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细分调整措施在高台子油层初见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台子油层已进入高含水水驱开发阶段,注入水易沿着已形成的注水通道在高渗层单层指进,常规的注水井方案调整收效甚微.为了控制高台子油层含水上升速度,减缓产量递减,最大限度地挖掘剩余油,需采用细分调整措施,即尽量将油层性质相近的小层放在一个段内注水.细分调整以井区含水为依据,段内小层数、段内砂岩厚度、层间变异系数、单层突进系数以及夹层厚度对细分调整效果都有一定的影响.在高台子油层实施细分调整以来,有效改善了注水井区层间、层内吸水剖面,调整了注水结构,连通油井的油层动用程度有所增加.日产液量稳定,日产油增加18 t,综合含水率下降0.42%,沉没度稳定.同时,油井地层压力下降,异常高压层得到有效缓解.高台子油层细分后地层压力下降了0.46MPa,东西部地区层系间压力更趋向于平衡.图4表5参10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特高含水期层间矛盾、层段性质以及各层的动用水淹状况的重新认识,研究了萨中水驱特高含水期的细分注水技术标准,优化了合理分级参数、量化合理分级标准,给出了“7788”细分调整目标,即分层段内小层数控制在7个以内,变异系数小于0.7,砂岩厚度小于8m,动用程度达到80%。  相似文献   

3.
赖书敏 《岩性油气藏》2018,30(5):124-130
目前细分注水界限以油藏地质静态参数为主,已不能满足特高含水后期油藏细分注水的要求。综合考虑油藏动静态因素对细分注水的影响,建立特高含水后期细分注水级段数优化模型。研究表明,3级4段为最优层段分级策略,且段内剩余油饱和度级差应控制在1.2以内。将饱和度级差划分为1.00~1.05,1.05~1.10,1.10~1.15,1.15~1.20共4个范围,建立3种不同的模型,分别优化了段内渗透率级差、小层个数和砂岩厚度界限,并对界限标准进行了公式回归。结果表明,层间剩余油饱和度级差越大,细分注水界限标准越苛刻。该研究结果为胜利油田整装油藏特高含水后期细分注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油藏精细描述研究后,厚油层划分到次级沉积单元,结构界面划分到0.5121以下的物性夹层。受结构界面厚度的制约,常规工艺措施已经存在不适应。为此,提出精细挖潜工艺技术思路,充分利用和保护0.5121以下结构界面,形成了以长胶筒封隔器为核心技术的层内细分注水、堵水工艺,封卡界面厚度达到0.2121;以定位平衡压裂为核心技术的层内细分改造工艺,不破坏的界面厚度达到0.4m;以水力割缝为核心技术的层内细分补孔工艺,不破坏的界面厚度达到0.4121。通过对精细挖潜工艺实施效果的分析,对于多段多韵律的砂岩油田,只要层内存在薄夹层,就可以应用该项配套工艺技术进行精细挖潜。该精细挖潜配套工艺,能够满足目前及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厚油层精细挖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随着油田开发进入特高含水后期,层内、层间、平面矛盾愈发突出,分注井日渐增多,分注层段愈发细化,测调工作量逐年增加。恒流堵塞器其注水量不随水嘴前后压差而变化,因此不会受注水压力、地层压力以及其它层段影响,可实现1 a以上免投捞测调,大幅度减少测调工作量。为了提高7段及以上细分注水井的测调效率,对恒流堵塞器内部流场及动态响应等进行仿真研究,分析流场特性,优化堵塞器内部结构,从而延长恒流堵塞器的使用寿命,减少调配层段,提高测调效率,降低层间干扰,保证注水质量。  相似文献   

6.
据美国《油气杂志》1982年第一期报导,美国的第三大油田威明顿油田,既是一个多断层,多油层的疏松砂岩油田,又是高粘度、高相对密度的低饱和油田。油田面积60平方公里,可采储量6.5亿吨,生产层由七个油层组组成,层段厚度达1200米,可细分为  相似文献   

7.
气田多层合采纵向上的动用不均衡是由于层间干扰引起的,产生层间干扰的根本原因是压力的不均衡,引起压力的不均衡主要是储层本身性质的非均质,加之多层合采时射孔层数、射孔厚度、射孔井段等的设计欠合理,加剧了层间干扰的影响。利用统计函数定义层间干扰系数,结合砂层剖面测试数据和砂层的测井解释数据分析,是一种简单可行的评价层间干扰的方法。利用层间干扰系数和砂层剖面测试的产量,可以对气田多层合采的合理层数、射孔厚度、射孔井段长度以及不同渗透率砂层的组合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8.
“两小一防”细分注水管柱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针对原有的分层注水管柱和测试工艺只适用层段划分在 8m以上的分层井 ,对 8m以内的众多小层不能划分的问题 ,研制了适用于小夹层、小卡距 ,防止测压时封隔器下部高压层向上部低压层产生压力传递的“两小一防”细分注水管柱。管柱主要由超短式可洗井封隔器、配水器、筛管和挡球等组成。封隔器和配水器直接连接 ,相邻两配水器之间距离可缩小到 2m ,可用常规的投捞测试工具对管柱进行投捞和分层测试 ,整个管柱不受层段数限制。现场试验表明 ,细分注水管柱完全适用于 1 40mm套管井 9个层段以下的分层注水工艺 ,为油田稳油控水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9.
以南梁油田白211井区延10段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钻井、岩心、测井等资料,开展地层细分、沉积相类型、砂体展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延10段地层可细分为延101、延102、延103、延104共4个小层;主要发育辫状河道、心滩及河漫滩等沉积微相;延10段砂体延伸方向近似南北向,油层组整体河道砂体较发育,厚度大,延伸远,连片性好。  相似文献   

10.
郭颖 《石油钻采工艺》2014,36(5):106-108
为了提高油层的动用程度,实现油层的精细划分,研究出一种采出井6段以上细分层产量控制工艺。通过油管和套管之间的环形空间下入电控式测调仪,与井下可调式分层配产器进行对接,依据监测数据对高产液层段状态进行直观分析判断,实现一次下井完成各层段产液量的合理控制,使各层段均保持合理流压,充分发挥产油潜力。通过配套细分工艺的研究,满足了采出井6段以上的细分控制,达到了剩余油深度挖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缝洞型油藏因见水和含水上升导致的产量递减的问题。根据缝洞型油藏流动特征,建立流体势表征公式,明确缝洞型油藏流势主要由位能、压能和动能构成,提出通过改变生产压差控制水侵速度和方向,控制油井含水的技术。根据数值模拟结果,明确不同影响因素对流势调整的影响,水油体积比在10~30之间时,排水井与产油井采液比越大,流势调整效果越明显。在流势调整理论和数值模拟的指导下,矿场试验在塔河油田TH12338井组取得较好试验效果,累计增油1.42×10^4 t,井组含水得到有效控制,证明了流势调整是缝洞油藏稳油控水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多油层合采时 ,由于层间压力及物性的差异 ,各油层对油井产量及含水率的贡献不同。论文从简单常见的油水两层模型入手 ,假定各油层地饱压差较大 ,油层为刚性水驱 ,基于达西定律 ,结合分层和全井的IPR曲线 ,推导出了全井的含水率与井底流压、含水率与产液量、含水率与产油量、产油量与产液量的关系式 ,并通过实例对这些关系式进行了分析讨论。论文虽以油水两层为例 ,但其研究思路、方法和所得结论可推广到含油气两相流条件下的多层油藏。  相似文献   

13.
大庆油田落实稳油控水方针的认识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大庆油田高含水采油期,特别是“八五”以来经济高效开发的实践,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执行稳油控水开发方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深入总结了落实稳油控水开发方针取得显著成效且很值得今后借鉴的一些重要技术措施、开发调整和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针对低渗透油田分别对其注水工艺配套技术,采油工艺配套技术,油层改造工艺加工综述,提出只有形成一整套采油工程配套技术,才能使低渗透油田“稳油控水”效果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5.
雁翎油田注氮气提高采收率现场试验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翎油田注氮井组试验是一项与TOTAL法国石油公司合作开展的针对碳酸盐岩底水油藏注水开发后期提高采收率的现场试验.在进行了大量油藏地质再研究及开采历史再认识的基础上编制了试验方案,1994年10月开始正式注氮气试验.注气试验过程中,重点监测了油气、油水界面和注气井、观察井的井口压力变化,根据油气、油水界面的变化特点及试验进展要求,开展了界面运动规律、气驱效果和试生产方案等油藏工程方面的研究.通过注气及开井生产动态变化的研究,认识了注气和开井生产时各项动态指标的变化规律,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继续开展注气、采油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层状断块油藏特高含水期细分开发技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辛47断块是一个高丰度的层状断块油藏,采用分层系注水开发.在同套开发井网内,由于受非均质的影响,层间水驱状况不均衡.1999年,断块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层间矛盾加剧,原有开发层系和井网已不适应油藏挖潜需要.2000年,在辛47断块开展了精细油藏描述和细分开发工作,效果非常明显,断块含水下降了3%,采油速度提高了0.38%,采收率提高了5%.实践表明,采用精细油藏描述和细分开发的技术方法,对提高层状断块油藏水驱采收率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纯化油田薄互层低渗油藏处于中高含水开发阶段,由于层多、层薄、非均质性强,"注不进、采不出"的矛盾突出。径向水射流作为一项低成本技术在纯化油田薄互层低渗透油藏开发调整过程中得到较多应用。基于油水井所在区域的物性、动态、径向水射流等数据,研究了径向水射流在薄互层低渗油藏的适应性及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建立了薄互层低渗油藏径向水射流适应性标准。实践表明:径向水射流和井网井距、层系相适配,改善了水驱开发效果,单井注入能力大幅度改善,但增油效果差异较大;径向水射流油水井存在明显的增产、增注有效期及均衡驱替有效期。  相似文献   

18.
低渗透油藏水驱采收率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表明,低渗透油藏具有启动压力梯度,因此其渗流规律与中、高渗透油藏不同。通过对低渗透油藏中注水井排和采油井排的压水驱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低渗透油藏水驱采收率的影响因素,包括多孔介质孔隙结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启动压力梯度、注入速度和注采井距。分析表明,低渗透油藏的水驱采收率受到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启动压力梯度越大,见水时间越早,产油量和产液量越小,阶段采出程度、无水采上率和驱采收率越低;而增大  相似文献   

19.
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考察底水油藏中油水分离器下入生产井后的生产状况,观察油井含水率的改变。同时考虑到注入层对生产层的干扰问题,模拟计算了打隔板下油水分离器的生产状况,考察其防止注入层与产出层窜层的效果。模拟结果表明:厚层底水同层均质油藏的开采可以采用同井注采油水分离技术,此时注水对生产层的干扰是微弱的,并未导致恶性水淹;高含水期下入油水分离器开采时,打隔板控制窜层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