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利 《陕西煤炭》2010,29(3):65-66,64
根据淮南矿区C13煤层突出危险性大的特点,建立急倾斜煤层掘进过程中的模型,利用RFPA-2D软件系统结合现场实测和实验分析取得的原始数据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比较模拟突出结果和现场实际突出事故的特点进行验证,提出了影响急倾斜松软煤层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松软突出煤层钻进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软突出煤层深孔打钻技术难度大,需要改进抽放方法。介绍了大众煤矿掘进工作面分段打钻抽放瓦斯的情况,通过采取"分段抽放,充分卸压、延伸钻孔"方法,有效地解决了松软突出煤层掘进工作面深孔钻进的技术难题,降低了钻进故障率,减少了喷孔、卡钻等动力现象,提高了钻进深度和打钻效率。  相似文献   

3.
樊九林 《煤矿安全》2012,43(8):62-64
针对松软突出煤层瓦斯抽放钻孔施工深度浅、成孔率低等难题,通过优选施工钻具,改进排渣方式和适当的技术参数入手,提高了钻进深度,成孔率大幅度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综放开采技术在急倾斜特厚松软易燃煤层中的应用,提出了综放开采技术在该地质条件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技术可行、安全可靠、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松软破碎低透气性煤层打钻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提出了解决松软破碎低透气性煤层打钻方法,并通过改进钻杆和排渣方法,使钻进深度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针对急倾斜突出煤层掘进顶板易冒落或倾出引起瓦斯超限事故,进行了掘进工艺对比和综合分析,总结出了顶煤易冒落或倾出引起瓦斯超限因素,通过采取综合措施,防治了顶煤冒落或倾出引起瓦斯事故。  相似文献   

7.
卓军  石永奎  沈蓥 《煤矿安全》2019,(3):139-143
为解决急倾斜煤层巷道施工顶煤极易垮冒进而导致顶板失稳变形的问题,系统地研究了急倾斜煤层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等问题,提出了随煤层厚度变化动态调整巷道断面尺寸、异形断面不等强锚网索喷耦合支护、关键部位补强加固组成的不等强耦合动态支护技术方案,并通过数值模拟和井下工程实践对支护效果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通过随急倾斜煤层厚度变化及时以巷帮煤岩切点调整巷道断面尺寸可避免顶煤和底板出现卸压三角区,全断面锚网喷支护配合顶板高预应力锚索、高帮锚梁参配钢筋梯、顶煤大托板护壁共同形成悬吊组合拱结构实现控顶卸压,巷顶揭露的煤壁垂直于顶板设计能够有效控制顶板抽冒,实现对急倾斜松软煤层巷道围岩变形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突出煤层打钻防喷孔装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存强  宋庆尧  聂政 《煤炭技术》2005,24(10):60-60
介绍了解除突出煤层打钻期间煤与瓦斯喷出威胁的实用新型装置的构造、原理及操作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急倾斜突出矿井煤层群开采技术条件,并基于江西沿涌矿井的32采区开采,论述了急倾斜突出煤层解放层选择,通过对瓦斯突出强弱和保护层的顶板冒落高度数量分析,推荐了合理的突出煤层开采顺序,为矿井工作面接替和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在高突矿井急倾斜松软煤层巷道掘进工作中,优先进行局部瓦斯治理,选择先进掘进方法,合理优化巷道支护参数,是实现矿井巷道掘进本质安全生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急倾斜松软煤层巷道的支护难题,采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急倾斜煤层巷道围岩应力和位移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急倾斜煤层巷道开挖以后,巷道顶部形成的自然平衡拱逐渐沿煤层倾斜面向上扩展,与巷道顶部垂直应力的分布形态相似,巷道顶部煤体及煤帮是支护的关键部位。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以锚、带、网、索主动支护为基础,配合高强度拱形梁的综合控制技术,旨在充分调动围岩的自承能力,使支护体系与围岩形成承载整体。现场应用表明,提出的支护方案可有效控制巷道稳定,巷道两帮变形量不足40 mm,为类似条件急倾斜煤层巷道支护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急倾斜近距离厚煤层联合开采新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倾斜近距离厚煤层因其特殊的赋存条件 ,导致难以实行机械化开采且开采时煤层间相互影响严重。文章介绍了新疆乌鲁木齐矿业集团急倾斜近距离厚煤层水平分段轻型支架放顶煤联合开采技术及取得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大倾角综采工作面特点分析与安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分析了大倾角综采工作面的特点及说明了应该采取的各种安全技术措施.通过在许疃煤矿3234大倾角综采工作面的成功回采分析了成功回采的经验,同时提出了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宁桂峰 《煤炭工程》2014,46(7):49-51
急倾斜煤层开采条件恶劣,国内外没有长壁综采成功的先例,通过采用俯伪斜综合机械化开采工艺,减小了工作面实际倾角,克服了传统采煤方式落煤飞矸窜入液压支架伤人的现象,采煤机、刮板输送机、液压支架配套中,建立稳定一致的梁端距以及通畅的行人通道是基本的要求,为此创新研发了菱形液压支架,导向输送机为采煤机提供割煤过程依托,论述了菱形液压支架及其与特型采煤机、输送机的配套关键问题,液压支架的调整能力是保证采煤推进过程中设备不下滑的基础。通过工程实际应用,急倾斜俯伪斜长壁综合机械化开采效果显著,是急倾斜煤层开采方式的重大突破,设备之间协调运转,顶底板维护良好,对复杂难采煤层综采技术具有重大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确保水体下急倾斜薄煤层胶结充填开采取得良好效果,采用实验室试验方法,研究了以矸石作为充填料、水泥-水玻璃作为注浆胶结料进行采空区胶结充填时胶结充填体的力学特性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水灰比和矸石粒径影响矸石胶结体的力学特性,当水玻璃浓度一定时,矸石胶结体的强度随着水灰比和矸石粒径的增大而呈降低趋势,塑性流动特性随水灰比增加明显。基于急倾斜薄煤层的有限充填空间、充填工艺和顶板控制要求,合理确定了充填开采的矸石粒径小于150 mm、水灰比为0.8∶1.0、水玻璃浓度为30 Be。现场工业试验及观测表明,急倾斜薄煤层采空区矸石注浆充填取得了良好效果,确保了水体下急倾斜薄煤层的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16.
急倾斜多煤层上保护层保护范围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急倾斜煤层上保护层俯伪斜开采的保护范围划定问题,采用三维快速拉格朗日法,通过模拟上保护层俯伪斜开采后被保护层的应力场及变形场的动态发展过程,确定了随着上保护层工作面的推进,被保护层的垂直层理面应力和煤层变形规律;根据上保护层开采后的应力卸压保护准则和煤层变形保护准则,确定了上保护层沿走向和倾向的保护范围.研究表明,急倾斜煤层俯伪斜上保护层开采后,上保护层俯伪斜采煤法沿倾向上、下边界的卸压角分别为81.5和74°;沿走向的卸压角在倾向上呈非均匀分布,大小为30~52°,伪倾斜工作面中部的走向卸压角最大,为52°.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考察结果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7.
大倾角硬顶软底软煤走向长壁综放开采集成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硬顶软底软煤大倾角煤层埋藏条件复杂、开采难度大的条件,通过工作面“三机”配套、超前预爆破、回采工艺、巷道优化布置、矿山压力监测、工作面安全管理保障技术集成体系的应用,解决了该类煤层走向长壁综放开采难题,取得了良好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郝世俊  殷新胜  方俊 《钻探工程》2021,48(S1):173-180
碎软煤层在我国煤矿区分布广泛,具有瓦斯含量高、压力大、渗透率低等特征,在碎软煤层中钻进存在喷孔、塌孔、排渣不畅等问题,导致碎软煤层钻进困难、孔内事故频发,进而影响成孔深度和成孔率,造成瓦斯治理盲区;尤其是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碎软煤层瓦斯抽采孔工作量和成孔难度不断增大。针对碎软煤层瓦斯抽采对钻孔施工需求,研究开发了高转速螺旋钻进工艺、中风压空气钻进工艺、气体定向钻进工艺等实用、经济的碎软煤层高效钻进技术,破解了碎软煤层钻孔排渣护孔、轨迹控制和高效成孔等方面难题,实现了碎软煤层钻孔在服役周期内的长效利用,相关技术在安徽、贵州、山西等地区成功推广应用,达到高效、精准抽采的目的,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9.
根据马家沟矿急倾斜煤层开采地表实测资料和现场勘察结果,对地表非连续变形的分布、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马家沟矿急倾斜煤层开采地面发育大量裂缝,这些裂缝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间隔性,在时间发育上具有间歇性,对地面沉陷分区性具有控制作用,对采动影响范围扩展具有屏障作用.这些认识对类似条件矿井的急倾斜煤层"三下"开采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秦涛  段燕伟 《中国矿业》2020,29(3):130-134
为了研究急倾斜薄煤层工作面推进速度对顶板岩层活动的影响规律,以新铁煤矿99#煤层的赋存条件及开采情况为研究背景,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别对不同推进速度下的顶板垂直应力场以及位移场进行模拟,并分析了不同推进速度下的顶板活动情况。结果表明:工作面推进速度对顶板岩层的应力分布、下沉量有显著影响。当工作面推进速度从2.4m/d增加到4.8m/d时,工作面煤壁处顶板垂直应力从13.95MPa降低到12.38MPa,降低了12.68%;煤壁前15m处顶板垂直应力从19.02 MPa降低到17.51MPa,降低了8.62%;顶板最大下沉量由0.93m降低到0.50m。适当提高急倾斜薄煤层工作面推进速度,顶板垂直应力和下沉量均降低,有利于顶板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