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建立了具有复位能力的球支撑滚动隔震体系的计算模型和运动方程,对刚体隔震体系在简谐波激励下的反应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一般剪切型结构,从理论上初步提出了隔震层的最佳刚度问题,给出了设置隔震层时单质点振子的反应谱曲线.  相似文献   

2.
钢筋-沥青隔震墩砌体结构足尺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广大农村低矮房屋抗震能力普遍不足的现状,根据基础隔震理论,在钢筋 沥青复合隔震层的基础上,提出了钢筋 沥青隔震墩。并以单层单开间砌体结构房屋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足尺模型拟动力试验。通过隔震墩上、下楼板布置的拾振器测得上下部加速度幅值,用其比值衡量减震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各种振动波输入下,隔震墩吸收了大部分的能量,隔震墩上部楼板加速度反应可以衰减到隔震墩下部楼板加速度反应的50%以下,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大,水平两个方向加速度衰减系数也相应减小;而随着控制位移的加大,加速度衰减系数相应增大;从输入加速度大小方面分析则随加速度峰值的增大,加速度衰减系数有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动控制算法优选双线性并联基础隔震体系隔震层参数的方法。该方法是把并联基础隔震体系隔震层替换为主动控制作动器和只具有纯刚度的橡胶垫,利用主动控制算法——线性二次型经典最优控制算法计算主动最优控制力,求出受控结构隔震层处的层间刚度和层间阻尼比;并使并联基础隔震体系隔震层的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比在数值上与之对应相等,利用双线性滞回曲线模型即可推导出隔震层的2个参数(回复刚度和屈服剪力系数)。为了验证该方法,对一工程实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徐晓良 《福建建筑》2013,(5):110-112
为探讨基础隔震体系的工程应用,以两栋多层框架结构的幼儿园建筑为背景,进行基础隔震技术应用的设计和分析。同时,讨论相关的结构、构造设计及工程经济性。设计和分析表明:在7度地震作用下,结构受到的地震作用效应大幅降低,隔震层的设计合理。表明了该框架结构应用基础隔震在技术上可靠,工程经济性上可行。可为类似基础隔震房屋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宿迁市府苑小区综合楼隔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宿迁市府苑小区综合楼位于 8度区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 3 0 g ,为 6层底部框架砌体结构 ,平面呈三折线形。工程采用基础隔震技术进行结构设计 ,隔震层由橡胶隔震支座、滑移支座、粘滞消能器组成。对隔震体系空间模型的时程分析表明 :采用基础隔震措施可显著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 ;设置粘滞消能器能较好地解决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和限制隔震层位移之间的矛盾 ,有效地消除结构的扭转效应  相似文献   

6.
在9度设防区对某多塔楼围合式形成的大底盘多塔楼建筑进行隔震设计时,受建筑功能限制,不能在大底盘之上设置隔震层,而是采取在大底盘下设置,目前国内尚无先例。针对大底盘下设置隔震层遇到的特殊问题作了分析探讨,提出加强隔震层楼面刚度的措施,设定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层楼板不屈服的性能目标,并进行了罕遇地震作用下围合中庭楼板破坏工况的验算,确保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层不破坏。  相似文献   

7.
溧阳市昆仑南苑15号楼抗震设防裂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7层,异型柱框架结构,底置为半地下车库。该工程采用隔震技术进行结构设计,隔震层由橡胶隔震支座组成。本工程在底层车库顶板下设置隔震支座,隔震支座布置在车库层柱的柱顶。对隔震体系空间模型的时程分析表明:采用隔震措施可显著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采用隔震技术后,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主要出现在隔震层,上部结构发生的变形很小。  相似文献   

8.
燃煤火力发电是目前主流发电形式之一。文章基于一实际火力发电厂主厂房结构,对其结构布置不规则与重型煤斗引起的质量不规则特点,采用煤斗隔震与附加金属消能器技术,发展了该火电厂主厂房的减隔震结构体系。为考察该火电厂主厂房减隔震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设计1∶10缩比试验模型并开展振动台试验。分析结构层间位移响应、楼层加速度放大系数、隔震层与消能器耗能损伤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模型的层间位移角响应满足规范位移限值要求,煤斗设备隔震和附加消能器有效发挥耗能作用,保护结构构件不发生损坏。  相似文献   

9.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fuzzy sliding mode control strategy on three‐dimensional benchmark building with smart base isolation under seismic excitation has been examined. One of the appropriate control theories for such this nonlinear system is the sliding mode control theory; discontinuous sliding mode theory has weakness such as chattering phenomena. In this paper, we used a combination of fuzzy logic and sliding mode theory for the deletion of this defect. The proposed control theory has been scrutinized by applying on lately developed nonlinear three‐dimensional base‐isolated benchmark building. This building because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nature, coalescing of lateral and torsional responses, continuity of responses of the superstructure, and base is modeled with three degrees of freedom on every floor. In this building eight actuators assigned only at the base level and in the two directions (x, y). In other words, 16 actuators are located underneath the structure. Furthermore, the base isolation system has been modeled by considering lateral coupled equations for a better examin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reduction of control performance is remarkable. Also, utilizing proposed control theory can decrease the responses of building in two main directions and, particularly, in the rotational degree of freedom.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日本建筑结构基础隔震和地基处理的隔震方法的研究现状与最新发展,可供我国建筑隔震技术研究参考.内容包括建筑结构基础隔震和地基处理工程中的地震隔离方法、隔震层的组成以及地震隔离效果评价等.  相似文献   

11.
建筑结构双线性基础隔震体系地震反应的参数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了基于SIMULINK和STATEFLOW的双线性隔震体系仿真分析方法,分析了双线性隔震体系反应对体系参数的敏感性,给出了双线性隔震体系反应与其基本参数的关系谱图。研究表明:屈服系数和第二隔震周期是影响双线性隔震体系反应的主因子,而第一隔震周期对体系反应的影响相对较小;隔震体系最优屈服系数与输入地震动水平相关;隔震体系反应与其基本参数的关系谱图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基本参数在较高水平存在较大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简化的两质点模型建立基础隔震结构的振动方程,通过分析各质点位移传递函数的幅频特性,提出了隔震层阻尼比及刚度系数的优化方法,并给出了实用的参数计算公式。以某7层框架基础隔震结构为例进行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基础隔震结构参数优化设计方法能同时有效降低主体结构的地震响应及隔震层的层间位移。  相似文献   

13.
咸阳市房地局基础隔震综合住宅楼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谦峰  王建强 《工业建筑》2003,33(12):49-50,92
对咸阳市房地局基础隔震综合住宅楼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 ,计算结果表明 ,采用基础隔震技术 ,不仅可以显著降低底部框架房屋的地震反应 ,而且基本上可以消除其薄弱层对结构反应的不利影响 ,从而增强房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由株式会社日建设计的结构设计部工程师具体介绍了一些地震加固工程实例。由于日本是多地震国家,不仅在结构设计时要求建筑物在地震后易于加固,而且在结构加固时也要求加固得足以抵抗将来可能发生的更强烈的地震,以保证建筑物的耐久性能。在日本,抗震理论和技术年复一年地提高,这里,主要介绍两种地震加固的方法—制振和隔震。实例1是采用含低屈服点钢材的吸能支撑(Energy Absorption Bracing,EAB)来进行地震加固的例子。该建筑建造于1970年,是一个64m高的型钢骨混凝土结构(Steel framed Re-inforced Concrete,SRC)。实例2是建于1920年的一所大学的小礼拜堂。这个2层的建筑高12.6m,由砖建成。在经过多方调查后,提出了三种方案来对其进行地震加固,最终选用了基底隔震技术来使得建筑上部的钢筋用量最小。实例3是一个国际儿童文献图书馆的改造工程,该图书馆成功地保留了原来建筑的历史价值,并且又增加了很多当代图书馆的新功能。在该工程中采用了基底隔震技术。  相似文献   

15.
传统基础隔震系统性能参数固定,不能根据外部振动和载荷变化做出相应调整,在现代建筑隔震领域具有极大的局限性。磁流变弹性体(MRE)因其优异的磁控特性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利用MRE制作新型智能隔震支座是未来建筑隔震的重要方向。该文对目前MRE在建筑抗震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MRE隔震支座较传统基础隔震器件在建筑隔震中拥有更好的隔震效果,其在建筑隔震领域拥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昆明新国际机场主航站楼A区为复杂大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昆明市,经多方论证最终对该结构采用了基础隔震技术,建成后它将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体隔震建筑。本文采用ANSYS有限元程序建立结构分析模型,模型主要由非线性杆单元、壳单元和非线性的隔震单元组成。首先介绍了隔震方案的论证过程及隔震支座的布置对结构隔震效能的影响,然后介绍了用于时程分析的地震波的选取过程,最后通过多遇和罕遇烈度下的弹性时程分析,研究了该结构的变形、内力和隔震效果。计算结果表明,该结构不仅可以实现小震下"降一度"的减震目标,还可以满足大震下隔震层最大剪切位移的控制指标,隔震层的设计是合理的,结构在隔震后的抗震性能是可以满足要求的。  相似文献   

17.
结合宿迁市通成山庄住宅基础隔震设计 ,讨论了在并联复合隔震体系中由于隔震支座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托墙梁的附加弯矩 ,并给出了附加弯矩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8.
宿迁市府苑小区综合楼采用基础隔震技术进行结构设计 ,现介绍其设计要点 ,包括地下室、隔震层、上部结构的设计等 ,着重阐述结构布置方案与隔震支座、滑移支座、消能器的连接构造等。  相似文献   

19.
对某8度设防烈度区的某混合结构进行基础隔震分析与研究,隔震层选用弹性滑板支座、铅芯橡胶支座以及天然橡胶支座三种支座组合,以期达到较好的隔震效果。分析表明:采取弹性滑板支座组合隔震可以有效降低上部结构地震响应,满足隔震要求,同时结构位移也能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一种特殊复合隔震体系,与传统的复合隔震体系的不同之处在于除采用叠层橡胶支座和摩擦滑移支座外,附加使用一种新型的隔震支座-间隙式阻尼器。通过算例计算分析证明了该隔震体系能大大减小上部结构的反应,有效地控制了隔震层的位移,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获得更佳的技术和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