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含油污水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将O/W型破乳剂与水处理剂结合使用,筛选了克拉玛依油田采油二厂含油污水的处理工艺配方,确定了4种处理工艺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可将采油二厂含油污水处理为合格的注入水;处理后的水质指标达到SY/T5329-1994标准;处理工艺简单,流程改动少,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2.
通过试验筛选出了一种适用于苦咸水水质稳定处理的配方。该配方在烟台煤气厂运行情况良好 ,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冰机循环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补充水水质特点 ,通过腐蚀试验 ,动态模拟试验 ,进行配方筛选 ,并从理论上分析硅系配方处理循环水水质原理 ,从而论证硅系配方在冰机循环水系统处理水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曾宪琴  张德岚 《大氮肥》1995,18(4):281-283
该文通过水质调查和大量实验数据,对循环水改为黄河水质运行的配方进行了筛选,并提出了自然pH全有机配方的概念,通过监测数据,对黄河水配方运行情况进行了总结,该配方投用后,不但能节约地下水资源,而且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低硬度循环冷却水系统硅系水质稳定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以硅系水质稳定配方处理低硬度循环冷却水,采用正交实验失重法确定了硅系配方中各组分的配比,并对该配方进行了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该硅系配方能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能将碳钢腐蚀速率降到0.0348mm/a,铜管腐蚀速率降到0.0005mm/a,满足实际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专利     
一种印染废水的高效组合处理方法CN101445311 将印染废水泵入水解池进行水解酸化处理;将水解酸化处理之后的废水在A/O(PACT)生物强化反应池内进行生物处理;将生物处理出水进行混凝沉淀;混凝沉淀之后经过过滤即可出水排放。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可以达到目前我国最严格的废水排放标准——《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32/T1072。2007),同时具有占地面积小,污泥量少,处理效果稳定,运行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根据现场水质条件及设备使用情况进行了实验室水质稳定剂配方筛选试验,并应用于实际,结果表明:QQ系列水质稳定剂阻垢、缓蚀性能较好,是一种适用于高硬度、高碱度、高氯离子含量的水质稳定剂。  相似文献   

8.
张小华  余华 《工业水处理》2005,25(10):52-55
介绍了目前南充炼油化工总厂循环水处理工艺,针对该厂循环水水质特点,进行了水质稳定剂配方筛选.提出了较为科学、合理的药剂复配使用方案和进一步提高循环水水质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陶美凤 《腐植酸》1991,(2):31-35
目前我国处理循环水水质的药剂有铬系,钼系,磷系、硅系等配方。我国工业循环水绝大多数采用磷系配方。我们到全国各地调查、了解、参观现场和翻阅了大量资料,南京水处理工业公司、天津化工研究院等单位研制了很多高效水质稳定剂,但基本上都属磷系复合配方,应用条件为pH值在7.8~8.3,而且加药规程中都需要防止  相似文献   

10.
钼系复合缓蚀剂软水水质稳定的动态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现场动态模拟试验,研究了钼-膦-锌-唑复合配方对马钢公司软水的水质稳定效果。在循环水总硬度(以CaCO3计)10 ̄20mg/L,MoO4^2-含量13 ̄20mg/L、有机磷15mg/L、Zn^2+4mg/L条件下,试管平均腐蚀率0.0036mm/a,平均污垢米附速度为7.0mcm,极限污垢热阻接近零。循环不中配方组分性质稳定。试验同时对预膜及补药方式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钼系复合配方对闭路软水  相似文献   

11.
Sago starch was chemically modified through esterification using 2-dodecen-1-yl succinic anhydride (DSA) and propionic anhydride (PA) and three different solvents: [N,N dimethylformamide (DMF), triethylamine (TEA), and toluene (TOU)]. The effect of reaction times and temperatures on the modification was investigated. Evidence of anhydride modification was established by the weight percent gain (WPG) and was further confirmed by FTIR. The DSA–DMF and PA–DMF system, when subjected to the reaction condition of 120°C for 5 h, resulted in the highest WPG. Starch modified with 2-dodecen-1-yl succinic anhydride (MS) and propionic anhydride (MS2) was employed in preparation of composites. Samples of composites containing blends of MS/LLDPE and MS2/LLDPE with four different loadings of fillers (10, 25, 40 and 50% based on composite weight) were prepared. With unmodified ST/LLDPE, as the starch content increased, tensile modulus and water absorption increased—but tensile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at break showed the opposite effect. With modification, the MS/LLDPE and MS2/LLDPE blends showed improved mechanical and water absorption properties as compared to ST/LLDPE.  相似文献   

12.
JHXD油溶性聚合物选堵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注水开发油田选择性堵水的急需,研制了一类新型油溶性聚合物选堵剂JHXD。试验结果表明:JHXD具有良好的油溶性,其堵水率大于99%,而堵油率仅为10%左右,是一类优良的选择性堵水剂。  相似文献   

13.
PASS-Ⅰ的特征及其净水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机高分子羟基硅硫酸铝被誉为是目前国际上新一代净水剂。本文使用非高剪切混合条件,合成PASS-I,以PASS-100为参照,从制品质量指标,^27A1-NMR谱,紫外-可见谱,等几方面对PASS-I进行表征并考察其净水性能。  相似文献   

14.
油水分离剂在化学驱采出液和含油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庆油田聚北-1联合站处理的化学驱采出液和含油污水因含有表面活性剂(52 8mg/L)、碱(294 5mg/L)和聚合物(347 5mg/L)而油水分离困难,造成该站处理后污水含油量严重超标的问题。从非离子型药剂的思路出发研制了适用于含表面活性剂、碱和聚合物的反相原油乳状液的油水分离剂。在聚北-1联合站原有的两级沉降和一级石英砂过滤含油污水处理工艺不变的条件下,在采出液中投加60mg/L本文研制的油水分离剂(药剂费用为0 51元/m3)后,该站处理后污水的平均含油量由投加油水分离剂前的99 0mg/L降低到9 9mg/L。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含油污泥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炼厂含油污泥全回流简易蒸馏的新工艺。在实验确定的优化工艺条件下,可使原油回收率达到97 .4 % 。利用脱油后的泥渣生产用途十分广泛的建筑防水嵌缝油膏,为综合治理含油污泥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纳米四氧化三铁,然后通过PAMAM树状大分子表面包覆合成了PF系列除油剂,探索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其除油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合成PF系列除油剂的最适宜条件:n(PAMAM):n(总Fe)=5,反应温度为70℃,pH为8~9,反应时间30min.透射电子显微镜表明得到的产物是粒径为30 nm左右的四氧化三铁颗粒.这种新型除油剂在加剂量为70mg·L~(-1)时,可将孤四联污水含油量从1273.6mg·L~(-1)降到35.7mg·L~(-1),除油率达97.2%,悬浮物从145mg·L~(-1)降到58mg·L~(-1),现场使用的药剂罗曼哈斯的出油率只有87.2%,研究表明PF系列除油剂对孤岛三个联合站的污水有一定的普遍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以D-葡萄糖酸钠作为晶形控制剂、石灰乳液碳化法制备类球状纳米碳酸钙的工艺条件,以及十二烷基磺酸钠为改性剂的湿法改性工艺条件。XRD,TEM等表征结果表明:在温度50℃、搅拌转速800 r/min、晶形控制剂质量分数1.5%、Ca(OH)2初始质量分数7%、CO2气体流速60 mL/min时,制备的纳米碳酸钙样品属于方解石型六方晶系,形貌类似球状,粒径均匀(50~100 nm)。吸油量测定结果表明:在改性剂质量分数3.5%、改性温度70℃、改性时间50 min时,改性所得样品吸油量(以100 g计)约44 mL,符合国家工业碳酸钙行业标准(GB/T 19281—2003《碳酸钙分析方法》)一等品的要求[吸油量(以100 g计)小于60 mL]。  相似文献   

18.
陈朝琼 《水处理技术》2012,(6):86-90,95
筛选聚乙烯醇(PVA)降解中间产物的高效降解菌,与PVA降解菌制成复合微生物菌剂,根据营养需求加入助剂,用正交试验法优化菌剂的处理条件,并对菌剂系统的启动情况、运行稳定性、PVA含量对系统处理效率的影响、适宜的HRT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优化的菌剂中红球菌P-2、共生菌B1+B2、羟基酮降解菌S-1和β-双酮降解菌T-4的体积比为3:1:2:1、助剂配比为m(酵母汁):m(NH4NO3):m(吡咯喹啉醌)=1.0:0.4:0.01;菌剂系统与活性污泥相比,启动时间少3 d,PVA降解率高约40个百分点;系统更稳定,连续运行6月,PVA降解率和降解活性分别维持在80%和2 U/mL以上;最高耐受负荷约为2 000 mg/L,比活性污泥高约1 200 mg/L;菌剂优化的废水处理条件为:温度35℃、助剂加入量1 g/L、pH=7,DO的质量浓度为3 mg/L;PVA的质量浓度分别小于1 000 mg/L和1 000~2 000 mg/L时,适宜的HRT分别为18 h和36 h。  相似文献   

19.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60和钛酸酯偶联剂TM-38S对四针状氧化锌晶须(T-ZnOw)进行表面改性,制备了相应的聚苯硫醚(PPS)尼/龙(PA)66/T-ZnOw复合材料,研究了两种偶联剂及其复合体系对T-ZnOw表面改性效果和相应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材料的断面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钛酸酯偶联剂TM-38S对T-ZnOw的表面改性效果要优于硅烷偶联剂KH-560;两种偶联剂均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缺口冲击强度,但对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影响不大。其中TM-38S改性T-ZnOw与PPS/PA66复合后所得材料的力学性能优于KH-560改性T-ZnOw的材料。两种偶联剂的复合体系虽然可以弥补KH-560副反应对T-ZnOw表面改性的不利影响,但对改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协同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小本体聚丙烯增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机械共混方法对小本体聚丙烯进行了增韧改性研究,探讨了增韧剂种类、含量以及有少量聚乙烯存在下对聚丙烯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与连续法聚丙烯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聚丙烯/增韧剂/聚乙烯三元共混体系可以获得理想的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