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变革中的大学发展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是一个环境服务型组织,在与环境互动的变革中,大学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开放办学资源,强化比较优势,造就学术大师,培养高素质人才。惟其如此,大学才能形成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相似文献   

2.
文化维度的大学师生关系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师生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关系,从文化维度来考察大学师生关系不仅可以对大学师生关系的本质和规律有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为建构和谐的现代大学师生关系提供了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大学师生关系的和谐,有赖于大学师生文化价值体系的重建、教师文化霸权的自觉消解和学生正确"文化生态位"的确立.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大学理念是大学组织的意识形态系统,大学制度就是大学组织的秩序系统,二者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大学组织的发展态势。现实中,大学理念的供给主体是多元的,大学制度供给主体却是单一的,不同的主体对应不同的利益诉求和价值偏好,而且二者的演进方式和动力基础也各不相同,这些差异又导致了大学理念与大学制度之间在互动方式和契合模式上产生异频效应。在大学组织的理念与制度契合中,大学选择何种理念、理念如何选择制度、双方怎样契合等除了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外,还取决于制度供给者的技术选择和大学组织所处的社会环境。但是,最终大学的制度和理念会朝向最富科学性和最有效率的模式演进,并达到完全契合。  相似文献   

4.
"同年会"和大学校友会是不同时代知识分子群体进行社会交往、互动的重要组织形式.知识分子要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认同,必须经常与自己的听众进行交流,和自己的同行维持交往,同年会和大学校友会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不同时代知识分子相互交往和自我身份认同的功能.但是,"同年会"和大学校友会二者在组织性质、目标和社会影响等方面也存在明显不同.本文通过比较科举时代的"同年会"与现代大学校友会,试图从中发现历史记忆中可能较容易被忽略的一些东西.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式大学到大学的中国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追根溯源,今日之大学是西方文明的产物.参照西方近代以来大学的组织原型,"中国式大学"主要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中国历史上不同于西方近代大学的传统高等教育机构或组织形式;其二中国式大学可以用来指称近代以来中国大学发展实践中所形成的诸多不同于西方大学的办学方式,即所谓"中国特色"的大学.与"中国式大学"相比,"大学的中国模式"着重强调西方近代大学制度在中国的本土化与再创造,强调今天大学这种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普适性的制度形式在中国高等教育实践中的创新与发展.二者有区别亦有联系.中国式大学某种意义上包含了大学的中国模式这一层含义.但大学的中国模式具有更明显的积极含义,直接意味着大学制度与组织形式的个性化发展与创新.而中国式大学一词则显得相对较为中性,这种"大学"可能是西方大学制度与组织形式的创新,也可能是异化.目前可以说,我们已经有了"消极"意义上的中国式大学而尚不见大学的中国模式.未来时期,中国大学的发展目标应是从中国式大学走向大学的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6.
大学从诞生之日起,就追求着独立自主和学术自由的梦想.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功能日益广泛,利益相关集团不断要求大学做出贡献,大学承受着不堪忍受之重,纷纷走出田野,与社会融为一体.大学在大众化过程中逐步迷失自己,遭遇了许多困境,与社会各方缺乏应有的张力.大学系统与大学内部只有进行合理的系统定位与分工,保持必要的象牙塔部分,政府和大学自身坚持把大学作为学术组织来建设,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在大学核心部分与社会之间生成一个缓冲带,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保持独立性,才能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保持其象牙塔的独特性及其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7.
政治意味着利益之间的影响与调节.在大学组织政治的场景中,每一个参与方在表达、选择自己行动策略的同时,已经在潜在认可的目标下交换了彼此的想法.政治视角有着基本假设,大学组织中的利益相关者、持久的差异、权力以及实现权力影响的方式即研究的假设前提.利益是大学组织政治研究的出发点和表达维度,分为工作利益、事业利益和个人利益;权力是大学组织政治中的工具维度,权力的可能性来源于利益主体的身份表达;秩序则是调节维度,它决定了大学组织内部全部具有约束力的规则.利益、权力、秩序共同构建了大学组织政治视野下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8.
大学的发展可以从理念与制度两个层面进行考查.在大学发展的宏观层面,理念与制度紧密相联、互为支撑,但在大学发展的具体层面上,二者通常又是此消彼涨、螺旋上升的.文章在对大学理念与制度的“互生关系“及其非同步性进行分析后认为:大学的发展是在大学理念与大学制度的相互磨合中实现的;大学理念与大学制度的非同步性是大学发展的真实状态;二者的同步性是大学发展中所矢志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9.
研究型大学在中国的建设与发展过程就是研究型大学的本质特征与制度环境相互适应与促进的过程 ,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培育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制度环境 :1.建立与研究型大学特征相切合的社会评价机制 ;2 .坚持学术自由 ,审慎对待社会干预 ;3.改革单位制度 ,按照学术组织的基本属性重塑大学的内部结构 ;4 .构建研究型大学发展的公共空间和竞争平台。  相似文献   

10.
大学理念对于大学来说至关重要,西方大学理念的价值基础是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但是如何让内外部社会认同与接受这一理念,这就是一个理念合法化的过程.从最初的为了生存需要的自我承诺,到正确回应社会的诉求,再到今天的直面大学组织的历史责任,其理念合法化的历程一直是对前面理念的扩展与深化,而非完全抛弃,是一个渐进式的革新过程,而非激进的革命方式.  相似文献   

11.
大学有效教学特征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有效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在回顾国内外对大学有效教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大学有效教学的最主要特征,它们是:教学清楚明了、充分地准备和科学而合理地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并与学生合作,教学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以及富有教学热情.  相似文献   

12.
大学发展中的开放与封闭:系统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自组织系统的大学只有在开放与封闭间保持适度的张力,才能源源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获取所需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维护自身结构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并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维持生存,实现发展。大学边界对于大学的生存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大学边界的守护,关键在于实现相对开放与适度封闭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3.
实施创新教育,关系着现代大学的生存和发展.现代大学的本质决定了必须把追求创新作为核心目标.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坚持教科产相结合.教科产相结合只有以学科发展为依托才能展现无限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大学理念是人们对于大学本质及职能进行哲学思考的认识结晶,通过不断的吐故纳新来实现自我的超越与发展是其生存发展的固有逻辑。多元大学理念的不变逻辑就是人们对大学本质的守望与传承。《现代大学论》是弗莱克斯纳在已有大学理念基础上,对当时代大学进行主动觉解的认知体现。我国大学模仿借鉴程度高,自我发展程度低,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过程中必须以本土化的大学理念作支撑、高度重视学术自由,不断提高人文学科地位,才能最终形成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的大学生态。  相似文献   

15.
中国早期现代大学教育在政局动荡、经济濒于崩溃的晚清时期应运而生,在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民国初期茁壮成长,在战乱频仍、民生凋敝的民国中后期艰难发展,其顽强的生命力除来源于大学组织自身的活力之外,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也不可小视.它以显在和隐在的方式,深深地主导并影响着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精神及其校训和校园生活等各个方面,给大学的崛起、变革与发展注入了无尽的动力与活力.如何向世界先进的大学教育看齐,从传统文化和历史经验中获益,走中国特色的大学教育发展之道,是亟需解决的重大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6.
大学教育个性化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里,大众化、国际化、产业化、网络化和个性化将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五个目标和趋势.对高等教育中最引人注目的大学教育而言,如何在当今个性缺乏的社会中实现个性化,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这对个性缺失的中国大学教育来说,意义尤为重要.实际上,大学教育的个性化只是大学教育个性实现的一个过程,只有完整地理解大学教育个性所包含的内涵,才能准确把握大学教育个性化的含义.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力图扩展个性一词在大学教育概念中的内涵,希冀为大学教育个性化做出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  相似文献   

17.
大学这个名称被习惯地使用,不同场合的用法有着不同的意思,中国有着三,六,九等的大学,大学这个词也就有着若干说不清道不明的意思,但是却少有人的大学正名:中国大学确切的所指是什么?将“大学”名称给予一所学校时,有没有确切的标准?高等教育研究中出现的“大学”名称是什么意思,作为具体的办学责任主体要办的大学是什么样的大学?国内一些老牌的大学在他们成名前后的一段时间不断地为自己正名,从而名正言顺地办学,办学的种种做法显得师出有名:逻辑上应该这么做的。为大学正名,期待科学,哲学,艺术,宗教等来自各个方面的思想的汇聚。为大学正名,是大学管理,教学,研究的开端和方向。所以,蔡元培先生在为北京大学正名的基础之上,指出“大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选聘教师的标准是“积学而热心”。  相似文献   

18.
学术性是大学的本质属性,是大学存在的前提,是大学持久生命力的源泉.我国大学组织存在着学术性弱化倾向,表现为大学组织的学术功能弱化,大学组织内学术权力弱化,学术组织有异化现象,学术研究的目的有异化表现,学术性的弱化使大学面临着学术理想的失落,大学发展之根基遭到质疑,因此,本文认为强调以学术价值为核心的大学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民国教育史上,作为国立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的校长,罗家伦始终以发展学术为办理大学的中心任务,其大学理念体现为:大学应以文、理学院为中心,兼顾应用科学的发展;大学应以学术为标准,选聘优良师资;大学应以学术研究为灵魂,为人类增加知识总量;大学要把握时代的精神和需要,为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做贡献.在近代中国复杂多变的历史条件下,罗家伦坚持学术救国的信念,执着地以大学作为振兴民族文化的基地,他对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的办理功不可没,其大学理念与办学实践有值得称道之处.  相似文献   

20.
世界已逐渐进入了一个"大学排行榜时代".大学排行榜利弊兼具,在各行各业竞争都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既然已经进入大学排行榜时代,就不可能退回到过去那种没有排名游戏的宽松办学时代."两校互竟现象"是指实力和水平相当或接近的两所学校之间的竞争现象,是一个普遍存在于高等学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中的现象.在大学排行榜时代,研究型大学之间的两校互竞进入白热化阶段,大学排行榜拉大了原来在人们心目中旗鼓相当的大学之间的差距.对大学排行榜不能完全不信,也不可全信,尽信榜则不如无榜.在群雄并起的大学生态中,两校互竟是一个出现概率很大的现象,或许还是一个必然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