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创作实践中,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坚持"女性主义"立场.站在这一立场上,沃克揭示了黑人妇女在社会中所遭受的双重压迫,探索了黑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建立起黑人女性主体意识及实现自我价值的艰难历程.<紫色>是其代表作.它从主题,姐妹情谊,两性和谐及叙事策略等方面彰显了艾丽斯·沃克坚定的"女性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2.
这篇论文对张爱玲的<鸿鸾禧>中的娄太太这一人物形象进行了分析.通过这一人物,探寻这个"常态"生存状态下的女性内心的心理冲突,女性自身的利益需求与男权话语所赋予的社会角色之间的剧烈冲突.女性在发展的过程中接受了这种男权话语所赋予的社会角色,并通过对自己利益的伤害来完成这种社会角色.  相似文献   

3.
网络媒体是人类传播史上一种新生事物,本文着重论述在以新媒介为主导的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中,网络媒体所具有的传播特征,如何构筑网络媒体与传播和谐化的桥梁.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就是各个社会成员恰当地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的过程--这是社会学家对和谐社会的思考.而角色与互动的相依相生,互动与传播的紧密相连,使得角色扮演也必须以信息传播为基础.由此,社会角色与大众传播相联系,"角色"就不再仅仅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也成为传播学的关键概念.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语言运用中出现了不少"被"字号新词.在此着重从本质、结构、传播、社会文化等层面对其进行分析,以揭示其中的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文革"宣传画是我们考察这段特殊历史时期的性别观念、政策及其传播,最为生动的文本栽体.它大致可以分为"革命斗争"、"生产建设"和"教文卫体"三种类型."革命斗争"类型画作中的女性形象畸形造作,反映了女性的男性化描绘;"生产建设"类型宣传画图画了女性与男性一道参与新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美丽图景,体现了男女在工作地位上的平等;"教文卫体"宣传画全方位地再现了妇女在新中国所担任的各种职业,生动地宣传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国家政策.这些类型都从各自的功能出发,服务于新中国建设发展的国家主义实践.  相似文献   

6.
基于网络、电信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出现了网络广播、手机报纸、手机电视、互动电视等新兴传媒载体,使新闻传播的过程也不断地在发生变化.本文就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传者、讯息、媒介、受众及受众反馈四个方面分析新媒体对新闻传播方式的改变,提出新媒体时代下新闻期待意识逐渐消解中的受众已被新闻的碎片化传播所包围.  相似文献   

7.
池莉是一位女性意识比较突出的作家.她的作品大多数以发性的立场、意识为出发点,池莉笔下的女性形象都是鲜活、有个性、多姿多彩的,但她笔下的男性形象却是丑陋和失败的,她的作品中几乎没有出现过传统意义上的正面男主角,更没有品德高尚、性格丰富饱满的男性英雄形象.男性角色的存在只是一种陪衬,只是为了烘托女性,使得女性形象更加绚烂夺目和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8.
受英语的影响,新闻报道和网络论坛上逐渐出现了"××门"现象,"门"渐渐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其使用也日益蔓延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与"门"一样,"哥""姐"也摆脱了其传统的意义束缚,逐渐被用在与说话人并非具有亲属关系的人身上.与很多新生事物一样,这些字眼儿的产生、发展、变异和流行与同时期的社会现状、社会心态以及社会价值取向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9.
"自我"与"他者"所标榜的二分逻辑结构在本质上是同一性恩雏使然的结果,由此决定了文明与蒙昧、正统与异端、男人与女人的差异被确立并延续了下来,它们作为同一性思维在种族、信仰、性别层面上的具体衍生物,经由视觉图像获得了不同程度地传播与表征.鉴于此,本文着力从上述三个方面,就图像与同一性观念的内在相关性分层加以评述,旨在强调图像作为由来已久的一种视觉符号,持续不断地与意识形态、政治权力、性别身体等范畴发生着关联,是我们解读"自我"与"他者"关系的重要凭据.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文坛上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女性作家,她们的作品从各个角度描摹和思考人生与社会.但时下有许多人将女性文学局限在"女性隐私"上,这是对女性作品的亵渎.本文从当代文坛一些女作家的作品入手,说明女性写作广博和深远的视野追求.  相似文献   

11.
文学作品的流通和传播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其间所显现的不仅仅是文学作品的接受问题,更涉及错综复杂的社会和文化因素.罗懋登的<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被认为是文学史上的一部二三流小说,但在明末清初却受到众多出版商的青睐.在清中后期经过相当长时期的沉寂后,清末民初再次出现刊刻的高潮.这部小说的两次刊刻高潮,都与海防危机中的"郑和记忆"有密切关系,都伴随着"郑和记忆"的重构问题.罗懋登生活在明朝日益走向衰弱、海事危机不断的时代,他有感于国势的衰微,欲借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来激励君臣,把重振国威的期望写入自己的小说.明末清初的书坊书商重视、读书界热衷于<西洋记>,也是在于通过对这部小说的特别关注,表达"民间伤今之弱,于是便感昔之盛",以重建被丢失的"郑和记忆".晚清的海事危机更为严峻,再度催发了整个社会对异域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由于对现实社会统治者的失望,国人再度在旧书中寻求辉煌的历史,寻找心灵的安慰,<西洋记>便再度出现刊刻高潮.<西洋记>在晚清的多次重刻和流传,也反映出国人海权意识的觉醒,还为20世纪初梁启超为代表的文化人重构"郑和记忆"作了重要的文化铺垫.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具有丰厚内涵的空间建构,"后花园"意象赢得了不少研究者的关注.但这些解读大都是以男性文本中的后花园书写为论说基础的,本文拟将女性文本中的后花园意象纳入比照范围,力图分析文本话语中的性别差异,以期认识女性文本中后花园意象蕴含的独特真实的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互联网、报纸等各走媒体上出现了一批"拼X"式的"拼"族词.这些"拼"族词,产生速度快、数量多,并与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4.
微博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社交网络平台.从传播角度分析,微博具有传播者与受众双向可逆,传播渠道多样性、传播介质移动化、传播内容碎片化和传播指向开放性等特性.通过形成教学信息汇聚中心、开展"非正式学习"、促进互动学习、强化对信息内容和流向的管理等策略,能促进微博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15.
底层社会是一种社会存在,也是一种价值关怀,还是一种研究立场.转型社会的社会学研究尚未获得开阔的想象空间和深厚的学理支撑,究其原因,在于各种理论范式的束缚和分析框架的约制,使本身根植于底层社会的社会转型议题囿于宏大叙事、结构秩序的窠臼之中而不能自拔,其研究过程亦悬置于底层生活层面之上而与底层生活世界渐行渐远.富有底层意识和底层关怀的底层社会研究,要求研究者理清底层行动者"行动逻辑"的二重分殊,特别关注底层行动者真实和变通的存在方式与施加在他们身上的总体性安排之间的距离;强化"深度在场"意识,以底层社会的内部眼光来凝视底层行动者的遭遇及命运;用"积极干预"重塑研究者的行动立场,向行动者或研究者揭示抗争行动背后的关系实质.  相似文献   

16.
2004年,湖南卫视开始举办"超级女声",当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虽然它仅仅是通过电视、网络、短信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以及现代媒介迅速走红的一种声乐演唱艺术形式,但是它已涉及到很多领域,如声乐艺术的审美系统、声乐艺术的传播系统等,它对中国目前的声乐艺术的审美形态和声乐发展的审美要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超级女声"在合适的时间出现,从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大众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7.
"宗教对话"是当前宗教学界,尤其是宗教哲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学者多从外部现实需要来论证"宗教对话"的合理性,"现实"要求"对话".从宗教的社会属性、文化属性和政治属性等内在属性来看,"宗教对话"的合理性仍然存在.宗教的形成、发展和传播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宗教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爱尔兰著名现代主义作家詹姆士·乔伊斯在其半自转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描写了一系列女性角色,这些角色出现在主人公斯蒂芬人生的不同阶段,影响了他的思想和人生.本文将通过女性意象来分析斯蒂芬的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19.
期刊的女性编辑承载着和男性编辑相同的工作量,在职场可谓擎着"半边天".在同一的竞争平台和业绩考核制度下,女性编辑自身发展的瓶颈和多元社会角色,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女性编辑事业的持续上升发展态势,甚至出现职业"断档期".女性编辑如何认清并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关照好自己的心理建设,在职场和生活中找到平衡的支点,本文就这些问题加以了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信息传播碎片化的时代,微博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它的盛行集中体现了信息碎片化传播的特点,本文借助微博这一传播工具,试从信息传播碎片化表现及产生原因入手,分析信息传播的碎片化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