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WO3的气敏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实验,结合气敏元件分析方法,对WO3气敏元件的气敏特性、响应与恢复时间、电阻特性、初期驰豫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为进一步开发研制WO3气敏元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2.
3.
本文回顾了气敏传感器的发展史,针对限制气敏传感器发展的诸因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指出了集成化的关键在于敏感膜的设计和制备,最后讨论了几种有前途的集成气敏传感器单元。 相似文献
4.
MOK—2型气敏元件是根据进口和国内通用型气敏头在实际使用中存在RO漂移、敏感特性过于广谱、寿命短而反复研制的:1.采用烧结半导体工艺,形成的敏感烧结体,具有稳定的RO阻值,保证了长期的稳定性;2.自然贮存失效率降至千分之二以下;3.单电源供电,其功耗仅0.7W左右;4.对城市煤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丙丁烷、氢气等有极高的灵敏度和信噪比,MQK—2型气敏元件技术特性如下: 相似文献
5.
6.
半导体材料γ-Fe_2O_3超细粉的制备与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Fe(NO3)3·9H2O2为源物质,乙二醇为溶剂,用Sol-gel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10nm的γ-Fe2O3和掺Y2O3的γ-Fe2O3超细粉,并同时对样品的热稳定性、物相、微结构和气敏性能作了分析和测定.结果表明,掺入适量Y2O3后能使γ-Fe2O3的相变温度提高到775℃,这将使γ-Fe2O3基气敏元件的稳定性得到改善.两种超细粉制成的旁热式厚膜气敏元件对H2和CO几乎不敏感,而对C2H5OH、C2H2、液化石油气(LPG)和汽油则有较高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7.
8.
9.
10.
对几种工艺结构的氧化物半导体气敏元件进行对比,阐述了气敏元件的结构和工艺对气敏元件性能参数的影响。并介绍一种新型结构的氧化物半导体气敏元件。 相似文献
11.
离子注入金属材料表面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着重叙述了最近以来离子注入金属材料改性新的进展。离子注入金属的研究,其研究对象品种繁多,需要高注量,且样品形状复杂,因此离子注入金属中的物理问题比半导体离子注入更加复杂。包括各种离子注入多种金属所出现的溅射腐蚀、倾斜注入、特球形状注入、离子浓度分布、注入条件与金属相变的关系以及离子注入提高耐磨损机理等诸多难题。离子注入金属材料改性研究近年来极为活跃,已发表了不少评论文章。希望这篇评论能对从事离子束材料改性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评述了在金属材料领域中应用离子注入技术的现状;阐明了提高离子注入效益的一条新途径:不仅以离子注入技术改变工模具的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而且以离子注入技术来显著提高金属产品的质量。文末还对进一步发展离子注入的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14.
16.
17.
本文研究了经硅离子束轰击的医用聚醚氨脂材料。结果表明材料表面浸润性和结构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室温下用40,60,80,100keV能量的硅离子在2×10~(13)~2×10~(16)ions/cm~2剂量范围内分别对材料进行注入。表面浸润性是通过测量材料表面和蒸馏水的接触角变化完成的。结果表明随着剂量的增加,水接触角从82.1°下降到68.8°。用扫描电镜(SEM)已观察到经注入的材料表面变得粗糙。电子能谱化学分析(ESCA)和电子自旋共振(ESR)分析表明:注入的硅离子打断了材料表面的某些化学键而产生了一些新的自由基,这是表面改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19.
利用国内第一台金属蒸汽真空弧(MEVVA)离子源引出的钼离子对H13钢进行了不同束流密度下的注入。根据以碰撞和扩散理论为基础的YJH1程序计算了钼在H13钢中的分布。背散射(RBS)证明了这种计算的合理性。电镜(TEM)分析表明:随着束流密度的增大,注入层内将有钼化物出现。最后讨论了析出的钼化物对杂质浓度深度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利用已建成的双束低能离子束薄膜淀积系统,制备Si、Ge、GaN低温外延膜,Si/CoSi_2/Si多层结构膜,以及金刚石多晶膜。 相似文献