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聂华 《绿色环保建材》2020,(3):26-26,28
近年来在我国时代发展的背景之下,污水问题非常严重,污水生态处理受到广泛重视。但是,传统污水生态处理的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不能确保处理工作效果,对其长远发展会造成不利影响。而人工湿地植物具有一定的净化功能,可有效实现污水生态处理工作目的,增强各方面的污水生态处理工作效果。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该重视人工湿地植物净化功能的发挥,采用有效措施开展污水生态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人工湿地是近三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废水处理新技术。1974年,自前西德首先建造人工湿地以来,该技术在美国、加拿大及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得到迅速发展。我国人工湿地的研究起步较晚,于1990年7月在深圳建起我国第一个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白泥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锦州军区某部队,官兵达三千人左右,并且营区绿地面积非常大,所以其用水量也是非常大,也同样遇到了较为严重的缺水问题,虽然军方领导采取了一系列节水措施,取得很大成绩,但仍然存在水缺乏问题,因此该部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并与北京化工大学环境科学与技术中心合作,共同努力在营区修建了日处理量为500m3/天的污水处理站,主要用来处理营区产生的生活污水。在将生活污水处理的同时对处理取得的中水进行部分回用,  相似文献   

3.
植物在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金锋 《山西建筑》2010,36(6):176-177
从湿地植物对营养元素、重金属和有机物去除的机理及其对湿地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几方面阐述了植物对湿地系统的作用,总结了国内外相关实验研究成果,旨在加强对植物去除污染物原理的理解,提高湿地植物的应用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人工湿地是投资低、能耗低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对于小城镇污水处理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介绍了一种复合人工湿地的运行情况、处理效果及重庆地区一部分水生植物对湿地的适应性,实验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对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36h的水力停留时下,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类标准的要求,并为西部地区的人工湿地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人工湿地园林植物对生活污水中氨氮净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敏  郭振  李东和 《中国园林》2012,28(1):81-84
本实验采取了最接近自然湿地表面流的人工湿地系统,通过3次重复的随机区组田间实验设计,采用Origin软件进行随机区组双因素平衡方差分析,采用Minitab软件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检验,研究了污水不同停留时间和不同人工湿地植物及其协同作用对生活污水中氨氮(NH4+-N)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停留时间1d、3d、5d时,不同植物种类及组合对氨氮的净化效果差异都极显著水平,芦竹+香蒲+美人蕉组合对氨氮净化率皆为最大;停留时间1d、3d时,芦苇+芦竹组合氨氮净化率为最小;停留时间5d时,芦苇净化率最小.净化氨氮效果最好的植物组合首选为“芦竹+香蒲+美人蕉”、其次为“芦竹+香蒲”或“芦苇+香蒲+美人蕉”;净化氨氮效果最好的植物种类首选为香蒲,其次为芦竹.  相似文献   

6.
以莲花湖复合式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对COD、TN、TP的去除效果,以期为中国东北地区构建人工湿地提供技术支持.研究结果表明,垂直潜流湿地对COD的去除效果比水平潜流湿地强;同表流湿地相比,潜流湿地对COD的去除效果相对较好.莲花湖人工湿地对TN的去除效果比较显著;在各湿地单元中,下行流湿地对TN的去除率最低.垂直潜流湿地对TP的去除效果明显比水平潜流湿地强,表流湿地对TP的去除效果最好;水平潜流湿地容易发生基质堵塞,影响了其净化功能.人工湿地系统对COD和TP的去除效果在8月和9月最为显著,7月、8月及9月下旬对TN的去除效果最好.对TP的去除率从10月下旬开始出现负值,丧失了除磷功能.  相似文献   

7.
五家堆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工程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观河河道截污及水环境治理中,通过对五家堆的废弃池塘改造,建设了五家堆人工湿地系统。对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进行了工程总结和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在公园水体中培养了完整的微生物食物链,既弥补了湿地依靠水生植物治理水体作用缓慢的不足,又解决了工程治理污染水的动物食物链不尽完善的缺陷,使出水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V类标准,成为滇池沿岸湿地整治水环境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杨涛 《山西建筑》2010,36(16):174-175
从建立校园循环用水的角度出发论述了校园污水资源化的必要性,进而结合校园污水处理的实际,提出应将人工湿地作为校园污水处理的重要手段,并分析了其可行性和优势,以期有效利用校园污水资源。  相似文献   

9.
人工湿地用于废水处理是一项成本低且效益好的成熟技术。为了进一步优化该技术,降低建设成本,近年来发展了一系列人工湿地强化系统。在过去的10年,对微生物电化学技术与人工湿地相结合的探索为强化湿地处理系统提供了新的选择,形成了一系列耦合系统,并以较低的占地面积保持高性能运行。基于这种理念,阐释了微生物电化学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与人工湿地相结合的可能性和耦合系统效益。重点介绍了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人工湿地-微生物电解池、人工湿地-微生物电化学通气管等耦合体系的发展演变过程。讨论了耦合体系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前景,以期为微生物电化学技术与人工湿地耦合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人工湿地治理技术人工湿地处理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法的利用低洼湿地(沼泽地)处理污水的方法。此工艺主要有平流式和潜流式两处理方法。污水有控制地流进长有芦苇、香蒲等沼生植物的湿地,沿同一方向缓慢流行,从而通过湿地生态系统内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的共同作用得以净化。人工湿地生态系统运行简便,处理效果良好,不仅能去除有机物,而且能除磷脱氮和去除重金属,在资源条件许可的条件下是一种可行的污水处理方法。该方法可分散就地处理、  相似文献   

11.
CIBR/波形潜流人工湿地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武汉市城市污水的水质特点,采用一体式生物反应器(CIBR)与波形潜流人工湿地的组合工艺对其进行处理。研究表明,通过调整CIBR的运行工况来合理分配处理负荷,能有效降低季节性水质变化与湿地单元处理能力变化对出水水质的影响;当组合工艺的直接处理电耗平均值为0.19(kW·h)/m^3时,出水COD、NH3-N、TN及TP平均值分别为15.68、3.25、8.69和0.50mg/L,总体上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组合工艺的总能耗为0.22(kw·h)/m^3,相比于A^2/O及Bardenpho工艺,其处理能耗分别降低了20.77%和40.12%,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水解酸化/活性污泥法/人工湿地处理污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索城市污水资源化的途径,采用水解酸化/活性污泥法/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结果表明,水解酸化和不完全活性污泥氧化工艺对COD、BOD5、SS的去除率分别在70%、80%、80%以上,其出水水质优于农田灌溉水标准,出水中含有的未降解有机酸和N、P等为人工湿地中的植物提供了充足的营养。经几年的运行,土壤的理化性状得以显著改善,生态环境逐步恢复,形成的草地、湿地和苇田也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该系统在冬季亦可以运行,解决了单纯土地处理在冬季无法运行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洗涤废水成分复杂,COD及氮、磷浓度较高,排入水体后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采用好氧接触氧化+混凝沉淀+人工湿地处理洗涤废水,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洗涤废水的处理效果十分显著,COD平均去除率达到87. 67%,TP平均去除率达到93. 62%,NH3-N平均去除率达到85%,各项指标均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4.
二级串联人工湿地处理农村污水的脱氮除磷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采用二级串联潜流式人工湿地系统对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进行了脱氮除磷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夏季,当进水容积负荷为400L/d时,人工湿地系统对NH4^+ -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83%、80%和83%,相应的污染物削减量分别为4772、5463和524mg/d;在冬季,当进水容积负荷为240L/d时,人工湿地系统对NH4^+ -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90%、90%和94%,相应的污染物削减量分别为7751、8893和732mg/d;降低进水容积负荷可延长系统的水力停留时间,有利于保持人工湿地系统的除污效率;二级湿地采用粒径较小的填料有助于维持系统对NH4^+ -N、TN和TP去除效果的稳定性,该工艺可有效去除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中的氮、磷污染物。  相似文献   

15.
滴滤池/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适应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高效、低耗、管理简单的要求,研发了滴滤池/人工湿地组合工艺,考察了滴滤池的最佳运行参数以及改善系统脱氮除磷效果的措施.结果表明:采用该组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是完全可行的,对COD、NH4 -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73.6%、89.5%、61.7%和78.4%,且运行费用仅为O.23元/m3.滴滤池的容积负荷宜控制在0.3-O.5kgCOD/(m3·d),并应使水力负荷<4.0 m3/(m2·d),适宜的回流比为2.O,布水周期为20 min.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好氧/厌氧多级串联潜流人工湿地对微污染地表水的净化效果及其工艺优化。结果表明,在受试填料中,火山石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微生物附着能力,确定为该湿地系统的最佳填料。当人工湿地采用好氧/厌氧/好氧(体积比为1∶1∶1)结构时,对COD和氨氮的去除效果较好,但对NO3--N和TN的去除效果不佳;将湿地结构优化为好氧/缓冲/厌氧/好氧四级串联后,可明显提高脱氮效果,出水TN降至0.5 mg/L以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北方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河道干涸,但夏季雨水资源潜力丰富。虽径流受到一定污染,但较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其污染程度更低,成分更简单。雨水通过低运行成本的人工湿地净化系统,可以实现较好的净化效果,满足河道景观需求和生态补水。城市管网雨水承载能力过重的城市边缘区,建设更新过程中进行雨污分流制度,更适于采用人工水质净化的方式将城市雨水管网中的雨水进行就近消纳,减轻城市雨水管网压力,并利用表面负荷率(ALR)来确定并校核人工湿地面积。在综合现在人工水质净化主流程预处理单元、人工湿地单元和消毒存储单元3个环节的基础上,以低运营成本、低管理成本、最优净水量为指向,引入物联网技术智能管控系统,行程具有能控制各级出水水质监测、多级管控、净水生态功能与游览景观功能相结合等多重优点的人工水质净化全流程,达到符合河道水质标准的净化效果。该流程为缓解北方城镇河道缺水现状、解决城市雨洪问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潜流型人工湿地低温域脱氮效果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由于受低温和植物休眠的影响,人工湿地在冬季运行时脱氮率明显下降,而通过在人工湿地的植物表面覆盖保温材料,可有效提高湿地内温度,防止了结冰并减缓了植物休眠;通过控制湿地水力条件和运行方式,可提高湿地系统的温度和溶解氧值,促进NH4 -N的正常硝化;当水力负荷为0.5~15cm/d时,湿地对TN的去除率可达68%。  相似文献   

19.
生物接触氧化/人工湿地工艺处理校园生活污水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对某学校的生活污水采用接触氧化和局部充氧波形潜流人工湿地的生物生态组合工艺进行处理,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Ⅳ类标准,可以排入木兰湖,也可以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