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加热温度、终轧温度、冷却速度及卷取温度的控制,并对试验样品进行组织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热轧工艺对Q345B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方案为加热温度(1180±20)℃、终轧温度为(870±20)℃、精轧总变形量为84.28%、冷却速率控制在(10±2)℃/s、卷取温度控制在(620±20)℃.通过生产实践证明此工艺性能稳定,轧后钢板可获得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吴爱新  张丹  赵文成 《热加工工艺》2013,42(3):113-114,117
通过粗轧孔型的设计,增加1立2平中轧机组,优化了中轧、精轧规程,改进了轧机轴承配置形式,设计了新式扭转装置.用165mm×165mm、165 mm×225 mm、165mm×280mm三种连铸坯生产出宽210~355mm、厚度1.8mm的超薄热轧窄带钢,优化了产品结构,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IF钢铁素体轧制工艺具有较多优点,为了稳定生产IF钢薄规格热轧产品并满足最终产品的性能要求,需要根据产线设备能力、设备间距等情况,制定合理的热轧工艺参数。基于梅山钢铁股份公司热轧厂IF钢铁素体轧制工艺实践及试验室模拟试验,获得了不同粗轧终了温度、卷取温度对应热轧产品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考虑不同精轧入口温度、终轧温度与{001}<110>织构平均取向密度关系,以及节能降耗的需要,结合力能参数、设备相对位置,制定出关键工艺参数:板坯出炉温度1 050~1 150 ℃、粗轧开轧温度1 070 ℃、粗轧终了温度920 ℃;精轧入口温度852 ℃,2.0 mm≤h≤3.5 mm时精轧终轧温度800 ℃;h>3.5 mm时精轧终轧温度810 ℃;卷取温度700 ℃。采用上述工艺参数批量生产出h≤2.5 mm薄规格产品,且全部满足下游各种家电板要求的深冲性能。  相似文献   

4.
邹洪流  张勇  刘苗 《上海金属》2012,34(1):58-62
由于热轧高强钢在精轧过程中变形抗力大,常规的温度控制模型虽然能够有效保证终轧温度精度,但因热轧高强钢一般采用高出炉温度、低终轧温度的轧制工艺,机架水参与反馈容易造成前机架变形抗力增加并由此造成精轧边损、轧破、甩尾等一系列质量问题,严重时甚至造成废钢.为此,通过分析精轧轧制力和温度的关系,采用了低穿带速度、低加速度同时轧制过程中后机架无机架水参与设定和反馈的轧制方式,尽管终轧温度精度较之前有所降低,但有效地解决了因轧制力较大造成的轧制不稳定等问题.通过对薄规格高强钢热轧工艺的调整和优化,实现了1880 mm产线批量稳定生产高强钢的目的,提高了宝钢产品的覆盖面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以实验室设计的0.8%Mn-0.041%Ti中钛微合金钢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控轧控冷工艺参数下热模拟试验研究,分析了加热温度、精轧变形量、冷却速度和终轧温度等对Ti微合金化试验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套合适的工艺方案:精轧总变形量应大于60%,终轧温度控制在(850±10)℃,冷却速度控制在10~20℃/s,卷取温度控制在(600±10)℃时,试验钢能够获得优良的组织与性能。并通过试验验证了终轧温度对试验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终轧温度为850℃时,该试验钢的屈服强度为491 MPa,抗拉强度为625 MPa,断后伸长率为33.6%,平均晶粒尺寸为10.34μm,组织比较均匀。试验钢在满足力学性能条件下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对改进现场控轧控冷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余志军  唐继华  李峰 《轧钢》2013,30(1):63-65
介绍了柳州钢铁集团公司热轧厂轧制由304不锈钢板和Q235B普碳板复合而成的不锈钢复合板的化学成分、加热工艺,以及粗轧、精轧、冷却、卷取工艺,现该厂已能稳定生产厚度规格为6(3mm×2)mm~12(6mm×2)mm的不锈钢复合板卷。  相似文献   

7.
对于C—Mn和C—Mn—Nb微合金钢,进行了一系列控制轧后分段冷却的热轧试验,观察了金相组织并测试了其力学性能。选择优化的轧制冷却工艺,对两种钢分别可以得到强度为450MPa和580MPa,板厚为3.8mm的热轧钢板,并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相似文献   

8.
为降低Q235热轧钢板的带状组织、提升其弯曲成形性,利用Taguchi正交试验法选定了精轧轧制速度、精轧完成温度、盘卷速度及盘卷温度这4项工艺参数,探讨了Q235热轧钢板热轧后上述工艺参数对带状组织最大厚度与最大长度的影响,确定了Q235热轧钢板的最佳热轧工艺参数组合,并进行了弯曲试验验证。结果显示:各工艺参数对带状组织最大厚度的影响程度顺序为精轧完成温度>精轧轧制速度>盘卷温度>盘卷速度;而对带状组织最大长度的影响程度顺序为精轧完成温度>盘卷温度>盘卷速度>精轧轧制速度;降低Q235热轧钢板中带状组织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精轧轧制速度为0.80 m·s-1、精轧完成温度为870℃、盘卷速度为2.80 m·s-1、盘卷温度为650℃,在此热轧条件下带状组织的最大厚度减少了65%、最大长度减少了74%。  相似文献   

9.
张明金  王洪彬  李新东 《轧钢》2009,26(4):55-60
针对莱钢银山型钢有限公司1500mm热轧带钢生产线在冷轧料HPHC薄规格普碳钢Q235B、Q215B的生产过程中出现头尾拉窄的现象,通过借助测宽仪、板形仪及历史趋势查询等手段,分别对粗轧区域&精轧区域,卷取区域带钢头尾拉窄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粗轧头尾短行程功能(SSC)、E1立辊磨损情况、粗轧拉钢系数&精轧活套控制、张力控制、卷取张力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最终使带钢宽度控制精度在±5mm公差范围内的达到97.5%。  相似文献   

10.
42CrMo钢轧制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轧钢厂生产的Φ100 mm以下规格42Cr Mo钢热轧态硬度超标现象,研究了常规轧制工艺和控轧控冷工艺,分析了不同工艺参数对42Cr Mo钢金相组织与硬度的影响。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将终轧温度控制在830~850℃,轧后保温罩冷却速率控制在0.1~0.2℃·s-1,出保温罩温度控制在400~500℃。结果表明:采用常规轧制工艺,42Cr Mo钢的硬度值普遍在290~330 HBW之间,金相组织主要为贝氏体;采用控轧控冷工艺,42Cr Mo钢的硬度值可控制在220~260 HBW之间,金相组织为铁素体与珠光体;通过优化在线轧制工艺参数,42Cr Mo钢热轧态硬度满足了标准要求,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钢材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利用试验轧机研究了粗轧道次压下量、精轧道次压下量和中间待温厚度对X70级管线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工艺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增大粗轧、精轧道次压下量或增大待温厚度,试验钢屈服强度略降低,但落锤撕裂(DWTT)韧性明显提高。扫描电镜(SEM)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表明,随着大角度晶界所占比例增大,有效晶粒尺寸减小,DWTT韧性提高。粗轧、精轧道次压下量对DWTT韧性的影响较待温厚度的影响更小,在保证待温厚度的前提下,为减小轧机负荷,获得较好板形,可以适当减小粗轧、精轧道次压下量。  相似文献   

12.
王继光 《轧钢》1990,(4):42-43
1.前言由于450mm 热轧窄带钢轧机有其独特优点,所以在我国发展很快。其产品主要用作焊管坯,产品规格为2.5~5.0×100~250mm。在实际生产中,多种原因可造成带钢轧制时各架次的秒流量不等,当带钢产生的张应力超过一定值时,出现拉钢现象,导致轧出的带钢两头宽、中间窄。GB8164—87规定,带钢的宽度公差为±1.5mm。拉钢越严重,带钢的宽度控制越困难,因宽度超差造成废品的几率越大。同时给焊管生产带来困难。如何将拉钢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成为实际生产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石旭麟  钱张信 《轧钢》2015,32(5):17-19
通过相图、轧制理论以及对热轧带钢金相组织的观察,对比分析了EF08钢、410S铁素体不锈钢和304奥氏体不锈钢热轧过程中的变形抗力和动态回复再结晶能力。结果表明:EF08钢奥氏体区在900~1 200 ℃,热轧过程处于奥氏体相区,其动态回复再结晶能力较410S铁素体不锈钢和304奥氏体不锈钢强;EF08钢的粗轧过程轧制特性与304奥氏体不锈钢相近,精轧后几道次与410S铁素体不锈钢类似。  相似文献   

14.
主要分析了钢中氮含量对钒微合金S450J0-T热轧H型钢铸坯裂纹指数以及轧后表面裂纹的影响。结果表明,S450J0-T钢轧后腹板裂纹是由连铸坯上细小裂纹引起,并在轧制中扩展形成;降低钢中氮的质量分数在0.008%以下,可以保证S450J0-T钢的表面质量;通过工艺优化,可以使钢中氮的质量分数控制在0.007 1%,S450J0-T钢铸坯表面裂纹明显减少,轧材裂纹修磨率降低约22%。  相似文献   

15.
在吐鲁番干热大气环境中对Q235和Q450钢进行4 a大气暴晒实验。结果表明,两种钢表面均有较为明显的锈层,Q450耐候钢4 a的平均腐蚀速率为12 g·m~(-2)·a~(-1),Q235钢平均腐蚀速率为14 g·m~(-2)·a~(-1),Q450钢腐蚀速率相对较低,腐蚀坑深度较浅。腐蚀产物主要由α-FeOOH,γ-FeOOH和Fe_2O_3·H_2O组成,其中Q450钢腐蚀产物中α-FeOOH比例相对较高,腐蚀产物致密。电化学阻抗测试结果表明:Q450钢腐蚀产物电阻远大于Q235钢的,表面电荷转移电阻也大于Q235钢的,即Q450钢耐蚀性较好,腐蚀产物对基体保护作用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6.
王四海  包建华  于晓波 《轧钢》2011,28(3):54-56
针对热轧中宽带钢宽度偏差较大的问题,通过将粗轧立辊和精轧立辊分别改为锥面辊和孔型辊,并减少拉钢现象、减轻炉底黑印,使成品带钢头尾宽度偏差由0~+20mm缩小至0~+10mm。  相似文献   

17.
2016年,由含硼热轧低碳SPHC钢板冷轧的钢带边部出现大量裂纹。对SPHC钢进行了连续冷却转变试验及现场试验,发现SPHC钢带边部开裂是由于其精轧温度低于钢的相变温度,产生了先共析铁素体,甚至出现纤维状组织所致。据此采取了一些预防措施:优化温度等除鳞工艺参数,减少粗轧和精轧的除鳞道次,使终轧温度从878℃提高到888℃以上、卷取温度从620℃提高到660℃。结果,钢带边部组织由纤维状改善为粗晶组织,解决了钢带边部开裂问题。  相似文献   

18.
日本钢铁公司君津千叶实验室试验了一种生产80kg/mm~2级热轧薄板控制冷却方法。此种技术可归述为:1.控制冷却和降低卷取温度以改善组织达到强化效果;2.减少 P 和S 含量改善加工和焊接性能,同时添入 Ca来控制硫化物的形态。试验钢不含有沉淀硬化元素,其成份为(重量%):0.18C,0.58Si,1.57Mn,0.01P,0.001S,0.024Al,0.002Ca。该钢经 LD 法精炼、加热温度1100℃、热轧至2.9mm 厚,终轧温度控制在775℃~875℃,热轧后经辊道直接进入淬火段,卷取温度为150℃~600℃(可由淬火终了温度调整)。  相似文献   

19.
高强度厚壁H型钢粗轧工艺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研究了粗轧工艺参数对海洋石油平台用H型钢(55C钢)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对初轧后试样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显微组织观察以及晶粒大小的测定,并用精轧试样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粗轧总变形量和开坯终轧温度对55C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55C钢经较低的930℃终轧温度和较大变形量(60%)的粗轧有利于生成大量细小均匀的再结晶奥氏体等轴晶粒,为后续精轧阶段生产工序特别是最终获得细化的铁素体晶粒提供必不可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张桂营 《轧钢》2023,40(1):130-134
针对津西钢铁集团公司热轧H型钢产线加热炉能力不足以及粗轧道次时间较长,难以发挥精轧机组的生产能力的问题,采用不同坯料尺寸进行了生产探索。通过对比采用230 mm×350 mm方坯(F2坯料)和320 mm×410 mm方坯(F3坯料)时生产工艺参数、产品组织性能以及各项经济指标,得到如下结论:津西H型钢产线采用F2坯料可缩短加热时间,降低加热温度,降低精轧温度;采用F2坯料生产的H型钢具有更细的晶粒、更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冲击韧性;采用F2坯料较F3坯料具有更好的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