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利用参数化点法建立概念车中悬架模型,采用因子设计法建立DOE设计矩阵,进行单目标多系统因子的数字虚拟试验,求出对虚拟样机性能影响很大的系统因子,为进一步研究概念车中悬架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的悬架虚拟样机库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悬架的运动学和柔顺性(K&C)关系入手,以多体系统动力学为理论依据,建立了包含多种悬架的虚拟样机库。该虚拟样机库具有:①开放性。通过修改参数可以方便地构建用户自己的悬架虚拟样机;②实用性。虚拟样机库中的悬架都是企业实车悬架,对其仿真得出的悬架K&C特性具有重要的工程参考价值;③基础性。可快速构建多种前后悬架布置形式的整车虚拟样机。该虚拟样机为悬架产品乃至底盘产品的综合化、集成化、并行化设计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轻型卡车的双横臂独立前悬架系统建立了其运动分析的数学模型,并采用ADAMS分析软件建立了双横臂独立悬架虚拟样机模型,对其进行仿真分析.通过修改悬架系统的几何参数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分析,得到了较好的分析仿真结果,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基于试验研究建立了某款车用磁流变阻尼器的数学模型。利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SIMPACK建立了某款乘用客车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和虚拟仿真环境。针对半主动悬架系统和转向系统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PID神经网络协调控制器,并在Matlab环境中定义了半主动悬架协调控制器与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的数据交换接口,实现了汽车半主动悬架和转向系统的协调控制。仿真结果表明:PID神经网络协调控制策略可以抑制由悬架传递的振动,调节汽车转向时车身的横摆及侧倾运动,有效地解决了汽车悬架设计中操纵稳定性与行驶平顺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基于虚拟激励法的移动手臂振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行研制的具有悬架的移动手臂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离散化方法建立移动手臂振动动力学模型,然后通过虚拟激励法,得到了移动手臂在不平地面随机激励下的动态响应,为机器人悬架设计和移动手臂振动控制提供了快速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应用负刚度理论,建立新的汽车悬架系统,来降低悬架系统的固有频率,在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Car中建立整车虚拟样机模型。在研究整车平顺性时,对有无负刚度悬架系统整车模型进行了随机路面输入下的平顺性仿真试验,通过对比仿真结果可以知,仿真结果与MATLAB仿真结果一致,即负刚度悬架系统可以减小系统的固有频率,降低系统的振动传递,能够较好的改善汽车平顺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ADAMS的主动悬架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车辆控制系统的研发成本,近年来虚拟仿真技术在车辆控制系统的开发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某皮卡车为研究对象,运用ADAMS/view软件建立了包括前后悬架、轮胎、车身、转向系和人-椅系统等在内的整车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并对建模中的若干关键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利用ADAMS/view中的控制工具箱设计了基于PID控制策略的主动悬架控制系统,对其进行闭环系统仿真,通过不断修正控制参数直至得到满意的控制效果.将采用主动悬架系统得到的仿真结果与采用被动悬架系统得到的仿真结果进行了性能对比,结果表明,主动悬架系统有效地改善了车辆的行驶性能.  相似文献   

8.
巴哈赛车由于运行路况复杂,悬架系统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为提高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周期,基于ADAMS软件对巴哈赛车悬架系统进行了运动仿真与优化设计.根据整车基本参数,利用ADAMS/Car建立虚拟样机,通过ADAMS/Insight分析硬点坐标与悬架参数的影响关系,根据分析结果对硬点坐标进行优化,使悬架技术参数接近设计目标值.分析结果显示:巴哈赛车的前悬架上摆臂前点Z坐标、前悬架上摆臂后点Z坐标、转向横拉杆外点Z坐标对巴哈赛车车轮定位参数的影响系数较大;后悬架上横拉杆外点X、Y、Z坐标对巴哈赛车后悬性能参数的影响系数较大.优化相应硬点坐标并仿真,可使悬架技术参数接近设计目标值.经过实车跑动验证,该优化方法可以提高巴哈赛车悬架设计效率,提高整车性能.  相似文献   

9.
参考丰田考斯特车型,对国内7 m中型客车空气悬架进行设计。根据样车的前悬架结构参数,确立虚拟主销式双横臂独立空气悬架的硬点坐标,在ADAMS建立空气悬架虚拟样机,分析前轮定位角及前轮侧向滑移量随车轮跳动的关系特性,得到悬架导向机构合理的运动轨迹。在SolidWorks设计悬架三维模型,将设计的悬架试制并安装在试验样车上,按照GB/T 6323—2014《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进行整车转向回正性、转向轻便性和稳态回转的道路试验。按照QC/T 480—1999对试验车辆的操纵稳定性综合评分,左转87.7分,右转90.5分。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车辆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汽车乘坐舒适度与运行平稳性易受悬架系统影响的特点,采用虚拟样机技术对车辆空气悬架系统进行了研究.首先,依据某车型悬架系统参数建立仿真模型,然后结合试验设计DOE分析技术对车辆悬架系统中的关键部件进行分析,最后采用"敏感度分析—硬点优化—试验验证"的控制理论,对空气悬架结构的KC特性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四轮定位参数经过优化之后,前束角从1.37°减至0.3°;外倾角优化后为0.012°/mm,符合(-0.003°~0.015°)/mm的设计要求;主销内倾角优化后为7°~11.5°,较优化前更好地满足了设计要求;主销后倾角在优化后表现出轮跳工况下基本保持不变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多桥转向车辆的转向特性,应用ADAMS/Hydraulics软件建立了双气室油气悬挂系统的虚拟样机模型。通过对双气室油气悬挂系统的仿真结果和试验数据的对比,证明了虚拟样机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非独立式和连通式油气悬挂系统的刚度特性及其对车辆侧倾特性的影响。通过对多桥转向车辆虚拟样机方向盘转角阶跃输入的操纵稳定性分析,探讨了连通式油气悬挂系统参数对多桥转向车辆整车转向特性和车身侧倾特性的影响,为油气悬挂的设计和车辆操纵稳定性的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虚拟样机技术建立了重型商用车驾驶室空气悬置多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道路试验对仿真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了其模态特性及乘坐舒适性。以驾驶室悬置元件刚度、阻尼为因子,运用正交试验技术对驾驶室悬置系统参数进行了匹配优化,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驾驶室空气悬置参数可使驾驶室的乘坐舒适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SUV车抗点头和抗抬头性能较差,运用虚拟样机技术,建立其前后悬架虚拟样机模型。通过虚拟仿真,揭示了各自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规律。在较少改动零部件的前提下,对模型中前悬架导向机构的硬点进行了调整。结果表明:将下控制臂与车架前安装点向下调整20 mm,抗点头和抗抬头性能分别提高约80%和30%。为了考察此改动对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整车虚拟样机模型,并按照国标对稳态回转特性进行了虚拟和实车试验,结果两者吻合较好,从而验证了虚拟样机模型的正确性。此外,对前悬架改进前后的整车虚拟样机模型分别进行了转向回正及阶跃输入虚拟试验。结果表明,该改动对整车性能影响很小,前悬架导向机构硬点的调整方案,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根据车速,路谱和载荷实时调节悬架参数的产主动悬架设计方案。将车辆模化为七自由度振动系统,采用频域法进行随机响应计算,仿真结果表明同传统的被动悬架相比这种半主动悬架可使车身振动显著减小,提高了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虚拟仪器的车辆性能测试系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传统仪器在车辆性能测试中存在的不足,将虚拟仪器技术引入到车辆性能测试中,开发了基于虚拟仪器的车辆性能测试系统。通过采用PC-DAQ方案以及多传感器采集和数据融合,并配以PC机平台和虚拟仪器软件,构建了可以对汽车排放、噪声、前大灯、制动、悬架特性、底盘测功、转向操纵以及侧滑等性能进行测试的控制仪器和系统。实车测试证明,该系统的测试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借助对振动系统传递矩阵分析,直接利用与系统设计参数相关的灵敏度函数确定汽车座椅—悬挂振动系统良好传递特性的方法。为汽车座椅—悬挂系统参数的设计和修改及汽车平顺性的改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ADAMS的汽车操纵稳定性虚拟试验演示系统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DAMS动力学软件建立了整车多刚体系统模型.分别考虑车型、悬架、轮胎、车速等不同因素对整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进行整车操纵稳定性6个性能试验的仿真分析.利用获取的动力学分析数据、仿真动画,实现汽车操纵稳定性虚拟试验演示系统.  相似文献   

18.
为了高效而准确地对车内噪声品质进行评价,针对B级车稳态工况下的车内噪声,建立了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的声品质评价系统。用等级评分法对30个稳态噪声信号进行了主观评价试验,并通过相关分析得出了对声品质有重要影响的客观参量。采用RBF神经网络构建了车内噪声品质的评价模型,其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4.5%。以评价模型为基础,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和多线程并行处理技术,设计了基于虚拟仪器的声品质评价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比传统的主观评价试验系统的测试时间缩短了90%,并提高了评价结果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