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脂肪酸与4种有机醇合成4种脂肪酸酯类化合物,采用红外光谱对合成产物进行结构分析,并采用高频往复试验机HFRR考察脂肪酸酯类化合物在超低硫柴油燃料中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长链脂肪酸酯抗磨剂能有效改善超低硫柴油燃料的润滑性能;当抗磨剂添加质量分数在300μg/g以上时,均能满足车用柴油对润滑性的要求,同时对超低硫柴油燃料其他理化指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采用柴油润滑性高频往复试验机(HFRR)和喷气燃料球柱润滑性评定仪(BOCLE)考察环烷酸抗磨剂对喷气燃料润滑性能的影响及其与喷气燃料其他添加剂的配伍性能。结果表明:喷气燃料对环烷酸具有较好的感受性,环烷酸添加量为10μg/g时,即可满足军用喷气燃料对润滑性能的要求,添加量为60μg/g时,即可满足船用馏分燃料对润滑性能的使用需求,添加量为100μg/g时,即可达到车用柴油馏分对润滑性能的要求。环烷酸抗磨剂与抗静电剂、金属钝化剂和防冰剂具有较好的配伍性能,与防冰剂具有较好的协同效应,与抗静电剂具有较弱的协同效果,与金属钝化剂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油酸与丙三醇为原材料,合成一种酯型抗磨剂,采用红外光谱对其进行分子结构表征,通过抗乳化试验、抗磨试验和配伍性试验,对加入酯型抗磨剂柴油的主要质量性能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酯型抗磨剂的酸值极低,引起的柴油酸度变化极小,不会存在酸度超标问题;由于酯型抗磨剂分子中含有亲水及亲油基团,其对柴油的抗乳化性不如酸型抗磨剂,需要加入破乳剂以提高柴油抗乳化性能;添加酯型抗磨剂的柴油表现出良好的抗磨性能,磨痕直径完全符合标准,且磨痕小、磨痕及磨痕边界浅显;酯型抗磨剂与柴油降凝剂、十六烷值改进剂、抗静电剂具有良好的配伍性,对基础柴油主要性能指标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水溶性抗磨剂在水基切削液中的应用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采用攻丝扭矩试验法,研究了两种具有优良的抗磨减摩等性能的水溶性抗磨剂(即长碳链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硫)酸锌盐和脂肪酸钾盐)在切削液方面的应用性能。研究表明,WBC-1(含长碳链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锌盐)和WBC-2(含脂肪酸钾盐)水基切削液的切削性能略优于国内同类水基极压乳化液,稍逊于菜油切削油,但它的成本和清洗性大大优于菜油,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不同来源的生物柴油、车用柴油及其生物柴油调合燃料的润滑性能及影响因素采用高频往复试验机法(HFRR)进行研究,认为不同原料的生物柴油其调合柴油燃料的润滑性能存在差异;生物柴油的精制深度会减弱调合柴油燃料的润滑性能;生物柴油体积分数大于20%的调合燃料其润滑性基本与纯生物柴油达到一致;生物柴油体积分数为5%的调合燃料中超标的水含量会降低其润滑性能,但幅度不大,其润滑性主要由5%的生物柴油决定,抗氧、防锈剂、流动改进剂不影响润滑性能;与车用柴油不同,生物柴油调合燃料的运动黏度与磨斑直径没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低硫柴油润滑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低硫柴油燃料的润滑性和活性抗磨添加剂。低硫柴油抗磨性能既取决于含氧、含氮极性物质,又随粘度增加线性提高。醇、醚、酯、羧酸以及酰胺等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抗磨性能,脂肪酸和酯性能比较突出,且与结构类型有关,其中长链脂肪酸单脂抗磨性能最为优越。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标准对柴油硫含量的严格控制,在某电厂中低硫柴油与现用柴油机油的适应性成为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润滑技术问题。为了评价低硫柴油与现用润滑油的适应性,采用该电厂现用的2种柴油机油开展低硫柴油的发动机台架试验,在试验过程中监测获取柴油机的性能变化情况并通过定期的润滑油取样对柴油机油性能进行分析,评估低硫柴油对柴油机润滑和磨损的影响,以及现用柴油机油对低硫柴油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燃烧低硫柴油不会对发动机性能产生不良影响,低硫柴油能与现用的柴油机油相容。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频往复试验机(HFRR)考察环烷酸用作喷气燃料抗磨剂在柴油机上使用时的摩擦学性能,采用纳米三维仪、SEM扫描电镜及EDS能谱对试验球磨斑表面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HFRR试验中,随着环烷酸添加量的增加,磨斑直径和摩擦因数曲线开始时迅速减小,随后缓慢减小,当环烷酸质量浓度在80 mg/L以上时能够满足喷气燃料在柴油发动机上对润滑性的使用需求;随着环烷酸添加量的增加,试验球磨痕表面粗糙度下降;在喷气燃料中添加环烷酸后磨痕表面的O元素明显增加,说明环烷酸在摩擦化学作用下与金属基体发生了化学吸附,起到了抗磨效果。  相似文献   

9.
对比研究菜籽油为原料制取的生物柴油与石化柴油混合后组成的混合燃料与纯石化柴油的润滑性能。在摩擦磨损测试机上,考察2种燃料作为润滑剂时摩擦副的磨损失重;采用体式显微镜观察摩擦副表面纹理;采用铁谱显微镜分析润滑油油样。结果表明:生物柴油的加入使混合燃料中含有较多的氧和极性团,表现出较好的油性和湿润性,有利于裸露金属表面氧化膜和物理吸附膜的生成,使得混合燃料具有优于石化柴油的润滑性能。  相似文献   

10.
在加氢精制柴油中添加不同量的抗磨剂,研究柴油介电特性与校正磨斑直径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介电常数与校正磨斑直径的相关性是最好的。将介电常数与校正磨斑直径数据拟合,建立基于介电特性快速预测柴油润滑性能的模型。通过添加不同量抗磨剂对柴油模型计算值与测定值的比较,发现两者非常吻合,符合重复性要求。因此,可以通过对柴油介电常数的测定,来预测柴油的校正磨斑直径。  相似文献   

11.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盐的制备及抗磨性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制备了四种新型的水溶性二烷基二硫代磷酸盐极压抗磨剂,并测定了其抗磨性能。结果表明,带支链及环状结构的添加剂极压抗磨性能最好。由斯本-60所制得的二烷基二硫代磷酸盐极压抗磨剂的1%水溶液的PB值达744N,D15^392为0.34mm。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一种水溶性改性抗磨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锌配合物(ZnDDP-EO),并对其中间体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的合成条件进行了探讨,得出了较佳的合成工艺条件,即:原料摩尔比(OP-10∶P2O5)为(2.0~2.5)∶1.0,反应温度为100℃,反应时间为4~5 h。利用四球试验机考察了水溶性抗磨剂在水中的润滑性能。结果表明,该剂在水中具有优良的承载能力和抗磨减摩性能。Auger电子能谱(AES)的分析显示出该剂的抗磨性能与摩擦表面中存在锌、磷等活性元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柴油是柴油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的润滑剂,其润滑性影响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采用高频往复试验,研究了国产直馏柴油的润滑性,采用SRV模拟试验和柴油发动机喷射系统台架试验, 研究了国产直馏柴油的抗磨性能.结果表明,低硫低润滑性的柴油会导致发动机柱塞偶件严重磨损,而高硫低润滑性也可能导致柴油发动机高压喷射系统出现严重的磨损,应根据柴油发动机抗磨损需求, 研究提出柴油润滑性指标.  相似文献   

14.
对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影响发动机性能的稳定性、黏度这两种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不同比例混合燃料的互溶性、黏度等理化性质的测试和研究,得出了在二甲醚中掺加柴油不仅能使两种燃料混合均匀、稳定性好,而且可以有效提高燃料的黏度,降低发动机精密偶件的磨损,提高发动机的工作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合成一种新型环境友好型、无灰、非磷极压抗磨剂——含羟基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衍生物(DDCSD)。采用红外光谱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利用热分析仪考察其热稳定性,使用四球试验机及SRV考察其在复合锂基润滑脂中的摩擦学性能,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摩擦表面形貌及表面化学成分。结果表明,DDCSD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有效提高基础脂的抗磨、减摩及极压性能,可作为多功能润滑油脂添加剂ZDDP的替代品。这是由于DDCSD在摩擦过程中发生化学吸附及摩擦化学反应,在金属表面上形成了一层具有抗磨减摩性能的边界润滑膜,从而起到抗磨减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超低硫柴油条例,炼油厂与管道输送的操作人员正在应用在线与实验室的测硫技术。最近开发出了新的X射线分析方法.即单色波长色散XRF(MWD XRF)法.能稳定地进行在线分析.显著降低检测下限,  相似文献   

17.
极压抗磨剂对复合锂钙基润滑脂性能及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复合锂钙基润滑脂在加入极压抗磨添加剂前后的性能及结构变化,研究了极压抗磨剂对润滑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标准实验条件下,极压抗磨剂磷酸三甲酚酯(T306)、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T202)、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T351)、硫化异丁烯(T321)、硼酸钠(T361)等组合可大幅提高润滑脂的极压抗磨性能,对结构及其它性能无明显影响;在加水10%剪切10万次条件下,含上述极压抗磨剂组合的润滑脂的结构及性能变化比较明显,其复合结构被破坏,滴点大幅下降,含T361的脂极压性下降最多;经过高温后(180℃,24 h)含上述极压抗磨剂组合的润滑脂,能保持或提高原有的极压抗磨性,润滑脂的复合结构没有明显改变,润滑脂的稠化剂纤维结构破坏较大,一般会造成润滑脂的硬化。  相似文献   

18.
水溶性含硫硼酸酯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依据水溶性抗磨剂的分子设计观点,合成了含硫硼酸酯利用四球试验机和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其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考察了在合成含硫硼酸酯时加入硫化物的次序对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它们的减摩抗磨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9.
以菜籽油和正丁醇为原料,采用酯交换法合成了脂肪酸丁酯,再通过环氧化合成了环氧脂肪酸丁酯;测定了合成的环氧脂肪酸丁酯的流变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脂肪酸丁酯的最佳反应条件为:丁醇与菜籽油比为3∶1,反应温度为115~120℃,反应时间为4 h,催化剂用量为油重的0.15%;环氧脂肪酸丁酯的流变学性能、抗氧化能力和摩擦学性能均优于菜籽油,可作为润滑基础油。  相似文献   

20.
利用作者多年来从事柴油润滑性检测工作的经验积累,对影响柴油润滑性检测结果的诸多因素进行探讨,介绍柴油抗磨剂以及生物柴油的检测情况,这对即将在全国范围开展的柴油润滑性检测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