(45%),合金晶粒粗大,Ti2Cu相呈长条状分布于晶界,高的强度取决于析出相强化作用;随变形量增大(75%),晶粒细化,Ti2Cu相呈颗粒状或短棒状弥散分布,产生细晶强化,使得强度和塑性都得到改善。断口分析表明:变形量较小,断口存在大量撕裂棱;变形量达到75%,断口以韧窝为主;表明析出相和晶粒尺寸共同决定Ti14合金的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7.
AZ31镁合金铸轧和常规轧制板的变形组织及形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变形温度为150~400 ℃、应变速率为0.3~0.000 3 s~(-1)条件下,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采用等温拉伸试验对AZ31镁合金铸轧和常规轧制板的高温塑性及组织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AZ31镁合金板的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均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和应变速率的增加而逐渐增大.铸轧板的应变硬化指数和应变速率敏感系数均大于常规轧制板的.在高温低应变速率变形条件下,铸轧板的晶界滑移引起的空洞尺寸、体积分数和密度均大于常规轧制板的.低应变速率下拉伸变形后的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加;不同变形条件下铸轧板的晶粒尺寸均小于常规轧制板的;再结晶晶粒尺寸和Z参数呈幂律关系.  相似文献   

18.
对AZ80镁合金在等温热压缩前采用固溶预处理工艺,通过等温热压缩试验、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背散射衍射等多种试验与分析手段,分析了固溶预处理对AZ80镁合金在不同等温压缩条件下的流变行为和再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410 ℃×2 h固溶预处理后的材料,组织中粗大的Mg17Al12相溶解,在各变形条件下流变应力整体上均低于同条件下的初始锻态材料,峰值流变应力降低10~30 MPa,表明固溶预处理使材料在热压缩过程中得到了一定软化,提高了加工时的塑性变形能力。410 ℃×2 h固溶预处理后,在300 ℃及以下的变形中温区,材料的再结晶机制由不连续动态再结晶转变为连续动态再结晶,使再结晶体积分数明显提高,晶粒细化更充分,塑性变形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9.
采用SEM、EBSD、TEM和拉伸试验等方法,研究不同道次多轴锻造及T852热处理对Al-Cu-Li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Cu-Li合金经多道次多轴锻造后晶粒被显著细化,晶粒尺寸由均匀化退火态的450 μm减小至6道次的5 μm,晶粒细化机制以连续动态再结晶为主,且伴随不连续动态再结晶;6道次锻造合金经T852热处理后,晶界析出相呈不连续分布,晶内析出大量板条状T1相及少量θ′相,与均匀化退火态粗化T1相相比,时效析出T1相发生了明显细化;6道次锻造且T852热处理后,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及伸长率分别高达544 MPa、462 MPa和8.6%,依次为均匀化退火态的2.0、2.4及4.1倍,而且相应的断裂模式由脆性断裂转变为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