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运用CFD数值模拟的方法 ,研究回转窑中煤粉燃烧及气体分布。冷态模拟结果显示窑内产生中心回流区、内回流区和外回流区;热态模拟,结合温度场对窑中各气体分布进行详尽的说明。 相似文献
3.
4.
5.
回转窑内煤粉燃烧为产品煅烧提供了热源,研究二次风温度对火焰形状、烟气流场及温度分布的影响,可为优化燃烧器的操作参数与结构参数提供依据.本文以一四风道煤粉燃烧器及φ4 m×60 m的回转窑为对象,应用Fluent软件,研究了以煤粉为燃料,二次风温度分别为1000 K、1250 K、1373 K、1550 K时,回转窑内火焰性能、烟气流场及温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对给定的四风道煤粉燃烧器,二次风温度为1373 K时,火焰最高温度达到2000K,回转窑内火焰形状成良好的棒槌状,火焰温度分布符合水泥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以三种照相明胶为研究对象,用陈丽娟等改进的SDS-PAGE(+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探讨了在干燥过程中温度对照相明胶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提高干燥温度,如从室温提高到55℃,由于发生部分a链降解,明胶数均分子量下降;继续提高干燥温度,如提高到70℃或87℃,明胶数均分子量不变;干燥温度提高到105℃,快胶和惰胶分子量分布朝分子量大的方向变化,数均分子量上升,而PA胶由于 相似文献
11.
在公斤级回转窑中研究了共热解过程不同液化残渣与褐煤质量配比及粒度配比因素对抑制褐煤粉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550℃共热解条件下,随液化残渣的添加比例由10%升至40%,共热解半焦的粉化率β由7.55%降至1.98%,造粒率λ由2.73%升至4.90%,液化残渣添加量的提升有效促进了对粉化的抑制及混合造粒;3~1 mm液化残渣与3~1 mm褐煤的共热解半焦β为2.82%,较与6~3/13~6/25~13 mm褐煤颗粒热解后的产物粉化率均低,而λ则达到24.99%,远高于其他粒度配比下的产物造粒率。灰色关联分析显示,粒度配比因素对β和λ的影响权重均大于质量配比因素。结合分析上述配比因素影响粉化抑制作用的内在诱因(强化粘连捕集颗粒行为,促进孔隙充填补强作用,颗粒穿层行为影响),形成了回转窑热解过程配比因素对抑制褐煤粉化的影响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12.
13.
14.
1几种筒体温度扫描系统比较采用回转窑筒体温度扫描监视系统,可以长时间不间断的实时监测回转窑筒体温度变化,帮助看火工根据筒体温度变化及时判断窑衬情况,有效地调整回转窑的工艺操作,防止窑衬和回转窑筒体损坏。非接触式温度扫描方案比较:常用的扫描方式主要有如下3种类型:其一是最早采用的单点沿轨道扫描。单点沿轨道扫描由于其硬件故障较多,扫描速度慢、投资大等缺点,现已很少使用;其二是光路系统快速回转的红外扫描系统,该系统采用光学镜头,扫描速度快,实时性好,扫描线的螺旋扭曲度很小,但价格昂贵,辅助设施多,且多… 相似文献
15.
为了消除回转窑生产石灰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险因素,避免发生事故,对生产各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同时提出了具体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水泥厂回转窑的工艺操作中,经常会遇到很多问题.笔者在近几年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操作方法和经验,现归纳如下,与同行们一起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1裂纹概况及相关计算冀东水泥丰润公司二线Φ4.8m×72m水泥窑轮带在生产过程中曾出现过5条裂纹,分布状况见图1。 相似文献
18.
19.
1问题的提出我公司湿法线1~4号窑窑头看火工原来掌握窑内温度的取样点在窑尾,由于从窑尾到窑头有70多m,窑内的温度变化复杂,窑尾窑头温度差异很大,看火工凭尾温数据判断窑中温度很容易出现偏差,从而对看火工的操作产生误导。若温度调节过低时,容易烧成黄心料;温度调节过高时,又容易红窑。为了给看火工提供较为准确的窑内温度参数,我们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定在距窑头35m左右的窑中增加预热带温度取样点。2解决办法我们设计了1套窑中预热带温度测试滑环系统装置。滑环装置及信号流程见图1,安装结构示意见图2。图2安装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