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筑围护结构内的热湿耦合传递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研究是降低建筑能耗、评估和预防湿害、提高室内热舒适性、室内卫生及优化围护结构性能的基础。新建节能建筑墙体具有初始含湿量大的特点,若墙体湿积累过大,则容易出现墙体表面剥蚀、渗漏、发霉甚至结构出现损坏的现象。墙体干燥时,传热传质过程同时发生且相互耦合。目前相关热物性仿真软件、理论研究和设计规范主要建立在热传递的基础上,忽略了湿传递的影响,对新建建筑墙体干燥不适用。WUFI~? Pro热湿仿真软件充分考虑了材料本身含湿量、风驱雨、太阳辐射、长波辐射、毛细传输和夏季结露等典型气候的影响,实现了对自然气候条件下建筑构件非稳态热湿性能的真实计算。节能墙体多在外墙添加内外保温层来增加围护结构的传热热阻,且在保温层内外两侧分别添加隔汽层和空气层的措施来防止保温层受潮,最终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为墙体美观,多在围护结构的内外两侧分别黏贴墙纸和釉面砖。采用WUFI~? Pro对北京地区2种典型的建筑墙体进行热湿耦合传递模拟,分析新建建筑墙体在不同保温层材料和位置时的干燥过程,以及保温层两侧的隔汽层和空气层、墙体两侧的墙纸和釉面砖对墙体干燥过程的影响。模拟用室外条件为北京典型气象年小时室外气象参数,室内条件设定室内冬季供暖温度T_1=20℃,夏季室内温度设计值T_2=25℃,全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0%。模拟外围护结构属于西向,墙体温湿度初始条件为:相对湿度为100%,温度为15℃。模拟结果表明:内保温层的设置非常不利于围护结构的干燥,容易在内保温层和砌块之形成湿积累,降低围护结构的耐久性;EPS、PU和XPS都能降低围护结构含湿量,但EPS更有利于墙体干燥;隔汽层和空气层的添加可一定程度上阻止保温层受潮,避免造成湿积累,进而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釉面砖和墙纸的黏贴将严重延缓围护结构的干燥过程,降低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缩减建筑构件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生土建筑围护结构表面吸放湿过程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南地区的生土建筑是一种独特的民居建筑 .为了定量地研究生土建筑室内热湿环境 ,确定生土建筑围护结构表面吸放湿过程质交换系数是一项基础工作 .建筑围护结构表面的热湿迁移过程是一个典型的边界层内的流动、传热和传质过程 ,该过程的微分控制方程比较复杂 ,求解困难 .首次实验研究了生土建筑材料的等温吸放湿过程 ,提出了生土建筑围护结构表面质交换系数实验测试方法 ,实测分析计算结果与利用对流质交换相似关系计算得到的表面质交换系数比较吻合 .本研究为定量地分析生土建筑室内热湿环境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严寒地区新建建筑围护结构的热质传递.建立了热平衡模型,模拟分析了围护结构内的含湿量以及水分向室内扩散对供暖能耗和空调湿负荷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新建建筑第1年由于较大的内表面散湿量会影响室内的温湿度水平,严重的会引起围护结构内表面霉菌。为分析新建建筑第1年围护结构的湿传递对室内温湿度环境的影响,本文对哈尔滨地区新建建筑综合热质耦合传递进行了模拟,分别建立了围护结构和室内空气的质能平衡方程,并讨论了夏季不同的室内通风率对围护结构内表面散湿量及室内温湿度的影响,得出了几点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5.
在西安某地建立了独立的原位实验房屋,对其钢筋混凝土外墙及屋顶等外围护结构的热湿参数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检测,研究新建建筑围护结构的含湿饱和度和综合传热系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房屋围护结构的含湿饱和度在建成初期约8个月内,随时间逐渐降低,由开始的约54%下降到196 d后的约26%;围护结构的综合传热系数在建成一年内随时间呈线性递减,其中外墙由开始为其设计理论值的两倍多,减小到最后约1.3倍。该文旨在为新建建筑围护结构传热性能的正确评价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王辉  王蕾  陈英杰 《山西建筑》2007,33(34):254-255
介绍了多孔介质热湿迁移的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孔材料热湿耦合传递理论,介绍了一定假设条件下建筑围护结构热湿传递控制方程及其边界条件,指出建筑围护结构热湿传递的研究,对节能和更好地改善热湿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多孔介质的热湿特性,在已有的理论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建筑围护结构内表面吸放湿作用的室内湿负荷模型.利用MATLAB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内表面吸放湿对湿负荷影响的主要因素,并将结果以表格形式列出,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于水  张旭 《建筑节能》2010,38(7):68-71
围护结构内热湿耦合传递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研究是降低建筑能耗,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提高围护结构性能的基础。CHAMPS-BES软件由美国能源部和雪城大学共同开发,该软件可以用来模拟计算多场耦合,包括热、湿、空气和污染物耦合模拟计算,同时可以用来模拟建筑的整体能耗。介绍了该软件的基本数学模型、边界条件、气象条件等,并分析了某种建筑围护结构内热湿耦合迁移过程,得到围护结构初始温湿度和室外气象条件对其温湿分布影响最大,新建围护结构在约700d后其内部相对湿度才达到稳定周期性变化,所以在为避免日后产生结露、发霉等现象,以及避免降低围护结构的耐久性方面,需要注意减低建筑围护结构的初始相对湿度以及避免建筑长期处于高湿度环境中。  相似文献   

9.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是影响建筑工程耐久性、室内环境及建筑能耗的重要因素。为研究其热湿耦合传递规律,对单层围护结构多孔介质的热湿耦合传递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建立240mm厚混凝土围护结构热湿耦合测试实验台,对围护结构干燥阶段的含湿量、温湿度等参数进行测量。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发现,围护结构内部含湿量传递很慢,其传递速率远远低于热量传递速率,且与温度分布的变化灵敏度不同,含湿量分布受边界条件的变化影响小。实验期间围护结构内部含湿量的分布始终是中间高两侧低;实验墙体在最开始的3个月尤其是第1个月,含湿量下降是最明显的。实验1个月时中心点的含湿量下降25%,3个月后下降47%。  相似文献   

10.
钟秋阳  唐鸣放  冯驰 《建筑科学》2021,37(4):93-100
在南方潮湿地区,生土建筑存在围护结构破坏、室内潮湿等湿问题.本文以重庆地区为例,通过热湿耦合仿真模拟,分析降雨以及外墙憎水处理对生土建筑围护结构及室内湿环境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研究外立面处理方式、墙体厚度、换气次数和室内湿源等因素的相对影响.结果 表明,降雨及憎水处理均会对生土建筑产生明显影响.正交试验及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