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10)
文章立足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区域特点,针对寿宁县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存在的产业特色不明显和发展体系不完善等制约因素,建议构建“三库一基金两机制”支撑体系,按照“开展试点、总结推广、打造品牌、创新营销”的发展路径,通过每年滚动孵化发展20个以上特色种植业和20个以上特色养殖业,实现3年期间培育100个以上特色生态农业产业项目的发展目标,从而形成“一业一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带动农村产业兴旺、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实现“富民兴渝、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奋斗目标,重庆市委、市政府决定在2003年启动实施“百个经济强镇工程”。 “百镇工程”的实施,能加快全市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二三产业的发展,培育和孵化农村经济的增长点、支撑点、带动点,因而,产业立镇、产业兴镇、产业强镇是“百镇工程”的基点,其建设特点是根据乡镇的资源优势、现实基础和市场条件等比较优势,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建成各具特色的城镇。  相似文献   

3.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实践证明,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的这一重要论断,符合中国国情和客观规律,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可行性。故县以小城镇建设为龙头带动农村产业滚动发展,初步实现了“建一个城镇、兴一批产业、财政增收、农民致富”的目标。在全县奔小康的征途上,建制镇的经济以高于其它地区刀%的速度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其他地区300元以上,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县的附院以上,财政总收入占全县的0%以上。小城镇稳稳地撑住了攸县小康的“半壁河山”。快县把小城镇建设当作拓宽农村经济发展领…  相似文献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绝不是单纯的“支农”、“建农”问题,必须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城乡统筹”战略思想为指导,把城市和农村紧密联系起来,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进程,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5.
谢瑞武 《城乡建设》2014,(12):38-39
正经济学认为,城镇化是各种非农业发展的经济要素向城镇聚集的过程,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是由农村演变而来,又不同于农村的人口聚居及其活动方式的制度安排,经济的发展必然促进各种经济要素在地区间进行流动,城镇化就是这种要素流动的结果。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中国社会发展诸多问题中的显性问题,投资、产业在城镇的集中、城镇化基础设施的发展等,直接带动了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6.
对小城镇发展旅游存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一.发展小城镇旅游业的意义 1、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小城镇居民收入。 旅游业作为一项关联性强的产业,能带动旅游“食、宿、行、游、购、娱”的发展,刺激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小城镇旅游业的发展,能促使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健康、快速的发展城镇经济。 同时,旅游业是以提供劳务商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的劳动力的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5)
为加快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农村产业振兴,按照区委、区政府“1368”工作计划和“2698”重点工程要求,2018年永年区农业农村局通过打造广府东街“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进一步抓好产业扶贫、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扫黑除恶、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抓好蔬菜产业振兴、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进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等措施,大幅提升了永年区农业农村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佛山市南海区围绕“富民强区、幸福南海”的城市发展战略,结合“中枢两翼、核心带动”产业行动计划等具体工作,充分利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把南海构建成“智慧政务的先行区、生态文明宜居区、智慧产业提升示范区、城市智慧发展的探索区“。  相似文献   

9.
“三区一线”城镇化现状    城镇化水平低 云南“三区一线”是指“贫困地区、山区、民族地区和边境一线”。其小城镇规模小,层次低,要素聚集能力弱。规模小导致城镇功能难以完善,吸引力差。特别是它们是产业结构单一,缺乏有力的产业支撑,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微弱,加上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不够发达,小城镇的就业空间和容量十分狭窄,人气不旺。双江县勐库镇地处云南西南部临沧市,为“三区一线”中经济实力较强、城镇化水平较高的一个镇,其发展都非常落后,处于区域-城市开发前期。因此, “三区一线”城镇要想融入我国城镇化浪潮,…  相似文献   

10.
“以工带农、以工建镇”的江苏省小城镇是中国农村工业化和就地城镇化的代表模式之一。在统筹城乡、产业互动的新型城镇化导向下,探寻小城镇发展转型路径成为新时期江苏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基于产镇要素驱动视角,回顾了江苏省小城镇40年的发展历程,从“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社会网络、制度变迁”四方面探究产镇要素演化机理。在此基础上,聚焦从“拼合”到“融合”的演化路径,针对小城镇产镇要素失调的现实因境,提出构建“产、镇、人、文”四位一体的产镇融合发展模式及规划策略体系,以期为我国小城镇发展转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