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和通信工程也得到了完善,尤其是有线传输技术方面.目前,通信技术可以分为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两种方式.无线传输的信息传送是运用电波技术,而有线传输却与之不相同,有线传输运用的是光电信号,并通过电缆或者光缆来实现信息传送.对比可以看出,有线传输更适合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本文以贵州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为例对通信工程中有线传输技术的应用及改进进行了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2.
数字电视信号的传送由PCM传送系统完成。PCM传送媒介分有线和无线两大类。同轴电缆、光导纤维等属有线传输信道;用微波站中继传输、卫星传输等属无线信道。光纤及卫星传输是正在迅速发展的传输方法。 4—1 PCM传送系统的构成 PCM传送系统的构成示于图1。此系统方框图是以基带传输为例,输入的模拟信号先要加以频带限制,以避免产生折叠噪声,然后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利用无线模块进行电源开关的遥控电路,以及多点信号采集后经USB接口模块送入客户机与服务器进行远程传输电路.发现各遥控开关实际上构成了一个无线节点,对此进行了利用这些节点和无线模块空余端口构成的自组织无线传输网络研究,对信号的发送和接收路径进行了讨论.其网络的显著优点是克服了有线传输的布线问题,系统寄生在无线电源开关上.降低了网络成本,并能与局域网连接实现报警信号的远程传送.  相似文献   

4.
深圳电视台节目播出传送信号由于综合了本地电视节目和卫星电视节目信号,需要传送有线电视传输平台、省网和发射台等多个平台,原系统采用了分别处理的方式,即:通过有线数字电视传输的电视节目播出信号在播出输出瑞进行数模转换后将模拟信号传送到有线前端,  相似文献   

5.
模拟电视和数字电视的区分主要从能接收的信号传输形式来确定,若接收用模拟信号进行传输,这类电视谓之模拟电视;若接收用数字信号方式进行传输,这类电视叫做数字电视。由此可见,两类电视的区别从根本上来讲,取决于电视发射台以哪种方式来传送信号到接收端。目前世界上包括我国大多数无线和有线电视台均用模拟调制方式调幅、调频来传送电视信号,所以整体电视制式从属于模拟系统。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有线信号和无线信号的同时传输,采用将有线信号和无线信号分别在两个正交的偏振态中构造混合网络的方法,用非对称输入的双臂马赫-曾德尔调制器来产生无线信号中的毫米波;利用相位调制器实现差分相位键控调制格式,以便在上行链路中实现载波重用有线信号,分别将调制后两个正交偏振态信号耦合到同一光波长上经过光纤传输至基站。在基站处将两个正交偏振态的信号分离,携带无线信号光载波经光电检测放大后由天线传输出去,而携带有线信号光载波分为两路,一路经过平衡检测器检测得到有线信号,另外一路应用到上行链路中实现载波重用。通过OPTICSYSTEM软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得到了10Gbit/s有线信号和60GHz无线信号通过光纤传输50km后的眼图。结果表明,该方案传输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7.
总体来说,远程电视直播可通过有线和无线两种方式进行信号传输:其中,光纤为有线传输方式,而卫星、微波、3G均为无线方式。无线传输方式较早使用的是微波,当前广泛应用、最为流行的卫星上行车(DSNG)。通过3G技术进行传输尚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8.
有线传输智能家居系统存在布线复杂,可靠性差,适用性低等缺点。为此,文章设计了一种无线传输的智能家居监控系统,主机采用SIM900A模块与手机传输状态控制信号,nRF24L01射频模块实现主机与从机间的无线数据交换,STC15F204EA微控制器作为主机和从机的主控单元。监控系统实现了全无线的信息传送,安装方便灵活,工作稳定可靠,控制功能强,节省能源,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满足不同高带宽业务的需求,提出一种同时传输有线和无线信号的混合接入网系统。在下行链路中,无线信号以相位调制格式在光载波上传输,有线信号以强度调制格式重调制在光载波上,在ONU(光网络单元)采用不同的解调方案进行解调接收;在上行链路中,通过载波重用技术再调制有线基带信号并将其传输至OLT(光线路终端),简化了系统的器件配置。利用光学软件Optisystem验证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仿真结果显示,无线链路信号和有线基带信号经过正交调制传输后,在用户端仍能得到较好效果的眼图,说明它们能被准确地接收。采用载波重用技术的上行基带信号也能被OLT准确地接收。  相似文献   

10.
吴斌  孙越玲 《电视技术》2023,(11):194-197
为了适应未来市场的需求,新一代有线数字电视传送网络必须具有多传感器信息访问及设备互联能力。因此,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引进势在必行。为了实现新一代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延伸,进一步涵盖更多的区域,增加额外价值效益,通过集成新一代有线数字电视传输网络为骨干传输,搭建用户端无线传感器网络,其中网络架构设计包括物理网络构建和协议体系、无线及有线数字电视网络互联方案以及业务类别设计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无线技术的运用变得广泛,无线网络的安全问题也就变得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通常网络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数据加密和访问控制这两个方面。对于有线网络来说。访问控制一般是通过物理端口接入方式进行监控的,有线网络的数据输出通过电缆传输到特定的目的地。一般情况下,只有在物理链路受到破坏的情况下,数据才可能出现泄漏,而无线网络的数据传输则是利用微波在空气中进行辐射传播的,因此只要在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覆盖范围内,所有的无线终端都可以接收到无线信号。AP无法将无线信号定向到一个特定的接收设备,因此无线传输的安全保密问题显得很重要。  相似文献   

12.
超宽带光载无线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微波光子技术的超宽带光载无线(RoF)系统是未来低成本、高性能超宽带无线接入网络的重要解决方案,前人已有许多研究成果。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文章设计了基于全光矢量调制技术的光载无线(RoF)系统,使信号的频谱效率进一步提高;基于毫米波相移键控调制的全双工光载无线系统,可以大大简化基站的结构和光纤的铺设;多业务混合传送的光载无线系统,可以同时承载有线和多个无线信号的业务。文章还展示了一种基于RoF的高清视频传输平台。  相似文献   

13.
漏泄同轴电缆,实际上是现代通信系统中信号传输过程中,有线与无线分界点之特有组成部分及不可或缺之部分。从功能上讲,漏泄同轴电缆能对电磁场弱、盲场强区以及传播受限区域进行信号覆盖,可实现任何空间概念上的的无线通信信号无缝隙覆盖,其中包括有电磁干扰和无电磁覆盖的环境;从传输介质角度讲,辐射同轴电缆是通信链路中传输介质无线部分的有线补充。  相似文献   

14.
就当前中国发展的现状而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科学技术更新速度日益加快,通信传输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的发展.目前中国通信传输技术就只有两种,即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有线传输指的就是采用光电信号,通过电缆线,或者是光缆线,将要传递的信息传递出去;而无线传输指的就是采用电波技术,进行信息的传递.由此可以看出,两者之间既有共通之处,也有差异之处,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最大的便利.因此,本文就通信工程中有线传输技术的应用及改进之处进行探究,为中国通信传输技术的发展寻求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5.
现代信息化产业的高速发展对信息传输介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有线传输技术对保证信号的传送速度、信息量、传输质量上提供了很好的保障。文章结合现在有线传输的技术特点,重点分析了有线传输技术的分类和各自的信息传输特性和技术特点,并对有线传输和无线信息传输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有线传输技术的实际应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一电台数字播控网系统分析,电台播控系统是全台数字音频网络的中心枢纽,担负着节目汇集、分配、交换、传输和监控任务,为全台节目播出提供安全保障。通常播控系统需要实现的主要功能有:(1)播出节目接收和分配,负责向发射台传送不问断的高质量节目信号:(2)接收来自上级台及直播现场的无线和有线信号,并进行切换和路由:  相似文献   

17.
李娜 《现代电子技术》2012,35(16):82-85
基于IPv6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门新兴的网络技术,人们对它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此主要论述IPv6技术在无线传感器网组网应用,对使用无线与有线相结合的通信方法,通信协议和算法的研究,使得视频监控系统信号,通信系统信号以及检测系统信号在同一个通信平台上互不干涉的平稳的传输信息。就IPv6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现有网络的互联互通方式,关键技术和算法等方面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8.
在传输有线数字电视信号的过程中,为保证信号正常无误地传送,采用的核心技术就是有线数字电视信道编码技术。在介绍有线数字电视及信道编码的基础上,详细分析讨论了有线数字电视信道编码中的数据随机化、RS编码和卷积交织等技术的原理及其参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信世界》2011,(30):13-13
在国内,移动通信网络发展至今,传输成为了制约网络建设的关键因素。"微波拉远"是将微波传输技术、射频放大技术和天线技术进行重新组合,通过微波传输实现信号的无线传输,再通过射频放大完成信号的放大与覆盖。该技术改有线为无线,有效克  相似文献   

20.
数字化的有线电视网络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安全稳定是最重要的问题,前端、传输网络部分的安全稳定运行是整个有线电视系统的重点,探讨前端、传输网络影响信号正常传送的主要原因及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