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王村杏  佟钰 《包装工程》2021,42(16):376-380
目的 建立富有地域文化辨识度的"辽宁礼物"品牌视觉形象.方法 以构建有生命力的品牌符号为导向,以视觉形象IP化为策略,从消费者的情感和情绪出发,降低品牌的物性,拓展感性路径,设计有情感温度,带给消费者情感体验的品牌视觉识别符号;以典型的地域特色文艺——辽宁二人转为创意资源,提炼表情语言、装饰符号等典型设计元素,并应用到品牌视觉形象的设计中,不仅可以增强地域文化辨识度,也成为设计的创新点.结果 以"诞生"为吉祥寓意,研发出以朴实、夸张、幽默、呆萌为性格特征的二人转风格的"小辽蛋",关注IP形象的延展设计,通过"小辽蛋"系列化的形象设计拓展宣传辽宁地域文化,推广辽宁优质土特产及相关历史文化,树立辽宁人质朴、乐观、豁达的魅力人格.结论 品牌形象IP化与地域特色文化的碰撞可为地域性品牌视觉识别系统的生命力构建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关荣 《包装工程》2015,36(24):5-7
目的以淮安地域文化中的名人文化为出发点,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动漫衍生品设计的开发思路,以动漫衍生产品为载体来达到传播淮安文化的目的。方法以"韩信"人物动漫形象为原型,注重艺术性与科学性相结合,使其具有功能性、实用性、易用性等特点。结论基于淮安地域文化的动漫衍生品设计,给予衍生产品故事性和情感,提高淮安动漫品牌形象,并使人们更加信赖和接受与淮安城市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以此来获得更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原生态系统"包装设计融合了地域性文化、绿色设计、生态设计、民族性设计等因素,本文着重探讨了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原生态系统"包装材料的功能及在当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结合自然环境对"原生态系统"包装设计的必要性需求,总结出地域文化特征的"原生态系统"包装设计已经成为未来商品包装设计的新一轮潮流。  相似文献   

4.
陈文雯 《包装工程》2022,43(24):269-276
目的 针对目前市面上都江堰旅游产品识别性较弱、同质化严重,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开发较少的问题,以地域文化元素作为都江堰旅游产品设计的核心,提出旅游产品的设计策略。方法 研究都江堰旅游产品设计,应从地域化和文化内涵入手。通过分析旅游产品现状,地域文化元素及新旅游时代背景下旅游产品的发展趋势,结合情感化设计理念,围绕用户体验进行探究,总结出都江堰旅游产品设计开发模式。以李冰石像和鱼嘴段水利工程元素为例,进行产品实践。结论 提出符合都江堰区域特色的旅游产品设计策略,即树立品牌意识、打造IP形象,以地域文化元素为设计核心,加强情感互动、与科技相融合的设计策略。赋予旅游产品更深层次的内涵,打造更多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从而推动历史文化与商业价值的融合,也能够为同类型旅游产品提供具有应用价值和参考的设计策略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沈阳故宫文化衍生品创新设计策略与途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任宏  苏阳  刘洋  杨猛  杨红 《包装工程》2017,38(4):1-6
目的以世界文化遗产,即沈阳故宫为研究对象,探讨博物馆文化衍生品的创新设计策略和有效途径。方法采用"矩阵"式分析法,系统地梳理沈阳故宫可供研发的文化资源和创新元素,提炼文化符号,依托适合的衍生品载体研发博物馆系列化衍生品。结论以提高文化附加值为导向,以"文化符号+产品载体"形成系列化产品是一种更系统的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研发途径。  相似文献   

6.
张浩  伍妍姿 《湖南包装》2023,(3):153-156
探索阿克苏地区红色文化与农产品结合的设计思路,以红色文化为切入点,设计开发凝聚阿克苏红色文化的特色农产品包装,通过包装引导消费者了解革命历史、感受红色文化、引发情感共鸣,传递红色文化的价值与魅力。针对红色文化农产品包装设计现状及问题,提出突出教育价值、降低同质化、增强趣味性、树立品牌形象等4项设计对策,结合现代审美理念提取阿克苏红色文化元素,将其与当地特色农产品包装融合,进行创意设计。阿克苏红色文化运用于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中,一方面能够以显著地域印记与独特文化特征,打造具有阿克苏文化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提升地方知名度,推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以农产品包装为媒介,弘扬中华民族的革命精神,带动新疆红色文化的继承与传播。  相似文献   

7.
王言波  王琪 《包装工程》2019,40(6):294-296
目的探索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对地域特征的融合与创新。方法结合基本的城市公共设施概念,从实用功能、装饰审美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等角度分析公共设施在城市中的重要作用;对公共设施对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展开探讨,总结出其在城市建设中的巨大价值;就地域特征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具体体现加以辩证分析,分别从地域历史元素、地域文化元素、地域材质元素等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具体体现进行综合探究,并给出了具体的相关案例;在宏观角度探讨未来公共设施设计者的设计思路与策略。结论城市公共设施是一座城市文化、经济、民俗、特质的重要体现,将当地的地域文化元素作为重要灵感来源加以融合,能够给公共设施设计以独特的风格与特征,是城市彰显自身的优势与特色的重要途径,也是人们获得更高审美享受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8.
郑君  王炳江 《包装工程》2023,44(10):340-346
目的 以海南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结合设计为切入点,分析海南多种地域文化元素在旅游文创产品中的设计应用;探索旅游文创产品在海南地域文化滋养下所造就的各种设计形式与创新方法。方法 从海南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的现状、应用及发展的视角出发,提出将海南经典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设计融合,对海南特色文化元素进行分析,并具体论述海南旅游特色文创产品与黎族文化元素、海南特有坡鹿文化元素的融合设计应用;并以两者结合的重要价值为依据,深入总结旅游文创产品中的设计构思、产品受众、创意形式等思路,探讨了文化、功能、情感等层面的有效应用与创新。对此进一步提出海南本地特色文化应与当地旅游文创产品深度结合发展的建设性意见。结论 在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融入海南地域文化元素,并聚焦其有价值的元素,对此展开深度的挖掘,给予文创更多的地域文化内涵,更好地体现海南地域文化元素的特征。将海南当地黎族地域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创产品结合设计、创新应用,有利于推动旅游文创产品及创新设计,可以让海南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更具有历史性、文化性、独特性。地域文化视域下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应以丰富的内涵和文化属性迎合当代人的审美观念,并以人们日常生活与地域文化为主要参考,突出设计者的独特创意,构建人与产品、文化的完美结合,以丰富而独特的旅游文创产品赢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9.
刘杰  许永生 《包装工程》2023,44(12):136-143, 164
目的 为提升有轨电车外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内涵,探究一种具有典型地域文化的有轨电车外观设计方法。方法 从理念设计、行为设计与视觉设计3个层面阐释地域文化元素的提取和转化过程,并结合现代有轨电车外观设计的具体案例,探讨地域文化元素融入有轨电车外观设计的模式,进而建立以典型地域文化为主题的有轨电车外观设计方法。以成都天府文化为例,进行典型地域文化的有轨电车外观设计并构建模型。通过语义差异法与SPSS统计分析对设计方案的语义信息量化进行对比。结论 依据设计方案语义验证评价的数据,表明从理念、行为、视觉3个层面对典型地域文化进行提取和转化的设计方法具有可行性,能够实现物质文化载体不同维度的文化要素转换,可为地域性有轨电车外观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刘青 《包装工程》2017,38(12):244-247
目的研究运用古籍元素进行创意衍生品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方法从创意设计的角度出发,分析古籍元素与创意衍生品设计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案例,论述古籍元素在创意衍生品设计中的转化方法和原则,最后阐述了利用古籍元素进行创意衍生品设计的意义。结论古籍元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将其融入到创意衍生品设计活动中,对于古籍文化传承、特色文创产品构建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杨晨 《包装工程》2018,39(20):265-269
目的 基于地域性辽海文化背景,分析研究锦州城市旅游文创艺术品的文化基因传承与创新应用性价值问题。方法 引入辽满文化价值释义及辽宁独特沿海文化特质两大地域性文化溯源,并结合实际应用性设计案例,对锦州特色文创艺术品的图案式样、平面及立体造型、设计色彩、材质工艺等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解析,以此建构辽宁锦州特色文化创意艺术品的文化定位及设计构想。结论 提出大力弘扬“辽海文化”品牌标识形象,以交融性、开放性、创新性的审美气度,以多元性、开拓性的价值思考场域,将其融入地方性城市商业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设计研发中去,使地域文化的解读与设计实践共同展现出辽海文化在锦州城市旅游文化创意艺术品设计中的文化定位及特色形貌。  相似文献   

12.
于楠 《包装工程》2018,39(20):323-327
目的 分析巴蜀文化在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的审美价值。方法 根据巴蜀文化的风格和特点,从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角度对巴蜀文化要素进行提取分析。结论 在旅游纪念品的包装设计中,必须突出纪念品的特色与个性,将巴蜀文化充分彰显出来。要兼顾本土特色,进一步明确未来发展趋势,加强对地方传统习俗、居住环境、民间装饰和民族图案的研究。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结合巴蜀本土文化,基于文化元素内涵来实现产品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国际的融合,在现代和传统、东西方之间,找到发展本土包装设计的途径,使具有巴蜀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在世界设计舞台中大放异彩。唯有在发展中主动传承传统文化,才能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旅游纪念品包装。  相似文献   

13.
王蓉  赵丽  康华西 《包装工程》2023,44(14):401-410
目的 对巴文化要素进行梳理和分析,构建文化要素模型。方法 以巴文化资源为研究基础,从设计出发将巴文化与文创融合,在物态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分类中进行设计元素提取与转化。提出文创设计载体选择需遵循相似性、相关性、匹配性与融合性原则,基于此进行外部接触层、中间行为层、内部感知层的设计元素转译,并针对不同文化层级的特征提出静态、动态、动静结合的三维度设计表达方式,以此完成文创设计应用。结果 研究发现巴文化要素模型的构建有利于地域文化特征提取和原始创新,同时运用文化结构层次更能有效驱动巴地文创产品创新发展,为地域文化相关设计活动提供借鉴。结论 在文化需求与日俱增的现代社会语境下,文化模型构建有利于在最大程度地保留文化底蕴的同时,高效实现文创设计从“文”到“创”的创新性转化,对地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宏儒  郑林禄 《包装工程》2021,42(24):321-326, 332
目的 畲族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依靠本民族的服饰纹样、日常用品的图形符号、民俗民歌等方式来传承本民族的文化。很多畲族元素符号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探究畲族元素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既是对畲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又与新时代接轨,促进现代文创产业的发展。方法 通过对具有畲族特色的文化元素进行梳理,运用元素重构、图案再生等现代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对具有畲族特色的文化元素进行内部解读和重组,并将其应用到现代文创产品设计中。结论 通过对畲族元素的文化内涵与美学特征深入挖掘和梳理,借助相关美学理论和现代艺术设计手法,将畲族传统文化要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提出畲族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策略与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5.
解春凤 《包装工程》2020,41(8):313-316
目的以地域文化元素与文创产品设计的特点为引,分析地域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策略及未来发展。方法从文创产品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功能开始,对其地域性元素的缺失展开分析,并以地域文化元素的基本构成及其赋予文创产品的认知、情感、美学、社交等功能为参考,从地域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具体应用原则和思路等方面展开深入探究,结合纹样、色彩、材质、文化等细节进行全面细致的论述,同时列举海南、安徽、江苏等地在文创产品设计中对特色地域文化符号的有效应用,提出两者融合的发展思路。结论地域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能够催发个性化的产品设计创意及形式,使文创产品更具识别性、文化性和情感性,从而使人们在购买的过程中享受到一种亲切感和代入感,体会到不同的地域文化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6.
黄绮璘 《包装工程》2018,39(12):59-62
目的普洱茶作为一种地方茶,其包装设计以独特的地域美学特征在庞大的中国茶叶包装市场中独树一帜,对现代普洱茶包装设计的美学特征和表现手法进行研究,对普洱茶包装设计的创新和文化内涵的挖掘具有指导意义。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从包装材料、结构形态、视觉设计语言等包装设计要素,对大量普洱茶包装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梳理总结。结论通过对现代普洱茶包装设计中的茶文化、茶历史、地域景观情境体验、少数民族地域人文等民族文化语境中的地域美学特征及其艺术设计表现形式进行分析解读,指出在进行普洱茶包装设计时应植根于普洱茶地方文化情境,强调茶叶地域文化信息的传递,同时思考现代生活方式和饮茶文化的更迭,在保留传统地域文化特征的同时不断创新进步。  相似文献   

17.
李志鹏 《包装工程》2020,41(8):286-289
目的分析茶叶包装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及其在应用过程中实现的审美构建。方法从茶叶包装市场的调研与设计现状分析谈起,总结当前茶叶包装设计中的文化性表达与审美表现的现实需求,提出将传统文化元素在其中进行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审美构建方向,接着从传统文化元素中较有代表性的水墨、文字、图形和色彩等角度展开深入探究,为构建具有传统文化审美特质的茶叶包装设计理论提供参考与借鉴。结论在茶叶包装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必须打破传统格局和设计思想的束缚,不断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加入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现代文明,提高视觉的冲击力与审美特质,如此才能使中国的茶文化和民族文化得到广泛的传播,呈现出强大的艺术魅力与恒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